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混凝土在不同溶液中抗冻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快冻法研究了纯水泥混凝土、FA混凝土和FA与SF双掺的混凝土在不同溶液中的抗冻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混凝土在不同溶液中抗冻性能不同。在水溶液中,纯水泥混凝土的抗冻性要好于FA混凝土和FA与SF双掺的混凝土;在NaCl溶液中,FA混凝土和FA与SF双掺的混凝土抗冻性强于纯水泥混凝土;在Na2SO4溶液中,FA与SF双掺的混凝土抗冻性最强,FA混凝土次之,纯水泥混凝土较弱;在盐卤水中,混凝土一般不会发生冻融破坏,混凝土抗冻性取决于混凝土抗盐溶液化学侵蚀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基于二氧化碳气体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理论和混凝土碳化机理,综合分析影响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因素,推导出影响混凝土碳化深度的主要因素如混凝土材料因素、环境因素、碳化时间因素及混凝土碳化位置因素与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定量关系,提出混凝土结构碳化深度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混凝土应力状态因素,提出预应力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预测模型。并与多组试验数据和已有碳化深度预测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碳化深度预测模型比现有模型更加吻合试验结果,为碳化环境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碳化耐久性寿命预测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外加剂是我们在混凝土施工中为改善混凝土性能,在拌制混凝土时掺加的物质。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改善了新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促进了混凝土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副产品在胶凝材料系统中更多的应用,还有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已经逐步成为优质混凝土必不可少的材料。推广应用混凝土外加剂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4.
论述混凝土碳化、混凝土冻融破坏、腐蚀性介质侵蚀等影响隧道主体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隧道主体结构混凝土的劣化与混凝土设计、施工,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环境影响有关。通过对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分析,提出在水泥和矿物掺和料选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浇筑温度和振捣、二次衬砌混凝土合理拆模时间,选用合理养护方法、表面处理和防护方面的工程措施;提出将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途径和添加纤维素纤维增加二次衬砌韧性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作为隧道主体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寿命中的关键问题。我国铁路相关部门对现行规范中有关混凝土材料的规定及时做出补充改进,制定了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等系列技术标准。介绍我国铁路高性能混凝土的相关技术标准及应用,并对铁路混凝土的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劣化与渗透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混凝土劣化的主要原因与机理,研究了混凝土碳化、水和盐溶液条件下的冻融破坏、硫酸盐物理结晶破坏与混凝土渗透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劣化与混凝土的渗透性能密切相关,以混凝土渗透特性作为基本参数评价和预测混凝土的劣化行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结合西安天创数码大厦工程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介绍了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及外加剂的选择、混凝土浇筑过程及收面的控制、混凝土浇筑后温度的控制及混凝土养护等技术.通过采取这些技术,有效地防止了混凝土的温差裂缝和塑性收缩裂纹,保证了筏板混凝土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腐蚀环境特点,结合设计要求和当地原材料情况,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要求和保证原则;并通过优选混凝土用原材料、采用高性能混凝土、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和混凝土耐久性后评估等对策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现场实施效果表明:原材料控制质量较好,混凝土各项指标可以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施工性能稳定,施工后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无明显缺陷,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良好;大体积混凝土也未出现有害裂缝.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服务于钢管混凝土桩的低应变测试,文章建立钢管混凝土桩和混凝土桩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钢管混凝土桩和混凝土桩的低应变瞬态动测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完整桩和缺陷桩的速度响应结果。通过对钢管混凝土桩和混凝土桩的速度时域响应和速度云图的对比,分析钢管混凝土桩桩顶速度时域响应特性和桩身应力波传播特性,同时得出一类典型缺陷钢管混凝土桩顶速度响应曲线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桩顶入射波存在与混凝土桩类似的三维效应,当桩身长度较短时,桩顶面距桩心距离越远点的桩底反射波到达时间越早,波峰值越小;应力波在钢管混凝土桩中传播较混凝土桩快,当速度波传播到达一定深度后速度波波前呈拱形传播,对应的混凝土桩呈平面传播;变模量钢管混凝土缺陷桩的缺陷反射波规律和混凝土桩一致,混凝土桩的缺陷反射波较钢管混凝土桩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9种不同材料分别约束低强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橡胶混凝土短柱的轴心受压试验,研究了约束混凝土柱的承载性能,给出了约束混凝土柱的荷载与纵向应变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外裹材料对低强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影响比对高强混凝土柱的影响要大,约束低强混凝土柱时承载力和延性比约束高强混凝土柱时提高幅度大。CFRP-PE管、CFRP-PVC管和CFRP约束混凝土柱的承载力提高较大,这种复合管材可用来开发新的约束混凝土柱。  相似文献   

11.
