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广州地铁4号线高架车站的建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车站与环境结合、建筑模块化、“以人为本”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架车站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并介绍了广州地铁4号线沿线8座高架车站的建筑设计。地铁高架车站应充分体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建设目标;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根据车站特点因地制宜确定车站中心位置;应最大限度地考虑车站与地面建筑合建的可能性,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把模糊空间间歇时间和模糊工艺间隙时间新概念引入搭接作业网络图,并应用模糊集理论构造了一类含模糊完成期的搭接作业模糊网络模型,提出了一套求解该模型、计算模糊空间间歇期,模糊工艺间歇期和模糊节点时间参数的模糊算法。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科学与医疗技术的进步,人民群众对提高健康质量的需求,促进着医院的发展。现代医院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两个重要阶段,正在向“以健康为中心”逐步转型,因而对医院的建筑、设施、医技设备、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新一轮医院建设、改造高潮的兴起。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咨询业在经济领域中的广泛渗透,建筑市场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这使国营企业的各路建设大军进入了市场竞争,而作为“地方”和“农民”的建筑队伍,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也参与到建筑市场竞争中。这就导致建筑市场呈“僧多粥少”的状态,从而信息就成为当今建筑市场的重要因素。企业为争夺市场这一“份额”,不得不展开激烈的“信息角逐”;多方获取、汰选和利用信息的时间、地点、目的、方法及技术水平的差距,便不可避  相似文献   

5.
1998年12月23日至25日,由工程定额所主持,在天津召开了“新编制办法”技术交底会。参加会议的有各设计院、铁路局、工程局和部分铁路院校等单位定额站或从事工程造价的代表,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中铁建造价中心、中铁建设开发中心、工程总公司、建筑总公司、通号总  相似文献   

6.
在交通繁忙、周边建筑密集的区庄地段修建地铁车站,要求方案“投资省”、“可实施性”、“以人为本”。本文从技术、经济、施工等方面探讨了方案选择的合理性,给同类换乘站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福州铁路旅客站房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站房方案在传统设计理念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特别是在交通组织、平面布局、空间构成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本文从现状分析入手,对站区规划、建筑平面、建筑立面、建筑空间等方面的设计构思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并对“开敞式综合广厅”所引起相关问题作了专门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德国铁路控股公司(以下简称“德铁”)成本控制的基础是成本中心,成本中心负责核算和控制中心发生的全部费用,成本控制标准是成本预算和标准成本。成本核算体系由满足外部需要的实际成本核算系统和满足内部成本控制需要的成本核算系统组成。德铁的融资渠道主要有: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债券和有机融资。其中,政府补贴范围包括铁路改革、基础设施和短途客运公司。借鉴德铁成功经验,政府应对铁路在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要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并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体,建立严密、科学的内控和责任体系;在财务会计上实行“客、货、网分账核算”,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平的铁路运输市场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9.
以形式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无可非议,但过于看重形式,而忽略建筑本身的建构逻辑,必然会阻碍建筑的创新与发展,以至于大部分作品在过分摆台布景式的渲染中走向了形式主义。K·费兰普顿的建构哲学与形式主义针锋相对,从“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的中标方案)中不难看出建构哲学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成功运用和对形式主义的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10.
1999年3月4日,基础所的前身——铁道部基础设施检测中心成立了.2001年4月和2002年10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简称“铁科院”)两次对检测中心进行整合,先后将金属及化学研究所探伤车部和铁道建筑研究所轨道检测技术事业部并入中心,进行重组.2003年1月,检测中心成为铁科院的分支机构,称为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简称“基础所”).基础所的主要业务是研究开发新型检测技术和设备,对全路基础设施运用状态从总体上实施监控和日常的安全检测,同时承担全路相关检测行业的技术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全路信息系统设计工作会议”于2004年3月3~6日在柳州召开。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李中浩、柳州铁路局副局长郑耀明、部信息技术中心计划设计工程部及全路14个铁路局电子中心(信息处)的领导和工程设计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介绍了铁路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编制办法;铁路基本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TMIS新增联网报告点(原新线部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说明等。对“新线部分”、“网络与信息安全”、“红外线联网”等研究与设计工作做了详细部署。全路信息系统设计工作会议在柳州召开@殷岚…  相似文献   

12.
<正>概况上海中心大厦占地3万多m2,建筑面积57.4万m2,总投资达到150亿元左右。由地上121层主楼、5层裙房和5层地下室组成,总高度达632?m,主体结构高度达580m。作为一幢综合性超高层建筑,上海中心大厦以办公为主,兼有会展、酒店、观光娱乐、商业等功能,致力建设成为一座垂直的智慧建筑。作为体现大楼功能与神经系统的机电安装工程,上海中心机电安装工程范围包括深化  相似文献   

