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杂志》2004,(4):132-132
在还没有开始采访伍先生之前就了解到,他曾经将他的1.5升派力奥疯狂驾驶到极限——200公里/小时,就凭这一点相信大家对他也很感兴趣了。  相似文献   

2.
盟军的Jeep     
《汽车杂志》2005,(12):187-187
1、我已是会员,可是在去年的12期杂志的订购中,我有7月份和12月份的杂志到今天也没收到!去了几次邮局也无果。不知道是不是你们那边的问题,我很喜欢贵刊,不仅看而且在收藏贵刊每一期(从2000年开始到今天就差这二期),我是直接以会员身份订的,急切希望贵刊能不能想想办法。 2、二战时盟军的JEEP车,就是那种绿的!能不能介绍一下!同时还有“牧马人”! 3、油门出现沾边是为什么? 4、怎么能进入贵刊当编辑呀。我要去哪儿上大学呢?希望有一天我会和你们一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凯迪拉克XLR     
方伟强 《汽车杂志》2006,(1):239-241
为充满数码气息的CTS在《黑客帝国》的神奇表现,凯迪拉克在我眼里几乎就成了先进科技的代表车型,接到编辑测试凯迪拉克Order,就让我兴奋了老半天。结果,到了凯迪拉克展厅,当我径自走向梦幻的CTS时,却被MM拉到静置一角的另一辆车旁。哇噻!这这这不就是凯迪拉克兄弟当中跑得最陕的XLR吗?!拥有440匹强大马力,是世界上最高性能的高档运动型轿车之一,从0到100公里加速时间不到5秒,全自动开合硬敞篷,价值110多万RMB,2006年全中国配额24台,广东配额2台。啧!啧!喷!啧![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世界汽车》2005,(6):107-107
我是2002年9月购买的吉利豪情,当时的价格是3.98万元,加上费税一共下来是4.6万元左右。我是在北京中联汽车市场购买的这辆车,当时经销商带着我和我妈妈到南三环的一个车库去取的车,我也是新手,不太  相似文献   

5.
《拖拉机汽车驾驶员》2009,(1):I0035-I0036
高手闯荡江湖,往往无需出招,功力在不经意间早巳摄人心魄。没有见到刘佳之前,我就被她震了一把。采访过无数车主,打电话约见过程中,她是唯一一位用东南西北给我指路的女孩子,其方向感之好可见一斑;而当远远看到她黄色的顶配福克斯运动版时,我更是不禁暗暗叫绝,此人绝非寻常女孩,必定不同凡响,冲劲实足。  相似文献   

6.
自由飞翔     
在我采访过的所有车主中,高会乾先生绝对是最豪爽的一个。家住河北的他,仅仅因为我们的一个预约采访电话,就差点直接驱车前来北京,理由简单得很:帮我们采访省点力气!于是打从一开始我就认定,这是一个热情洋溢的人!  相似文献   

7.
合理即是好     
有时候。采访多了,会形成一种不好的惯性。在我试图问阿东关于马自达6的更多使用体验时,他回了我一句话,“车是用来开的.难道还想变飞机不成?”愣了几秒钟,我也笑了,车子本不是一个玄乎的东西,何必较真于文字上的东西。这便是阿东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理性的聪明。  相似文献   

8.
网友评车     
《汽车导购》2005,(2):86
我的宝贝美日已经15个月大了,行驶3.6万km。我有6年的修车经验,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认真仔细的保养。这期间从未给我找过一丝麻烦,我对它好,它也对得起我,兢兢业业地为我服务。美日发动机的性能是没说的,开过美日车的朋友都会有此同感,不管是8A发动机还是479发动机,1.342L的排量,承载不到900kg的车体,动力是富富有余。  相似文献   

9.
我心中,始终认为民族品牌的汽车终有一日会大批量出口海外,什么奇瑞的25万辆,这个数字也许在20年后会成为中国汽车出口总数的一个零头。在采访乔治亚罗中国事业部总裁卡布乔的时候,他说中国汽车工业10年后的出口量将是惊人的,看来在时间的估计上.这位意大利人比我更是乐观得多。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配件》2005,(20):22-23
编辑部中我时常标榜自己是汽车运动的爱好者,我也寻找各种机会“参与”其中。采访,是使我接近所喜欢赛事的一种途径。比如,我把采访全国拉力锦标赛当作一种乐趣,徒步穿行在大江南北的山间小道,  相似文献   

