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10年收购沃尔沃汽车算起,吉利成为一家跨国汽车集团已有12年.从当年不被看好的"蛇吞象",到一举拥有吉利、领克、极氪、几何、沃尔沃、极星、宝腾、路特斯等多品牌组合,吉利正构建起一个"战略协同、推动变革、共创价值"的品牌发展矩阵.  相似文献   

2.
新华 《时代汽车》2009,(7):72-75
在热闹的汽车业重组大潮中,不乏中国企业跨国出击海外“抄底”的身影,名不见经传的四川腾中重工要收购悍马一事,更是将中国车企该不该海外“抄底”之争推上风口浪尖。但玩家有玩家的规则,玩家也有玩家的风险,在这里,总结出1979-2009年目前为止的国内外汽车十大失败的重组案例,希望给各位“玩家”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由可口可乐拟收购汇源引发了有关“民族品牌”的口水大战;汽车后市场由外资企业的全面介入也掀起了阵阵波澜。德国博世收购“威宁达”,美国斯必克收购“车博仕”,这两个“收购”仅仅是个案还是揭开了“收购浪潮”的序幕?跨国巨头为什么竞相收购内资品牌?由此会引发汽保行业的大洗牌吗?本刊继续系列报道、全方位解析中国汽车后市场的“收购案”。  相似文献   

4.
李健采访 《摩托车》2010,(10):106-107
2005年10月,钱江摩托成功收购意大利百年摩企Benelli(贝纳利),这是中国摩托车行业收购的第一家世界级品牌摩托企业,也是中国机械行业跨国收购欧企第一家,标志着钱江摩托真正代表中国摩企迈向世界舞台。这一惊人的举动是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华中和他的决策层领导做出的。  相似文献   

5.
最近,由可口可乐拟收购汇源引发了有关“民族品牌”的口水大战;随后,在汽车后市场由外资企业的全面介入也掀起了阵阵波澜。德国博世收购“威宁达”,美国斯必克收购“车博仕”.这两个“收购”仅仅是个案还是揭开了“收购浪潮”的序幕?跨国巨头为什么竞相收购内资品牌?由此会引发“汽保”行业的大洗牌吗?本刊将系列报道、全方位解析中国汽车后市场的“收购案”。  相似文献   

6.
最近,可口可乐拟收购汇源一案备受关注,并由此展开了一场有关“民族品牌”的口水大战。一向风平浪静的汽车后市场,最近也因外资的全面介入而掀起阵阵波澜。先是博世收购“威宁达”,9月1日美国斯必克(SPX)又正式对外宣布收购“车博仕”。收购者——博世和斯必克同是世界“500强”的跨国集团,而且都是全球汽车检测设备行业巨头,被收购者——威宁达和车博仕虽然在国际市场还名不见经传,但绝对是国内汽车检测设备行业的排头兵。跨国巨头为什么要竞相收购内资品牌?这两次“收购”仅仅是个案还是掀起了"收购浪潮"的序幕?“收购”将会引发“汽保”行业的大洗牌吗?面对这些问题,我刊将采访各方人士,力争多角度、全方位解析中国汽车后市场的“收购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汽车企业纷纷与跨国集团建立了战略聪明。然而,由于伙伴选择不当往往导致战略联盟失败。中国汽车企业要建立成功的跨国联盟,就必然选择合适的结盟伙伴。文中对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汽车企业选择跨国盟友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汽车情报》2008,(7):45
2008年2月28日,天海集团收购美国凯萨公司签字仪式在河南省鹤壁市举行,这是鹤壁市企业首次成功收购境外企业。此次天海集团以1400多万美元收购凯萨公司80%的股份,使天海集团打通了通往北美的出口渠道,同时从单纯的出口改变为资本输出,为其实现跨国经营的国际化战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企业的目光已不只是局限於其本土,而是整个世界。跨国收购合并在不同行业里屡见不鲜。近年这风气也卷至证券交易所这个各地政府有份参与的行业里。而亚洲国家的交易所,更成为下一步被并购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应选择那些市场发育程度比中国"慢半拍"的国家或地区;民营企业应成为跨国投资主体. ◎资本输出并不一定是富国的专利.入世以后,中国的跨国公司应当迅速走向世界. ◎跨国投资的竞争力取决于比较优势和开拓市场的可能性.按照世界各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度排个队,最容易合作的国家也许就是在这个排列中比较靠近的那些国家.这可以称为跨国投资的"早半拍"准则.中国资本输出的最佳地区应当是那些在经济发展程度上和中国仅仅差半拍的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产业的跨国并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跨国并购巳成为世界各大汽车集团进行国际投资的主流方式。加入WTO,中国汽车工业必然要参与到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汽车工业参与跨国并购既具有可靠性也具有必要性。外资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并购方式包括整体并购、部分并购、收购合资企业的中方股权和通过股票市场并购等。  相似文献   

