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其有别于普通水泥混凝土的特殊施工工艺.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露石水泥混凝土路表的抗滑性、降噪性、反光性、排水性等工程特性.研究发现,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值与路表露石度、构造深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当租集料最大粒径为16 mm时,有最佳露石度和最佳构造深度存在,此时路面抗滑值处于最大值;与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较,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降噪效果好,且随着车速的增加降噪效果愈明显;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丰富的微观和宏观构造能对强光产生漫反射,且容水能力大,其防眩性和排水性好.研究结果表明,露石水泥混凝土具有优良的路面特性,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路面.  相似文献   

2.
结合国道110线兴和-呼和浩特改扩建工程,阐述了引入露石混凝土(EAC)的目的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原材料的选择标准并介绍了施工工艺控制关键技术。通过抗滑性能测试表明:露石混凝土路面相比较沥青路面及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其抗滑性能均得到大幅度改善。  相似文献   

3.
长大隧道铺筑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大大提升了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路用性能,使路面的抗滑性、构造深度、防眩性都有较大的提高。其中,露石施工技术控制是影响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路用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某高速公路隧道路面为研究对象,为了更好地提高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路用性能,对施工工序、施工机械和施工时间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总结探究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拉毛、压纹和硬刻槽等物理手段形成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结构,在行车荷载反复碾磨作用下,其抗滑性能衰减极为明显,严重影响了汽车刹车性能,威胁着交通安全。尤其长大隧道工程,是公路交通的咽喉,也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一旦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处理难度较大,且容易发生火灾和追尾等次生灾害。露石混凝土路面在西欧、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得到了推方应用,以往的研究表明露石混凝土路面具有优越的持久抗滑性能,本文以潮州-惠州段高速公路莲花山2号隧道右线出洞口K200+640~K201+100段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试验段施工为背景,结合工程所在区域地材和气候特点,从材料选择、露石剂喷洒和露石工艺等重要环节总结探究露石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好的抗滑性及抗滑耐久性,通过室内抗滑磨耗试验对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耐久性进行研究,介绍试验方法、试件制作以及试验结果,并对构造深度衰减规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露石混凝土的长期抗滑性能,基于室内加速磨耗试验,针对不同的集料类型、集料级配、集料粒径,测试磨耗前后以及不同磨耗时间的构造深度、抗滑值,研究了露石混凝土长期的抗滑性能及抗滑性能的衰减规律.试验表明:酸性集料(如花岗岩)较碱性集料(如石灰岩)具有更优异的长期抗滑性能;单一粒径的集料的长期抗滑性能优于级配集料;粒径越大,长期抗滑性能越优良;露石混凝土的抗滑性能优于SMA等沥青混合料,特别是酸性集料的露石混凝土;构造深度0. 8~1. 2 mm时,抗滑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发展很快,但其抗滑性能差、噪声大的缺陷却长期困扰着道路专业人员。该文详细地论述了具有抗滑降噪的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原理、原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现场检测,并以试验路数据为基础,得出冲洗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8.
露石水泥混凝土是一种新型路面、桥面铺装形式,除保持普通水泥混凝土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养护费用低等特点外,由于其外露的集料还具有其他一些优异的性能,例如抗滑、耐磨、降噪等。因此,露石水泥混凝土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和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细粒式露石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露石混凝土路面除具有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高、稳定性好以及耐久性好等优点外,还具有降噪、提高路面抗滑力及耐久性等优良特性。该文在考虑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兼顾路面抗滑性及降噪性,针对粗集料类型、颗粒大小、级配以及缓凝剂类型、用量、浓度等进行露石混凝土路面关键技术研究;并通过混凝土贯入阻力确定路面最佳刷洗时间。结果表明:路面最佳刷洗时间为混凝土贯入阻力在100 MPa左右,且养生时间不超过30d;露石路面最大集料粒径宜为13mm,且13.2~9.5 mm之间粗集料含量应占集料总质量的30%~40%。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类型混凝土路面的磨蚀过程和抗滑构造衰减情况,自行开发研制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速磨耗仪,详细介绍了其研制的必要性和试验过程。分剐对压槽、露石和多孔混凝土路面板进行模拟磨蚀试验,提出压槽混凝土磨蚀过程随承磨主体的变化而呈显著的阶段性,初期快而后期慢;露石混凝土磨蚀过程初期平稳而后期加快。多孔混凝土路面属均质结构.整个磨蚀过程比较平稳,没有明显的阶段性。作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磨蚀过程与抗滑性能衰减规律的探索性试验研究,对今后相关内容的深入研究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过程中的材料选择、露石剂用量、露石处理方法等问题,发现露石剂用量是影响路表渗透深度、喷洒的均匀程度和喷洒时间的重要因素;温度是影响露石处理时间最突出的因素。试验路工程实践证明,露石水泥混凝土具有优良的路面特性,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路面。  相似文献   

