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列车通过桥梁时产生巨大的振动,车致桥梁振动通过支座传递至桥墩,再通过桥墩传递至地基及周围环境引发环境的振动污染。采用ANSYS和UM软件建立车线桥耦合振动大系统进行车桥耦合联合仿真,计算得到与支座连接处的梁底和桥墩在分别使用普通球型支座和新型减振球型支座时的动力响应数据。结果一致表明:采用减振球型支座时桥梁上部车致振动传递至桥墩时起到明显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弹性滑板橡胶支座使用需要,利用一种新型耐热型耐磨塑料HLIDE,研制了一种新型弹性滑板橡胶支座。通过对盆式橡胶支座和球型支座的结构特点的研究,采用滑板与橡胶支座本体分离的设计方法完成了支座结构设计。在该支座滑板材料与橡胶支座本体之间设置了卡槽钢板,滑板放置于卡槽钢板内。通过支座试验可知,试验完成后卡槽钢板内的滑板均未发生变形、破损。在滑板材料承受11.9MPa竖向压力干摩擦情况下,PTFE和UHMWPE材料的滑动摩擦系数相比HLIDE材料,分别增加了25.9%和170.4%。  相似文献   

3.
针对根据规范《桥梁球型支座》(GB/T 17955-2009)中给出的球型支座转动力矩估算公式算得的转动力矩值与试验值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对球型支座转动力矩公式进行改进。根据2个基本假定(球冠曲面所受压力沿曲面均匀分布,方向指向球心;球冠平面对转动板的压力为梯形分布),建立球型支座转动的理论分析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得到球型支座转动力矩的计算公式,并根据实际支座的参数范围对公式进行了一定的简化处理。通过对简化公式的分析及试验可知,简化公式考虑了球冠曲面和平面2个表面摩擦力对转动力矩的影响,与规范公式相比,其计算结果更接近于试验值,证明了其合理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史先飞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2):130-132,166
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转动会造成支座竖向高度的变化,对连续梁桥内力造成影响。为了研究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转动中的竖向位移,在分析了纯转和伴随水平位移的转动两种转动情况的转动过程基础上,建立了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转动简化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支座转动竖向位移公式。同时分析了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转动中竖向位移的影响因素,为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设计和连续梁桥内力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球面滑动摩擦系数μ2、温变间隙△对长联大跨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以某一联(50+8×100+50)m连续梁桥为对象,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提出采用钧单元、间隙单元与摩擦摆单元并联后再与摩擦摆单元串联的方式模拟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活动支座的力学行为.基于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6.
钱江四桥主跨安装的支座其承载能力大大超过了《球型支座的技术条件》规定的范围。对钱江四桥大吨位抗震球形支座进行了系统的有限元分析,通过静力计算、模态分析和动载分析,从中找出各部件的受力规律,从而保证了支座使用的可靠性。可以看出,主要部件的应力、应变都满足相关设计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研发的一种新型减隔震装置,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具有构造简单、承载力大、耐久性好和可以提供可靠的自恢复能力等优点。对采用该新型减隔震支座的一大跨径连续梁桥的抗震性能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支座具有十分稳定和高效的减隔震效果,为桥梁设计人员提供丰富的减隔震参数选择空间,非常适用于高烈度区大跨径连续梁桥的减隔震设计。  相似文献   

8.
袁明  冯刚宪 《桥梁建设》2005,(Z1):151-153
分析大跨铁路钢桥辊轴支座的病害及其产生原因,介绍新型滑板铰轴钢支座的滑动摩擦副设计的基础试验研究、模拟件设计及支座的设计,为大跨度钢桥支座形式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是我国研发的一种新型减隔震装置,正在被广泛应用于高烈度区大跨径连续梁桥的抗震设计中。该支座滑动球面的摩擦系数μ、球心距H和固定支座的水平极限承载力Fu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3个重要参数。通过对这3个参数进行深入研究,得到桥梁抗震性能与3个设计参数的变化规律,可为采用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进行抗震设计的桥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20,(7)
以黑龙江大桥的84.75m+84m+5×147m+84m+84.75m六塔叠合梁矮塔斜拉桥为例,分析比较采用新型球钢支座、新型球钢支座+锁定装置、铅芯橡胶支座和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等不同减震消能措施作用下的结构地震响应,进而比较各种不同的减震消能措施的效果,为大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XRD射线衍射、筛分试验对海南东南部滨海砂的基本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对水泥改良砂开展了击实、压缩、承载比、无侧限、微观试验,论证了水泥改良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海南砂,素砂和水泥改良砂最优含水率为11.5%~13.1%,最大干密度则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加。水泥掺量为2%,6%,10%的改良砂养护1个月后压缩模量、承载比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水泥掺量10%的改良砂养护1周及水泥掺量6%的改良砂养护2周的强度能够满足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底基层填料的要求,用作路基填料时,建议水泥掺量在6%以上。  相似文献   

