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目的:悬挂式单轨作为一种中低运量交通制式,在中小城市轨道交通及景区观光线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总结国外悬挂式单轨交通应用的基础上,对悬挂式单轨道岔结构类型、结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我国悬挂式单轨道岔结构选型建议;结合悬挂式单轨交通特点,提出悬挂式单轨道岔结构系统设计建议。研究结论:(1)悬挂式单轨道岔可采用可动心辙叉道岔,道岔侧股采用单圆曲线线型;(2)悬挂式单轨道岔结构设计应系统考虑道岔线型、道岔梁结构设计、道岔转辙系统设计、道岔梁支座及供电轨等接口设计、运营维护设计等因素;(3)为了提高维修维护效率、减小维修维护工作量,降低后期运营风险,建议设置道岔运维监测系统;(4)该研究成果可为悬挂式单轨道岔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重庆轻轨较新线引进日本的跨座式单轨交通方式,单轨道岔与通常的钢轨道岔有很大的不同,单轨道岔由4~5节箱型钢梁连接组成,以道岔钢梁整体移动的方法构成单轨列车的运行进路;单轨道岔除了采用单开和单渡线道岔外,还采用三开、五开道岔。  相似文献   

3.
在单轨交通制式里,道岔是整体移动的,由于重庆单轨交通三号线车辆段未采用CBTC信号系统,为确保单轨列车在车辆段道岔区内安全运行,信号系统在车辆段增添了列车闯红灯防护技术,结合现场信号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对三号线车辆段列车闯红灯防护技术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
后备模式是移动闭塞系统在非ATC模式下的一种简化运营。它不但可以解决移动闭塞系统部分或全部故障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而且能够解决CBTC正式开通前的临时过渡问题。单轨系统由于轨道梁的结构形式和限界的要求,其后备模式站间闭塞难以实现。通过对单轨交通运行控制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出了TD环线系统、光电检测系统、垂直计轴系统等三种跨座式单轨后备模式的解决方案。介绍了各后备模式方案的工作原理及设备的安装,比较了三种方案的优缺点,认为垂直计轴系统既解决了单轨信号系统车辆位置检测和道岔区防护的难题,也解决了单轨工作车的夜间使用管理,且工程费用较低,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在建设城市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中积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对跨座式轨道交通车辆整车集成关键技术以及装备系统集成技术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包括车辆系统技术、车辆关键部件开发与产业化技术、检测维修设备关键技术、单轨可挠性道岔、车辆移动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和高架区间安全救援技术,并制定了国家标准及专利。介绍单轨项目创新点以及重庆的单轨产业化基地建设,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单轨产业链,有力地推动重庆市乃至中国单轨交通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6.
曹克非 《铁道工程学报》2008,25(2):94-96,103
研究目的:以我国第一座跨座式单轨车辆段为例,研究单轨车辆的维修工艺,为今后新建单轨车辆段的工艺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结论:在跨座式单轨车辆段的工艺设计中,要了解单轨车辆、轨道梁、道岔等构成跨座式单轨交通主要要素的结构.车辆段的厂房结构设计、车辆运用及检修设备 的配置等,都应以满足单轨车辆维修要求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重庆单轨是我国引进的第一条单轨制式交通线路,由于其线路及道岔的特殊性,道岔转辙设备采用的是电动液压控制系统及行程开关,带动整体钢箱梁或PC梁动作,这与普通地铁轮轨道岔设备完全不同.该道岔控制电路参考了日本单轨信号系统道岔控制电路,并根据国内联锁系统的道岔控制基本原理进行了设计和完善;以五开道岔为例,介绍道岔控制电路的3种模式及动作程序,3种模式分别为联锁系统进路控制、车站值班员手动控制及现场人工控制.  相似文献   

8.
跨座式单轨交通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结合我国首次采用的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重庆轻轨较新线工程设计与实施情况,重点介绍了单轨线路、运输、车辆、信号、道岔、PC梁结构、供电、维修基地和环境等技术标准与系统特征,提出单轨交通在城市轨道交通的适应性。虽然我国城市单轨交通起步较晚,但在建设周期、运输能力和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显示了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9.
