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渗透排水技术在下挖通道排水系统中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该排水技术方案的提出解决了目前在平原沿海地区公路建设采用低路堤设计方案中存在的制约性难题。为低路基公路在平原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缓和坡段设置不合理问题,选取六轴铰接列车作为设计车型,以20 km/h的速度折减量作为界定条件,对连续长陡上坡路段的期望坡长进行界定;以8个连续长陡上坡路段为研究对象,选择车速偏差作为安全指标,借助Trucksim仿真软件分别建立"陡缓陡"纵坡和单一坡度纵坡组合2种纵断面线形模型,仿真得到2种线形组合方案对不同比功率货车爬坡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设置缓和坡段对设计车辆平均速度的提升作用较小,但可在路程前段起到缓速作用,当坡度小于等于3%时,缓坡的速度恢复作用较小,当坡度大于3%时,缓和坡段可在路程中后段起到恢复速度的作用。因此,坡度较大时采用"陡缓陡"设计方案更有利于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3.
以解放CA141为代表车型,分析了车辆在驶入爬坡路段后的4种可能行为,根据其动力性能参数计算出上坡时加减速换挡的加速度,据此建立了移动荷载下三维沥青路面瞬态动力学分析有限元模型,对不同行驶工况下路面内的压应力、剪应力及竖向位移特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移动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的应力响应不仅具有波动特性,同时在一定区域内呈现交变特性,出现了拉压应力逆转变化,压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路表0~6cm范围内;由于速度的降低及水平力的增大,路表处最大剪应力由轮隙向轮心处迁移,沿道路深度方向,最大剪应力峰值由中面层位置向路表迁移;车辆的变速及低速行驶是引起爬坡路段车辙变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有限元分析纵坡路段路面结构动态力学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力学分析纵坡路段路面结构,能够得出推移是由于层间剪应力增大引起的,但不能合理解释实际存在的车辙问题。采用ANSYS三维有限元瞬态计算方法,模拟路面结构受到的动态车辆荷载作用,并依据国外路面设计理论,分析路面结构各层层底拉应变、面层内最大压应变以及路表弯沉值、面层与基层间的剪应力。得出纵坡路段的行车速度慢是车辙形成的主要原因,层间剪切破坏的发生主要跟纵坡坡度大小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位于加宽渐变路段的通道桥的上部结构的三种布设方案,并给出了如何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大纵坡路段路面破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路面破损的解决措施。通过对试验路路面结构方案技术指标、施工难度、路面耐久性及经济性的对比,推荐了两种路面结构组合形式,能够较好地解决山区公路在纵坡坡度及长度较大(简称"大纵坡")路段的路面损害问题。  相似文献   

7.
田伟 《交通标准化》2012,(17):128-130
利用SPSS软件,采用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法,分析龄期、坡度、温度、重载和层间接触状态5种因素对沥青路面剪应力和路表弯沉的影响,对于完善路面设计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行车安全性考虑,注重以人为本理念,应用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理论方法以及动态心电仪和GPS等仪器进行多类型实车道路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建立驾驶员心率增量、车速、线形指标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应用模型讨论山区公路纵坡路段线形对驾驶员心理、生理影响.结果表明:直线下坡路段坡度3%~4%驾驶员心率增长均超过30%,心理最为紧张,较大坡度反而对驾驶员心理影响不大;直线上坡路段坡度与心理、生理反应相关性较差;弯坡组合路段线形综合指标与车速、心率增量近似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对旧公路路面进行碎石化试验路段的检测,用不同的施工组合对水泥混凝土板路面进行碎石化,经碾压完成后,进行顶面回弹模量测试,并对破碎后基层顶面回弹模量进行测试,根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得出相对较优施工组合为组合2;根据试验路段3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验证确定施工组合2的合理性。在组合2的基础上进行路面结构设计和优化,路面碎石化后层顶回弹模选取最不利状态下模量,根据优化的路面结构厚度和材料模量用HPDS-2011计算出的路表弯沉值与FWD实测路表弯沉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加铺方案的结构组合设计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由于低速行驶路段车辆行驶特性等各种原因,导致沥青路面低速行驶路段(长大上坡路段)更容易产生车辙变形等病害。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在静力状态下低速行驶路段,坡度变化对沥青路面结构层的影响,通过分析对比坡度由0%~5%变化时应力应变曲线、应力应变的大小及变化趋势,从而得到在静力状态下坡度变化对路面层间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隧道防排水施工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水堂 《交通标准化》2010,(17):186-189
隧道工程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特别是结构防排水的施工质量对隧道防排水的效果都有很大影响,施工中的每一点疏忽都可能造成渗漏水隐患。因此,应加强对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按规范施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效果,使隧道中的地下水防得住、排的出,以确保隧道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2.
结合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研究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边坡的降雨冲蚀破坏原因和破坏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设计施工优化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连拱隧道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以解决中隔墙防排水问题为目标,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对中隔墙进行设计和施工优化。而采用预埋无孔排水系统方案,通过先预埋无孔排水系统,正洞初期支护时再打孔排水,可以保证中隔墙顶注浆密实、排水体系通畅、防水体系不破损.这一施工方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渗漏水是公路隧道最常见的病害之一,防排水体系设计施工缺陷是造成渗漏水的根本原因。文章对公路隧道防排水体系设计施工缺陷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六郎山隧道为朔州环线西南段高速公路特长隧道,全长5.5 km。为满足运营期间的通风要求,隧道中段设斜井一处,施工期亦可作为施工辅助通道使用,加快施工进度。结合具体工程,介绍了六郎山隧道通风斜井设计原则与思路、布置、净空断面、结构设计、施工方法和防排水设计。  相似文献   

16.
结合大南山特长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大跨度、大断面双向六车道分离式石灰岩质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对同类工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作山 《北方交通》2006,(6):171-174
从多方面阐述了为保证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质量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线性超高过渡设计采用直线顺坡,在超高过渡段的起、终点都有一个折角,使纵坡发生突变,影响行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并导致路面受力发生显著变化.通过对线性超高过渡设计方法缺陷的分析,借鉴理想缓和曲线须满足的条件,提出了超高过渡设计的理想条件,并通过数学推导得出满足理想条件的三次曲线.分析了三次曲线超高过渡可能引起的过渡段附加纵坡过大和横向排水不畅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次曲线超高过渡,在过渡段长度相同时,附加纵坡最大值为线性过渡的1.5倍,须对超高过渡段最小长度进行重新计算;在超高横坡不大于6%时,横向排水不畅的缓坡路段长度有所缩短,更有利于横向排水.最后,阐述了各种情况下三次曲线超高过渡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关绍威 《北方交通》2008,(3):153-154
针对阿家岭隧道的地质情况及地下水对隧道的影响,阐述了阿家岭隧道防排水的施工情况.为类似地质条件的隧道施工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公路桥梁防排水系统缺陷的分析,提出公路桥梁桥面系、墩柱、伸缩缝、铰缝等结构防排水设计改进措施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