钢管混凝土拱肋泵送混凝土脱空成因分析与试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钢管拱肋泵送混凝土脱空问题一直未能较好地解决 ,通过观察有机玻璃管模型模拟灌注混凝土试验 ,验证了钢管混凝土拱肋泵送混凝土脱空形成的原因 ,指出解决钢管混凝土拱肋泵送混凝土脱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快速养护方法确定早期混凝土强度,以及建立混凝土标养强度与本体混凝土强度关系,以此推断最终混凝土强度,确保混凝土质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31组共62个试件的普通混凝土、新老混凝土、高性能快速修补混凝土棱柱体全过程受压试验,测得了掺PFAC的高性能快速修补混凝土、普通混凝土、新老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新老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中变形的变化率是基本一致的.同时建议了高性能快速修补混凝土、普通混凝土、新老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的统一数据表达式,试验曲线与理论曲线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浇筑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武广客运专线双线单箱单室截面箱梁和广珠城际快速轨道工程双线单箱双室截面箱梁预制过程中混凝土浇筑这一工序的总结,介绍箱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混凝土搅拌运输、混凝土布料、混凝土振捣的施工方法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水泥用量大、水化热高,混凝土在浇筑后产生很大的膨胀和收缩.在收缩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的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出现开裂.为了减少拉应力,在混凝土的底部增加弹性约束,以有效地控制拉伸应变.同时,由于弹性约束限制了混凝土的膨胀,使混凝土的压应变减少.当混凝土内部温度降低时,由于弹簧的弹力作用,使混凝土的拉应变减少.本文根据弹性约束理论及大体积混凝土的“抗—放”模型试验研究结果,提出在大体积混凝土中进行弹簧约束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耐久性混凝土产生裂缝,导致其性能与原状混凝土性能差异很大,加上混凝土裂缝又引起的各种渗透,会促使混凝土的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工程质量存在隐患。因此,必须对混凝土裂缝加以严格控制,探讨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抗渗防裂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混凝土干燥收缩产生的应力作用于脆性混凝土,会导致混凝土材料开裂,影响了混凝土结构强度和耐久性。添加外加剂FS102能提高混凝土的防裂性能。文章通过对添加外加剂FS102混凝土试件各项性能的试验分析,证明外加剂FS102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抗渗透和抗收缩开裂性。  相似文献   

18.
铁路桥梁刚性实体墩台混凝土裂缝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铁道建筑》2006,(12):32-34
铁路桥墩台混凝土产生裂缝,近期越来越多。铁路桥梁刚性实体墩台混凝土从其结构分析为大体积混凝土,通过分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控制墩台身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现场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训兵 《铁道建筑》2006,(11):109-110
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可以满足客运专线混凝土结构的较高要求,通过原材料质量、混凝土配合比,以及混凝土季节性生产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文章简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实际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广州新客站站房桥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新客站站房桥工程为例,简要介绍清水混凝土的概念及广州新客站清水混凝土的表面质量要求,总结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方面的控制措施,包括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模板的加工制作、混凝土的浇筑、成品保护、最后形成的实体质量、取得的明显成果。打破了混凝土表面需要修饰的观念,克服了以往混凝土表观质量缺陷,为混凝土施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实体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