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闯民  张亮  李兵  贺平 《公路》2005,(9):139-142
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密度测量一直受到道路工作者的关注。由于水中重法简单、方便,在Ⅰ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旄工和质量控制中允许采用。采用水中重法和表干法对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上常用的3种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共计38个试件测量其视密度和表干毛体积密度。利用统计工具SPSS对两种方法测量的密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水中重法和表干法测量的密度变异性,统计学上没有差异,但两种方法测量的密度值有显著差异。38个试件的平均视密度比平均表干密度大0.02889g/cm^3,由此计算的沥青混合料试件空隙率相差达1.1%。两种方法计算的密度差或空隙率差值与试件的吸水率成正比例关系。建议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不再使用水中重法测量的视密度代替表干法的毛体积密度。在工程施工过程和质量检测中,只有当试件或芯样吸水率极小时或不吸水时,水中重法方能代替表干法测量试件或芯样的毛体积密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马歇尔方法对两种集料进行沥青混合料设计,确定最佳油石比,用Superpave旋转压实成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并用沥青路面分析仪(APA)分别进行干法和浸水车辙试验,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车辙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沥青混合料Superpave歇尔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采用Superpave方法成型旋转压实试件,进行混合料设计,确定混合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再按照确定的级配制作马歇尔试件,获取2种方法的体积指标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uperpave及歇尔设计方法2种指标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可在进一步应用中继续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合料毛体积实测密度是沥青路面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指标,其测定方法一直在道路工作者中存在争议。剖析了表干法和钻件蜡封法的试验方法及原理,之后针对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SAC矿料级配进行了大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钻件蜡封法比表干法更准确。对于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钻件蜡封法的测试结果比表干法的大,且随着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的增加,两种结果的差异性就越大。对于最大公称粒径<25mm的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用表干法测定试件毛体积密度已能满足精度要求;对于最大公称粒径≥25mm的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表干法毛体积密度测试结果应采用修正公式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5.
沥青混合料压实试件毛体积密度试验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沥青混合料压实试件的毛体积密度测定方法一直在道路工作者中存在争议。该文首先剖析了表干法和钻件蜡封法的试验方法及原理,之后针对SAC矿料级配进行了大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钻件蜡封法比表干法更准确。对于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钻件蜡封法的测试结果比表干法的大,且随着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的增加,两种结果的差异性越大。对于最大公称粒径<25 mm的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用表干法已足够能满足精度要求,对于最大公称粒径≥25 mm的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用钻件蜡封法可能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纪伟  魏建军  郭晓冬 《公路》2023,(3):353-357
通过试验将Superpave方法和马歇尔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在体积参数、高温性能、低温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uperpave方法设计的混合料比马歇尔方法节省沥青用量在0.2%~0.5%之间;Superpave方法设计混合料毛体积密度比马歇尔的略大,增加范围在0.4%~0.8%之间;Superpave设计的混合料动稳定度比马歇尔的高10%左右,Superpave混合料在高温性能上优于马歇尔的;Superpave设计的混合料在沥青用量减少0.5%的情况下,其冻断强度、冻断温度、软化点温度等指标与马歇尔设计的混合料相比变化很小;Superpave方法和马歇尔方法设计的混合料在低温性能方面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7.
Superpave是美国公路战略研究项目开发的一套全新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在国内不断得到推广,该设计方法采用了旋转压实成型试件,较好地模拟了路面施工现场沥青混合料的受力情况,体现了现行交通荷载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评价沥青胶结料技术性能的方法、标准和混合料体积设计法。在提高路面抗车辙性能方面有显著的效果。本文依据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实例对其进行初浅探讨,以期对于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Superpave混合料设计方法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贾渝 《中外公路》2001,21(6):58-61
该文总结了美国沥青协会“Superpave水平I沥青混合料设计”(SP-2)一书1996年出版以来有关Superpave混合料设计方法的最新进展情况,包括N设计表、老化方法、旋转压实机压实方法,体积设计性质表,集料统一性质表、胶结料选择调整等,这些变化十分重要,使Superpave技术的应用更容易、更明确。  相似文献   

9.
集料与沥青混合料密度不同测定法的研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集料与沥青混合料的密度正确与否,对技术指标的分析结果有重大影响。本文认为,在理论密度计算中,对吸水率大的集料应采取沥青浸渍密度,对一般集料采用视密度和毛体积密度的平均值。对沥青混合料密度,都指毛体积密度,一般用表干法。当表干法测定有困难时,可用蜡封法。对有大孔隙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可用改进蜡封法。对此,文中作了全面分析和示例。  相似文献   