11.
在预定时间的最后一分钟冲进奇瑞展厅会议室时,同事打来电话要笔记本,我急急地用重庆话说:“我现在来不了呀,到时间采访奇瑞的秦总了……”这时背后一个声音说:“啊,是重庆人呀,没有问题,时间好说好说。”回头看,正是秦力洪。于是采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秦力洪口才很好,侃侃而谈,出口成章。但是他的普通话口音听起来仍很“田亮”,是重庆人,没错!北大、哈佛都不能改变的乡音,听起来的确很是亲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世界汽车》2004,(2):42-43
圣诞的气氛还在空气中弥散,新年的憧憬又展现在我的眼前,星期六的早晨我如约的接到高俊贤的电话。这是我的第一次采访,心里不免有点忐忑。高先生是一位政府机关专职的司机,他的工作,他的经历,他的生活都与汽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02年9月,我拥有了平生第一辆小汽车——悦达起亚的普莱特。此前对起亚品牌只是听说过,对悦达起亚还闻所未闻。普莱特开了两年多,这个外表古旧的小家伙给了我很多快乐,其稳定的内在质量、良好的操控性能和周到的售后服务使我对起亚品牌的内涵有了切身体会。加盟东风后,  相似文献   

14.
林安澜  林浩 《当代汽车》2007,(10):62-63
我们的采访在胡棋的办公室里进行,因为我希望胡祺能多说一点非官方的东西,胡祺把采访提纲反扣在桌上,笑着将我一军说:“我可以不看提纲,我怎么说,取决于你怎么问,看你怎么挖掘。”大家都笑了。然后,我开始“挖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徐磊 《汽车杂志》2012,(2):256-257
现在经常一遇到有车的朋友,我就会游说他们接受《汽车杂志》的车主采访,但他们总是回答我说车太差不好意思出镜。其实我想说,我们乐于采访任何车主,不论年龄、性别、职业……  相似文献   

16.
Lydia 《汽车杂志》2010,(5):234-234
在往常的采访中,我挑选的车主大都是个性中人,即使完全不懂车,但也必须是个帅哥美女。而其实,在中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发展的今天,有太多的有车一族,是在有限的预算里买上一辆经济实用的车,自个儿知晓有车的苦与乐。所以,我在采访大雁的时候,就觉得很自然了。  相似文献   

17.
“十三”买车已经1年了。“十三”是她的网名,感情细腻,追求完美、容易纠结。买车的过程对她来说,确实是一番难言的纠结。“十三”从打算买车到真正把它开回家。大概有半年时间。“十三”向我解释这个所谓纠结,就是如何能用自己手里有限的钱买到最称心、最实用、性价比最高的车。但人的欲望总会膨胀。  相似文献   

18.
若问什么是韩国跑车?我一下子是答不上来的,狡猾一点说.不是日式、欧式、美式的,大抵便是韩国跑车了.实在找不到什么更好的方法来形容。因为韩国制造跑车的历史只有十几年,而且制车技不也大多倚重其他先进汽车生产国,可以说韩国根本没有跑车传统,韩国跑车是什么,也许什么也不是。  相似文献   

19.
在预定时间的最后一分钟冲进奇瑞展厅会议室时,同事打来电话要笔记本,我急急地用重庆话说:“我现在来不了呀,到时间采访奇瑞的秦总了……”这时背后一个声音说:“啊,是重庆人呀,没有问题,时间好说好说。”回头看,正是秦力洪。于是采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秦力洪口才很好,侃侃而谈,出口成章。但是他的普通话口音听起来仍很“田亮”,是重庆人,没错!北大、哈佛都不能改变的乡音,听起来的确很是亲切。  相似文献   

20.
我的索纳塔2.7 V6光车价26.5万元左右。其实我认为17.9万手动2.0的性价比更高,后来就是没有抵挡住V6,手/自一体和氙气大灯的诱惑,从而被牵着鼻子走到了最高端,花花的银子流出时真心疼啊!对配备V6发动机的车型,我期望中的2003年合理价格应在25万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