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提高公路养护科技含量和质量,树立绿色、环保公路养护新理念,湟源高速公路养护处在公路养护工作中,根据不同路段病害实际,积极采用公路养护“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处治路面裂缝、网裂、龟裂、路面纵横向裂缝等病害。他们一是用雾封层技术处治西湟倒一级公路、宁大高速公路路面纵横向裂缝、网裂、龟裂等病害3980m^2。  相似文献   

2.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介绍了路面检测的方法,通过智能检测,检测出路面的龟裂、块状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坑槽、松散、沉陷、车辙、波浪拥包、泛油、修补等破坏类型的数量、程度及位置,分析各路段路面破损率和PCI值。探讨了病害出现的原因,提出了路面病害处治的方法,并分段实施路面改造加铺设计。  相似文献   

3.
罗娜 《华东公路》2015,(3):36-38
某快速路主线混凝土板块破裂、错台、边角破损现象严重,纵横向裂缝、不均匀沉降变形路段较多,道路总体平整度较差,针对此对其采取病害处理,从旧路路面铣刨以及应力吸收层施工环节而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计算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在温度作用下整个路段任意点的位移和应力,基于钢筋混凝土间粘结滑移效应,考虑地基摩阻力的影响,采用接触有限元理论建立了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刚度方程,得出了考虑各个裂缝间隔段和锚固地梁之间联合作用的整个路段各部分应力和位移的有限元解.通过具体算例,研究了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在温度应力作用下的钢筋...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越来越多疏港道路采用海堤形式,但海堤道路的路面经常出现严重的裂缝病害。该文以东海大桥连接段海堤高速公路的检测和调查数据为基础,总结海堤道路路面裂缝破坏规律,并建立海堤道路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路面结构模型的应力分布研究裂缝产生的机理。研究成果表明:海堤道路路基的纵向沉降曲线宜采用折线形式进行拟合。海堤道路路面裂缝破坏与路基不均匀沉降高度相关,裂缝率出现极值的路段均位于路基沉降曲线的转折位置,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基层开裂是造成海堤道路路面裂缝破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曾胜  张杰  李振存 《中外公路》2012,32(5):71-74
通过对湖南省(湘)潭—邵(阳)高速公路宽域沥青路面破损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对宽域沥青路段的典型病害类型、特征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并对宽域沥青路段已采取铣刨加铺、微表处的处治效果进行了跟踪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宽域沥青路段的典型病害类型为裂缝类、坑槽类;导致宽域沥青路段典型病害的主要原因有路面结构类型、环境、交通荷载等;采用铣刨加铺、微表处对湖南省潭邵高速公路宽域沥青路段进行处治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不能有效地防治反射裂缝,使用寿命只有2~3年;考虑典型病害产生机理及已采取处治对策的效果,提出了铣刨加铺与增加应力吸收层的处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根据广东省某高速公路路面状况调查结果,研究不同路面病害的形式及分布规律.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全路段进行划分,得到典型路段路面病害基本状况类型,并基于统计学原理,对左右轮迹带出现车辙的差异性做了重要研究,分别分析车辙与路基沉陷、裂缝与路基沉陷尤其是车辙与裂缝的相关性,得到主要病害分布规律及基本成因.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科学、简便,为公路养护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合京珠高速公路某路段的现场路面温度实测结果,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重点分析了不同道路纵坡、不同应力场情况下,上坡路段路面结构在水平和竖向荷载综合作用时,其最大拉应力、最大剪应力和最大路表弯沉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道路纵坡改变只对面层所受应力有较大影响,且只在距路表2 cm深度范围内存在拉应力;高温温度场的存在虽然不会明显加大上坡路面结构各层的拉应力和剪应力,但会使路表弯沉明显增大,容易导致车辙破坏。对京珠高速公路某路段车辙病害展开现场调查,调查发现该路段严重的车辙变形60%是由中面层产生,其余40%是由上面层和下面层产生,即车辙大多来源于中面层。最后,提出了上坡路段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建议,还据此进行面层混合料设计,且铺筑了试验路。所设计的沥青路面车辙发展缓慢,能适应炎热环境温度下长大纵坡的道路交通。  相似文献   

