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圆盾构施工技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双圆盾构是一项全新的施工工艺,在中国尚属首次应用.双圆盾构在掘进过程中所引起的地层变形以及盾构轴线控制、管片拼装等一系列工程技术难点需在工程的实际应用中加以探索、解决.文章通过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采用的施工参数和技术措施,对双圆盾构施工主要技术难点进行了剖析,初步摸索出一整套适于双圆盾构的施工工艺,可为今后双圆盾构工法在城市轨道交通及其他相关领域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2.
上海世博园区专用交通联络线工程的施工方案不仅影响到线路的平纵及车站的型式、布置等诸多方面,还直接影响到世博会期间及今后运营的服务水平。本文从线路选线、车站建筑、运营管理及施工建设等方面对该区间隧道采用单圆或双圆盾构施工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选,并提出推荐建议。  相似文献   

3.
双圆盾构工法(DOT)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工程应用实例,但在软土地层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异常地表沉降问题.文章结合双圆盾构在软土地层的工程实践和监测数据分析,提出了双圆盾构设备改进建议,并对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用辐条式刀盘在合理的施工管理情况下有利于控制沉降;设置帽檐难以得到显著的沉降控制效果;采用先端混合型注浆管、在注浆[口处设置土压力计和选用合适的浆液材料等改进的盾尾注浆设备可以良好地控制双圆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千斤顶组合、超挖刀和压重等措施可以很好地解决盾构旋转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为改造与研制适合软土地层的双圆盾构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双圆盾构工法在软土地层中的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双圆隧道管片的型式和组成、管片材料的主要技术要求、精度要求及与单圆管片在结构和制作上的区别等;重点介绍了双圆管片制造的工艺及技术;通过对管片制作质量的检验,表明其整体质量已超过了日本同类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5.
针对双圆盾构采用大功率变频调速装置而产生高次谐波的问题,分析高次谐波对动力.设备和电子设备的干扰影响,采取抑制高次谐波的技术措施,供系统抑制高次谐波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合工程实际,对双圆盾构在上海地区软弱地质条件下应用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并对类似工程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海底隧道盾构法施工方案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盾构法已经在国内外的地下工程中被广泛运用,特别是国外一些著名的海底盾构隧道,如英吉利海峡隧道、日本东京湾海底公路隧道、荷兰W esterschelde隧道;国内盾构技术也发展迅速,先后建成上海大连路、复兴东路过江盾构隧道,还有在建的上海翔殷路越江公路隧道、上中路隧道和已经开工建设的武汉、南京、上海长江桥隧工程等。这些海底、江底隧道的修建为盾构隧道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首先论述了国内外大直径、高水压、长距离推进等盾构施工关键技术,并结合珠江口海底隧道的建设条件与国内外的施工成功实例,对海底隧道盾构法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常规反应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常规反应位移法地层结构滑移和不滑移两种假定下的地层弹簧刚度取值公式,并提出了基于地层-结构模型的有限元广义反应位移法。该法的地震强制位移施加在地层左右两侧边界上,两侧边界受到水平滑移支座约束,底部基岩边界受到固定支座约束,并在结构地层界面之间引入摩擦接触单元模拟界面滑移效应。不同界面条件下,双圆盾构隧道采用常规反应位移法和有限元广义位移法的对比表明:考虑界面滑移的有限元广义位移法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双圆盾构隧道的地震效应;在地震强制位移作用下,双圆盾构隧道两洞管片衬砌附加弯矩为倾斜的8字形分布,中柱附加弯矩为线性分布,反弯点出现在中柱中点附近;管片上附加轴力基本为压力,中柱附加轴力为拉力且沿高度基本不变;管片上附加剪力为正8字形分布,中柱附加剪力沿高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9.
