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车站作业方案的确定对高铁车站通过能力有重要影响.首先分析高铁车站通 过能力的影响因素,建立计算高铁车站通过能力的仿真模型,明确车站作业方案是高铁 车站通过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并重点对高铁车站通过能力的车站作业方案决策规则进 行分析,然后提出了基于正交试验的仿真试验方法,对不同车站作业方案下的高铁车站 通过能力进行仿真计算,利用极差法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最后用实例对该试验方法的有 效性进行了验证,确定了能使高铁车站通过能力最大的最优车站作业方案组合.  相似文献   

2.
高铁站是服务于铁路沿线居民的重要节点工程,其选址直接影响到旅客的出行效益,并与城市的用地开发和空间拓展息息相关。现状高铁站选址主要考虑技术经济指标,社会效益分析相对不足。针对山地城市,筛选高铁站选址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场地条件、城市空间结构、站点至城市中心的时空距离、周边道路交通条件和工程量。构建直接反映选址方案优劣的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山地城市在用地开发、配套道路建设、拆迁工程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提出改进的综合评价方法。渝万沿江城际铁路丰都站的实例表明,该选址方法能够综合协调各方利益,提升社会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建设的最初目的是连接相距400~600 km的都市区.但是近年,都市地区的郊区及城市出现了一些边缘位置的高铁车站,距都市中心的距离约100 km.重点研究位于马德里(瓜达拉哈拉、塞戈维亚和托莱多)、伦敦(斯特拉特福德、艾贝斯费特和阿什福德)和巴黎(鲁瓦西—戴高乐、马恩河谷—谢西和马西)附近的9座外围高铁车站,分析它们对都市区及当地的影响,并提取对加利福尼亚州高速铁路项目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出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车站的发展建议,为制定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车站的相关标准奠定研究基础,从而促进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车站服务水平的提升。本文总结了当前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车站在规模、位置设置、通行能力、受其他交通方式影响以及车站设施等5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由于定制公交、互联网大巴线路和新能源公交车辆发展对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车站发展带来的新需求,进而提出了对于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车站发展的两点建议,包括完善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车站标准和明确车站建设与维护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建高速铁路车站的选址是一个涉及众多因素的综合性问题。本文基于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准时性、舒适性以及安全性,建立广义出行费用模型,分析比较高速铁路、长途汽车和航空的广义出行费用,确定不同长度高速铁路其车站设置离城市中心的距离范围。文章最后以京津城际和武广高速铁路为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实用性,为高速铁路车站的规划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地铁站的精细化分类问题,利用基于出行链分析的通勤出行识别方法筛选通勤客 流,结合早晚高峰的进出站客流量,识别车站的职住功能特征;基于百度地图开源平台抓取POI (Point of interest)数据,从用地功能角度进行组合归类,得到细粒度的车站周边土地利用特征。结 合以上两类特征,建立基于非监督学习K-Means++方法的地铁车站分类模型,将北京地铁307个 车站分为7类。根据其客流和周边用地特征分别识别为配套设施开发完善的典型居住型车站,具 有商业开发潜力的典型居住型车站,配置一定工作岗位的居住型车站,高度开发的典型工作型车 站,职住结合的工作型车站,旅游休闲型的车站,以及尚待开发的远郊车站。经过分析,该分类结 果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可以为城市规划及车站周边土地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列车停站方案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的重要环节。在定义城际高铁概念和分析沪宁城际高铁运营状况以及列车停站方案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根据客流量采用系统聚类法对车站进行分级的方法,并将沪宁城际高铁各站分为5个等级。对比现行列车停站方案,按照公交化的理念,提出了沪宁城际高铁基于高峰和平峰时段车站不同平均服务间隔的停站改进方案和改进建议,为城际高铁运营组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铁路中间站选址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铁路车站选址问题的决策思路和相关因素后,提出了车站选址问题的一种决策模型,并据此模型建立了铁路中间站选址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原型系统。