9.
结合呼克(呼图壁—克拉玛依)高速公路调查路段沥青路面裂缝、车辙等病害检测结果,分析了呼克高速公路调查段路面病害的沿线分布规律,并简要阐述了其产生机理以及病害对公路带来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抗裂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基-面层间结合条件对路面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层间完全连续和摩擦接触时路表弯沉、结构层各向水平拉应力、剪应力等的分布规律,通过正交车辙试验研究了不同层间结合条件对路面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层间接触不良易诱发路面结构的竖向变形、裂缝、车辙等病害;路面结构设计时,合理设计基层强度、选择级配较好的下封层可以有效改善层间的接触条件,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广西国道G322桂林至全州段是广西区桂北重要的出口通道,全路段116km,原路面为水泥混凝土,2004年经路面大修加铺了40 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5 cm沥青混凝土面层。经多年运营,部分路段出现路面抗滑性能差、车辙、裂缝等病害,为恢复路面面层使用功能,采用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技术进行修复,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潭洲大桥是佛开高速公路上的一座特大型公路桥梁。根据裂缝病害检测结果,利用有限元ANSYS软件,对潭洲大桥29#过渡墩盖梁竖向裂缝进行空间应力分析,得出墩顶盖梁的空间应力分布。计算结果表明空心墩顶盖梁部分正应力和主拉应力超过了规范的限制,建议以后设计施工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间的推移、交通量的迅猛增长,黄石高速公路出现了横、纵向裂缝,车辙、抗滑不足等病害,导致行车安全性降低。考虑到路面结构强度优良、各路段路面结构的差异,根据各路段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段落分别采用就地热再生和4 cm罩面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案。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柔性基层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形式Top-Down开裂开展病害机理研究,为病害预防提供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首先,对国内外目前柔性基层沥青路面Top-Down开裂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研究成果中对于Top-Down开裂形式、裂缝形成与发展机理提出的一致以及尚未达成共识的结论,确定以动态荷载下路面结构厚度、车辆荷载作为主要分析对象。然后,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实体建模,参考国内已建成道路选定代表路面结构,确定各项路面参数,基于子午线轮胎按照三向应力建模;分析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最不利位置以及应力分布;选取车辆荷载作为主要变量,对动荷载作用下柔性基层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起裂和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基于断裂力学,以轴载和路面结构层厚度为主要变量,对微裂缝出现后影响裂缝发展的不同因素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当路面处于完整、连续的工作状态时,在动荷载作用下,剪应力τ是TopDown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当路表出现微裂缝后,轴载对于裂缝发展的影响要远大于路面处于完整、连续状态时轴载的影响,应力强度因子K_Ⅰ和K_Ⅱ的峰值显著提高,建议在柔性基层路面设计、验算时加入剪应力验算指标。  相似文献   

15.
应用断裂力学理论对旧水泥砼路面沥青加铺层产生反射裂缝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路面结构应力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元应力计算,表明采用级配碎石可减小裂缝处沥青加铺层的荷载应力,延缓反射裂缝的形成;对在旧水泥砼路面改造工程中设置级配碎石防反射裂缝层后路面变形及排水等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孙红军  谢晓杰  王永贵 《公路工程》2020,(1):173-177,211
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对设置应力吸收层的沥青加铺层进行仿真计算,分别研究了不同弹性模量和厚度的沥青加铺层和应力吸收层对路面结构层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应力吸收层和沥青面层的厚度有利于改善路面的防裂效果,但过大的厚度对抑制反射裂缝作用很小,同时也会增加施工难度和造价等。综合施工、应力状态及造价等因素,本文给出的本项目应力吸收层厚度建议值为2.5cm。此外,计算结果表明:应力吸收层的弹性模量越小,其抑制反射裂缝的效果越好,但过小的弹性模量会降低路面整体强度,造成施工困难、易产生车辙等病害,给出的本项目应力吸收层弹性的建议值为500MPa.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灵江二桥的病害调查,病害主要为支点斜向裂缝和跨中腹板水平裂缝,建立不考虑竖向预应力的计算模型,根据计算结果,支点处腹板主拉应力超过规范限值,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分析跨中腹板开裂主要原因为宽板效应和施工时内外温差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的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腹板斜裂缝出现的原因,从现行规范中腹板竖向应力计算模式出发,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多种因素作用下的腹板竖向应力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行规范中腹板竖向应力计算模式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腹板竖向应力不仅与竖向预应力有关,还和纵向预应力的锚固、顶板横向预应力张拉、环境温度变化等因素有关。提出了腹板竖向更合理的应力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地区不同时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在通车后部分路段出现了路面局部沉陷和裂缝病害,通过现场调查、查阅图纸、现场钻探、试验分析等措施,对出现的病害原因进行根源性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处治措施及消除二次病害的完善措施和修改完善排水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旧水泥砼路面上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病害,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路面温度应力在接缝不同传荷能力下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当温度降低、沥青加铺层变形受阻时,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集中现象会随着水泥砼路面接缝传荷能力的增强而得到显著改善,建议在旧砼路面改造工程中改善接缝传荷状态,延缓路面反射裂缝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