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山西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产生的。本文拟从分析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角度,结合山西省情和特定的发展阶段,探索山西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 一、山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山西综合交通运输网建设成就巨大,保证了能源生产和外运。山西交通运输特别是晋煤外运通道一直是国家资金投入的重点。经过长期建设,目前已建立起一个在全国处于中上游水平的高效率、高负荷的综合运输体系。山西  相似文献   

2.
<正> 综合运输结构调整,是涉及经济发展的重大 问题。前不久,李鹏总理发表了题为《建设统一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文章,提出了建设统一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构想和指导方针,为我们加快运输结构调整,优化运输体系指明了方向。针对目前我们交通运输业存在的综合运输网络不够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小、运力结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运量比较优势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各交通运输方式的运量特性,构建衡量运量比较优势的指标体系,结合历年统计年鉴和交通年鉴的相关数据对指标进行计算,量化各交通方式的运量比较优势,为基于运量视角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未来我国交通的发展目标,是 建设全国统一的综合交通 运输网络体系。内河航运是这个运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许多其他运输方式不可取代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在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中,如何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优势与运输功能,使之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一个优化运输结构的重要课题。 一、安徽内河航运的现状 安徽地处华东腹地,位于长江中下游,紧靠东部沿海和经济活跃的长江三角洲,襟江带淮,是水资源比较丰富和航运历史悠久的省份。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00多条,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分布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5%,航运沟通东部与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地理位置之特殊全国独一无二。到1997年底,全省  相似文献   

5.
经过多年不断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中各种主要运输方式已经初步具备了融合发展的机制基础、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技术基础。但是,仍存在各种运输方式规划建设统筹不够、结构不合理、衔接不畅,以及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建议从加强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指导、继续深化交通运输大部门制改革、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制度、健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机制、加快各种运输方式数据资源互联互通等方面加快完善我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6.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国家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依托黄金水道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基础保障和先导作用。本文在全面总结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新形势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提出了以黄金水道为主轴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加快发展内河航运 构建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萍  李清 《综合运输》2006,(3):20-22
重视和加快发展具有可持续优势的运输方式,以构建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将成为未来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发展十分重要的问题。内河航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占地少、污染小、能源消耗低的优势,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最具可持续发展优势的运输方式,应成为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和构建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傅国民  白宗孝 《综合运输》1998,(10):34-36,17
<正> 德国市场经济历史较长,其交通运输市场经过长期的培育、发展,市场主体、客体与市场中介发育充分,市场机制、调控手段发展健全,逐步形成了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运输市场体系,呈现出高度的竞争性、开放性、统一性与有序化。 一、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框架结构 德国运输市场是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紧密联系的统一市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以经济、合理性为纽带,互为补充,发挥综合运输的优势。在客流、物流中心或枢纽,往往是几种运输方式并存,紧密衔接,运输市场活动以法律作为规范运作,在德国国内无地区壁垒和行业封闭,在欧盟范围无国界限制。政府与企业在各自的法律规范约束下活动。政府不具有直接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三大区域性经济发展战略深刻影响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强化了跨区域交通运输通道建设要求、国际国内运输服务一体化要求、城镇化地区交通运输高效化要求。因此要在科学合理的新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思路下,突出战略性、据点性枢纽节点建设,优化重要交通运输通道建设,推进辐射能力强大的物流服务系统建设,探索国际大通道投资建设机制,推动国际铁路大通道建设。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输》2012,(7):4-17
<正>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来临,为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我国逐步进入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以及政府部门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行业也进入了黄金发展阶段。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正处于建设交通强国的起步阶段,如何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发展的目标。所以,交通运输业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创新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方法,不断调整运输结构,优化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和协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交通运输体系。本文主要是就经济新常态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数字化发展新理念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物流体系建设问题展开探讨,详细分析交通运输物流体系建设基本要求,包括协调、系统、专业以及引领性,并结合数字化发展理念,进一步探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物流体系建设策略,以实现交通运输物流事业的稳定、可靠运行和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整合物流资源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实现物流体系稳定运行。研究成果可应用于综合交通物流体系建设,也可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改革推进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我国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长期目标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建立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的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一目标既体现了交通运输的系统性、先进性,又体现了交通运输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离不开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既体现了以优化经济、环境效益为目标的系统工程,又体现了时代特点的先进技术和经济物流的理念。“十五”计划的实施已过去了两个年头,从总体上看,交通运输业“十五”期间的两大任务——改革与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十五”计划中的交通运输…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作出重要论述,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牢牢抓住黄金时期,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综合交通运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重大判断的基本前提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现实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实现了由"总体缓解"向"基本适应"的重大跃  相似文献   

15.
目前,青海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尚未实现标准化,只是因为需要相关标准而去建立标准,缺乏目标性和系统性,尚未形成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化建设仍处于无据可依的状态,亟需一套标准体系指导青海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本文结合青海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需求,构建青海省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模型,研究成果可为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提供分析框架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中国古代不同阶段的交通运输制度文化。通过对中国古代交通运输制度文化的历史回顾可以发现,古代交通运输发展的驱动力实际上是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事务等需求。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交通运输网络规模和运量不断增长,管理实践中逐渐演化生成了独特的交通制度文化,交通运输管理由简单走向逐渐成熟和系统化,并在世界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交通运输管理实践及其制度文化建设经验,其形成、优化与完善的机制和过程,对于认识当今的交通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物流业的发展对传统交通运输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前,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中还存在基础设施网络衔接不畅,运输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多式联运发展滞后,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物流研发中心副主任姜彩良表示,交通运输系统是物流运作不可或缺的基础平台,包括了线路通道、节点枢纽、信息平台等诸多内容,"要搭建高效运作的基础平台,就要  相似文献   

18.
张菁 《综合运输》2009,(10):75-79
<正>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发展现代物流业,既是交通运输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重要举措。作为交通运输部的智囊团,交通部科学研究院牵头  相似文献   

19.
德国促进内河运输的政策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萍 《综合运输》2005,(6):82-84
作为发达国家,德国已经经历了各种运输方式得到充分发展的阶段,进入了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的时期。在这新的发展时期,受欧盟委员会运输政策的影响,以及为了实施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德国政府重新审视、制定、执行交通运输政策,再次将内河航运作为发展重点,引导货物向内河航运分流。据德国水运协会统计,2003年德国内河航道里程7367公里,其中莱茵河及其支流1719公里,莱茵河与易北河之间的航道1437公里,易北河地区航道1049公里,易北河与奥得河之间的航道1494公里。另据德国联邦水运管理部门统计,2004年德国内河运量为2.36亿吨、周转量为6…  相似文献   

20.
“十四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需求仍然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交通运输行业减排压力巨大。铁路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主干,因其大运量、绿色、安全、经济等优势备受关注。本文基于双碳背景下我国铁路货运的现状,对当前铁路货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予以分析,从需求和供给侧两端积极探索铁路货运领域降碳减排的有效路径,提出针对性举措,以促进铁路货运市场可持续发展,支撑国家“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