系统多次试运行结果表明,模型合理,自满可靠,能获得与专家基本一臻的合理站址方案。扩充与或图及其深度优先策略与方法的生成一测试算法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因公共汽车站容量不足、防护设施缺失、距离交叉口过近等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日益增多,开展公共汽车站安全运营评估以有效消除安全隐患迫在眉睫。从车站基础设施、安全配套设施、车站空间布局三个方面将公共汽车站安全运营评估的内容划分为7小类22小项。结合对19项相关标准规范条款的梳理与分析,给出车站各要素的参考设计标准。依据标准评估公共汽车站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结合实施条件制定针对性的改善对策。最后,以深圳市东门中路公共汽车站安全改善工程为例,分析改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复杂高铁站作业计划的编制质量是影响整个路网运输能效发挥的重要因素,为快速编制高质量车站作业计划,分析了各类列车在车站列车和调车作业,构建列车作业链,并描述车站作业计划优化问题的本质,结合车站布局和轨道电路分布,构建基于微观层面的车站作业计划优化模型;针对实际问题变量巨大,约束条件复杂的特点,将模型转换为对偶形式,在不需要初始解的情况下,通过拉格朗日松弛算法求解,并通过基于对称性破缺规则的分支定界法快速对松弛问题的解可行化,获得可行车站作业计划。以北京南站为例测试模型和算法,计算时间不超过 20 min,对偶间隙不超过10%,计算结果无冲突,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复杂高铁站高质量列车作业计划的快速求解,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西安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通车,车站周边交通设施设置、用地功能组织、建设资金筹措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西安市轨道交通已建线路及车站在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优化轨道交通沿线交通设施及车站周边用地的规划策略.以轨道交通4,5,6号线及市域轨道交通临潼线为例,确定车站周边800 m为研究范围,将涉及的88个车站划分为枢纽站、区域中心站、换乘接驳站和一般站.提出交通设施衔接控制导则、车站周边用地优化整合模式、各类车站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控制要求,以及车站周边用地开发强度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高铁是区域快速综合交通网的主骨架,作为城市间高效快捷的出行方式,为提升通道客运能力和缓解既有铁路货运压力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高铁对城市可达性、要素市场及空间结构的影响等3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高铁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影响研究的主要成果,归纳总结了共性结论和存在的分歧。通过分析高铁对城市可达性变化的程度和可达性变化在不同区域之间是否平衡,揭示高铁(网络)对城市间出行需求的直接影响。城市可达性的改善进一步重塑生产要素的区域空间分布,加速资本和人口流动,促进产业发展和就业改善,并对土地和住房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市场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给城市宏观经济发展,特别是高铁站区空间重构带来重大机遇。系统评估高铁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能够为管理部门高铁投资决策、规划建设及影响评估等提供参考。最后,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并基于新时代背景展望了有待开展的若干重点研究方向:一是将城市群视作新的利益集合体,研究高铁投资的经济效益、收益分配和高铁开通后对城市群经济发展和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二是探究高铁通勤行为对城市资本、人口和土地等要素市场的影响,剖析车站选址和票价变化等影响高铁通勤的关键性因素;三是考虑城市间高铁竞争与合作博弈行为和客货混跑模式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影响的新变化;四是运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分析高铁对城市经济微观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面对沿江高铁和福银高铁十字交汇这一战略机遇,武汉市新一轮高铁枢纽选址布局成为争论的焦点。延续一线一站、分散布局的传统模式,还是实现高铁与机场的强强联合进而打造辐射中部的强大空铁联运枢纽,成为关乎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基于武汉市区域竞争态势、城市定位及国家战略,剖析武汉市铁路枢纽现状及拟定选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总结国内外高铁枢纽布局体现的空铁联运、选址中心化、铁路枢纽互联互通三个发展趋势,提出将沿江高铁和福银高铁引入天河国际机场的方案,借鉴上海虹桥枢纽模式打造空铁联运一体化枢纽。最后,重点阐述了武汉市高铁枢纽规划和铁路总图优化的基本原则和系统规划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4.
