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孙涛  朱长青 《水运工程》2012,(10):162-168
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抛石主要有护坡、护脚、护底、筑坝等几种用途,属于典型的隐蔽工程,主要作用是加强岸坡及河床的治理与防护,防止岸坡遭水流冲刷引发的崩岸、岸坡及河床水土流失等,增强河床的抗冲刷能力,稳定河势与河床结构,以及通过抛石筑坝改善水道的水流条件来达到优化主航道通航条件等。以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为例,探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抛石施工工艺,并对块石材质选择、级配控制、抛投工序、收方计量、质量检测等质量控制环节进行介绍,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2.
长江航道重庆维护疏浚船舶基地建设工程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多变,施工河段为山区的河道河床,河床边界冲刷比较明显,河型河势不易变化,现以水域建设直立式码头为依托.开展长江航道船舶基地水上钻孔桩施工技术管理研究探讨,为类似条件下的桩基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广州横沥岛临河床边坡膜袋围堰局部滑移的原因,对可能引起局部滑移的河床坡率、界面强度和膜袋围堰基底倾角等3个主要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运砂船停泊位置局部清淤引起河床坡率增大是导致膜袋围堰滑移的主要原因。随着河床边坡坡率增大,河床边坡安全因数近似线性降低,当坡率大于1∶2时,膜袋围堰水平、竖向变形明显增大;1∶1.5的坡率是围堰变形和河床边坡安全因数变化的拐点,此时边坡趋于失稳。随着膜袋围堰基底倾角增大,膜袋围堰变形增大,边坡安全因数降低,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膜袋围堰与基底的界面强度对围堰变形和河床边坡安全性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游荆江航道整治工程中应用雷诺护垫进行坡面防护,有效地防止对坡面的冲刷,同时在平均水位以上可以进行植草,对长江沿岸的绿色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本文对天星洲护岸的雷诺护垫坡面铺装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常用岸坡防护措施的优缺点分析,结合南京市某航道岸坡除险加固工程案例,本文详细介绍了护坡加固方案的设计、施工工艺流程。模袋混凝土护坡的优点比较明显:一次充灌成型,施工简便、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防护坡面面积大、整体性强、稳定性好,防冲刷效果较好,可以水下施工,不需设置围堰等。  相似文献   

6.
过江隧道隧址断面河床冲刷深度直接关系到工程规划的经济性和工程运行的安全性,因此合理预测河床冲刷深度至关重要。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重庆长江过江隧道为例,根据三峡变动回水区近期水沙资料及水库运行资料分析工程河段河床演变及隧址断面冲淤变化,采用多种常用的冲刷计算公式对不利水文条件下隧址断面的河床冲刷深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确定过江隧道隧址断面河床冲刷深度为4. 8 m。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蔡建冬 《水运工程》2021,(7):135-141
针对变坡潜堤周围水流结构复杂多变的问题,依托和畅洲潜堤工程,分析潜堤地形冲刷、软体排破坏原因。采用资料搜集和模型分析的方法,归纳冲刷部位堤顶高程与水位、汛期的相关性,分析水动力特性。得出以下影响因素:越堤流和绕堤流组合水流强劲,长江大流量及快速退水,二元土层结构河床稳定性差。采用抛填砂袋和抛填块石加固措施,可抑制冲刷发展。  相似文献   

8.
河岸护坡在长期流水和冲刷的作用下会出现侵蚀甚至冲刷现象,造成岸坡被冲刷淘损严重,在河岸陡峭阶段,常在汛期出现崩岸现象。以新源县坎苏渠首上下游段防洪工程为实际工程背景,研究了河床在长期洪水冲刷下的抗洪稳定性,并且对河床护岸和提防工程及其河道沿线提出了具体的整治措施。结果表明,河床整治方案良好,能确保河道沿岸的耕进、居民、房屋及其它基础设施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介绍了模袋混凝土护坡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如模袋鼓包问题、施工缝问题,然后结合某港口航道临时围堰工程讨论了模袋混凝土护坡施工实践过程,包括施工准备、岸坡修整、膜袋铺设,为今后类似工程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
柴华峰  黄召彪  海涛 《水运工程》2012,(10):132-138
本文结合长江中游武穴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的工程需要,分析了航道整治工程传统坝体结构的优缺点和破坏原因,根据武穴水道的工程条件,设计出了适合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的新型坝体结构型式——箱体坝和沙枕-模袋混凝土盖面坝体,并进行了成功的运用,结合运用后的效果对新型坝体结构的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郑英  吴伶  赵德玉  王领元  陈建 《水运工程》2012,(11):127-132
通过水槽试验,研究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护滩结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实施四面六边透水框架防护后,河底流速有明显减小,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具有透水、消能、减小近底流速、局部改善水流流态的作用,从而有可能将近底流速降至不冲流速以下,甚至于使河床产生淤积.与传统护滩工程相比,四面六边透水框架能有效地避免实体护岸工程基础容易被淘刷而影响自身稳定问题,且适应河床地形变化能力强,不需要地基处理,不需要护底,直接抛投于床面,自身稳定,施工简单,成本低,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根据北江干流2011年和2020年实测河道地形资料,从河床平均高程、深泓高程、水面宽度、河相系数和河床容积变化等方面着手,定量分析北江干流近十年河道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韶关—濛里枢纽河段淤积,濛里枢纽—思贤滘河段冲刷.2)韶关—濛里枢纽两条河段的平均河相系数均在增加,濛里枢纽—思贤滘4条河段的平均河相系数均在减小....  相似文献   

