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快递     
《运输经理世界》2010,(1):85-85
德国邮政敦豪向海地派遣灾害响应团队 2010年1月,德国邮政敦豪迅速向海地派遣了第一支物流援助团队,为正在当地进行的国际救灾行动提供地勤物流作业支持。DHL美洲灾害响应团队已在太子港国际机场开始工作,保证国际救援物资持续有序地运抵机场。一旦道路交通恢复稳定,  相似文献   

2.
五年三次大地震,令人心悸。2008汶川,2010年玉树,今年雅安,天灾浩劫,考验着民族的坚韧性。事实上,除了地震带来的毁灭性灾难之外,肆虐的洪水、台风,冰冻雨雪灾害等突发事件,同样考验着社会的危机应对能力。多次灾害似乎也验证了同一个事实:交通、电力、通信既是灾害的直接受害者,也是灾害救助的必需者。换句话说,交通应急处置成为了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主要目标之一。尽管如今国家救灾体系的响应速度和动员强度已今非昔比,但在大灾  相似文献   

3.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共有28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1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部分受淹,受灾人口达1.2亿,直接经济损失1524亿元。近两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西南大旱、玉树地震等灾难的发生,将应急物流推到灾区救助的最前沿,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应急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自然灾害发生后,应急物流是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生命线"。目前,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很"年轻",2003年"非典"爆发后,我国开始重视应急物流的研究。但是,因为尚无法规性文件进行规  相似文献   

4.
应急物流中心的构建思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它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弱经济性等一般物流活动所不具备的特征。为满足应急状态下应急物资的保障需要,需要建立应急物流中心。研究和探讨应急物流中心的建设,对于提高物流系统应急能力,提高应急物流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戴丽  马祖军 《综合运输》2023,(2):126-132
在互联网经济的带动下,农村居民的物流需求越来越大。然而我国农村物流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尚不能有效支撑广大农村市场的物流需求。为促进农村物流发展,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再基于C5.0决策树算法对农村寄递物流模式进行分类,以实现因地制宜的农村寄递物流模式适配决策。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寄递物流模式适配的主要因素包括与区域物流供给、物流需求和物流成本相关的指标,所提出的农村寄递物流模式适配模型具有很高的分类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从东南亚海啸看我国灾害救助物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英 《综合运输》2005,(6):44-47
一、东南亚海啸救助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海底发生了接近9级的大地震,并在东南亚地区引发了震惊世界的自然灾害——海啸。海啸波及了东南亚及北非的数十个国家,所经之处物毁人亡,海啸退却后满目疮痍。海啸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联合国负责救灾援助工作的高级官员埃格兰称:亚洲灾区的救助行动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各国赈灾捐款纷至沓来,各种救灾物资迅速运往灾区。东南亚海啸的救灾工作在各国的关心中,在物流的推动下顺利地进行着。东南亚救援过程存在很多不利的物流因素。重灾区的基础设施受到很大的破坏,而轻…  相似文献   

7.
应急物流的发展不仅是一个行业的发展进步,而且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青海省在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方面应做好应急物流体系的规划设计、针对青海省灾害发生的特征优化应急物流资源储备体系、建立紧急通道机制、建立救灾应急后备役车辆制、确立军民融合、平战一体的建设思想、推进应急物流重点工程建设等工作,从而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能够争分夺秒地抢救生命和财产,把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罗振林 《综合运输》2003,(11):44-45
<正> 物流按照系统性质分类,可以分为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社会物流一般指流通领域所发生的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的整体,属于宏观物流范畴。企业物流是指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由生产或服务活动所形成的物流,属于微观物流范畴。在目前来看,社会物流的发展受到国家及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些促进社会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岩爆机理,减少岩爆灾害,对岩爆的定义、分类、研究方法、特征、形成条件、预测方法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工程实例,对岩爆的时空特征和发生部位的岩性特征进行了剖析,对已有的岩爆研究方法和预测方法进行了合理分类和简要介绍,指出了部分研究方法的不足之处和预测工作的发展趋势。综合现有研究表明:岩爆分类采用的标准各有不同,其研究方法还具有改进的空间;适用于大部分工程的岩爆预测方法仍在探索和完善中;有效的岩爆防治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相似文献   

