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从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中采用的各种不同的车列初始定位方法出发,对调车车列位置的跟踪算法进行研究,并通过对地面设备和车载设备所能提供的车列位置信息的分析,在保证故障-安全的前提下完善车列位置跟踪算法,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STP)的系统结构,分析其特点及安全等级;将调车作业划分为9个典型应用场景,分析各应用场景下定位功能的不同特点;探讨STP系统定位功能在适用安全等级下的组合式实现,并给出2种定位方法的状态机模型。尤其在重点场景对机车和车列的相对位置进行研究,给出标签化处理的自动机模型,并阐述机车位置坐标丢失后STP系统的故障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企业铁路站场环境复杂,作业频度高、种类繁多的特点,提出一种调车作业自动安全防护预警系统的解决方案。采用GPS导航定位技术和调车车列智能滤波定位算法,对调车车列进行追踪定位。通过调车车列安全防护预警曲线计算方法,结合联锁系统的调车信号、进路控制信息,对调车车列进行超速防护预警。该系统通过对调车作业计划、作业执行的全程管控,以车-地交互的方式对调车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预警,可有效降低调车人员的劳动强度,显著提高站内调车的安全性和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4.
将车列的相关操作进行直观地表现,是站场车列模拟模块的重要功能.本文将讲述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仿真与测试平台中车列模拟模块的相关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动车段(所)控制集中仿真测试平台是对动车段(所)控制集中系统(CCS)软件数据进行准确性验证、软件功能进行全面测试及评估的平台。动车组车号识别与定位仿真子系统作为该测试平台的一个子系统,具有录入动车组车列位置与车号信息、实现车号识别与动车组位置定位模拟等相关功能。针对该子系统在实验室软硬件联调成本高、周期长、无法自动联动等问题,设计研究了一套适用于CCS测试及演示的动车组车号识别与定位仿真子系统,分别从功能分析、结构设计、模块划分及实现4个方面进行阐述,论证该子系统能够满足不同动车段(所)CCS前期开发调试与测试目标,对进一步完善CCS系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铁路》2007,(3):72-72
JDJ-3型调车机作业监控运行系统由车载设备(包括调车监控系统主机、推进作业检测、道岔岔心检测单元)、地面辅助信息点、调车监控系统应用程序和站场基础数据组成。系统与监控装置相结合,根据铁路线路道岔岔心的结构特点,采用惠斯顿磁阻电桥检测岔心位置,从而判别机车的运行方向,实现车列定位;利用预存储在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中的站场基础数据,实时计算机车距信号机的距离,追踪机车位置,通过监控装置对调车作业实施安全控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根据开行5000t重载列车,车列辆数增加,长度加长,停车位置变化,而使车辆容易溜逸的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调车监控系统应用现状及基本原理,就目前调车监控系统项目开发中有关调车车列定位与动态跟踪、机车走行距离误差修正、系统应用综合性方面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铁路货物线平交道口通知电路的改进设计方案,可以保证车列占用货物线时自动报警,既能实现车列完全通过道口时自动解除报警,又能保证车列未完全通过道口中途折返时报警电路自动复原。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调车防护系统的运用及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多种手段,建立连续的控制系统,完善存车处理功能,准确定位车列长度,完善记录分析回放及远程监控功能等调车防护系统的设计思路及技术实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改进的灰度预测在列车轮径校正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列车测速定位是列控系统中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精确的列车定位将会提高列车运行控制的安全性,缩短列车追踪间隔和提高行车效率。针对目前地铁中主流的脉冲速度传感器和应答器的组合定位技术中存在的轮径损耗问题,提出将改进的灰度预测算法应用于轮径校正中。根据列车通过定位应答器推算出的前面若干组列车轮径值,滚动预测列车下一走行区间定位计算中的轮径值,以此提高列车的定位精度,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安全、准确、高可靠的列车定位技术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现有列控系统的列车定位技术依赖轨道电路,建设及运维成本高,难以适应高海拔铁路的恶劣应用环境.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多源融合测速定位技术方案,综合利用卫星导航信息、轮速传感器信息、加速度计信息、应答器信息等,进行列车走行距离和速度计算,可以摆脱对轨道电...  相似文献   

13.
装配式车轮机车轮对在运用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弛缓,轮箍加装扣环后,可有效地防止因轮箍弛缓而造成的机车脱轨等重大事故。介绍了加装扣环方案、运行工况载荷与边界条件,进行了轮对有限元分析,并进行了强度评价和对比评价。  相似文献   

14.
轮轨噪声是城市轨道交通中的主要噪声源,因此,低噪声车轮的研究是降低轨道交通噪声研究的重点。文章对包括弹性车轮、消声车轮、声学优化车轮和复合材料车轮研究和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的控制模式可分为列车模式和调车模式,其中调车模式仅给出限速曲线,对于复杂的调车作业,其功能不能满足要求,需要与无线调车灯显设备、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STP)设备配合使用。目前在专业调机上一般会安装STP,通过LKJ实现调车机车信号显示和车列速度的监控。为增加系统集成度、减少车载设备,以及避免LKJ与STP两个独立系统连接时的通信故障,研究设计基于安全平台的集成调车监控功能的列车运行监控系统。重点论述该集成系统的系统结构、关键功能设计与实现、运行场景等,该系统实现对调车作业监控防护的功能,可提高整个列车运行监控系统的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16.
在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中,列车定位的精确性是保证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前提,而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的列车定位技术,是提供高精度列车定位的技术条件。从电子标签、读写器、系统高层3方面对RFID技术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并介绍基于不同设计标准的RFID铁路应答器的技术指标及工作原理;分析影响列车定位精度的列车位置不确定性产生的3种因素(测速误差、轮径误差和应答器校正误差),提出通过RFID铁路应答器消除列车位置不确定性,提高列车精确定位的方法,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RFID技术高精度定位的可行性,即在不同行车速度下,RFID技术均能准确完成列车定位,RFID应答器响应时间均在0.2 s以内,实际定位误差均未超过测量值的2%,可以满足轨道交通中低速CBTC列车辅助定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车轮和轨道用钢也在不断更新换代。通过对比国内外车轮和轨道用钢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指明微合金化是提高高速列车轮轨钢性能的关键因素:微合金化能够在保证高强度的同时显著提高钢的韧性,从而提高钢的抗疲劳性能。并对近期关于高速列车轮轨磨损、滚动接触疲劳以及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型多体动力学软件Universal Mechanism建立悬挂式单轨列车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各减振器、弹簧、止档的非线性特性,以及橡胶轮胎-轨道的非线性作用特性。通过数值积分求解车辆的动态响应,对单轨列车关键悬挂参数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导向轮高度应尽量放低,与轴心高度一致较为合理;导向轮与导向轨应有一定的预压,但不宜过大;横向减振器等效阻尼应取50 k N·s/m以上,以保证车辆横向平稳性的同时,让车辆进出曲线时横向振动能够快速收敛;垂向减振器等效阻尼取30~40 k N·s/m能够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垂向平稳性。  相似文献   

19.
相同车轮不圆度下轮轨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列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关系,所以若存在列车车轮不圆度则会对轮轨造成巨大的危害。通过对几种不同的列车车轮不圆度的监测方法的分析,提出适合于我国列车运行状况的列车车轮不圆度在线监测的方法,并且指出应用该方法需要满足国家车轮不圆度标准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动车组关键引进部件轮对的疲劳强度试验还未形成完整规范的现状,归纳总结德国、意大利、日本、中国轮对疲劳强度试验情况,分析各自的优点及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为我国轮对疲劳强度试验台的建设,以及制定高速客车、动车组轮对疲劳强度试验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