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康高亮 《中国铁路》2011,(2):16-21,33
2010年工务系统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取得巨大成绩。2011年工务系统的主要工作和目标是以京沪高速铁路开通为标志,推进高速铁路维护管理迈上新台阶;以施工防洪安全为重点,努力实现工务安全管理平稳有序;以质量均衡稳定为目标,全面做好线桥设备维修工作;以实现结构等强为原则,全面完成工务大修各项任务;以强化专业管理为手段,努力使工务管理工作取得明显进步;以提高质量效率为方向,大力提高养路机械运用管理水平;以促进全面发展为重点,统筹完成2011年工务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2.
2013年工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深入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促进工务安全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努力做好高铁安全和运营维护管理的各项工作;以贯彻《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为契机,推进维修综合配套改革;毫不懈怠,科学防范,夺取防洪工作新胜利;加强桥路管理工作,保持桥路设备状态均衡良好;加强工务机械化专业管理,确保机械设备运用安全;统筹兼顾,认真抓好日常各项重点工作,为全路的运输生产和铁路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2014年工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深入开展安全风险管理,不断夯实工务安全基础,确保工务安全平稳有序;深化工务维修机制改革,狠抓工务设备质量源头治理,确保工务设备质量稳步提高;加强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为完成工务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我国高速铁路工务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提出适合我国高速铁路工务设备的检测与监控、标准体系及现行推进的工务信息化等工作要点,为今后我国高速铁路建立与之适应的基础设施维修管理体系提供经验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工务工作方针,实现工务工作总体目标,加快工务技术发展,适应运输发展需求,2008年工务系统的重点工作是实施“零误差”,推行“零缺陷”,确保动态均衡;加快大修步伐,减少薄弱设备;提高大型养路机械运用能力,做好引进技术国产化项目工作;加强管理,提高汛期防灾应急能力;抓好线桥设备和安全基础设施管理;开展信息化建设,提高工务技术管理水平;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做好京津城际铁路及合宁、合武等客运专线的接管和运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数显轨距尺、轨道检查仪等先进计量检测设备大量应用到工务现场实际工作中,但在计量认识、人员素质、量值溯源及器具配备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工务系统计量工作应不断提高对计量工作的认识,密切关注高速铁路新标准、新技术,大胆探索、创新和完善,做好高速铁路畅通和安全的基础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7.
吴细水 《中国铁路》2014,(11):13-16
以贯彻“严检慎修”理念为主线,从高速铁路工务维护管理模式及管理体制、安全风险管理、设备检查监控、维修作业管理、设备质量管理、灾害监测、信息化管理、提前介入、职工队伍建设和高铁文化创建等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做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以实现高铁工务设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  相似文献   

8.
兰(州)新(疆)高速铁路是我国西部第一条建成通车的高速铁路,周边自然环境具有高海拔、严寒、昼夜温差大、风沙大等特点。文章基于铁路基础设施设备网格化管理理论,深入分析兰新高速铁路工务安全风险管理的业务需求,利用信息技术研究构建兰新高速铁路工务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将工务安全风险发生位置定位在200 m之内,实现工务安全风险评定从定性化到定量化的转变。重点论述该系统的业务需求、技术架构、数据库设计、数据接口方案及系统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9.
2010年工务工作以"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为指导,进一步推进工务工作深入发展.2010年工务系统的主要工作是高标准管理,科学养护,确保设备质量良好稳定;全方位检测,科学分析,充分指导安全生产管理;速密重兼顾,科学安排,全面提高设备大修水平;各环节卡控,重抓落实,确保安全生产有序可控;大维修结合,重点整治,提高桥隧路基设备质量;配管修并重,创新发展,提高养路机械化装备运用水平;多方面入手,协调发展,全面促进基础技术管理;加强成本管理,严格控制支出,为和谐铁路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关于工务工作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加快张桥设备现代化进展,改善维修手段,加快工务设备维修管理进程,加强工务部门职工技术业务培训,巩固与发展工务安全基础标准线建设等方面阐述“九五”期间工务工作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吴云天 《中国铁路》2006,(1):33-36,43
总结2005年全路工务系统在六大干线安全标准线建设、第六次大面积提速线路改造、生产布局调整、安全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安排2006年全路工务重点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线桥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方针,围绕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深化铁路体制改革和工务修理制度的改革,全面完成各项任务,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确保工务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和铁路第六次提速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2.