10.
在物流需求预测中常常存在着地域差异大、基础数据收集难的问题,本文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L-OD法。该方法在将预测地区划分为内部小区和外部影响区的基础上,提出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区域物流水平分类方法,应用弹性系数法预测物流总量,根据发生吸引权重分析内部小区的物流生成量,构建综合权重模型计算影响区的物流生成量,构建双约束重力模型预测物流分布量。最后应用改进的L-OD预测四川省物流需求,预测结果与四川省的发展规划契合,并且能够为未来四川省"十四.五"相关规划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下物流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物流配送方式,可有效释放城市地面交通压力,减少环境污染。本文以最优化理论为基础,对如何构建地下物流网络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考虑二级节点的容量和服务半径约束建立聚类模型,通过应用K-means算法求解模型,将地下物流需求点进行分类,即求得二级节点的数量与位置;其次,根据节点的固定建设成本和运输成本,在已求得的二级节点中选取部分作为一级节点,建立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采用Lingo软件对其进行求解,以南京市仙林区为案例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综合成本最小的地下物流网络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2.
尽管有汶川地震作为参考,但针对玉树这样高海拔、高寒、缺氧地区的震后交通恢复重建,诸多的"第一次",多少让人有些猝不及防。而"科技支持玉树灾后交通恢复重建志愿服务团"的咨询服务,让对灾害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借此建立起一整套对于自然和公共灾害后的交通运输恢复重建体系的脉络更加清晰,这是对此次灾难受害者最大的慰藉,亦是一种对赈灾最具价值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综合运输、多式联运、现代物流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阐述了综合运输体系架构的组成,并系统比较及理清了综合运输、多式联运、现代物流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制定分类的产业发展政策,促进综合运输、多式联运、现代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铁路物流中心向数字技术赋能的智慧铁路物流中心转变已成为大势所趋。为了适应我国已有的庞大的铁路网络及成熟完善的服务体系,在传统物流中心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建设等改造是较为经济合理的。对现有铁路物流中心的安全预警方式进行分析,并对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原则和需求进行阐述。基于深度学习目标检测及追踪技术,提出一种智慧铁路物流中心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在铁路物流中心完成智慧化的安全生产监控和灾害监测等任务,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和事故的及时预警,提高铁路物流中心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从而推动安全预警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鲜活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回顾,介绍了鲜活农产品物流网络建设的发展。随后分析了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型的框架和物流网络的节点规划。研究发现,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可以关注于基于优化的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区域物流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6.
冷链具有广泛性,它是按照用户和产品的要求提供可控温度以及必要的其他条件的物流服务链. 按照用户和产品的要求以及提供可控温度的不同,冷链物流可以进一步分类.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1月31日,交通运输部海上专业救助直升机进驻青岛,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青岛飞行救助基地正式成立。同日,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与浙江省舟山市政府在舟山举行了飞行救助基地的启用仪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航空物流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为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各地政府先后推出航空物流补贴政策。选取郑州、西安及长沙三个城市,观察对比补贴之后机场货邮吞吐量的变化。从航空物流服务参与主体的角度对全国航空物流补贴政策措施分类梳理,发现航空物流补贴政策目前存在同质化严重、方式单一等问题。为此,建议从协调多主体促进链条合作的角度对补贴进行优化,并就补贴目标、补贴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完善补贴政策以实现航空物流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可 《综合运输》2016,(3):94-98
本文以大型体育赛事物流为研究对象,介绍大型体育赛事物流流程规划内容,分析了赛事物流的流程规划的影响因素及风险规避问题。研究了大型体育赛事交通物流的优化措施、应急动态调控机制,对大型体育赛事顺利开展和赛事物流管理及风险规避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物流研究室是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部门之一。该室从80年代中期开始介入现代物流及发展相关研究,是国内较早从事物流理论与应用系统研究的单位之一。在其十余年的工作历程中,通过全室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在现代物流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推广应用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实践,在制定区域物流规划与建立企业物流解决方案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完成了一大批相关研究成果,从现代物流发展角度为宏观层面的交通运输产业发展战略与微观层面的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经营模式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为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在我国的健康稳定发展,为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现代物流发展体制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尝试,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高水平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