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本文针对天山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特点,综合分析了公路改扩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运用生态恢复的理念,根据边坡所属的不同地貌类型和不同的地质条件,对公路沿线的气候特征、植被状况、土壤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天山公路沿线的边坡和取弃土场,因地制宜的采取相适应的恢复措施进行了方法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建设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一项现代化工程,其开挖路堑、填筑路堤,都会导致原生植被破坏、水土侵蚀、大量岩质边坡和裸露山体出现等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室内不同工艺、配方、草种、抗冲刷及生态恢复效果比较,提出了适合福建地区公路边坡生态恢复施工工艺、基质配方、草种并对生态恢复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根据喷混植生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条件,结合北京地区公路岩质边坡的特点及植被特征,从边坡立地条件、植物种类、养护管理及投资条件四个方面,对该技术在北京地区公路岩质边坡生态护坡中应用的适宜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以京新高速公路TJSTFH-1段公路建设过程中工程创面三种处理方式(A:表土资源再利用进行生态恢复;B:深层土资源再利用进行生态恢复;C:裸露坡面无防护)植被与土壤的动态监测,探索了工程创面在不同处理措施下土壤质量状况、微生物活性状况与植被状况动态变化。认为工程建设过程中表层土壤是工程建设后期进行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的重要自然资源,其在N、P、K、有机质含量与微生物活性等土壤肥力指标上优于人工开挖的深层土壤,并且从时间尺度上,其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状明显优于深层人工开挖土层土壤,因此在工程开发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进行有效的资源再利用。  相似文献   

5.
山区公路设计不可避免出现高边坡深路堑结构形式,采用锚杆框架TBS生态植被绿化进行边坡防护已经较为普遍。本文对高边坡锚杆框架TBS生态植被绿化防护施工工艺以及植物配置进行研究,结合351国道路堑边坡应用,阐述其生态防护绿色环保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建设中边坡水土流失的监测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土壤流失成因与侵蚀作用方式;其次以绥满公路(301国道)黑龙江境内海林至亚布力段为研究区,利用测钎法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边坡进行水土流失进行监测,根据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最后提出相应的边坡防护措施,建立以工程防护和植被防护为一体的综合防护体系,有效防治高速公路边坡引起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建设填挖方工程导致大量的山体表土裸露、原生植被破坏、自然景观切割、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植被作为公路路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主体具体工程措施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就如何有效地进行植被恢复关系着生态环境、人类生活、公路正常运行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丹拉国道主干线宣化至老爷庙(冀蒙界)段高速公路绿化工程边坡应用紫穗槐进行绿化,介绍了特殊地理特征的一些边坡防护措施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松山自然保护区特点,结合冬奥会要求以及全国首批绿色高速公路的建设要求,通过对冬奥赛区延崇高速沿线及周边山区土壤进行综合调查分析,根据不同坡面类型特点,配置适合的基质类型,起到土壤重构效果;采用工程废渣为原材料,构建多孔质混凝土生态骨架基础层,实现资源再利用和地形的修复;对周边区域进行植被调查和筛选,结合近自然修复理念,综合选择了荆条等乡土植物,起到了良好的植被修复效果。该技术充分利用了工程废渣,实现了固体资源化再利用;工程废渣等提高了坡面基质的稳定性;多孔结构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筛选的具有优良特点的乡土植物,能够将植被修复措施与工程修复措施相结合,丰富了高陡边坡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稳定且物种多样性增加,同时植被修复模式在后期少维护,少管理,经济成本低。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山东省滨莱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生态恢复工程,总结以客土喷播主体的生态恢复技术手段的技术要点,并进一步运用层级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及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定义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3项指标,对滨莱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生态恢复效果进行评价,从而确定三大效益的影响因子及效果。  相似文献   

10.
依托工程实际情况,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土壤类型以及地形地貌,从草种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介绍和探讨道路边坡喷播植草防护技术在道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边坡绿化防护已经成为公路边坡防护的主流,绿化就像公路的绿衣,不仅能美化道路环境,还能对裸露的边坡进行植被恢复和绿化。只有做好基础的边坡防护工作,才能更好的保证绿化植物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贵州公路陡峭岩石边坡生态修复技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贵阳市环城高速公路南环线和厦蓉高速公路贵州路段人工生态修复的边坡为研究对象,对采取不同生态修复技术的岩石边坡及同一种生态修复技术的不同边坡类型设置固定样方和临时样方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陡峭岩石边坡采取不同生态修复技术的效果,探寻适合于贵州高速公路陡峭岩石边坡的生态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方坡面灌木建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面生态修复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在坡面建植出稳定的植物群落,而坡面植物群落稳定性很大程度又取决于灌木的生长情况,因此灌木的建植方法将决定坡面生态修复工作的成败。文章对我国北方坡面灌木建植方法进行分类梳理,并结合工程经验分析各种坡面灌木建植方法的优缺点,力求为坡面生态修复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工程参照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相关理论和工程实践,总结分析了高寒路域边坡植被养护管理的现状,提出了高寒区植被养护的有效措施,为我国高寒区生态理论研究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速公路边坡水土保持的研究,主要论述边坡水土保持植物防护设计的应用,从高速公路水路流失的特点出发,指出边坡为公路水土流失重灾区。进行植物防护设计不仅能够达到防护效果,还有利于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并介绍了高速公路边坡水土流失植物防护技术设计原则。最后通过实践分析,对植物防护做出具体设计,为今后同类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布局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岩石边坡生态恢复与治理技术是目前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由于岩石边坡上缺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条件、养分及水分条件,不能直接通过植树种草进行生态恢复,因此岩石边坡的生态恢复与治理问题急待解决。本文重点阐述了平乐至钟山高速公路K139 450~150 575路段的路堑岩石边坡采用喷混植生技术所进行的生态恢复与治理试验情况,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对试验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完善此项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及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章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广西全桂路、桂阳路边坡植被景观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AHP模型的建立及求解步骤,以坡度、坡长、坡高、植被盖度、土壤或母质状况以及水土流失状况构成的评价因子和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全桂路段边坡植被景观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关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白沙快速出口路从立项至工程开工建设,强调要树立建设绿色公路的理念。为了减少公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在工程选线阶段,依据《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中标明的生态红线,尽最大可能避开生态保护Ⅰ类和Ⅱ类红线,对于工艺不能避开的路段采用隧道和桥梁的方式减轻影响程度。在施工期间为了减少新增占地,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最大可能实施永临结合,与工可阶段提出的临时占地面积相比,仅为其占地面积的29.6%;采用机制砂、碎石加工等措施,对隧道弃渣进行综合利用,工程所用碎石和砂子,80%以上来自本项目隧道弃渣;将施工便道和地方道路的衔接,减少占地,同时完善地方交通;本着“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尽可能维护沿线既有植被类型,依据群落诱导的植被恢复思想,完善和修复受损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全桂路、桂阳路基本概况和景观特点,对现有主要植被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采用融合设计的思想,建立了旅游区的公路景观与环境融合的规划设计框架体系,提出绿化景观与边坡植被恢复融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边坡的现场监测是一个系统工程,文章以西攀高速公路为例,结合高边坡施工期监测锚杆的应力状态和受力原因,建立锚杆应力测值统计模型,分析了开挖、温度、时效变形这三种因素对锚杆应力影响的规律,并对锚固效果和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