13.
塑料土枕作为水中筑坝的主要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尚不多见,本文提出了塑料土枕潜坝的设计、施工方法,在江宽1000m以上、水深50m以上、流速3m/s以上的长江主汊道———镇扬河段上成功实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工程效果,对今后类似工程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靓亮 《水运工程》2021,(4):200-205
针对桥梁建设期间工程河段航道发生不利变化的问题,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主墩沉井施工为例,对比分析施工前、后的实测水文、地形和航道维护量。结果发现深水沉井吸砂作业和沉井引起的河床冲刷是南通水道近期航道淤积和疏浚维护量大幅度增加的直接原因。因此,应在桥墩结构研究阶段提前考虑施工方案对航道条件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近期水沙运动及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长江口历史研究成果和近期的水、沙及地形监测资料,系统对比分析和总结长江口水沙特性和河势变化规律,预测长江口河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建设以来长江口河势总体保持稳定,该工程和南北港分汊口工程的建设对稳定河势起到了重要作用;长江口水沙运动基本规律无明显变化;上游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对长江口滩槽及口外地形变化的影响已有所表现,对北槽深水航道冲淤的影响暂不明显;长江口河势仍会基本按近期变化趋势发展,部分河段的不利变化趋势应当高度重视,必要时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6.
潮流不对称对三角洲地区的泥沙净输运和地貌演变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大规模采砂活动引起河床大幅下切,因此研究河床下切后珠江三角洲潮流不对称的时空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9年和2010年珠江三角洲河口河网地形数据,建立珠江口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珠江河口河网枯季水动力过程。结合非稳态调和分析方法分解流速信号,用偏度方法量化分潮组合、余流及分潮和余流相互作用对潮流不对称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珠江三角洲潮流不对称受余流影响呈现出落潮占优的特性;2)河床下切后,各分潮组合的不对称性增大,潮流不对称在下游河道有所减弱、中上游河道有所增强,且珠江三角洲中上游河道变化大于下游河道;3)分潮和余流相互作用的变化是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秤杆碛边滩采砂对嘉陵江河道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秤杆碛是嘉陵江上一大型的卵砾石边滩,在实地勘测秤杆碛河段基础上提出多个采砂方案.通过物理模型研究该河段卵石输移规律,建立采砂河段贴体正交坐标系下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嘉陵江秤杆碛边滩采砂后河道水流条件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砂对河床演变、通航、河道行洪以及涉河工程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8.
汪生杰  胡殿才 《水运工程》2012,(12):194-199
近年来冀东油田为满足滩海油藏勘探开发需要,成功建造了一系列海上人工岛.工程海域属粉砂质海岸,浅滩、深槽、沙脊交错分布,海域地形条件复杂.工程处于外海且无掩护,风浪流较大,冬季受冰冻影响且冰荷载大.滩海油藏勘探开发用人工岛,安全环保要求苛刻.这对人工岛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冀东油田人工岛设计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分析,包括人工岛功能、选址、平面布置、建设标准、保滩护底措施、围堤结构、岛域吹填及地基处理、对外交通码头等人工岛设计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在建鸭绿江公路大桥桥墩及施工栈桥等对航道条件的影响,建立了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桥区河段水动力条件和河床冲淤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桥施工期桥区河段出现的剧烈变形主要由河床自然演变造成,淤积的主要原因是前期冲刷量大、河床自动恢复平衡的结果。施工栈桥和桥墩也对淤积产生一定贡献,拆除后河床会产生一定的冲刷和恢复调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长江水沙变化导致堤岸冲刷加剧,水下抛投护岸成为整治工程的重要环节,新型防护材料袋装沙枕应运而生,其抛投漂距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与效率。以长江中下游南京八卦洲河段整治工程为例,分析水深、流速、沙枕质量等对漂移距的作用机理,基于动力学进行漂移距计算公式理论推导,通过在不同流速、水深条件下开展的现场抛投试验确定公式系数。结果表明,采用推导的经验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相对误差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