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适应要求,建立车辆装备信息化保障指挥体系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是诸军兵种协同作战,车辆装备保障只有通过参战各方联合保障,实现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分配,才能避免组织上的混乱和器材设备的浪费,降低非保障性消耗,充分发挥其保障效能。因此,主动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客观要求,建立综合程度高、反应速度快、保障能力强的车辆装备保障指挥体系,是我军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是建立综合高效的车辆装备保障指挥体系。要以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为出发点,打破三军界限、军地界限及平战界限,突破封闭型车辆装备保障体制格局,以军队车辆装备保障机构为主、地方车辆保障机构为辅,按照“三军一体、军地一体、平战一体”的构建原则,建立和完善统一指挥、持续高效、突出重点、分类保障、军民结合的信息化车辆装备保障指挥体系。二是建立车辆装备保障指挥自动化系统。利用C4I指挥系统和GPS定位系统,建立与作战指挥机构相连接、与车辆装备保障指挥机构相连接、与参战车辆和保障人员相连接的自动化指挥网络系统,实现车辆装备指挥中数据收集处理、运筹决策、信息传输、车辆导航、人员定位的一体化和自动化。三是建立精干高效的战时车辆装备保障指挥机构。车辆装备保障指挥机构的结构设置与人员编组应着眼未来信息化作战的特点,按照“合成、精干、灵活、高效”的要求,加强自动化指挥、智能化程序设计、计算机技术保障力量建设,以实现战时对车辆装备的精确保障。  相似文献   

2.
建立公路军事运输信息系统的现实意义 适应新军事变革,推进公路军事运输信息化建设,是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提高保障水平的重要举措。只有充分应用信息化指挥手段和运输装备,对所运送的人员和物资实施灵活指挥、全程监控,才能实现各种运输力量在时间、空间上的统一,最大程度地实施作战保障。通过建立公路军事运输信息系统,对文字、素质、图形、音像等各类数据进行搜集和处理,为指挥决策提供科学合理依据,提高军交运输综合保障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建立三军一体的指挥体系要建立与军队作战、后勤指挥体制相适应,与国家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相协调的军交运输指挥体制。要以国防交通动员机构为基础,由战区司令部门、后勤部门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参加,组成军政一体、高层次、权威的指挥机构,统一组织指挥防空作战交通运输保障力量。在组织反空袭作战运输保障时,应采取集中统一的直接指挥与相对独立的委托指挥相结合的灵活指挥方式,提高保障效能。  相似文献   

4.
杨宏礼 《汽车运用》2005,(11):23-23
建立区域化的维修保障配置模式 战区现行车辆维修实行的是以建制保障为主的保障体制,保障力量分散管理,指挥关系和应对渠道不顺畅,部队相互支援能力差,独立保障能力弱,战区缺乏向下加强的车辆装备保障力量,更没有考虑对其它军、兵种参战部队的车辆保障问题。按照《战役装备保障纲要》的规范要求,战时无论是军区装备部,还是各级装备部所属的修理力量,都要承担起战区区域内各军、兵种的车辆装备维修保障任务。因此,应本着“突出一线,区域保障”的原则,在加强现有车辆维修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把担负战区保障的车辆维修力量建成划区分工保障的实体,变建制保障为依托基地的区域联合保障,  相似文献   

5.
符杰  郑世闩 《汽车运用》2009,(12):20-20
科学构建装备保障指挥体系。一是建立灵活、精干、高效、稳定的装备保障机构。应对边境突发事件威胁,防区装备保障机构的建立,应当根据防区作战体系和保障任务的需要,遵循统一指挥、高效稳定的原则,建立部队、公安、武警、民兵、地方“五位一体”的装备保障指挥机构,对装备保障行动实施统一指挥,做到装备保障行动与完成任务高度协调。二是建立装备保障指挥网络。  相似文献   