13.
2009年5月8日,阿特拉斯&#183;科普柯(南京)建筑与矿山技术新工厂落成典礼、阿特拉斯&#183;科普柯建筑与矿山技术大中华区客户中心新址开幕、阿特拉斯&#183;科普柯(南京)建筑矿山设备有限公司成立15周年庆典、阿特拉斯&#183;科普柯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瑞典参展组委会指定合作伙伴揭幕仪式以及回转式钻机部南京工厂第一台钻机揭幕仪式在南京开发区新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4.
与其它办公大楼相比,铁路调度及办公大楼在“建筑、使用功能、用电设备”等方面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在铁路调度及办公大楼供配电系统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对这些特点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考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建筑市场上,由于“僧多粥少”,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十分困难,为了生存,许多建筑企业改变内部经营机制,由生产型变为经营型,利用农民队伍参与劳务。目前由于招标投标在某些方面还不够规范,施工单位为了承包到项目搞低报价,因此,企业干得越多亏得越多,同时经济纠纷,合同纠纷此起彼伏,三角债连绵不断。笔者现以某工程13合同段的施工经济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造方式,也是建筑工业化的必经之路,它具有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建筑质量、减少环境污染、节约人力成本等优势。然而,装配式建造在表现形式上是一种“设计-生产-施工”的时空分离过程,使得项目实施过程中非常强调设计、生产、施工协同配合原则。为提升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协同水平,首先需要解决其协同度测度问题。为此,从设计-生产协同、设计-施工协同、生产-施工协同3个方面出发,提出装配式建筑项目协同度测度模型的3个一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选取22个二级指标,形成装配式建筑项目协同度评估指标体系。进而,克服传统方法中权重指标计算时的主观偏差与指标量化时的模糊性问题,采用层级分析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式(AHP-EWM混合法)计算指标权重,同时结合模糊TOPSIS进行协同度计算,形成装配式建筑项目“设计-生产-施工”协同度评估模型。最后,通过工程实例来测度装配式建筑项目协同水平。结果显示,协同水平较高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具有共同特征,都采用了基于预制构件管理的在线管理平台,打通装配式建筑数据流,为全角色、全要素、全周期协同管理提供有效支撑;协同水平较低的项目则主要表现为设计与生产信息...  相似文献   

17.
车辆基地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关键节点,具有上盖物业开发的价值。充分利用车辆基地的屋面平台及周 边空间,进行上盖物业开发,使之成为地铁与城市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将车辆基地的“上盖物业”与“下盖厂 房”对各自使用功能、空间配置、交通流线等方面的需求作为输入条件,提炼耦合要素,进行基于土地资源集约 利用的车辆基地上盖建筑设计研究。针对目前国内外城市轨道车辆基地的现状,对传统建筑与工艺设计体系进行 梳理、创新,同时对上盖建筑特性做科学细致的分析,得到最优的建筑维度数据,以提升车辆基地上盖土地资源 利用,进而达到经济和社会效益共赢。  相似文献   

18.
建设企业内部定额体系一直是特大型综合建筑企业关注的重点工作。当前,各特大型综合建筑企业的内部定额主要是以劳务(专业)分包限价、物资采购指导价格、机械购置(租赁)指导价格等形式表现,且分散在各个独立的业务部门,系统性和协同性不强,存在“碎片化”“零散化”“浅表化”现象。就如何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和适用有效的企业内部定额体系,助力经营决策和企业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各特大型综合建筑企业均在不断找寻方法、探索路径。本文依托企业管理实践,分析了目前建筑企业内部定额体系建设的现状,阐述了企业内部定额体系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体系构架,为特大型综合建筑企业内部定额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于许多具有通过居民楼、公用建筑楼房附近的城市铁路和浅埋地铁交通发达的城市来讲,城市的振动生态保护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轨道交通“侵扰”既有建筑,应解决振动源本身的隔振问题,即解决轨道交通的线路上部结构问题,这里介绍莫斯科地铁“克拉斯诺普列斯宁斯克”线路在“1905年大街”站与“别戈瓦亚”站之间的浅埋区间隧道使用新研发的隔振轨道。  相似文献   

20.
随着“以人为本”、建筑与城市一体化趋势,商业作为交通与城市联系的“灰空间”地带,越发发挥作用。这也导致车站中商业化比例增加,车站布局、车站功能构成、流线模式发生变化,甚至改变了建筑的整体空间意象,立面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