盾构隧道始发过程存在很大的施工风险。上海长江西路隧道浦东段盾构始发工程针对风险采用"分阶段、全过程"的施工控制技术,确保了隧道盾构始发的安全。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对盾构始发地基加固施工以及盾构始发风险等采取的监控技术。其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某双圆盾构隧道管片接缝采用了聚氨酯弹性体遇水膨胀密封垫,为此,对密封垫进行了室内试验。试验中,测试了密封垫在浸水条件下的工程性质,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为在工程中进一步推广使用该型密封垫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上海地铁2号线区间隧道的建设施工,较全面地分析了隧道盾构施工中的若干技术难题,包括盾构近距离穿越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区间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盾构浅覆土进出洞等,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组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结合上海、广州、北京等城市地铁盾构隧道的设计、施工经验,总结提出了影响盾构隧道施工组织编制的主要因素,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3.
王勇 《地下工程与隧道》2011,(4):27-29,54,61
本文通过对上海外滩隧道工程盾构出洞试验段施工技术的分析和总结,详细介绍了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出洞技术参数的确定和盾构掘进过程的控制,所形成的施工经验对盾构后续穿越外白渡桥和外滩万国建筑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确保了外滩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依托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工程世纪大道站-杨高中路站区间盾构隧道,对盾构进出中间风井的连接方式进行了优化设计.工程实践证明,在承压水地层中盾构隧道采用带有植筋基座的外包式工作井接头的连接方式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海洋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布局发展,大批轨道交通、公路、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面临着越江跨海的挑战。从南京长江隧道、上海长江隧道、武汉长江隧道的发端,通过引进、消化、实践、再创新盾构技术,促使我国水下盾构隧道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大批已建和在建超级水下盾构隧道工程极大推动了我国乃至世界水下盾构隧道技术的创新、发展和进步,在水下隧道盾构装备、设计、施工、运维等方面突破了一系列技术瓶颈。文章系统阐述了盾构技术三大要素及其内涵,即土水稳定、盾构设备及控制、结构安全与防水,分析了国内外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总结了近年来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技术方面取得的重要创新成果,提出了大直径、长距离、高水压、复杂地质条件下水下盾构隧道工程的技术挑战、对策及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上海隧道股份是我国最早从事软土隧道施工的国有上市建筑企业,也是一家集盾构研发、设计、制造、施工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隧道股份通过多年科研开发,先后成功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土压平衡盾构、泥水平衡盾构等,提升了我国掘进机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填补了国产盾构设计制造核心技术的空白,打破了“洋盾构”一统国内市场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上海软土隧道盾构施工技术专家系统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地铁总公司、同济大学和上海大学等单位结合上海地铁1号线工程,成功地开发了“软土隧道盾构施工技术专家系统”。研究人员在归纳总结国内外隧道盾构施工的理论研究、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专家系统的知识源,然后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开发了盾构型式及辅助施工法的选择、预测地面变形、优化施工参数、控制地层变形和保护建筑设施的软件程序,实现了人机对话,经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盾构超近距离穿越地铁运营隧道的保护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上海地铁2号线隧道与地铁1号线隧道交叉段地层移动的分析研究,得出了盾构超近距离穿越地铁运营隧道的一些保护技术措施,包括盾构施工参数的优化匹配技术,信息化施工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李炯 《现代隧道技术》2004,(Z2):406-411
上海浦江人行隧道施工采用的盾构是根据上海市市政建设需要从法国引进的二手设备,此设备代表了土压平衡盾构90年代初的设计、制造技术水平.其中计算机监控、施工管理系统是根据国内盾构隧道施工管理要求和盾构技术参数指标自行开发的,在浦江人行隧道工程中被成功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原理.  相似文献   

20.
软土浅埋近间距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先建隧道对后建隧道的受力和变形产生显著影响,而且在不同施工阶段,后建隧道对先建隧道的影响也不同。论文以上海某大直径盾构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隧道不同施工阶段后建隧道对先建隧道的影响,根据影响程度和影响规律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对控制措施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浅埋近间距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的相互影响规律及特殊环境条件下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