12.
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研究了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材料选择、冲洗时间、成熟度、双层铺筑混凝土强度等关键技术问题,分析了冲洗时间、成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温度越高,冲洗时间越早,最早冲洗时间与最迟冲洗时间有较大的间隔,常温下可达十多个小时,温度升高,间隔减小,成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相隔一定时间分两层振捣的水泥混凝土试件强度与一次振捣的水泥混凝土试件强度基本相同。结果表明:成熟度指标、试验法是评价、检测露石工艺性质的有效手段,两层铺筑方法是降低此种路面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沥青路面纹理形貌是影响道路抗滑性能的重要因素,而路面纹理具有自相似分形特性,因此借助分形特性实现路面纹理量化,对研究路面纹理与抗滑性能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从宏观和微观这2个层面总结了沥青混合料纹理和集料纹理的单重、多重分形特性相关研究;分析了分形理论在路面抗滑级配设计和抗滑集料筛选中的应用,总结了基于分形理论的多种抗滑级配设计模型,提出了基于分形理论的集料优选新思路;对比分析了分形理论与参数统计法、力学解析法及有限元模拟法在路面抗滑性能预测中的结合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分形分析为路面纹理描述提供了新思路,但其分析方法仍未突破关键瓶颈,在模型精确性、标准化、系统性方面仍有一定限制;分形理论与抗滑级配设计和抗滑集料筛选的结合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进一步加强设计方法的合理性研究,验证其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横向对比各类基于纹理分形特性的抗滑预测模型性能,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预测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能更准确地还原复杂条件下的胎-路接触状态,更具发展潜力。展望了基于纹理分形特性的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未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多尺度的纹理分形特征与抗滑性能的关联规律、实际工程分形参数判别标准,以及基于分形理论的智能抗滑预测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4.
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料在实际应用中,受气候、机械外力作用产生疲劳老化,使用寿命下降.填缝料疲劳导致地表水渗入基层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现有填缝料评价体系中无体现疲劳性能的评价指标.基于对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料的力学研究和室内试验,提出适合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料疲劳性能检测的试验方法和仪器,其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料的研究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艳聪  周新星 《公路》2021,(2):297-299
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能力直接关系着隧道的行车安全,抗滑能力恢复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运营需要面对的普遍问题。结合工程案例,针对运营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处治,介绍铣刨刻槽、HOG表面纹理化技术、铝矾土抗滑表层等3种抗滑能力恢复技术的关键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及处治效果,以期为其他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处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ATB40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实体工程,对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B40)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代替半刚性基层的应用技术,包括路面结构设计、ATB40的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以及施工技术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TB40应用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中,可以有效防止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并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针对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翻新改造工程,探讨了共振破碎技术原理,提出了路面共振破碎处理基本要求,并就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共振破碎施工中的路面碎石化前预处理、破碎施工、碎石层碾压施工技术要点展开了详细的研究。试验路段测试结果表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共振破碎技术,路面结构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本文所研究的共振破碎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水泥路面的整体质量,可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8.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指以水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做面层的路面,俗称白色路面,它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年限长、养护维修费用少等优点。但在交通荷载及环境等因素影响下,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板块开裂、角隅破碎、错台等不同程度的病害,为了恢复旧路面的使用性能,往往采取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措施。该文结合上海市奉贤区环城东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为透水沥青路面的工程实例,介绍了透水沥青路面,以及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拓宽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纵向断裂成因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301国道阿城(刘秀屯)至亚布力段和同三公路哈尔滨至方正段的多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纵向断裂试验研究,分析了拓宽旧路面各结构层,如垫层对基层及基层对板体不均匀支承的分布规律和成因特征,并据此建立模型,应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车辆荷载作用下板体内最大弯拉应力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下基层的近条带状不均匀支承是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纵向断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王振军  杜少文  袁文豪 《公路》2007,(1):152-156
针对水泥对半刚性路面混凝土力学性能的重要影响,按照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对半刚性路面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模量、抗折强度与模量及劈裂抗拉强度等力学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用量的较小变化极大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针对水泥的无机水硬性胶凝材料特点,通过微观试验,进一步解释了水泥在半刚性路面混凝土强度形成中的作用,并归结为4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