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为定量分析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的风险,提出了将灰色模糊物元分析和改进的LEC评价法相结合的转体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给出了基于灰色模糊物元评价法进行桥梁风险辨识的过程,利用诱导加权平均算子和信息熵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方法对影响因素指标权重进行最优化调整以实现风险源的有效辨识。通过对潍日高速某转体桥施工期的风险估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与有效性。实例应用表明:基于改进的LEC评价法的桥梁风险指标值的确定,考虑了转体施工的特点和安全生产管理系数的修正;灰色模糊物元评价法克服了施工安全影响因素不相容性和不确定性的不足,降低了特征指标值的主观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目前隧道突涌水风险性评估结果模糊、评价指标定量化不全面的问题,改进评价指标并将TOPSIS法运用于隧道突涌水风险性评估中,将AHP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组成同时考虑主、客观因素的综合赋权法,根据评价指标分级结果构造4个风险等级的典型样本,以典型样本与正理想解的贴进度确定隧道突涌水风险等级区间,建立TOPSIS法隧道突涌水风险评估体系。以广大铁路祥云隧道为例,应用该方法对6个洞段进行突涌水风险性评估。结果表明,综合赋权-TOPSIS法隧道突涌水风险性评估结果准确且与隧道开挖结果相符,可为隧道突涌水风险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飞行前掌握航班飞行风险概况,及时作出风险预警,研究了航班飞行安全风险评估工具.根据航班飞行特点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建立了评估航班飞行安全风险的4级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及引入模糊函数的方法计算指标权重,并建立航班风险值计算模型,形成航班飞行安全风险评估工具.设计了数据库、快速评估方案和高风险预警方案,从而使评估过程快速高效.   相似文献   

4.
针对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中模糊性与随机性并存的特点,引入云模型理论,选取建设规模、地质条件等5项主要影响因素构成评估指标体系,计算各评估指标隶属于不同风险等级的云数字特征,通过离差最大化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结合正向云正态发生器,计算综合确定度并确定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运用该评估模型对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停车过程中一旦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会对周边人员和设施的安全造成很大危害.为评估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停车环节风险,在系统分析其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基础上,建立了由风险边界评估和整体风险指标评估2方面构成的停车过程风险评估体系.应用安全检查表法、定量风险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评估方法,建立了具体的风险评估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对停车场地不同场景的风险程度进行了对比评估,提出了针对性的降低风险措施,为企业进行风险管控、提升安全管理绩效提供了实施依据,也验证了停车过程风险评估体系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营运车辆驾驶人安全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合理地评估驾驶人驾驶风险程度,有的放矢地降低高风险驾驶人的事故率,基于卫星定位数据特点及驾驶行为与驾驶风险的相关关系设计26个驾驶行为特征参数。考虑到高速和非高速行驶时相同驾驶行为对驾驶风险的影响区别较大,根据23名营运车辆驾驶人的实测数据有针对性地筛选高速和非高速路段驾驶人风险评估指标,构建营运车辆驾驶人驾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基于熵权法、独立性权系数法和Spearman相关系数法建立集成赋权法,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最后,雇佣40名营运车辆驾驶人进行实车试验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车辆速度和加速度方面的驾驶行为特征可以用于评估驾驶人的驾驶风险且评估效果较好,驾驶风险评估得分与实际交通冲突次数呈正相关关系,所建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营运车辆驾驶人驾驶风险的高低,准确率达到77.50%,该模型在不同地区使用时,准确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容许范围之内,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改扩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礼球 《隧道建设》2018,38(Z2):25-30
为预防改扩建隧道施工发生安全事故,提高改扩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能力,以新建后祠隧道坍塌风险事件为例,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和工程实际情况,建立改扩建隧道施工安全指标体系,利用物元可拓模型确定各指标关联度、利用熵权法计算指标的权重,分别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利用风险矩阵法判别风险等级。将该评价方法应用于新建后祠隧道施工风险评估中,结果表明: 基于可拓理论和风险矩阵的评估方法对改扩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改进公路隧道通行风险评估方法,以博弈赋权方式组合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熵权法,获得了模型的综合权重,并基于物元可拓模型建立公路隧道通行风险评估方法;根据物元可拓原理,确定了包括经典域、节域和待评域在内的综合物元矩阵、各级指标联系度和评估等级;为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沪渝高速公路羊鹿山隧道路段检测数据为例,分别利用物元可拓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物元可拓模型能够消除数据的极值偏向性,可直观反映指标和各等级间的联系度,能更为精准地评估隧道通行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9.
