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台山防波堤工程工地现场踏勘和工程测量,并根据现场损坏情况和有关资料分析研究,认为造成这次防波堤部分损坏的主要原因是本次台风的潮位和波浪均大于规范设计标准,从而在防波堤胸墙处产生的波浪力大于设计标准值而使胸墙发生位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沿海地区不断遭遇强台风袭击,大部分防波堤设计年限已久且抗风浪等级偏低,每次遭遇强台风袭击时,防波堤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对受损防波堤进行修复并提高其设计等级十分必要。本文以某防波堤整体修复项目为例,介绍防波堤修复及设计过程中关于越浪量、堤顶高程、堤身断面尺寸确定的方法,类似工程设计中可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3.
茂名港博贺新港防波堤由护岸段和越浪段防波堤组成,由于建设时序的变化,护岸段后方回填未能及时实施,内坡在施工期将暴露在外海,这种设计条件的变化,使得护岸段的内坡结构不同与常规结构。同时结合工程经历的三次强台风过程,分析了台风期由于增水和浪大造成施工期防波堤堤顶损坏的原因,针对台风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堤顶和内坡防护措施,为今后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由于建于复杂礁盘地形上的某渔港防波堤在2013年7月13日台风"苏力"期间发生部分损坏,为修复防波堤,采用正态物理模型进行防波堤修复方案的波浪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在试验中,观测防波堤堤身、东西两端与礁盘或直立断面连接段各部位在不同水位及相应50 a一遇波浪、极限波浪作用下的稳定性。研究表明:防波堤护面在礁盘地形上的稳定性有明显降低;所提出的改进修复方案能有效解决护面的失稳问题。  相似文献   

5.
茂名港西防波堤采用抛石斜坡式和沉箱直立式相结合的形式,因2015年台风"彩虹"对防波堤0+270—0+650区段造成损坏严重,致使外坡大量块石被冲刷,重新恢复原貌施工难度较大,为此需在破坏后的基础上对防波堤断面进行修复。通过断面物理模型试验对修复方案的稳定性进行验证和优化,最终确定的修复方案为-2.0 m护面戗台上采用2~3 t块石进行加护,堤顶采用11 t扭王字块体护面全掩护。  相似文献   