6.
着眼三军一体、军民兼容,加快建立一体化现代军交运输保障体制。一是进一步深化三军一体保障体制改革。必须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深化和拓展,尽快建立和完善三军联勤军交运输信息化指挥网络,形成上下贯通、横向互联的一体化保障网。提高军交运输指挥和保障效率;尽快建立和完善军交运输保障平战转换机制,平时应针对部队跨区遂行任务的特点,研究制定保障计划、接转保障关系和实施方法,确保保障的连续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战时应按照平战结合、快速转换的要求,区分任务,明确责任,制定三军一体的军交运输保障转换方案,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条件下高原高寒山地作战车辆技术保障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信息化要求,建立车辆装备信息化保障指挥体系一是要打破部门、军兵种界限、军地界限和平、战界限,突破单一的车辆技术保障体系。二是要加强自动化指挥、智能化程序设计、计算机技术保障力量建设,以实现战时对车辆装备的精确保障。三是要建立与参战车辆和保障人员相连接的自  相似文献   

8.
适应要求,建立车辆信息化保障指挥体系 高技术条件下信息化作战是诸军兵种协同作战,车辆保障只有通过参战各方的联合保障,实现保障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分配,才能避免组织上的混乱和器材设备的浪费,降低保障消耗,充分发挥其保障效能。因此,适应信息化战争客观要求,建立综合程度高、反应速度快、保障能力强的车辆保障指挥体系,是车辆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是建立综合高效的车辆保障指挥体系。要以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为出发点,打破三军界限、军地界限及平战界限,突破封闭型车辆保障体制格局,以军队车辆保障机构为主,以社会化定点保障机构为辅,按照“三军一体、军地一体、平战一体”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统一指挥、持续高效、突出重点、分类保障、军民结合的信息化车辆保障指挥体系。二是建立车辆保障指挥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化,要及时、高效地完成战场车辆装备维修保障任务,必须以使命课题训练为抓手,在贴近实战化的野外车辆装备维修保障训练中,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把技术保障力量、维修保障单元、战场保障要素与地方维修力量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建立通用车辆装备保障平战一体、军民一体的综合性保障体系,切实提高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快速处理能力、指挥控制科学决策能力和技术保障力量合理使用能力,真正实现战场车辆装备维修精确化保障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一)突出信息主导,要求车辆装备维修保障必须具备实时、高效的指挥能力。车辆装备网络化维修保障指挥能力,是以信息系统为支撑,以指挥系统为主体,以科学编配保障力量和资源为目标.在获得保障信息、形成保障决策到最终转化为保障行动的整个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态势综合判断、力量决策运用和协调组织控制等能力的总和。信息化战争突出强调了信息的主导地位,面对战场范围广、战损程度重、保障要求高的严峻形势.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指挥机构需要采取统一指挥、分散保障、机动灵活、快速高效的指挥方式,实施全要素、全方位、全系统的指挥控制,实现保障命令与作战命令同时下达.保障行动与作战行动无缝链接的信息化协同。  相似文献   

11.
一、适应要求,建立车辆装备信息化保障指挥体系一是建立综合高效的车辆装备保障指挥体系。要以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为出发点,以军队车辆保障机构为主,地方车辆保障机构为辅,按照"三军一体、军地一体、平战一体"的构建原则,建立和完善统一指挥、持续高效、突出重点、分类保障、军民结合的信息化车辆保障指挥体系。二是建立车辆  相似文献   

12.
组织指挥采取指挥所与随队指挥组相结合。部队实施摩托化机动时,车辆技术保障线长、点多、面广,保障情况复杂,加上受通信条件等限制,指挥协同难度大,这就需要采取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相结合、按级指挥与越级指挥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指挥方式,以保证组织指挥的连续性。在保障机构编组上,机动部队本级必须建立小而精的装备指挥所,主要负责所属各级部队装备保障的组织指挥。为确保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与联勤运输相适应的运输指挥体制 具体应遵循以下3条基本原则:一是在编制构成上一体化。高技术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军事运输体制的确立,必须与战场上的各种参战力量、作战样式、战场环境和运输保障任务相适应。因此,必须在战略、战役层次上,建立由各军兵种以及国家和地方铁道、交通、邮电、民航、民政等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一体化的联勤运输指挥机构,对各种运输力量实施统一  相似文献   

