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陈小南 《中国港口》2012,(8):46-47,53
<正>一、广州港出海航道发展现状广州港出海航道自珠江口桂山锚地至黄埔港区,沿经珠海、深圳、中山、东莞等市,全长约115km。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从珠江口至黄埔港区,于2004年3月开工至2006年底全线完工,航道底标高为-13.0m,底宽160m,可满足5万吨级船舶乘潮进出港。广州港南沙港区出海航道拓宽工程从南沙港区至珠江口桂山锚地段于2005  相似文献   

2.
宋普康 《集装箱化》2012,23(9):15-17
广州港南沙港区位于珠江出海口,是珠江西岸唯一的深水集装箱码头,通港航道水深17m,可全天通航14100TEU集装箱船。南沙港区距离广州港水路56km,距离香港港水路65km,正好处于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的地理几何中心,公路、水路集疏运网络发达,是珠江出海口最具物流成本优势的集装箱港区。南沙港区现有内贸航线  相似文献   

3.
覃杰 《中国港口》2010,(5):23-24
<正>广州港南沙港区位于珠江出海口,方圆100km范围内囊括了珠三角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南沙港区是广州港重点发展的深水港区,也是广州港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的重点港区。南沙港区南沙作业区(龙穴岛作业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珠三角龙头,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任重而道远,按照三年行动计划,未来的三年将迈开轰轰烈烈的建设步伐。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开工在未来提升港口综合通过能力方面,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广州拟在2015年底基本建成南沙港区三期工程,争取2015年年底开工建设南沙港区近洋码头工程;2016年开工建设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南沙国际邮轮码头工程、新沙港区二期工程11-12号泊位、南沙国际汽车物流产业园配套码  相似文献   

5.
最新消息总投资26.6亿元人民币的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近期开工,预计将于2011年12月31日前竣工,届时广州港出海航道水深将由现时的-15.5米浚深至-17米,全面满足10万吨级轮船全天候双向进出港,以及15万吨级轮船乘潮进出港。同时,广州港水路"穿梭巴士"网络下半年将进一步向珠三角各主要中小码头铺开,全面形成以南沙港区为中心、覆盖珠三角各主要码头的集疏运网络。  相似文献   

6.
<正>10月17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召开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竣工验收会议。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同意该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按10万吨级集装箱船不乘潮单向通航、兼顾12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向通航、5万吨级集装箱船不乘潮双向通航的标准建设,工程范围南起珠江口外隘洲岛南侧的天然水深区,北至广州港南沙作业区中部挖入式港池口门北边线,航道长度约71.84 km,有效宽度243 m,设  相似文献   

7.
横门水道和横门东水道是珠江水系八大出海口门通道之一,是连接西江干流与珠江口湾区港口群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山港出海的便捷主通道。横门出海航道有三条线路可供选择,一是横门东水道横门口至广州港出海航道10#标38km航段接入伶仃航道;横门口至广州港出海航道14#标接入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是横门口至广州港出海航道16#标接入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是横门口至广州港出海航道26#标接入广州港出海航道。本文主要针对三条线路出海口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横门出海航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孙邦成 《集装箱化》2007,18(2):19-21
为促进外贸集装箱运输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广州港在珠江出海口建设了大型深水集装箱码头——南沙港区,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广州港外贸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关键问题——码头靠泊能力小、航道水深浅、机械设备陈旧。南沙港区一期工程4个泊位已投产两年多,二期工程5和6号泊位也于2006年12月8日开始投产:三期工程正在进行前期规划。如何充分利用南沙港区深水岸线资源,促进外贸集装箱运输快速发展是目前广州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虎门港概况虎门港位于东莞市西部、狮子洋水道东岸,地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城市发展轴的中间地带和珠三角经济区的核心位置,占据广州港出海航道的要冲,背靠外向型经济发展活跃的珠三角东北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腹地条件,是珠江出海口上的重要港口。  相似文献   

