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电力机车二系悬挂调簧分析数学模型算法的优化问题,提出一种遗传算法(GA)与蚂蚁算法(AA)相结合的混合优化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采用遗传算法以较少的进化代数进行全局快速随机搜索,获得若干可能的(近似)优化解,以此生成蚂蚁算法初始信息素分布,再用后者求得全局优化精确解。对国产SS3B和SS9型机车的应用结果表明,对同一车体进行多次优化计算试验,混合优化算法的搜索寻优过程均能稳健一致地收敛到全局优化解,可明显缩短二系支承载荷调整调簧计算所需时间,使调簧试验的实时性大为提高。对于二系为高圆簧的SS9型机车,混合算法平均用时比迭代算法和单一遗传算法分别减少约74%和29%。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电力机车二系支承栽荷调整优化算法的实用性,解决单一目标遗传算法调整计算产生二系支承点加垫数和加垫总量过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寻优方法.针对机车二系调箦问题的偏好结构特点,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了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调簧目标函数,进一步引入了适应性权重方法来确定目标函数值,并确立了相应的适应...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机车轮(轴)重分配均衡,需通过调簧操作保证机车二系载荷分布的均衡性。为解决典型6轴电力机车二系调簧操作困难的问题,通过对机车二系支承结构分析建模,提出一种可以实现简化二系支持结构的局部调簧方法。经实车数据验证,该局部调簧方法在实现简化支承数目的同时也较大程度上完成了对机车二系载荷的均衡分布调整,经局部调整后的机车再进行整体调簧所需操作步骤更少、效果更好,该方法对指导实际调簧工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机车轮(轴)重分配均衡,需通过调簧操作保证机车二系载荷分布的均衡性,为解决典型B_0-B_0轴列式电力机车二系调簧操作困难的问题,通过对机车二系支承结构分析建模,提出一种可以实现简化二系支持结构的局部调簧方法。经实车数据验证,该局部调簧方法在实现简化支承数目的同时也较大程度上完成了对机车二系载荷的均衡分布调整,经局部调整后的机车再进行整体调簧所需操作步骤更少、效果更好,该方法对指导实际调簧工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盾构刀具作为掘进过程中的切削工具,选型与布置影响着盾构的使用性能。结合直径Φ8 810 mm的盾构刀盘实例,将质心分布重合、破岩刀间距、最优切削效率、布刀位置不干涉等约束转化为数学不等式,建立带约束的数学优化模型;确定径向载荷、倾覆力矩最小为目标函数;对比分别采用传统优化算法、标准遗传算法、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计算后刀盘受力情况。研究结果证明采用优化算法优化刀盘刀具布置的可行性。优化后倾覆力矩及径向不平衡力均减小,多目标遗传算法布置方案明显优于另两种优化方案,在今后解决刀具优化布置问题时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机车周转图的编制是多约束条件的组合优化问题。针对不固定牵引方式双肩回交路机车周转图编制建立数学模型,并以机车在2个折返段(站)和基本段(站)总停留时间最少为目标,设计不固定牵引方式双肩回交路机车运转制下求解机车最优配置的遗传算法。基于知识的变异方法和采用交叉概率、变异概率随个体优劣程度自适应的调整策略,提高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以及收敛和优化性能。以某实际列车运行图为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运用该算法可使机车的段内总停留时间和需要的牵引机车台数较实际的机车周转图分别减少约21%和8.6%。  相似文献   

7.
机车在多个交路间周转时可以提高机车运用效率,基于引建立了机车周转优化模型,并引入遗传算法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8.
区段站阶段计划自动编制模型和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阶段计划是铁路车站作业计划之一,目前仍采用手工编制方法,在编制过程中,通常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劳动强度大。相反如果采用自动化编制方法,将有效地提高编制速度及质量,进而提高路网通过能力,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车站调度员的劳动强度。分析区段站各种作业过程。阐述启发式算法理论基础,扼要介绍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及图的着色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作业计划编制中的应用。应用遗传算法中的求解数值优化理论,对建立的车流推算模型求解。应用图的着色理论建立调车机车(调机)与到发线应用模型,并用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安排调…  相似文献   

