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7 毫秒
1.
JXTA技术是为构建P2P网络而定制的一组协议,利用这组协议可以方便地建立对等网络,实现分布式对等计算功能.提出一种基于JXTA技术的分布式对等计算模型体系结构,探讨JXTA技术下对等节点间的发现和通信机制,为更好地进行P2p模式的对等计算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入手,结合商标的文体与功能特点,探讨了商标翻译中的对等原则以及如何在商标翻译中实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3.
在现今网络教育中,协同化教育模式也成为其核心模式.然而传统的教育系统存在许多问题,系统可靠性和扩展性差,不能充分利用客户端资源,而且协同化不高.基于Agent的P2P协作模型恰好弥补了传统系统的缺陷.以此模型为基础设计出一套网络教学系统.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名字解析机制的P2PSIP方案.通过P2P技术实现了SIP的位置服务,解决了现有网络电话在部署中存在的"单点失效"等性能瓶颈问题,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针对大规模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系统查询效率下降问题,在设计基于分布式名字解析机制的P2PSIP过程中增加了缓存机制.仿真证明该机制可有效地提高系统查询效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IPSec VPN技术、建立过程、方案制定内容进行分析,得出站点到站点IPSec VPN的建立要素,包括对等体、对等体密钥、数据源认证、封装模式的应用场景和兴趣流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兰渝铁路杨家坪隧道1号横洞工区大变形成因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成兰铁路杨家坪隧道1号横洞工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应力场、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设置、施工组织顺序等的基础上,研究1号横洞工区大变形产生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杨家坪隧道1号横洞工区大变形的产生是各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复杂的地质构造及高地应力条件和软弱破碎的地层岩性条件为其大变形客观成因,而岩层结构面与洞轴线的不利组合、小间距隧道结构和不合理的施组顺序及左右线不对等的支护措施等不利条件为其主观成因。与大变形的主客观成因相对应,其力学机制主要呈现为应力扩容型的构造应力机制和结构变形型的结构面型机制的混合机制。  相似文献   

7.
单程共享汽车服务模式的快速普及,导致因用户需求潮汐性引发的车辆在站点间失衡问题日益严峻,如何更加有效地组织车辆调度是共享汽车运营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在用户用车需求全部满足的假设前提下,建立一个共享汽车车辆调度确定性模型,并应用鲁棒优化理论,推导出该确定性模型对应的鲁棒对等模型。选取Evcard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5个站点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用户行程时间不确定性对系统成本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用户行程时间不确定性波动上界的增大,系统成本增加明显,但鲁棒模型所增加的成本远小于确定性模型下风险发生时所造成的损失,为共享汽车企业制定车辆调度方案和控制运营成本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高铁路货运量的预测精度,提出基于乘积季节模型与引入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的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模型的组合预测模型。首先建立乘积季节模型、LSTM模型与引入注意力机制的LSTM模型,然后利用误差修正法分别将2种LSTM模型与乘积季节模型组合起来进行预测,最后将预测结果分别与单一模型进行对比。采用2005年至2018年全国铁路月度货运量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种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均高于单一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其中基于乘积季节模型与引入注意力机制的LSTM模型的组合预测模型精度最高,具有研究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打破垄断、自主开发和对等替代的工作要求,在研究既有CRH3型高速动车组总体技术要求、制动系统功能和性能及运用经验基础上,自主研制的CRH3型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功能、性能及接口与既有CRH3型动车组一致,开展了地面试验、系统装车试验和运用考核,实现了与原车系统及部件级硬件对等替代,自主开发的控制软件能够实现与既有动车组制动系统互联互控。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P2P流量的影响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P2P应用的逐渐增多,P2P流量占用网络带宽越来越大。简要介绍了P2P技术特点及对运营商网络的影响,分析了相关控制方法。安徽铁通针对P2P流量管理的具体部署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建议,积极引导P2P技术的合理使用,使其可运营、可管理,为己所用。  相似文献   