10.
《水运工程》2007,(10):35-35
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工程4个10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9月29日正式投产运营,使广州港南沙港区的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增至10个,同日投入使用的还有广州出海航道二期工程,浚深至-15.5m,5万吨级船舶可双向自由通行于航道上,大大提高广州港航道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1.
广州港航道是珠江出海口的深水主航道,是珠三角港口群连接国际航道、通达国内外港口的水路运输"大动脉"。穿越主航道的小船较多,交通状况复杂多变,容易引发船舶碰撞事故。本文在阐述珠江口水域与安全航行有关的重要规定的基础上,对小船的航行现状和操作习惯进行分析,引入经典案例,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及注意事项,为广州港水域小船安全航行与避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有多个航道交叉布置的水域环境下,如何合理的设置航标使之能同时兼顾不同航道的标识,是航标设置的难点。位于珠江口的广州南沙国际邮轮码头工程的支航道同时与广州港出海航道及南北台水道交叉,形成三条航道交汇的水域布局;本文结合该工程的航标设置进行分析研究,论述如果通过合理、灵活使用规范对推荐航道侧面标及方位标的设置原则,并结合不同航标管理部门的经验、理念,对这类复杂水域进行清晰、有效的航标设置,从而解决该类复杂水域的设标困难。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广东广州港计划投资近30亿元,对深水航道进行拓宽,国家环保部已受理了该项目的环境评价。该项目是珠三角重要的水运基础设施,将为广东自贸区的开发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广州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装箱干线港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出广州港的大型船舶日益增多。为适应港口运输需求不断增长和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多年来,广州港出海航道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整治建  相似文献   

14.
伶仃洋是华南具有重要航运功能的河口湾,在其东西两岸分布着广州港南沙港区、深圳港西部港区、中山港等重要港口,伶仃航道和铜鼓航道是广州港和深圳港的重要出海通道。伶仃洋港口航道的主要问题是泥沙淤积问题。基于现场实测资料分析、卫星遥感分析、泥沙水槽试验、港池淤泥密度测量与分析等手段,对伶仃洋港口航道的泥沙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包括泥沙运动动力条件特征、泥沙来源与运移形式、悬沙和底质特征、港口航道泥沙淤积特征及机理、泥沙水力特性试验、浮泥及适航水深利用等,并根据伶仃洋港口航道泥沙特点提出南沙港区港口航道维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上海港科技》2004,(2):46-46
广东正在加快广州、深圳、湛江、汕头、珠海等枢纽港的建设和改造。加快深圳港的盐田和大铲湾港区、广州南沙港区、汕头广澳港区、湛江大型原油码头及储备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湛江沿海大型铁矿石接卸码头的建设;建设珠江口出海航道以及汕头、深圳、湛江等主枢纽港深水航道。同时,提高港口软硬设施水平,使主要港口?自位朝着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完善珠三角地区集装箱运输系统,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加快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南沙港区四期工程的建设迫在眉睫;结合广州港南沙港区的总体规划与已建港区的布局,对南沙港区四期工程的平面布局进行了详细研究,海轮码头及驳船泊位均布置于中部挖入式港池,其中驳船码头采用带小挖入式港池的布置型式为优。  相似文献   

17.
唐颖  薛晓晓  商剑平 《水运工程》2016,(10):157-161
针对广州港深水航道工程实例,对船舶到达锚地、进入航道、在泊作业和船舶离港的作业全过程进行分析。在考虑潮汐、多支汊航道管制规则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复杂航道系统仿真模型;在预测运量和船型发展的基础上,基于服务水平分析不同航道拓宽方案的通过能力,为航道拓宽方案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伍鹏 《珠江水运》2011,(18):79-81
近年来,江海联运悄然兴起。作为珠江口西岸港口群,包括广州南沙港区、珠海港以及中山港等,都把江海联运列入了发展战略。本文拟以珠江口西岸港口为例,就差异化发展的江海联运体系建设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广州南沙港的优势及发展取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蔡佩林 《水运管理》2004,26(12):10-11
主要就广州南沙港在珠三角经济发展中如何利用其资源优势,把握发展方向进行正确定位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21 年12 月27 日,由中国船级社(CCS)负责检验的珠江内河商品汽车滚装船"穗港汽车01"号在南沙船舶建造基地交船下水.据悉,该船是珠江内河建成的第一艘汽车滚装船,标志着珠三角开启内河汽车滚装运输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