9.
针对轴控式机车发生轴重转移时轮轨粘着力分布发生改变的情况,改进轴重转移算法。以某六轴和某四轴机车为例分别进行计算,通过与不考虑粘着牵引力分布影响的算法计算结果做对比,证明一般情况下2种算法算得的最大轮对减载率会有一定的差异,考虑轮轨粘着力的分布不均更利于反应轴控式机车的轴重转移实际情况。利用这种改进算法,对2种机车的最佳牵引点高度分别进行了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不但总结了SS1改造机车能减小应力,改善轮缘磨耗等特点,同时又就其横向振动大,橡胶支承寿命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对比、归纳、分析认为改造机车构架使用寿命应能达到200万公里左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7 t轴重货车的动力学试验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轴重、工况和速度对动载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国内外移动式线路动态加载试验车(装置)技术水平和现状,提出我国研制移动式线路动态加载试验车的目的和意义。介绍我国移动式线路动态加载试验车的主要功能和技术参数,并与国外同类设备进行比较,提出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研制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介绍称重调簧工艺在HXD1型大功率机车转向架制造中的应用,具体分析了调整机车轮重和轴重分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货车在实际运行中最大载荷虽然极少出现,但会引起零部件较大的损伤,对其疲劳强度有较大影响。由于实际测试样本有限,最大载荷不一定能实测得到。为了使编制出的载荷谱能够全面反映摇枕的载荷分布特征,对实测的载荷谱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可能出现的最大值。采用线性相关系数为目标函数的优化算法,对实测摇枕载荷的理论分布进行了统计拟合,然后利用概率计算的方法求出了相应的最大载荷。  相似文献   

15.
以铰接型有轨电车作为计算模型,阐述了铰接型有轨电车的重心、轴重、轮重的原理以及计算过程。根据推导的计算公式,设计了一套软件系统计算轴重、轮重,软件采用C#语言,基于VS2010平台以及数据库SqlServer2008。该系统具有数据查询、存储、编辑以及删除功能,操作方便,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地震及地铁列车振动荷载在一定情况下会对地铁造成破坏甚至使其功能丧失,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对地铁的抗震研究予以足够的重视。介绍了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在地震及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地铁车站、区间隧道及地铁地基破坏的形式、特点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还没有构架主要支吊座的疲劳设计载荷,因此研究其载荷识别方法尤为重要。以CW-200型转向架构架主要支吊座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构架的抗蛇行减振器座、制动吊座进行静应力分析,研究支吊座受多力系作用下,如何将支吊座最大等效应力与所识别的载荷建立线性关系;根据CW-200型转向架线路动应力测试的数据,利用上述方法识别出了两个支吊座在线路运行时的最大载荷,为提速转向架构架主要支吊座编制载荷谱及疲劳强度评估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已投入运营的线路定期进行安全评价尤为重要。确定了系统负荷重要评价项指标(线路负荷和站台负荷)的计算参数取值。通过乘客上车后选座行为及状态的分析,以车辆内部的服务水平标准(即立席密度评价标准)为参考依据,分析得出线路负荷的评价标准。分析了站台乘客集结过程及分布规律,以站台乘客排队服务水平标准和地铁站台设计标准为依据,研究得出站台负荷的评价标准。最后,以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某日早高峰小时客流为样本,计算出其系统负荷值,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针对铁道机车的称重调簧计算方法的研究,文章提出了"边际轮重"的概念,建立了铁道机车用于轮重分析的模型和通用方程组,演绎了轴箱弹簧加垫对机车各车轮轮重分布影响(即边际轮重)的计算过程,并以某三轴转向架为例给出了具体的边际轮重计算结果。文章还介绍了基于整车称重试验台实际测到的轮重称重数据和二系悬挂的结构特点,计算理想轮重和理想加垫量的方法,以及对理想加垫量计算结果进行规格化处理的原则。最后给出了所介绍的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30t轴重下朔黄铁路轨道结构强化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朔黄铁路开行30t轴重货车时既有轨道的适应性与强化措施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与试验研究。采用动力仿真分析与30t轴重货车实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30t轴重下轨道结构的适应性。朔黄铁路既有轨道结构能满足大轴重货车近期少量开行的要求,但大轴重货车作用于轨道的动态荷载会明显增加,既有轨道结构面临轨道部件伤损增加、疲劳寿命缩短、小半径曲线稳定性储备不足等问题。根据30t轴重下轨道结构荷载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轨道结构强化措施的研究,重点开展SH-Ⅰ型重载轨枕与SH-Ⅰ型重载扣件、小半径强化措施、75kg/m钢轨移动闪光焊技术、直线钢轨打磨廓面、重载道岔的研发等工作,各强化措施均已在朔黄铁路实施。对朔黄铁路既有轨道结构的强化改造,可全面提升轨道结构等级,能满足30t轴重货车的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