11.
沈波  张宏科 《铁道学报》2005,27(2):62-65
针对当前互联网中大量使用的防火墙、代理技术和地址转换协议等给P2P (Peer to Peer)网络造成的通信障碍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P2P网络的代理协议(S4P),同时提出了对代理服务的搜索算法。该协议采用自组织的方式,使组成P2P网络的节点能够动态穿越双方所受到的通信障碍,解决网络中存在的对P2P连接的限制问题,增强了P2P网络的连接能力和资源访问与共享能力。仿真结果表明,S4P不仅可以完成节点间数据交换的要求,而且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互联网的体系结构是客户/服务器模式,服务器集中了所有功能和资源,因此负荷很重,维护其上的信息检索越来越困难.对等网(P2P)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P2P网络是一种分布式系统结构,它将互联网的集中管理模式引向分散管理模式,将内容从中央单一节点引向网络的边缘,从而充分利用互联网中众多终端节点所蕴涵的处理能力和潜在资源.但是已有的P2P检索机制并不成功,分析指出,主要是缺少为web设计的、定义严密的、基本的数据模型,即信息定义和结构的质量很差.因此提出了一个基于P2P技术的信息获取方案-ICover,它建立在P2P网络上,提供信息建模、信息发布、信息网关、虚拟组织、信息端到端加密等关键部分,从而有效完成信息获取和共享.  相似文献   

13.
摩擦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国军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2):65-68,99
研究目的:解决现行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与桩-土体系的竖向变形相互独立的问题。 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分析桩-土体系的变形机理得出合适的荷载传递函数模型;其次,根据桩-土体系的变形协调原则对桩基础的竖向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结果:针对现行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与桩-土体系竖向变形相协调的计算方法。 研究结论:以变形协调原则与荷载传递法为基础推导的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能够解决桩基竖向承载力与竖向位移计算各自独立这一矛盾,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DNA计算的多模态函数求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友鹏  颜晨阳 《铁道学报》2005,27(6):112-116
通过对DNA计算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在DNA计算的基础上引入一种基于Lokta-Volterra方程的生态竞争繁殖、家庭选择机制等的求解多模态函数的进化算法,使得群体能够保持多样性,并有效地避免了早熟收敛,通过对测试函数的求解,同时搜索到多模函数多个极值峰点,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机车连挂过程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机车在连挂过程中的动力学计算模型;结合多自由度动力学微分方程,根据缓冲器的动力学特征讨论基于NewMark-β法的新解法;应用文章提出的模型和解法进行HXD1型机车的实例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下,各条线路运营时间存在差异性而导致乘客无法成功换乘的问题,本文开展面向城市轨道交通末班车衔接优化问题的研究,选取末班车到发时间为决策变量,以最小化失败换乘乘客数量为目标,构建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考虑到线网规模扩大导致模型复杂度高的问题,本文率先将量子计算应用于上述优化模型求解中。首先将原始模型重构为计算规模更小的两阶段问题;进而将第一阶段优化模型转换为可以运行在量子计算机上的二次无约束二值化优化问题(quadratic unconstrained binary optimization,QUBO)模型,并基于相干伊辛机的光量子计算技术完成了算法开发和真机实测。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以北京地铁为例,将量子计算结果与商业求解器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提出模型转换方法和量子计算方法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应用量子计算解决轨道交通行业复杂优化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管棚的作用及支护机理。从浅埋地下工程失稳机理入手探讨了管棚的预支护机理和设计参数。引入土拱效应推导出了管棚最大间距设计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地铁AFC系统存在诸多问题,架构层次过多、设备冗余、利用率低、功能重复、新技术利用不够等.本研究结合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提出一种新的4层ACE系统架构,建立云清分中心和多站点边缘计算节点模型.结合人脸识别应用,提出人脸数据库动态更新算法.本研究为解决目前地铁AFC系统存在的问题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铁道车辆横向半主动悬挂系统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ADAMS软件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运算。将由此得到的仿真结果传给MAT LAB软件,由MATLAB软件编写开关控制算法,计算出横向最优阻尼并将其值传给车辆模型。通过改变车辆模型中的横向阻尼值再次进行仿真运算,将运算结果再次传给MATLAB软件。如此相互调用,循环计算,从而找出最佳匹配阻尼值。在DSP硬件平台上编写横向半主动控制算法,使逐步寻优和开关控制相结合,以实现最优阻尼的开关控制。经使用标准信号和实车随机信号对算法进行仿真验证表明,这种控制算法简单可靠,能够实现对车辆横向的半主动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