12.
对于这样一项重大的跨国收购项目,其中必然会牵涉一系列重大法律问题。因而,在开始着手实施该项目之前,需要在做好相关法律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作出理性决策。  相似文献   

13.
《汽车杂志》2010,(4):63-64
腾中收购悍马失败后,坊间持续发酵,各种评论分析持续不断。有评论认为,这是一场双赢的失败,或者是成功的失败。腾中虽然买马流产。但却收获了极大的知名度,这个名声花一亿美元都买不来。  相似文献   

14.
短讯     
《汽车驾驶员》2005,(5):47-47
上汽与罗孚收购谈判失败;奔弛召回;远通桥丰田4S店开业;戈蓝轿车实施召回。  相似文献   

15.
跨国汽车企业的正向思维 虽然"产能过剩"叫的"震天价响",但为什么跨国汽车公司却绝不"移情别恋",毅然欣然地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其实,这些公司并不含糊.他们都把近期目标瞄准在"十二五"末2015年市场需求3000~3500万辆,甚至更大的规模之上.如果按2012~2015年汽车市场的平均增长率为20%,那么这个规模就将达到4150万辆的水平,这是全球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16.
海外并购可以迅速获得先进技术和优势品牌,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但跨国收购中存在巨大的债务风险,收购成功后还要面临管理失控和重振不力的经营风险、文化冲突和劳资对立的整合风险以及其他不确定性风险等。中国汽车企业在并购时需要根据自身的整合能力,进行详细的财务分析,制定具体的重振计划。  相似文献   

17.
冯珏 《车迷》2021,(9):60-61
影片《极速车王》的英文名是"Ford v.Ferrari",也有地区将片名译为《福特决战法拉利》.这部影片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创作背景就是福特与法拉利之间的较量. 当年福特收购法拉利失败,亨利·福特二世扬言要在赛场上干掉法拉利,花多少钱都在所不惜.可是商人逐利.虽然亨利·福特二世盛怒之下,豪掷万金投身赛车运动,誓言夺冠,但其中究竟有几分是出于对赛车的真心热爱?导演让我看到的,只是权力的争夺和利益的权衡.  相似文献   

18.
4年前中海油介入收购美国石油企业优尼科失败,今年中铝公司注资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再次受挫。然而,与两家国企命运不同的是,腾中重工收购美国悍马品牌的意向却受到美国朝野的一致欢迎。收购优尼科、投资力拓遭遇红灯,收购悍马却大开绿灯,三者不同的命运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三种不同境遇为迈出国门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雷丽 《时代汽车》2010,(8):66-70
2010年已经走过大半,对于汽车界来说,上半年走得并不平静。既有国内车企跨国收购所带来的尽情欢喜,也有大企业大面积召回带来的无限烦恼。回顾过去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到启迪,并更好地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中铝收购力拓宣告失败,这例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以力拓“移情”并付给中铝1.95亿美元“分手费”而宣告谢幕。与此同时,四川民企腾中重工收购美国通用悍马品牌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一“蛇吞象”式的收购将是中国企业在汽车制造业所做的最大宗海外收购之一,引发了不少质疑,有媒介评论和专家表示悲观,指出其“不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