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1月17日,来自交通运输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以及有关科研院所的领导、航运专家齐聚贵港,围绕“加强区域合作,携手打造西江经济带”的主题,就如何实施国务院关于打造西江经济带这个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贯彻广西自治区提出的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大决策部署,共同携手打造西江流域经济带进行深入探讨。专家们就如何把贵港打造成西江航道枢纽中心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促进贵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等问题畅所欲言。会议最后还达成了《贵港共识》。  相似文献   

2.
唐成良 《珠江水运》2009,(12):20-21
经济全球化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携手打造西江经济带”,对于促进自治区政府提出“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把贵港打造成为西江黄金水道航运中心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晓敏 《珠江水运》2012,(13):72-74
贵港港是西江流域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广西最大的内河港口,在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西江经济带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贵港港是西江流域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广西最大的内河港口,在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西江经济带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构建西江经济带,带动广西全区经济发展",这是广西区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宁沿江经济带的构建也在快马加鞭,风生水起。"一年多来,南宁市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以港口建设为突破口,致力产业布局调整,全力打造沿江经济带,使之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南宁市市长黄方方说。  相似文献   

5.
赵晨  童鲲 《中国海事》2014,(10):6-9
千里西江,发端于云贵高原滔滔而下,悠悠东去直通粤港澳。从古至今,西江一直都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之一。打造西江黄金水道,重振江河航运雄风已成定局。7月16日,国务院批复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现实,又一次迎来了难得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设立专门黄金水道建设工作机构,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因地制宜筹划水运建设,吸引沿江港航企业抢滩布局……
  自从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部署后,广西社会各界上下一条心,沿江一盘棋,西江黄金水道和西江经济带建设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7.
<正>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自治区发改委最近联合举行《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暨"西江黄金水道"网站(www.xjhjsd.com)开通仪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自治区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道  相似文献   

8.
动态     
《珠江水运》2014,(14):40-41
广州将合作共建西江“黄金水道”广州市社科院日前发布的广州经济蓝皮书公布了《广州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思考》研究,透露了新一轮国家经济规划下的广州经济新局。课题组广州发改委成员在报告中透露,广州将以环境保护、产业合作、基础设施、社会民生、改革开放等领域合作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西江经济带规划建设。在构建区域发展通道方面,将合作共建西江“黄金水道”,加强建设广州-梧州段Ι级航道,形成以西江3000吨级江海直通国家水运主通道。课题组在报告中介绍,将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9.
赵晨 《中国海事》2014,(10):20-21
西江流域上接云贵、纵贯两广、下通港澳,被称为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日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将经济发达的珠三角与大西南的辽阔腹地连接起来,促进形成西南、中南地区新的横向发展主轴。为充分发挥西江内河水运优势,广东海事局、广西海事局制定针对西江发展的建设规划,全面提升西江黄金水道通航能力,促进西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东西部联动发展和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0月,广西提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大战略。规划建设的西江横贯广西东西部,是连接百色、崇左、南宁、来宾、贵港、梧州六大城市的绿色纽带和天然走廊。主要由规划建设的1480公里三级以上航道及一批重要港口构成,包括北线柳州以下,中线来宾以下,南线百色(含崇左)以下,经南宁、贵港至梧州的水运通道。  相似文献   

11.
<正>《国务院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日前发布,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批复》指出,《规划》实施要以推进协同发展为主线,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着力打造综合交通大通道;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珠江—西江生态廊道;坚持优化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统筹协调,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坚持开放引领,着力构筑开放合作新高地,努力把珠江—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增长极,为区域协调发展和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2.
<正>《国务院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日前发布,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批复》指出,《规划》实施要以推进协同发展为主线,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着力打造综合交通大通道;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珠江—西江生态廊道;  相似文献   

13.
图片报道     
《珠江水运》2009,(6):F0003-F0003
5月12日,广阳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在贵港调研时强调,西江流域拥有优越的航运及物流条件,沿江各地资源丰富,经济联系紧密、互补性强,完令具备发展成为经济带的条件。希望贵港以两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带动西江经济带迅速崛起,努力推动贵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4.
龙巍  朱婧  吕英鹰  刘秋良  郑燕文 《中国水运》2010,(1):F0002-F0002
<正>3年前,水下炸礁一声巨响打破了西江春水的平静,江面上巨大的白色水柱冲天而起——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航道工程正式开工,掀起了我国南方第一大河——西江的建设新高潮。当前,因为一项打造亿吨"黄金水道"、构筑西江经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是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关键年、突破年和冲刺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继续实施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战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沿江各市和自治区相关部门合力推动枢纽船闸、航道、港口、运力优化、支持保障系统五大工程加快建设,全年完成投资58.2亿元(2009~2012年累计150亿元),全区内河港口吞吐量接近1亿吨(9494万吨),内河水路货运量1.5亿吨,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了一批项目,同时运力优化、支持保障系统及西江绿色生态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西江航运干线船舶平均吨位超过800吨,船型标准化率接近65%,贵港至梧州航段实现航道数字化、管理信息化,西江生态品牌及优势得到保持和维护,西江经济带加快形成发展.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初步形成亿吨黄金水道"的阶段性重大目标.这对加强广西与云贵、粤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珠江水运》2010,(4):92-93
贵港市是珠江水系西江航道重要城市,也是西江航运枢纽中心,该市港口配套水运企业、水运服务企业众多,2007年己拥有跨省、港澳运输船舶1538艘41.6856万载重吨,船舶运力占广西水运行业的半壁江山,贵港港并且是全国重点建设的内河主枢纽港之一,  相似文献   

17.
陈亦农 《珠江水运》2014,(19):28-31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于2014年8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8月18日至19日,省长朱小丹率有关市、部门负责同志实地考察西江、北江航道,研究部署黄金水道扩能升级,加快内河航运发展,第一时间响应国家战略。18日一早,朱小丹乘船考察西江云浮六都至肇庆端州段航道,仔细询问改造规划方案、通航设计能力、投资计划等情况,研究确定航道扩能升级的路线图、时间表,逐项逐条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钟悠云 《珠江水运》2012,(11):54-57
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着,这条航道不仅影响着西江流域产业链形成和东部产业转移布局,也影响着西江沿线布局的西部大开发、环北部湾经济区、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战略部署,如何让这条航道“黄金十足”,将成为广西区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林小昭 《珠江水运》2011,(18):57-57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编制,《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下称《规划》)近日终于通过专家评审。该规划将西江经济带定位为仅次于长江、贯穿中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沿江第二条国土空间开发主轴。"‘十一五’期间我们广西的重点是北部湾经济  相似文献   

20.
珠江破茧     
王锐丽 《珠江水运》2014,(16):12-13
从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单打独斗成立西江黄金水道领导小组办公室,到2014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前后五余年,珠西经济带发展规划几近推倒重来。2014年新的规划方案涵盖水运交通、生态旅游、区域合作、产业转移、安全环保、能源调配等几大层面,其综合发展潜力将得到逐步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