10.
马歇尔和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法都是主要基于体积参数,但是这两种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均很大程度上受试验室压实方法的影响,该文主要评价压实方法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方法包括马歇尔和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法(两种试件尺寸)、法国旋转剪切压实机(PCG)压实法以及LCPC法国碾压机碾压法。对压实方法、试件尺寸和旋转压实次数对空隙率和最佳沥青用量、力学性能、永久变形和疲劳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在中、重交通下,对于公称最大粒径≤12.5 mm的沥青混合料,推荐采用直径100 mm的SGC试件;如果旋转压实次数小于该文采用的100次,则建议采用直径150 mm的SGC试件。  相似文献   

11.
纤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华鑫  胡长顺  张争奇 《公路》2003,(6):143-147
纤维沥青混合料由于其优良的技术性能与价格优势和施工技术简单的特点,目前已得到广泛重视,但其性能优势要通过科学的施工技术体现,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是其中关键技术之一。结合纤维沥青混合料自身的特点,以方便易操作为原则,提出了纤维的选择原则及以马歇尔试验为基础的纤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充分了解和掌握Super混合料与AC混合料在材料选择及其设计理念上的差异,以期正确地认识和使用Super混合料。通过室内试验,结合沥青路面工程实践,比较和分析了Super混合料与AC混合料在材料组成、配合比设计方法等方面的主要差异。结果表明:在材料选择方面的主要不同为沥青选择方法、混合料级配组成要求的不同,Super混合料选择沥青时考虑了环境温度和道路荷载情况,S形的Super混合料级配曲线实际上与我国现行规范中的粗级配的AC-C型混合料接近;在配合比设计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试件的成型方法不同、试件的体积参数指标要求的不同,这些差异使得这两种混合料具有完全不同的路用性能和施工特性。若采用马歇尔方法设计Super混合料(或粗级配混合料)时,沥青路面可能存在着出现车辙和水损害的隐患。  相似文献   

13.
结合TLA改性沥青在石家庄一黄骅黄高速公路中的应用情况,运用GTM法对TLA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进行研究。实践表明,该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强的抗车撤能力,渗水系数非常小,抵抗水损害能力较好,路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掺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配合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由于刚性大,容易收缩开裂,导致沥青混凝土面层反射裂缝.一般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收缩受级配和外加剂等因素的影响,文章在固定级配的基础上,通过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中掺加适量的纤维,以减少基层材料的刚性,增大其抗裂能力.鉴于掺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路用性能影响因素多,文章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安排试验,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确定了影响掺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路用性能的主要因素和最佳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掺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能和较小的收缩系数.  相似文献   

15.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冯新军  郝培文 《公路》2007,(6):162-166
对目前国内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如大马歇尔法、Superpave法、体积法、贝雷法、力学指标法等进行了介绍。通过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结合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性能要求和功能要求,提出了最优的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化学类抑制冻结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填料体积等效置换方法对化学类抑制冻结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通过马歇尔试验方法检验盐化物添加量对马歇尔试件体积指标、油石比及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矿料级配条件下,盐化物添加量对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体积指标及油石比影响不大;通过控制盐化物添加量,盐化物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鞍山地区工程实例,对SMA配合比设计进行论述,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配合比设计,目前国际上尚无成熟的方法,我国也是在参考利用别国的经验、没有形成自己的方法体系。文中通过列举SMA配合比设计的实例,对此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行规范中手工拌和确定微表处混合料可拌和时间的不足,研发了稀浆混合料拌和仪。采用手工拌和与机械拌和的方式进行了稀浆混合料的拌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式获得的可拌和时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机械拌和在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上优于手工拌和,建议采用机械拌和时的微表处混合料可拌和时间应大于150 s。最后,利用拌和仪分析了集料的洁净程度、外加剂、水泥剂量、用水量等因素对微表处混合料可拌和时间的影响,得出细集料亚甲蓝值对拌和时间影响显著,应尽可能的降低细集料含泥量;Al2(SO4)3对拌和时间的延长存在最大有效剂量,需根据实际确定;水泥用量对不同混合料体系拌和时间影响不同;水量对混合料的拌和状态的调节有限。  相似文献   

20.
马树勋 《交通科技》2006,(3):98-100
Superpave技术与传统的马氏技术是两种不同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根据推广应用Superpave技术取得的经验和测试数据,简要介绍Superpave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和必须注意的若干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