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结合节段梁短线法施工的特点与实践,针对因节段梁损毁造成成桥线形破坏出现“断链”的情况,介绍预留接缝、二次浇注的施工方法,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断链”问题,恢复了成桥线形,满足了架设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二次预应力组合结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决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反拱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二次预应力组合结构的新概念;基于线性徐变理论和变形协调原理,推导了二次预应力组合结构的内力重分布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二次预应力组合结构和常规预应力梁的对比试验,并进行了大量的数值计算和分析,得到了结构内力重分布结果和变形结果。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均表明:二次预应力组合结构可大大改善反拱过大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公路》1965,(5)
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管道压浆是否“饱满密实”,关系到梁的整体性与耐久性。一般管道压浆多采用二次压浆法:第一次是初步将铁皮套管灌满灰浆,保持一定时间,让其沉淀。第二次再压灌灰浆并挤出第一次压浆沉淀后的清水。采用这种方法,每根管道先后要装、拆压浆管节七次,一片长33米梁(每片梁六根钢丝束)的管道压浆,需12人同时操作,约7~8小时才能完成。我局去年在某大桥工地,曾用二次压浆法试灌了12根钢丝束管道灰浆,水灰比0.40  相似文献   

4.
二次预应力超薄梁徐变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预应力混凝土超薄结构应用于多层立交中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景观效益,但在超薄梁上施加预应力将导致反拱过大和徐变长期反拱不断发展。针对为解决此问题提出的二次预应力新型结构,推导了二次预应力结构任意时刻徐变和徐变内力的计算公式;并且通过与常规预应力梁的对比试验研究,证明了二次预应力能大大改善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变形性能。二次预应力超薄结构在控制变形中的优势,使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南昌新八一大桥挂篮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梅  吴向民 《公路》1998,(9):27-29
南昌新八一大桥为一座主跨160m的斜拉桥,H型主塔高103m,主梁为二梁武板梁结构,由18对长8m的等高梁段组成,最大块件重391t,施工中采用GL—400型牵索式挂篮,解决了三角挂篮或轻型挂篮一次仅能浇注4m梁段的问题,文中仅对该挂篮的结构等作一些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刘伟 《隧道建设》2000,(2):12-15
本文根据重庆市梁万高速公路马王槽右线一号隧道进口段大跨偏压浅埋段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探讨了大跨偏压浅埋公路隧道的施工技术,研究了隧道整体式衬砌与新奥法(NATM)施工新技术之间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施作时机上的关系,解决了正确处理隧道浅埋偏压洞口段施工技术,今后为类似隧道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何泉  陈真  杨义  齐如见  刘盛  房玉中 《隧道建设》2022,42(8):1491-1498
为解决矿山法施工铁路隧道二次衬砌拱顶易出现的空洞、厚度不足、裂缝、掉块等病害,以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胡家沟隧道为依托,采用拱部预制衬砌替换现浇衬砌的方法,研究拱部衬砌预制工艺、高精度悬臂侧墙施工工艺、拱部预制衬砌运输及拼装施工工艺和拼装配套设备,并阐述装配式衬砌在施工中需重点解决的技术难题及对策,如采用高精度衬砌模板台车解决接头直线度的问题、采用全环通长定位筋解决悬臂侧墙钢筋骨架稳固的问题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新型装配式衬砌拼装技术。经现场应用表明: 1)采用“拱部预制衬砌+侧墙现浇”的装配式衬砌施工技术是可行的,可以有效解决矿山法施工隧道拱部质量缺陷问题,提高拱部衬砌质量; 2)新型装配式衬砌采用“L”型榫接头及大球形接头,大球形接头较“L”型榫接头更易控制施工质量,更易于拼装; 3)通过采用拱部预制衬砌高精度定制钢模、高精度悬臂模板台车、悬臂侧墙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进行二次精调等关键技术,保证了接头施工精度,满足了拼装要求; 4)通过分析衬砌结构受力变形监测数据,得出隧道衬砌结构内力的受力变形规律; 5)新型装配式衬砌施工技术机械化程度高,施工过程中结构稳定可靠,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间歇式与连续式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级配控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沥青混合料的两大指针“级配”和“油石比”的质量控制方式方面,对沥青混凝土连续式搅拌设备和间歇式搅拌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提出对连续式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加以改进,增加骨料“预筛分”处理装置,以使间歇式的“二次筛分”更容易解决≤4.75mm细粒料段的段内级配的可控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厂房中设有吊车来起吊大构件,运行时吊车在吊车梁上移动,对梁产生的最大内力值及作用面在变化;而吊车梁等自重产生的内力值则随截面位置的不同而变化。该文推导用公式一次即能准确计算出吊车梁的最大内力值及作用位置,以便设计吊车梁。  相似文献   