201O年工务工作以“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为指导,进一步推进工务工作深入发展。2010年工务系统的主要工作是高标准管理,科学养护,确保设备质量良好稳定;全方位检测,科学分析,充分指导安全生产管理;速密重兼顾,科学安排,全面提高设备大修水平;各环节卡控,重抓落实,确保安全生产有序可控;大维修结合,重点整治,提高桥隧路基设备质量;配管修并重,创新发展,提高养路机械化装备运用水平;多方面入手,协调发展,全面促进基础技术管理;加强成本管理,严格控制支出,为和谐铁路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康高亮 《中国铁路》2010,(12):29-33
分析在覆盖区域大、地质复杂的条件下,中国高速铁路工务工程"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的技术特点,针对路网规模大、运营速度高、行车密度大的特征,围绕高速铁路运营的"安全、舒适、秩序",研究提出工务设备管理维护模式,在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中国高速铁路工务设备检查、监控、修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效管理高速铁路工务设备数据对提高运营安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介绍高速铁路工务设备数据的管理现状,对建立工务设备大数据应用进行需求分析,提出基于数据服务平台的工务设备大数据总体框架及相关功能。以京沪高速铁路工务专业为例,搭建京沪高速铁路数据资产汇集平台,并开展大数据应用。结果表明,基于该平台开展大数据应用能够科学合理地指导工务设备维修管理和提供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工务工作方针,实现工务工作总体目标,加快工务技术发展,适应运输发展需求,2008年工务系统的重点工作是实施"零误差",推行"零缺陷",确保动态均衡;加快大修步伐,减少薄弱设备;提高大型养路机械运用能力,做好引进技术国产化项目工作;加强管理,提高汛期防灾应急能力;抓好线桥设备和安全基础设施管理;开展信息化建设,提高工务技术管理水平;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做好京津城际铁路及合宁、合武等客运专线的接管和运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2014年工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深入开展安全风险管理,不断夯实工务安全基础,确保工务安全平稳有序;深化工务维修机制改革,狠抓工务设备质量源头治理,确保工务设备质量稳步提高;加强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为完成工务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速铁路的营业里程已达8 000余公里,建立和健全适合我国高速铁路的工务维修模式是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按照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结构形式,通过研究北京、济南、上海、郑州、武汉、南昌等铁路局和广铁集团公司已开通运营的250 km/h和350 km/h高速铁路线路工务检修、维护和管理方面的实际经验,提出了我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技术体系的雏形,为我国高速铁路工务综合维修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我国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维修特点,借鉴国外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经验,探讨我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体系的建立,提出适合我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的几种模式,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认为基础设施的管检修主要体现在各系统的部门化和专业化,并对各种轨道结构维修管理的组织模式进行了测算,为我国高速铁路工务综合维修管理体系的形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构建以"工务安全"为主题的预警决策支持系统是目前铁路安全管理发展的一个趋势,总结广深铁路工务安全状态预警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经验,基于"以监测数据客观反映生产安全,以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价方法指导安全管理,实现铁路工务安全状态预警决策支持目标"建设思想,通过基于数据仓库的工务安全信息集成、决策报表分析、数据挖掘分析和专家知识库预警等技术,提出构建铁路工务安全状态预警决策支持系统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敖宏 《成铁科技》2010,(2):42-44
针对铁路泥石流、落石、洪水等自然灾害,设计了一套工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该系统以线路工务灾害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远程监测技术,配合远程图像监测,实现了工务灾害的动态综合监测。本文介绍了系统的主要监测设备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