6.
介绍国内外在防波堤损坏这一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防波堤损坏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码头与防波堤相结合的突堤式构造体主要由沉箱和抛石斜坡堤组成,在整体结构未形成前构造体的抗风浪能力较差.台风季节施工中构造体的安全是顺利完工的关键。结合福建鸿山热电厂煤码头及引堤工程的案例,浅析台风造成防波堤损毁的原因.总结防波堤码头施工期防台风安全措施策划的经验,提出减少施工期风损的建议,可供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防波堤损坏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深水环境下的防波堤建设项目日益增多,经常会遇到一些国际海岸工程中还未完全解决的难题。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在防波堤损坏这一领域研究的历史与最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防波堤损坏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海港工程建设环境自然因素复杂,尤其在台风多发区的防波堤工程建设,施工期间难免遭遇台风袭击。结合某防波堤工程经历的三次强台风过程的防台措施,分析应对台风风险损失的方法策略,探讨躲避、承担、转移、保险等不同风险管理方式效果,加强风险防范手段的合理运用,以最小的防风险代价,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防波堤在挡墙后方回填完成后,出现了防波堤的头部局部失稳、坍塌情况。通过对堤头失稳的模拟计算,认为防波堤失稳主要是圆弧滑动引起的,加上防波堤基底软弱下卧层的存在,以及台风过境,防波堤前沿风浪较大,增加了滑移的风险。通过这一事件的发生,可汲取的经验和教训比较多,有复核圆弧滑动计算、复杂地质情况钻孔探勘、墙后回填的速率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海外港口工程大部分位于以涌浪为主的海域,防波堤在涌浪作用下的稳定性尚未得到全面认识。对于斜坡堤,除了护面对其稳定性至关重要外,堤脚对其稳定性也很重要。以某一具体港口防波堤工程为例,通过波浪断面和局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涌浪作用下斜坡堤堤脚块石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对比正向和斜向波浪作用下斜坡堤堤脚块石的稳定性结果,重点分析了斜向波浪作用下斜坡堤堤头圆弧段堤脚块石发生破坏的原因及其随入射波浪周期和水位的变化关系,并对原方案堤脚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2.
在海岸防护堤坝工程中,采用水力插板桩技术修筑直立墙,并在墙前水下形成抛石护坡,此种水力插板与抛石斜坡组成的的复合堤,已在工程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稳定性。对直立堤、抛石堤以及复合堤3种堤型开展不同波况下直立墙上和抛石护坡中波压力的试验研究,对复合堤的稳定性优于直立堤和抛石堤的机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抛石护坡明显降低了直立墙上的波压力,减轻了波浪冲击;直立墙阻止越浪带动抛石堤顶部块体向堤后运动,避免抛石护坡的过度破坏。两者结合使复合堤具有比直立堤和抛石堤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海外港口工程大部分位于以长周期涌浪影响为主的海域,长周期涌浪对防波堤的作用尚未得到全面认识和研究,尤其是斜向入射的情况。以某一具体港口防波堤工程为例,通过波浪局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斜向长周期涌浪作用下斜坡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根据试验结果对原方案进行优化,提出了稳定的斜坡堤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斜向波浪作用时,相同水深、波向以及波高情况下,入射波浪周期越长则护面块石失稳率越大;相同水深、波高以及波浪周期情况下,波浪15°角斜向入射时沿堤形成的沿堤流对护面的冲蚀破坏作用比波浪基本顺向入射时的情况更为强烈,护面块石失稳率相比较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开敞海域防波堤结构遭遇风浪袭击而破坏的问题,分析破坏原因并选择适用的修复加固方案。引用较为详实的的风、浪、水流等资料,特别考虑了近些年出现的几个强、超强台风对工程海区风浪的影响,通过规范计算与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确定防波堤堤顶高程、护面块体质量等主要设计参数及断面结构形式。同时,从防波堤使用功能及港内泊稳条件的角度考虑,优化防波堤平面布置。结合模型试验研究成果,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修复加固及优化布置方案,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堤在风暴潮和极端波浪的联合作用下极易发生堤顶大量越浪,而越浪量的增加可能导致防波堤后坡的破坏,造成海堤整体失稳。针对这一问题,对海堤后坡混凝土板护面进行系列二维物理模型试验,根据越浪对堤后不同坡度不同护面厚度的冲刷破坏情况,讨论堤后混凝土板护面稳定厚度与越浪量和后坡坡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坡度下护面稳定厚度与越浪量成线性相关;不同坡度时,坡度越缓,相对厚度越小。最终给出不规则波作用下不同坡度的后坡混凝土板护面厚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A structural safety assessment of a pontoon-type very large floating structure (VLFS) surrounded by a gravity-type breakwater was carried out for extreme wave conditions by considering the damage to the breakwater. Bending and shear collapses are considered to be a failure mode of the floating structure, while overturning damages the breakwater. The probability of the breakwater overturning, and the transmitted wave height before and after damage to the breakwater, are evaluated using design formulae for port and harbor facilities in Japan. The ultimate bending and shear strengths of the floating structure are calculated by the idealized structural unit method (ISUM) and FEM, respectively. The calculated failure probability for the floating structure is compared with the specified target safety level. It was found that the floating structure under consideration is most likely to fail by bending in transverse waves, and that the corresponding failure probability satisfies the target level. Received: September 12, 2002 / Accepted: October 4, 2002 Acknowledgment. The authors are grateful to Dr. Shigeo Ohmatsu, National Maritime Research Institute, Japan, for allowing us to use the program of hydroelastic response analysis. 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 M. Fujikubo (e-mail: fujikubo@naoe.hiroshima-u.ac.jp) Updated from the Japanese original, which won the 2002 SNAJ prize (J Soc Arthit Jpn 2002;190:337–345)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印度尼西亚adipala斜坡式防波堤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进行研究,结合长周期波、大波高作用下波浪水流对施工期防波堤冲刷袭击所出现的不同破坏特性,分析长周期波浪波高、波向与不同平面位置防波堤断面间的相互作用,探讨印度洋长周期波浪作用下防波堤施工期稳定性,以寻求此环境条件下的防波堤有效施工模式,以作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8.
岛式防波相对于常规的接岸式防波堤结构,其功能更为简单明确,即为单个码头提供掩护。在考虑到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满足其特定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岛式防波堤堤顶高程设计标准可适当降低。基于实际工程项目,采用欧标计算防波堤堤顶越浪量及防波堤堤后有效传递波高。根据越浪量及有效传递波高的控制要求,确定岛式防波堤堤顶高程,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岛式防波堤堤顶设计高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防波堤的稳定性和消波特性是直接反映防波堤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的重要指标.在传统的防波堤设计理念中,堤身出现滑移就意味着防波堤结构的破坏,而当今防波堤设计的1种新思路是在保证防波堤整体结构不发生破坏的情况下,允许堤身存在一定的滑移量.重点介绍防波堤稳定性和消波特性研究方面的进展,探讨堤身滑移对防波堤稳定性的影响,建议在外海...  相似文献   

20.
利用缩尺模型试验得到的深水涌浪作用下大型扭工字块护面斜坡堤稳定断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多次破坏,进行修复设计和再次试验验证后又出现了破坏。综合分析现场发生的破坏现象和模型中观察到的现象的不同,在第3次模型试验研究中提出块体摇动、滚落冲击造成的杆件损坏断裂,以及小块体支撑大块体造成整体下滑等问题,并通过加大块体质量再次验证,得到修复方案的稳定性。揭示了摇动导致杆件断裂并引起防波堤破坏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