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提出了潜在冲突量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分类;通过车速、交通量和车道宽度等易获取的交通参数来推算交叉口潜在冲突量;引入混合交通当量,将潜在冲突量与混合交通当量比值作为交叉口安全评价指标,并采用灰色聚类方法对桂林市的9个交叉口进行了安全程度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状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叉口交通冲突灰色评价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交通冲突技术是国际交通安全领域新兴开发的非事故统计评价方法,是以大样本、快速、定量研究评价交通安全现状与改善效果的特点而异于传统的事故统计评价方法。本文应用交通冲突技术,引入交通冲突与混合当量交通量的比值(TC MPCU)作为评价指标,提出对以时均交通冲突和交通量数据为依据的交叉口进行安全评价的交通冲突灰色聚类评价法,并设计了计算软件,为交叉口的安全评价提供一种新的研究途径。最后提出了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交叉口安全改善方法,以实现安全评价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技术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应用交通冲突技术评价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依赖于该技术的标准化。本文在研究汽车交通国家交通冲突标准化的基础上,结合分析交叉口混合交通特性,从交通冲突的定义、分类、冲突调查时间和地点选择以及观测人员选择、样本要求等方面,对交通冲突技术在我国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上的标准化程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陈凯 《交通科技》2007,(1):93-95
根据目前我国城乡T形无信号管制道路交叉口及行人的步行特点。从交通安全的角度出发,通过人车潜在交会次数来研究交通冲突量,比较完整地引出道路交通安全潜在穿越冲突量指标,该指标反映人车发生冲突与事故的可能次数,有利于评价城乡T形无信号管制道路交叉口的交通安全的改善状况。  相似文献   

5.
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概率分布模型及安全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小明  段海林 《交通工程》1997,(1):32-37,43
本文分析了以交通事故统计为基础的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 优缺点,建立了以交通冲突为基础的交叉口交通冲突概率分布模型,根据交通事故与冲突间的关系,研究了应用冲突技术评价交叉口交通安全的有效性、提出了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指标标准的界定方法,本研究为平面交叉口的安全分析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6.
交通冲突技术是一种非事故统计评价方法,是以大样本、快速、定量研究评价交通安全现状与改善效果的特点而异于传统的事故统计评价方法。应用交通冲突技术,引入交通冲突与混合当量交通量的比值(TC/MPCU)作为评价指标,提出对以时均交通冲突和交通量数据为依据的交叉口进行安全评价的交通冲突灰色聚类评价法。并以某市5个相似交叉口的实测值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基于交通冲突的交叉口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方法存在的缺陷,将交通冲突技术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引入其中.通过对交通冲突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对传统的评价指标进行扩展,建立了适用于平面交叉口的评价指标、评分等级.在其基础上,将交通冲突技术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建立适用于评价平面交叉口安全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南京市一个典型的交叉口进行了实例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交通冲突分析的公路信号交叉口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冲突分析技术是以大样本、快速、定量研究评价交通安全现状与改善效果的特点而异于事故统计评价方法。文中通过对信号平面交叉口道路交条件及交通冲突数据的分析研究,引入综合影响系数,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交通冲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信号平面交叉口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冲突率的关系模型,并提出了基于交通冲突的信号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的综合影响系数方法。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量、相交道路流量比、交通组成及左转车比例等因素,确定对交通冲突率的综合影响系数K,进而得出交叉口的安全水平等级。  相似文献   

9.
基于交通冲突理论的道路安全评价技术, 是以交通冲突因素为指标的道路交通安全状态评价技术。在梳理交通冲突影响因素与安全评价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列举了常见的道路安全评价技术应用场景; 从交叉口、高速公路、特定场景3个方面分析了交通冲突的影响因素; 从指标选取、方法选择、模型构建3个方面对道路安全评价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 在应用场景构建时, 相比于考虑单一冲突因素, 综合考虑交通冲突影响因素, 将使得构建的交通冲突场景更接近实际情况; 在交通安全评价时, 科学选择复合指标、合理使用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安全评价方法, 将使构建的安全评价方法更加科学严谨。基于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道路安全评价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主要包括充分利用视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 搭建实时、高效的安全评价模型; 验证现有道路安全评价方法在混合交通流下是否适用; 建立健全混合交通流环境下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公路平面交叉口道路交通条件及交通冲突数据的分析研究,引入影响系数概念,建立了公路平面交叉口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冲突的关系模型,提出了基于交通冲突的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的综合影响系数方法.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量、相交道路流量比、交通组成及左转车比例等因素,确定对交通冲突率的综合影响系数,进而得出交叉口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冲突严重性划分的公路平交口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公路平交口为研究对象,引入交通冲突技术定量分析交通安全状况,提出应考虑不同严重程度的冲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通过录像观测冲突距离、冲突速度参数,间接获得了一般冲突和严重冲突的TTC指标,并借助累积频率分析的方法,界定出我国公路平交口交通冲突严重性的判定标准,为冲突的分类采集提供了依据。结合对交通量参数的观测,以分时段不同严重程度的冲突数与交通量的比值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灰色理论的相关计算方法,对多项评价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所调查的8个公路平交口的安全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我国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流特征和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我国典型4相位(双向左转)信号控制交叉口,运用包括迟起、早断的信号控制方法,给出了行人和非机动车相应的绿灯间隔时间计算公式和信号相位配时方法,并结合南京市太平北路-珠江路交叉口的实测数据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设置行人、非机动车专用信号,能够有效避开混合交通流在交叉口的冲突,提高了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及其通行能力,应用前景较为广泛。同时,还为城市区域信号控制技术和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绿灯间隔对保障交叉口交通安全和提高通行能力至关重要,国内还没有制定绿灯间隔时间计算的具体标准。文中以交叉口时空资源最大化为目标,以常见的十字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基于交通冲突分析探讨建立交叉口各流向绿间隔矩阵的方法,通过对非冲突流向之间优化组合划分相位方法的探讨,提出了信号设置"大小相位"的概念,采用绿间隔矩阵分析了相位之间的绿间隔时间计算方法。实例仿真分析表明,该配时方法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14.
从研究行人安全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了行人交通冲突技术及冲突成因,通过实例调查分析,探讨了交叉口信号配时对行人安全的影响以及闯红灯人数与行人冲突的关系,建立了行人绿信比与闯红灯比例、行人绿灯时转弯车与行人冲突数的关系模型,分析了行人冲突特性,用一种潜在事故指标表征行人安全.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行人安全改善措施,并对3种冲突改善措施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为了缓解城市道路平面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拥堵问题,提出利用渠化及冲突点法对交叉口进行组织优化,并应用synchro仿真软件获取信号交叉口的各项控制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交叉口的交通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呼和浩特火车站交叉口优化前后的交通服务水平评价对比,得出该方案对提高城市道路平面信号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效率,改善交通运行环境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在平面信号控制的交叉口中,绿灯间隔时间的大小关系到交叉口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合理设置绿灯间隔,可以保障交通流的运行.文中介绍了绿灯间隔时间的基本概念,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绿灯间隔时间的不同计算方法;探讨了影响绿灯间隔大小的关键因素,包括进入时间、清空时间、通过时间等.以典型平面信号交叉口绿灯间隔时间计算为例,分析各种计算方法的适应性,并基于冲突时刻差法进行交叉口安全仿真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