10.
斜拉桥传统施工一般采用先主塔、后主梁的施工方法。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塔梁同步”施工方法,能节省大量的工期,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然而,对于造型美观的钻石形桥塔,受制于其结构特点,“塔梁同步”的应用受到限制,且国内关于该类桥塔的“塔梁同步”施工实际案例和研究也很少。本研究以汕头某大桥一座空间钻石形桥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对该主塔类型的“塔梁同步”施工的可行性和施工控制技术进行分析,最后确定了同步5对索的“塔梁同步”施工方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当3号索初张完成时,主塔塔顶合龙,最终实现“塔梁同步3对索”。同时,在“塔梁同步”过程中,根据监控方案对主塔关键部位进行了应力和变形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关键控制指标符合监控预期,证明了“塔梁同步”施工方法在钻石形主塔的斜拉桥中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二次预应力组合梁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提出了二次预应力组合梁先浇梁的3个设计参数的概念,即:先浇梁的高度和梁的全截面高度比值为先浇梁高度指标α,先浇梁的长度和二次预应力组合梁的计算跨径比值为先浇梁长度指标β,一期预应力筋面积与全部预应力筋面积的比值为先浇梁预应力筋指标γ;进行了二次预应力组合梁设计方法的初步研究,推导了先浇梁设计参数之间的协调统一关系,即γ=β~2;提出了二次预应力组合梁跨中截面、竖向结合面截面、支点中心截面的截面设计方法与计算公式,提出了二次预应力组合梁跨中截面、竖向结合面截面预应力筋与非预应力筋的配筋设计方法、计算公式、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12.
梁家山隧道穿越风化严重的千枚岩地质,在处理塌方过程中,采用了地表深孔预注浆,超前,长、大管棚、并增加二次衬砌厚度,且加入4Φ25格构梁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黄健  刘海兰 《桥梁建设》1996,(3):16-20,24
通过南昆线黄泥河5号大桥单孔80m下承式栓焊梁采用“兜尾法”推拉和聚四氟乙烯滑道技术架设方法的施工实践,论述了栓焊梁在特殊的工程和地形条件下,采用“兜尾法”推拉架设的原理,技术措施,滑道的改进以及60m定型导梁的中强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采用矿山法施工时,隧道二次衬砌模筑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易出现脱空、厚度不足、掉块等质量缺陷,对此,提出采用“拱部预制衬砌+悬臂现浇边墙”的新型装配式衬砌结构,以保证悬臂现浇边墙满足拼装要求。以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胡家沟隧道为依托,采用数值仿真+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悬臂边墙混凝土浇筑、边墙接头精度控制等工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精度悬臂边墙施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荷载+结构法计算模型”计算分析,悬臂边墙具备结构自稳定性;2)通过采用刚度大强度高的悬臂模板台车对称分次浇筑、台车二次精调、全过程监测等措施,保证了悬臂边墙的高精度和施工稳定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15,(5)
嘉绍大桥北岸水中区引桥为70m等跨连续刚构桥,结合其上部结构施工,对短线匹配法预制拼装技术在连续刚构桥墩梁固结施工应用当中的设计思路、实施难点、解决措施、施工流程及控制要点进行了分析、阐述,总结了连续刚构桥墩梁固结采用短线匹配法预制与墩顶二次浇筑相结合的施工技术,对今后类似桥梁工程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一座独塔柱混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大桥具有结构不对称度高、钢混结合段受力复杂、斜拉索锚固方式多样、抗震烈度高等设计特点和难点,通过采用UHPC混凝土、PSB930高强螺纹钢筋、低回缩锚具新型材料,采用综合调索方法、有限元分析方法、抗震措施等技术手段,采用预应力二次张拉施工工艺,科学地解决了独塔混合梁斜拉桥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达到结构受力合理、安全可靠的目的,为同类型桥梁设计与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高占武  郭常春 《公路》1996,(1):5-10
济表高速公路大沽河特大桥30m工形组合梁采用“早阶段阶段应力”即大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施加部分预应力后吊梁至存梁台座上,养生后再进行第二次张拉,这种工艺不仅缩短了生产周期,还可以提高钢束的永存预应力。  相似文献   

18.
许鑫 《公路工程》2023,(2):30-40+94
湖北香溪长江公路大桥工程香溪河大桥为跨度(48+78+470+78+48)m的双塔双索面钢混组合梁斜拉桥,桥址位于三峡库区,常年水位落差达30 m,河床面倾角大,地质岩层破碎,有裂隙与溶蚀发育。针对以上特点,主塔墩基础采用“先施工高位重载钻孔平台、后拼装钢套箱围堰”的方案,钻孔桩施工与围堰拼装同步进行;钻孔桩采用先桩周压浆预加固、再重型旋转钻机成孔的工艺;钢套箱围堰采用“等高度刃脚、变高度挡板”结构,通过环形轨道法拼装、分两次封底;主塔采用液压爬模施工;边跨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钻孔桩基础的高位大跨重载支架现浇施工;钢混结合梁采用架梁吊机单悬臂、双节段循环架设方法,主梁合龙采用钢混结合后置、梁跨顶推方法实现无应力合龙。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上海闵浦二桥新建工程引桥箱梁架设施工介绍,阐述了架桥机在城市高架双层桥“干”字型桥墩架梁施工案例的成功应用,架桥机用于架设该桥预应力混凝土梁,同一孔梁,先架设下层轨道梁再架设上层公路梁,轨道梁采用斜吊方法越过上层盖梁下放到下层轨道梁支座上。  相似文献   

20.
以矮寨特大悬索桥为背景,介绍了大桥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的使用情况.大桥首次采用塔梁分离结构布局,并布置了岩锚吊索,该设计可为山区大跨径悬索桥设计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大桥引入高性能碳纤维岩锚体系,为碳纤维高性能材料在工程结构运用上提供了新思路;大桥首创的“轨索滑移法”运梁成功解决了山区大跨径悬索桥主梁架设的难题,该法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