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29例脊髓纵裂的神经功能状态进行临床评价及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posteriortibialnervecortical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PTNCSEP)检查。结果:患病组29例两下肢间神经缺陷的临床评分及PTNCSEP有显著差异(P<0.05),患病组58根PTNCSEP明显异常;手术组20例术后神经缺陷的临床评分及PTNCSEP异常明显改善(P<0.05),非手术组9例随访后则无改善(P>0.05)。结果提示神经缺陷的机理是脊髓纵裂间隔对脊髓的牵拉和纵裂脊髓单侧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2.
报告32例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患者MRI、CT和诱发电位的对比结果。各项检查中以MRI异常率最高(84.3%)。3项诱发电位(VEP、BAEP、SEP)检查的异常率虽低于MRI,但3项检查中至少1项异常的异常率为81.25%,CT仅为42.3%。认为MRI与诱发电位结合应用可有效地为MS提供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利用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联合无环鸟苷滴眼液治疗40例复发型单纯疮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virus keratitis,HSVK)患者,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6.6%。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研究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其结果,10例正常人与40例治疗前患者比较(P<0.0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40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HSVK患者治疗前免疫功能低下,用HSV特异性转移因子治疗后,红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应用放免法测定了74例肺癌和76例良性肺病患者血清(S)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癌胚抗原(CEA)及透明质酸(HA),同时测定了58例健康人S-HA。结果显示:肺癌患者S-CEA极显著高于良性肺病患者(P<0.001),肺癌患者S-HA极显著高于健康人和良性肺病患者(P均<0.001)。肺癌患侧BALF-CEA和BALF-HA极显著高于肺癌健侧、良性肺病患侧和健侧(P<0.001或P<0.002)。根据各项指标在肺癌时的阳性率,选用S-CEA、BALF-CEA和BALF-HA作为诊断指标,当3项阳性时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53%,特异性为97%、阳性预示值为95%,用性预示值为76%,准确性为72%。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CBZ)对癫痫(EP)患儿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本文观测了短期行CBZ单药治疗前后及长期行CBZ单药治疗的癫痫患儿血清甲状腺素(T4)、游离T4(F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游离T3(F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①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系本院小儿神经专科1995年9月至1996年10月的门诊癫痫患儿。组1为初诊EP患儿,27例,男15例,5~13岁,女12例,3~14岁,以前均未行抗癫痫药物治疗,确诊后行CBZ治疗,随访时间平均3月…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30例妊娠30~42周孕妇(20例妊高征,10例正常孕妇)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和血沉(ESR),红细胞压积(Ht),全血粘度(WBV)及血浆粘度(PV),并动态观察了5例病程较长妊高征患者血浆ET水平。结果显示,妊高征母体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孕妇,且随着病程延长和病情加重而有升高;妊高征组Ht及WBV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而ESR则明显缓慢。两组PV无明显变化。妊高征组血浆ET水平与Ht及WBV呈显著正相关,与ESR及PV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血浆ET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妊高征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其病情判别和母婴预后估计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对比2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妇女经腹部及阴道超声扫描卵巢的声像图,以评价阴道超声对PCOS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用阴道超声比腹部超声更易探及卵巢髓质回声异常及多囊改变(卵巢髓质回声异常分别为68.1%及9.1%,P<0.01);多囊改变分别为77.3%及40.9%,P<0.05)。提示使用阴道超声诊断PCOS其敏感性及准确性明显优于腹部超声。  相似文献   

8.
CONTROL AND SELECTION OF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ADAPTIVE SUCKING DISK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NTROLANDSELECTIONOFSTRUCTUREPARAMETERSOFADAPTIVESUCKINGDISKMaPeisun(马培荪)ZhuHaihong(朱海鸿)(Dept.ofMechanicalEngineering,Shangh...  相似文献   

9.
FAMILIALSPONTANEOUSPNEUMOTHORAX(周斌)(张潍)ZhouBin;ZhangWei;(DepartmentofCardiothoracicSurgery,SecondAfiliatedHospital,Xi'anMedi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血浆ET、CGRP,观察不同全麻用药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24例上腹部手术病人,ASAⅠ~Ⅱ,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P组)12例和硫贲妥钠级S组)12例:采用放免法测定诱导前、插管后、术中、术毕时的血浆ET、CGRP、ACTH值。结果 S组ET在插管后和术毕均较诱导前显著下降(P〈0.01),CGRP在插管后、术中、术毕三个点都较诱导前显著性升高(P〈0.05),S组和P组AC  相似文献   

11.
ThetechniqueofmagneticstimulationMEPhasprogressedrapidlysinceitcameintobeingin1985.Nowitisconsideredtobeabletoconfirmthelesio...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应用动物实验从组织病理形态方面比较带血管面神经移植与不带血管面神经移植后神经纤维再生的效果,并观察神经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神经纤维的再生恢复过程,为临床带血管面神经移植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神经束内面积恢复率,神经纤维再生率,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率,神经纤维密度率及有髓神经纤维直径恢复率等项数值均证明,带血管面神经移植组显著优于不带血管神神经移植组。提示:在临床上当长段的神经缺损,以及受纳床血供差的情况下应考虑作带血管的面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自制的针电极和改进的方法,记录了50例正常人在分别刺激胫后神经和节段性(根性)皮神经(腓肠和腓浅)时的腰髓电位(LP)和皮层电位(CP);接着又记录和观察了48例单侧L_5或S_1神经根受压患者上述神经受刺激时的LP和CP。结果发现:节段性皮神经刺激的LP异常率达85%,其CP为48%;胫后神经刺激的LP异常率为33%,其CP仅为8%。  相似文献   