跨座式单轨交通是城市轨道交通制式中较为特别的一种形式,具有适应性强、噪音低、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等特点。跨座式单轨道岔集导向和承重于一体,是有一定长度的道岔梁,一端可以移动,每片道岔梁均固定在一个支撑台车上,由台车上的道岔转辙器驱动。道岔转辙器控制指令来自信号系统,经信号系统判断道岔转辙器具备转动条件时,信号系统会输出转辙器动作命令,转辙器依靠自身驱动装置转动。信号系统与转辙器的接口设计须符合故障-安全原则,接口设计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单轨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新型交通方式,具有诸多优点,特别适宜于中小城市的应用。由于将路面、轨道、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隔音网等全部集成在一轨道梁内,单轨交通对信号系统各类设备的安装有特殊要求。对单轨交通信号系统设备的选型进行研究,设计单轨车载ATP系统,并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在轨道交通中的作用、通用线路数据库等若干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广泛采用1500V直流牵引,因此,钢轨既是轨道电路信号的传输媒介,同时也是牵引回流的通道。在上海地铁2号线和天津滨海轻轨等项目的正线道岔区段、车辆段和停车场应用单轨条50Hz相敏轨道电路。根据上述项目的工程调试经验,对单轨条50Hz相敏轨道电路的原理和实践应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道岔作为关键的安全设备,其性能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行车的效率、安全。但在实际运营中,经常出现道岔烧绝缘情况,对S700K型道岔烧绝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绝缘安装方式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复式交分道岔转换设备中双转辙器部分杆件多、安装烦琐、调试复杂的特点,结合工程施工经验,详细介绍了安装与调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适用于复式交分道岔双转辙器的双杆转辙机安装装置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通过与既有复式交分道岔转辙机安装方式进行分析比较,阐明双杆转辙机的特点以及如何有效解决复式交分道岔4mm不锁闭难以保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空心桥墩施工中,亟需解决工艺复杂、质量把控难等问题。结合上龙集特大桥空心桥墩施工实践,介绍了翻模施工工艺、模板配置及安拆、钢筋加工与安装、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技术。同时,对于容易造成质量隐患的施工环节,提出了控制改进措施。通过不断探索总结,该桥空心桥墩在施工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技术娴熟,操作简单,保证了质量,节约了成本,可为日后同类桥墩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建中卫南站站房屋面为弧形双向正交斜放钢梁结构,安装精度要求高、高空拼装作业难度大。提出施工工艺原理和流程,研究了相关施工技术要点,包括屋面斜梁吊装单元的合理划分,采用绝对坐标与相对定位相结合的吊装单元形位精准控制,利用自主研发的弧形屋面补间钢梁吊装一体化装置进行补间单元安装技术,采用位移控制法进行整体分级同步卸载技术等,实现了弧形屋面正交斜放钢梁结构单元间及其与拱柱的精密对接,施工效率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随着铁路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制约运行速度的铁路道岔成为改造的关键,加大道岔型号能够提升运行速度。道岔换装时需要具备与其相匹配的道岔转换设备、相配套的电源及升级改造测试设备等。京秦线狼窝铺站作为道岔提速试验场地,铺设了2组60kg38号道岔,介绍了设备的安装、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8.
郭晖  张隆平  秦浩 《铁道车辆》2021,(1):106-109
介绍了铁道车辆钩缓装置“黑匣子”的设计背景、特性参数选择及传感器安装方式,并论证了该技术方案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建议尽快投入研制及装车试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述了天津站交通枢纽地下连续墙施工及中间桩柱施工技术。首先论述了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垂直度、精度控制的方法和地下连续墙槽壁塌孔,接头止水控制技术。针对钢筋笼难以入槽,接头箱难以起拔及混凝土夹泥等施工难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其次介绍了在中间桩柱施工中钢管柱安装定位技术,钢管柱底高程的测设技术,定位器的桩心测设及柱体调整就位控制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20.
我国铁路建造技术日益先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铁路建造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BIM技术促进了中国铁路建造模式的革新和转变。在对国内外智能建造发展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深化铁路工程智能建造的内涵和特征,结合工程实践形成铁路工程智能建造7大技术支撑体系,有机融合信息技术与建造技术,介绍工程设计及仿真、工厂化加工、精密测控、自动化安装、动态监测和信息化管理等应用实践,提出BIM技术在智能铁路建设过程中的发展方向,为BIM技术在铁路智能建造过程中的深化应用,推进铁路建造过程的精益、智慧、高效、绿色协同发展,进而提升铁路建造技术,提高铁路建造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