14.
聚焦合力。大力加强保障能力建设。强有力的保障能力,是顺利实施保障行动,实现“保障有力”的基本条件。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车辆装备保障应立足现有保障力量,聚焦保障合力,提高整体保障能力。一是要合理编组保障力量。要根据现有保障力量和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特点,按照“化整为零,模块集成”的思路,合理编组保障力量。  相似文献   

15.
李凤龙  楚磊  吴斌 《汽车运用》2013,(12):23-23
一、着眼实战,尽快适应现代战场环境 一是加强隐蔽伪装与科学编配。充分利用电子欺骗、电子佯动、电子干扰等手段,造成敌指挥判断失误.无法准确实施侦察监视与精确打击,同时实施科学编组配置,以小求生,以散求存,以确保不被发现或被发现后难以一次性摧毁。二是加快装备研制与技术革新。重点研制野战生存能力强、复杂地形通过性好的车辆装备,配备受战场环境影响小的维修器材,并着力提高维修保障人员的战场抗干扰能力,确保车辆装备维修的连续稳定实施。三是实施整体防卫与重点防御。充分依靠作战部队提供全方位的掩护,将车辆维修保障力量防卫纳人部队整体作战部署之中,同时对指挥人员、维修人员和维修器材等重点设防,为车辆维修的安全进行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6.
采取多种手段,保证信息化保障指挥高效稳定一要建立联合高效的指挥机构。为使装备信息化保障全面顺利展开,师(旅)装备信息化保障应建立“一所两组”,即基本装备指挥所、前进装备指挥组和预备装备指挥组,其力量构成应以装备信息化保障力量为主,吸收各部门和地方装备维修力量参加  相似文献   

17.
建立高效指挥机构,突出软件建设,努力提升车辆装备保障指挥、协同能力。一是建立统一的装备运输指挥体系。总部、战区及地方政府部门各抽调一名副职负责,吸收相关部门人员参与,成立军交运输指挥小组,根据遂行受领任务情况,统一指挥调度,加强计划管控,统一调配部队与地方运力。抓住关键环节,强调对重点物资、重点方向、重点部队实施重点运输保障,使特殊时期各参战单位、军地之间车辆装备运输保障有一个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同步指挥的网络体系。同时,必须重视组织指挥的网络化、自动化建设。运用现代高科技成果,发挥军地之间、上下级军交运输部门之间的互联网络,扩大信息源,充分利用计算机对车辆装备运输保障的动态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实现指挥决策和计划向科学化、快速化发展。二是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一、加强研究探索,抓好车辆装备保障指挥方式转型(一)从树状指挥结构转变为网状指挥结构。也就是纵向在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的统筹协调下,需求单位可直接与保障单位协调,进行直接的"对点"保障;横向以各级装备保障指挥中心为依托,调控维修力量,器材补给,适时进行交叉式维修保障。(二)依托联合作战指挥中  相似文献   

19.
一、联合作战体系对抗,军交运输保障行动信息离散,必须坚持动态掌控、精确保障 联合作战军交运输保障点多、线长、面广,对象众多,力量多元,铁、公、水、空等输送方式相互交织,战场态势信息和保障信息高度离散,必须依托军交运输指挥平台.精准控制保障行动。一要准确掌握部队保障需求。依托指挥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20.
建立高效统一的车辆装备保障联合组织指挥机构.高技术战争的车辆装备保障是一种大系统的保障行动,单靠军队自身的保障能力无法适应需要.所以.搞好高技术战争的车辆装备保障,必须建立一个军地结合、高效灵活的车辆装备保障联合组织指挥机构.集中统一指挥调度军、地各种车辆保障力量,提高保障能力.基本设想是:在各战区成立车辆装备保障联合领导小组,成员由各战区分管装备工作的首长和陆、海、空军装备部门领导以及国家或省级有关车辆技术部门领导参加.为便于组织指挥,适应高技术战争的要求,战区所辖省、市、县均应建立相应的组织保障分支机构,各分支机构在战区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驻地部队的车辆装备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