14.
THESIGNIFICANCEOFDERMATOMAL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INTHEDIAGNOSISOFLUMBOSACRALNERVEROOTCOMPRESSION(李辉)(陈君长)(王坤正)(贺西京)(鱼全...  相似文献   

15.
1977年作者曾提出经络实质二重反射假说。认为针刺除通过中枢引起反射效应外(长反射),还可能通过外周神经末梢的联系传递信息(短反射)。本实验用大鼠,以氨基甲酸乙脂麻醉,找出并切断腓浅与腓深神经,断绝其与中枢的联系。电刺激腓浅神经而在腓深神经干与引导动作电位(AP)。结果发现只有少数可以引出(5.7%),但在“足三里”穴电针诱导30分钟,拔出毫针后,再用电刺激腓浅神经,在29只大鼠中有17只(58.6%)从腓深神经干上引出了AP。由于“足三里”的部分组织既有腓浅又有腓深神经支配,故本实验提示在一定条件下外周神经末梢间能够进行信息传递,一根神经纤维的冲动可以通过末梢引起另一纤维的兴奋。这种信息传递也许是经络感传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诱发肌电测定方法,测定了80只(160侧)健康家兔面神经颊支运功传导速度。在不同实验室温度下,观察了家兔面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变化规律,发现:实验室温度的改变与运动传导速度的变化呈线性比例关系。实验室温度每变化1℃,运动传导速度平均变化为每1℃0.75~0.76米/秒。据此变化值(亦称温度校正系数值),可将不同温度下测定的运动传导速度值校正为同一温度水平的正常值。排除了实验室温度对面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影响,提高了实验资料对比的精确性。同时,期望能为类似动物实验提供校正温度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实验用大白鼠。分级刺激腓肠神经和腓肠肌神经,对被激活的背角神经元进行观察,进而对皮肤、肌肉神经传入会聚神经元进行了分类,发现同一神经刺激被激活的背角神经元可分为A、A—C和C 3个类型,其中A—C型占多数(皮神经激活68%,肌神经激活50.4%)。实验中记录到125个皮,肌会聚神经元(CMCN),按对皮、肌A类和C类传入纤维的反应,分为A—A、A—AC、AC—A,AC—AC、C—C 5型,其中AC—AC和A—A型占多数(分别为46.27%和26.12%).结果提示,上述多种会聚形式,可能是皮、肌粗、细初级传入在脊髓水平对感觉传入(特别是痛觉)进行调制的基础,因此将在镇痛、痛过敏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实验用神经内微记录和微刺激相结合的方法,对人体桡神经浅支支配的有毛皮肤所属机械感受性单位的特征和诱发感觉的性质进行了观察。在47个感觉单位中,SA单位占74.5%,其中SAⅠ61.7%,SAⅡ12.8%,RA单位占25.5%,没有发现毛囊单位和PC单位。SA单位的平均机械阈值高于RA单位,RA和SAⅠ单位的感受野明显小于SAⅡ单位。神经内微刺激诱发感觉的性质取决于所兴奋单位的类型,RA单位产生间断的跳动感,SAⅠ单位产生持续的压感;而SAⅡ单位在单独兴奋时不产生特定的感觉。结果提示:人体桡神经浅支支配的有毛皮肤机械感受性单位的特征与无毛皮肤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观察了电针清醒、整体大鼠同侧内关穴对后肢屈肌反射电位(FRP)和相应的背根电位(DRP)的影响。以串刺激(3个脉冲,间隔5ms,波宽0.5ms)分级刺激腓肠神经(皮神经),在hamstring神经干上(一组支配后肢屈肌群的神经)和L_5背根上分别诱发出适当大小的C-FRP和C-DRP(约为最大值的70%~80%),以低频低强(4Hz,1~3V)、低频高强(4Hz,20~40V)电针同侧内关穴,持续5min停针后观察到C-FRP和C-DRP的值均降低;C-DRP受抑程度较C-FRP为轻且恢复也较快,二者的潜伏期均不变。电针内关穴时A—FRP和A—DRP没有明显作用。实验结果提示电针同侧内关穴可引起后肢镇痛,且镇痛中可能有中枢的突触前抑制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以清醒、整体大鼠为对象,记录了刺激皮神经所诱发的屈肌反射电位(FRP)和背根电位(DRP)。分级刺激腓肠神经(皮神经),在hamstring神经干上(一组支配后肢屈肌群的神经)先后诱发出A-FRP和C-FRP,同时在L_5背根上诱发出A-DRP和C-DRP。A-FRP和A-DRP的阈值、潜伏期均无明显差异,且呈有意义的正相关;二者的幅值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C-FRP阈值和潜伏期比C-DRP均较大,但二者的阈值和潜伏期均呈有意义的正相关,且二者的幅值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同步递增。每一串刺激(3个脉冲,间隔5ms,波宽0.5ms)诱发的DRP和FRP值均较相应单刺激诱发的为大,即DRP和FRP均有时间总和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