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了解决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秦东大断面黄土隧道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难题,就该隧道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机具配套、混凝土施工工艺以及混凝土质量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满足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的施工技术。研究结果:通过本课题研究,选择了合理经济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满足了耐久性指标要求,并得出适合长大黄土隧道混凝土的施工机械配套和施工工艺,总结出了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而确保快速、高效地实现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秦东隧道施工这一工程实例,就湿喷微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大断面黄土隧道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主要介绍大断面黄土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选择、机具配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喷射混凝土质量控制以及减少回弹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秦东隧道施工这一工程实例,就湿喷微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大断面黄土隧道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主要介绍大断面黄土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选择、机具配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喷射混凝土质量控制以及如何减少回弹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大断面的长大隧道工程经常涌现。因此新奥法施工的应用亦更加广泛。作为新奥法支柱之一的喷锚支护施工工艺日趋成熟。应从干喷、潮喷和湿喷混凝土的优缺点出发,施工机具的应用以及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加以总结。研究结果:总结出了大断面砂质黄土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的选择、机具配套、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以及喷射混凝土质量监控和如何减少回弹量等措施,对类似工程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本文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秦东隧道施工这一工程实例,就斜井和大跨黄土隧道交叉口施工方案进行选择,并就斜井向正洞施工方法的转化、施工技术措施等进行阐述,通过工程实例验证。研究结果:施工方案成功的在秦东隧道实施,填补了国内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斜井进正洞施工工艺的空白,对类似工程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本文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一秦东隧道这一工程实例,针对砂质黄土变形特点和大断面黄土隧道不同的施工方法,就如何选择合理的量测项目、量测频率和量测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求掌握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结合秦东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实践,得出了大断面黄土隧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等项目的变化规律,对黄土隧道施工起到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通过对原材料选择与配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及施工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提出符合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各项技术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并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使之达到客运专线验收标准的要求。研究结果:提出了原材料选择和配合比设计的控制要点,以及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质量检验控制等施工过程的控制重点。  相似文献   

8.
浅谈大断面黄土隧道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凤凰岭隧道试验段施工,对大断面(170m^2)黄土隧道三台阶七步开挖技术进行总结,重点阐述了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的适用条件、施工工艺及具体施工要点。该法较好地解决了黄土隧道施工中的诸多技术难题,是目前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中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以石太铁路客运专线李虎坪隧道为例,研究客运专线双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控制测量、开挖支护、监控量测、二次衬砌等施工技术和施工特点。研究结果:研究表明,CRD施工方法适用于Ⅴ级黄土双线大断面隧道施工,施工进度快,控制地层变形好,施工安全度高。  相似文献   

10.
大断面深浅埋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针对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黄土隧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大断面黄土隧道深浅埋分界、深浅埋围岩压力计算研究,提出大断面黄土隧道深浅埋分界高度;确定深浅埋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明确深浅埋黄土隧道二次衬砌厚度的设计原则,指导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黄土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并为类似大断面黄土隧道工程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结论:通过对大断面深浅埋黄土隧道围岩压力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深浅埋分界高度、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和二次衬砌厚度的设计原则.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黄土隧道深浅埋分界高度应为40~60 m;浅埋黄土隧道荷载按谢家烋公式计算,深埋黄土隧道荷载按太沙基理论计算;不同埋深黄土隧道二次衬砌宜采用相同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