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2012年的中国电影产业继续发展,各种年度电影票房统计与年度电影产业报告层出不穷.但在电影研究方面,尤其是作为与电影创作“两轮驱动、比翼双飞”的电影批评及其研究方面,却显得相对寂寞和冷落.本文试图通过扫描本年度中国电影批评发展特色与主要关注点,盘点年度活跃的影评研究者与影评人,提出对中国电影批评发展的认识与希冀,填补这方面研究的“欠缺”.  相似文献   

2.
在对20世纪90年代电影批评批评家群体的审视时,人们发现了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少电影批评家变成了文化批评家乃至哲学家,在他们的视野中,电影文本却消失了。电影批评为何会走向泛文化批评的如此歧路,这是值得每个电影评论者好好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摘要原型批评理论是在以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关系的基础上的一种批评模式。本文指出的中国武侠就是自己独特的原始文化,并在结合原型批评理论基础上,对武侠《天龙八部》中三位主要人物萧峰、段誉和虚竹进行了原型剖析,重点突出中国人的武侠情结。本文通过根据中国神话人物的模型,对武侠人物进行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生态批评与文学的生态环境伦理学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探讨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不少人文知识分子和文学批评家的关注.在这方面,文学的生态批评自本世纪初从西方引进以来已经逐步被"本土化",并演化成了一种文学的生态环境批评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在西方文学中古已有之,在中国文学中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这些均为本文作者建构一种后现代生态环境伦理学提供了基本的保证.这里应当注意的是,人们在消解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后有可能滋生出一种新的"生态中心主义"思维模式,这也正是本文作者所要消解的.因此提倡一种亦此亦彼的后现代生态环境伦理学倒可以确保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进而确保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当今中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该文藉由对西部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缘起入手,对中国生态文学特别是西部生态文学的创作及批评现状,西部文化语境中的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研究价值,西部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价值体系的重建,西部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存在的问题和批评家的责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是中国新文学久负盛名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有个性、有影响的批评家,本文重点论述了沈从文的文学批评个性,这主要表现在他的印象主义批评范式,公正、坦诚的批评风度及批评文体的建构上。全文对沈从文的文学批评贡献给予了客观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向现代批评的转型过程中,朱光潜先生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20世纪30年代初朱光潜先生完成的《诗论》是他一生中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诗论》以其谨严的逻辑体系和自觉的理论思维、现代批评方法的借鉴运用以及一些颇有创见的理论主张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既沟通了中国诗学与西方诗学的联系,也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赋予中国传统文学批评鲜活的生命,显示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实绩.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影面临着“外冷内热”的局面,考察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效果有助于反思和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能力。文章通过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中国电影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土耳其、埃及、阿曼和约旦的传播效果后发现,由于该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电影院数量少,消费水平低,电影消费意识不足,以及文化差异,“双重把关人”和翻译等问题,中国电影在该地区的传播效果不佳。基于传播过程理论,在中国电影未来的对外传播中,需要从渠道畅通、信息准确、受众接受、文化交融、制度宽限这五个方面逐一分析和消除影响传播效果的制约因素,从而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主体互动中构建良好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文体形态演变发展的历史。立足于本土文学批评理论本身,借鉴西方文体形式批评的研究角度与思维方法,从文体学角度来研究古代诗学辨体理论,对于发掘与认识中国文学思想的民族特征,深化古代文学批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于尊崇自由主义文艺观和同属京派文人阵营的缘故,李健吾和沈从文的文学批评在一些方面有着相似的地方,比如在总体上带有印象批评的特点,重视感悟和直觉。但这只是表层的现象,应该看到他们的文学批评在内在精神上更有实质的差别,他们在审美的现代性意识以及现代批评范式、批评态度等很多地方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可谓貌似而神离。而这些方面的差异也决定了李健吾和沈从文的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价值、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1.
电影创作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改编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但电影改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让人深思。文章阐述中国古典文学电影改编现状与改编优势、分析电影改编中国古典文学的"随意"状态,提出莫使改编之路"变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的批评话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和它们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语篇所蕴涵的价值体系或意识形态,并进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文章以CDA理论为指导,结合福柯有关"规训权力"和"精神医疗权力"的论述,采用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分析方法来阐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著名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的文学意义及作者对社会制度的批评。  相似文献   

13.
作为在20世纪后半期不断涌现的修辞批评模式,隐喻修辞批评已成为非常流行的批评模式之一,该模式从西方修辞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价隐喻性语篇.不同于汉语修辞学,西方修辞学(以下简称修辞学)以“说服”或“认同”为其特点.隐喻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涵盖了隐喻的修辞本质、人性论和修辞观,并结合具体实例论述了其运作过程.在教学实践中,隐喻修辞批评模式的引入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解读文本的新的角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使用隐喻实现成功交际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批判美学的艺术自律性理论出发,分析了艺术自律性原则的理论诉求,以及它与当代中国语境之间的历史性契合原因与意义,进而对艺术自律性原则的悖反与困惑作了分析,强调了艺术自律的历史化与语境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化学"共振论"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至70年代,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我国学术界对美国化学家鲍林提出的共振论进行了反复的批判。本文比较系统地讨论了对共振论的批判情况,初步分析了各个时期开展批判活动的原因,并对这一历史现象作了简单评价。文章认为,我国对共振论的批判是一种哲学批判,共振论本身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是其受到批判的内在原因,受苏联批判活动的影响和一些人对自然科学理论及其研究工作的性质缺乏正确认识是共振论受到批判的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儒家很早就提出了责己的要求.孔子认为,严己宽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宽容大度,这样的人才能够远离怨恨!责己的前提是不断自省.君子总慎重对待别人的过失,不轻易揭别人的伤疤.但在儒家,出于善良动机的批评与指责将有利于别人改正错误.对待别人,应该尽量在其所犯的错误中发现优点和长处;而对待自己,则应该努力在取得的成绩中寻找缺点与不足.君子责人应该讲究方式方法.为恳求对方改过向善,君子总能够友爱地进行批评与指正,而绝不走到刻薄而让人伤心、怨恨的地步.引导人向善,也应该因材施教,有所针对,而不能要求过高.儒家还提倡一种不责而责、无言而劝人进善的美德.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依托,从语篇衔接入手,分析比较了鲁迅小说《一件小事》及其2个英译文本的语篇上的差异,旨在探讨功能语法在翻译批评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依托,从语篇衔接入手,分析比较了鲁迅小说《一件小事》及其2个英译文本的语篇上的差异,旨在探讨功能语法在翻译批评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一部文学思想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关于人的思想发展的历史.在西方人学思想史上,最早出现的就是理性论人学,它从理性论的角度理解人的本质,将人理解为“理性存在物”,并强调,人的本质实现的程度,从根本上说就取决于人的理性,取决于人对自身及其外在世界的认识程度.理性论人学往往从理性和认知的维度看待文学,秉持的是文学研究中的科学主义精神,并由此形成其特有的文学观念,这种文学思想在迎合启蒙主张的同时,在西方文学理论史上长久占据着绝对的统帅地位,由此而对西方的文学观念产生过深刻同时也极具片面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