12.
根据端部承压混凝土可提高Twin-PBL剪力键承载能力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的可用于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的间断式U型Twin-PBL剪力键。通过3组推出试验试件的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这种新型剪力键的极限承载特点和承载力。结果表明:U型Twin-PBL剪力键极限承载能力较普通承压型Twin-PBL剪力键有显著提高,且提高主要来源于端部混凝土承压面积增大,所以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对该剪力键承载能力影响明显,而孔中混凝土榫和贯穿钢筋两部分对承载力贡献无明显变化,故而通过修正端承压混凝土面积得到了这种剪力键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为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间断式剪力键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张敏  艾纯斌 《路基工程》2018,(4):100-103
以江苏省常州市某拟建新厂区软弱地基上的长短桩复合地基为背景,在现场单桩静载试验的基础上,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单桩静载试验结果十分接近,验证了ABAQUS建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地基相对密度对土工格室加筋性能的影响,对五种不同相对密度(30%、40%、50%、60%和70%)的土工格室加筋砂土地基和未加筋砂土地基的模型进行载荷试验,研究不同相对密度土体地基的承载力沉降曲线、承载力提高系数、路基变形与基底沉降以及加筋拉应变的分布规律,并对土工格室加筋砂土地基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15.
罗军  李建国 《路基工程》2023,(2):136-141
某高铁车站分布有深厚淤泥及淤泥质砂,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及强度低的特点,处理规模巨大,不仅要控制路基工后沉降,而且要消除砂土液化。采用CFG桩联合预应力管桩的加固方案,但试桩表明,CFG桩在深厚淤泥中的成桩质量不佳,遂将CFG桩变更为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管桩现场试桩及沉降监测表明,成桩质量良好,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川西海子山超固结土工程地质特性及成因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西海子山晚更新世冰川遗迹发育且保存完整,在某场地工程地质勘查中揭示,海子山冰川堆积物普遍具有固结较好、承载力较高的特点,含砾中、粗砂层承载力可达500~800 kPa,远高于其他成因的同类土,为超固结土。结合物探、钻探、详细的地面测绘、显微分析及孢粉分析,通过标贯及载荷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等,揭示区内低凹地段均有超固结土存在,区内超固结土具有低渗透性、低变形、高承载力等工程特性。超固结土是晚更新世古冰帽巨大荷载使冰川底碛排水固结到全新世时冰川消融卸载而成的特殊土体。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跨度为19.5m的原型粉煤灰人工砂混凝土预应力空心板从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到承载极限破坏的受力全过程试验,研究了其正截面和斜截面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抗裂度、裂缝宽度和跨中挠度、极限承载能力等受力性能,为在公路桥梁结构中利用粉煤灰人工砂混凝土预应力空心板提供科研依据。研究成果应用于河南省焦作市路网改造道路的桥梁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对青藏铁路西格二线在日照冻融变化强烈、风力强劲的高原砾质荒漠环境下,以PE防风固沙网为平面防护,结合HDPE高立式防风栅栏的立体防护,构成新型综合防风固沙体系,具有抗风蚀性能强及环保等特点;现场观测及风洞试验结果证明:其防风固沙效果良好,工程可靠,可完全替代传统草方格等措施,并能显著减少养护工作量。对类似生态脆弱、沙害严重的地区,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依托在建银吴客专某区段粉质黏土、粉土、松散砂土等松软土地基处理工程,研究螺杆桩在高速铁路路基地基处理中的施工工艺、承载及沉降特性。结果表明:在黄土地区粉质黏土、粉土、粉细砂地层中,可以形成螺杆桩螺纹段桩身,成桩质量良好;通过静载荷试验得螺杆桩复合地基具有较好的承载性能;路基填筑完成时地基沉降为18.05~24.54 mm,填筑完成6个月沉降增加值为1.37~2.06 mm,地基渐趋稳定;由此可知,地基沉降变形主要发生在填筑期间,表明采用的螺杆桩设计参数,能够有效控制该地区粉质黏土、粉土、松散砂土等松软土地基的沉降。  相似文献   

20.
砂土的原位状态性能一直以来都难以得到有效评价,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位状态参数则是砂土的体积变化评价指标.对近年来以静力触探(CPT)、孔压静力触探为代表的原位测试的状态参数评估方法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实践进行了回顾.评估方法主要从相对密实度和状态参数两方面展开,同时论述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开展了南京河砂CPT标定罐试验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