针对LTE-R通信系统运营安全风险评估中存在专家主观评判差异与冲突的问题,提出基于AHP与改进证据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LTE-R系统进行评估研究。利用模糊数学将专家模糊评语转化为定量隶属度表示,采用改进证据理论,基于皮尔逊系数改进克服证据间冲突的过程,通过加权分配证据可信度权值改善信息主观性,构造冲突因子修正证据融合过程,得到基本概率分配(BPA)函数矩阵。选取最大隶属度作为判断原则,评估相应系统的风险等级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LTE-R系统实例分析评估结果为“可忽略风险”,置信度为83.41%,较折扣证据理论、灰色模糊综合安全评估法分别提升3.12%和16.95%,评估结果一致的前提下,改进的方法能改善专家评判冲突无法正确处理及融合问题,提供了高置信度风险等级值,为LTE-R系统的运营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使高速公路线形风险评估最终有一个量化的综合评估结果,并克服现有线形风险评估方法的缺陷,在线形风险评估指标研究的基础上,将运行速度协调性线形评估和驾驶员心理指标线形评估相结合。评估过程中综合考虑驾驶员因素及线形本身的影响,规避两方法各自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量化的高速公路线形风险评估综合指标——线形风险指数,实现了高速公路线形风险评估的多元考虑。以湖南某高速公路为依托,通过现场试验对3名驾驶员心率变异指标及实时车速进行采集,采用线形风险指数对试验段线形分段进行了风险评估。通过将2009年至2012年试验段交通事故情况与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试验段线形风险指数与路段事故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验证了线形风险指数进行高速公路线形风险评估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陆瑜 《路基工程》2019,(6):218-222
针对隧道施工中瓦斯突出安全风险评估模糊性与随机性并存的特点,基于云模型理论,选取煤的坚固系数、煤层的厚度等8项主要影响因素构成评估指标体系,并将每项评估指标具体量化为4个风险等级,分别计算各评估指标隶属于不同风险等级的云模型数字特征值,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正向正态云发生器,计算综合确定度并确定施工安全风险等级。采用该评估模型对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进传统的隧道塌方风险分析方法,首先在深入研究山岭隧道塌方风险影响因素基础上确定出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了隧道塌方风险的二级综合评价模型;然后针对各评价指标确定与不确定性信息并存的特点,引入集对分析理论,建立联系度评价矩阵,从同一、差异和对立3个方面全面刻画被评价指标与各风险等级的同一、对立程度;最后,考虑到各评价指标重要程度的不确定性、专家认知的局限性以及专家评价结果可信度的差异性,基于群组决策不确定型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权重,进而建立山岭隧道塌方风险的集对分析方法。工程实例分析和计算表明:所建立的山岭隧道塌方风险集对分析方法可行、合理。  相似文献   

13.
郑立宁  蒋雅君  刘世圭 《隧道建设》2022,42(Z1):560-567
为解决城市综合管廊结构健康状况评估结果无法量化和指导运维的问题,通过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在交通隧道结构健康评价方法研究中的应用,依照类比思想,利用该理论建立城市综合管廊结构健康状况评价体系。首先,依据有关养护规定和调研结果,基于不同需求分别建立管廊结构的本体完好状况和本体结构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以交通隧道和综合管廊养护经验为基础,划分各指标的分级判定标准; 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 最后,采用柯西分布型隶属函数和矩阵型隶属函数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建立一级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赋予评价向量中各评语相应分值,将评价向量单值化,判定管廊结构健康状况。采用所提出的评价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所得评价结果与经验评判得到的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病害威胁交通安全、影响交通质量和使用寿命等问题,从工程施工、自然环境和工程地质3方面共13个独立的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病害影响因素入手。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病害形成因素指标体系,提出基于层次-可拓(AHP Extenics)模型的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病害评价方法; 然后,结合工程实际和专家打分确定病害评价指标权重,进而利用相关函数对病害评价指标和权重进行可拓运算; 最后,得出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病害评价等级。该方法采用形式化的可拓综合评价模型替代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定量的形式给出定性分析结果,使计算结果更加客观,为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的病害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繁多复杂等特点,为保障PPP项目的成功实施,提出基于改进熵权灰色模糊理论的风险评价方法。