叶臻  梁科科  贺明光 《城市交通》2018,(1):39-46,62
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站普遍存在建设无序与低效的情况,需进行合理布局规划。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为例,对出租汽车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特征、驾驶员对服务站功能的选择意向,并采用分形理论分析服务站选址分布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结果显示:出租汽车服务站的服务功能应以解决驾驶员停车、休息、就餐、如厕等基本需求为主;驾驶员年龄因素对服务功能选择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服务站的规划建设应密切依托城市空间形态及城市道路网、人口、用地等城市构成要素分布。通过将出租汽车微观数据与城市宏观形态相结合,为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站规划与评价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由于缺乏合理的体系构建,国内城市出租车(包括巡游出租车与网约出租车) 服务站的发 展较为无序。鉴于此,在借鉴国际、国内相关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出租车服务站的定义、基本设施、主要功能和服务对象。通过系统分析方法,根据基本设施的完备性、主要功能的全面性以及服务对象的针对性,将城市出租车服务站体系构建为两大类5 小类,提出了每类服务 站的功能定位、设施特点、建设条件与用地规模,分析论证了每类出租车服务站的建设合理性与有效性。对广西柳州市城区的实例分析表明,按照该出租车服务站体系规划的出租车服务站的设 施供应充足,可为城市出租车提供有效服务。该体系可有效解决出租车驾驶员“四难”等棘手问题,缓解出租车随意停车造成的交通风险,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胡罗克 《交通标准化》2010,(23):205-210
为了有效地解决公共自行车站点选址问题,首先分析和总结公共自行车站点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各种影响因素,运用ISM建立解析结构模型,并得到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引入层次分析法(AHP)并利用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要素的权重;最后运用模糊评判法对杭州"德胜社区"设置站点的优劣进行评价,根据隶属程度,评价在该位置设立公共自行车站点的适合程度并验证该评价方法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这项研究能够为城市新建公共自行车站点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发展的方向。纵观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铁路的快速通道,高速铁路起讫点和经由点都位于既有大城市的铁路枢纽。因此,从枢纽车站、线路、疏解设备以及城市经济、空间格局、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等角度出发,有关高速铁路引入对既有铁路枢纽及枢纽城市的影响的系统分析,可为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交通网络的可达性和公平性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城市群范围内不同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差异,更具针对性地制定规划和功能提升策略。利用实时路径规划数据,获取公路及公路衔接高铁两出行场景下的出行成本,运用Arcgis工具分析城市群内交通网络可达性;提出基尼系数与泰尔指数双指标公平性测度思路,对比分析其可达性差异特征;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城市群范围内高铁网络的可达性水平整体高于公路网络,但存在部分地区(无高铁站点)高铁出行可达性低于公路网络出行;公路网络可达性呈现出由核心城市逐级递减的格局,高铁网络呈现出沿线路廊道向两侧递减的格局;出行时间可达性数量分布具有一定的正态特征,而空间可达性分布则显示出指数分布特征;两出行场景下的可达性分布均表现为不公平,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可达性分布不公平性更强;高铁网络加剧了城市间的时间可达性差异,但缩小了城市间的经济潜力差距。  相似文献   

19.
铁路枢纽是城市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在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需要充分重视。由于存在多条高速铁路的规划,太原面临的铁路枢纽布局与城市用地的矛盾更加突出,需要从都市区一体化发展的角度,统筹考虑铁路枢纽布局的优化调整。根据太原都市区空间布局特征和发展趋势,研究提出构建铁路客运环线、主城区和外围组团联合设站、分散铁路场站用地、预留线路接入条件等铁路枢纽布局优化建议方案。提出的方案与太原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保持较好的协调性,既能减小中心城区用地压力,又能带动都市区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动态一体化规划,成为目前城市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利用GIS系统分析了北京地铁1号线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结合地铁1号线现状客流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然后从轨道交通建设对周边土地利用的潜在影响,和土地利用规划对轨道交通客流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了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 最后给出了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