首先,考虑风险动态性特征,采用Delphi法对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按阶段进行有效识别,建立相应的风险指标体系; 其次,通过灰色聚类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构建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评价模型,利用灰色白化权函数实现风险指标信息的透明化,借助模糊理论计算风险综合评价值,判断项目风险等级,并采用改进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主客观权重; 最后,将模型应用于青岛地铁3号线实际案例中。研究结果表明该项目风险等级为“中等”,评价模型具有合理性与有效性,同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平纵曲线组合路段常出现单一平曲线和竖曲线要素满足规范,但二者相结合后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为评估这类组合路段的交通风险、提升组合路段安全性,综合运用可拓云理论与理想点法,提出了基于可拓云模型的交通风险评估方法。基于已有事故数据和文献,从驾驶员、道路、交通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包含15个指标的交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将每个指标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各评估指标主、客观权重后,再通过理想点法确定各评估指标组合权重;参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相关文献,考虑定性指标的边界模糊性划分各评估指标的风险等级,并按照等比原则实现定性指标的定量化描述;构造可拓云模型云隶属度矩阵,计算综合评判向量,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路段风险等级。以云南省3段高速公路路段作为分析案例,利用基于可拓云模型的交通风险评估方法计算了各路段风险等级,并识别了各路段的危险性指标。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评估结果相同,但信息更丰富,其综合评判模糊等级特征值的期望Exr反映了路段的安全程度;Y路段的Exr高于C路段,表明Y路段比C路段更安全;3段路段的评估结果的置信度因子θ均小于0.05,表明结果可信度较高,验证了该方法在交通风险评估过程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侯靖宇 《隧道建设》2016,36(12):1465-1470
针对现有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方法中存在的指标权重、指标隶属度等客观确定方法理论研究不足这一现状,采用将熵权法和可拓理论相结合的数学综合方法,建立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模型。其中: 指标权重采用熵权和主观权重加权平均的方法求得,既能够充分考虑专家的主观决策意见,又能反映出数据本身蕴含的信息;指标隶属度则采用可拓学理论中的关联函数计算获取。以北京某地铁为例,对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评估地铁运营实际安全风险水平,还可以提高指标权重精度,准确反映出各项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而提高地铁运营安全评价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EPC隧道项目投标及实施过程中,因隧道工程的内在特点使得总承包商风险明显加大,因此从风险角度为EPC隧道项目的实施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总承包企业而言意义重大。初步构建EPC隧道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定性与定量的EPC隧道风险评价方法,设计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风险应对策略及选择流程。通过工程实践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以从风险管理的角度为总承包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机场航班延误和拥堵现象日益严重以及地面特种车辆服务航班效率低且存在较高安全隐患的问题,研究了面向机场飞行区无人驾驶清水车的优化调度方法。通过将无人驾驶清水车服务航班硬时间窗与梯形模糊隶属度函数相结合构建航班服务水平函数,结合传统C-W节约算法,考虑无人驾驶清水车服务机场航班的时间规则,实现了无人驾驶清水车总行驶路程最短以及航班服务水平最高的目标。考虑服务航班数量总和,衡量每辆无人驾驶清水车的服务航班阈值,并提出了服务航班任务量的差异评价值。新算法在C-W节约算法路径优化结果的基础上对未达到服务航班容量极限的子路径进一步优化,实现了所需服务航班的无人驾驶清水车数量最少、服务航班数量差异化最小的目标。以国内某机场航班信息为例,结果表明:与单车单服务模式相比,服务总路程节省59.36%,车辆使用减少84车次,航班服务水平为93.78%,航班任务量的差异评价值由93.32%降低至43.96%;与基准算法相比,新算法在实现任务量均衡的同时并不会增加总行驶路程,且将服务航班任务量的差异评价值由2.72降低至0.44,显著提高了车辆服务航班任务量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20.
王乾  马非  夏杨于雨  刘鹏 《隧道建设》2018,38(Z2):169-175
为提高城市道路隧道的交通安全性,克服运营隧道安全评价难以进行定量分析的不足,根据改进的物元可拓学模型和变权理论,建立城市道路隧道交通安全评价模型,基于相关规范和已有研究成果,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定量分析标准。运用该模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 实例隧道1的交通安全等级为“低/3级”,偏向等级“较高/2级”; 实例隧道2的交通安全等级为“较高/2级”,与2座隧道的实际运营状况比较相符。将所建模型与其他常用评价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其实用性。从指标综合权重可以看出,路面亮度的均匀性和车型混杂率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