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德平 《铁道勘察》2011,37(2):45-48
某沿海铁路DK247+485~DK248+135软土路基工点地处沿海滩涂地带,地基为深厚层淤泥和软塑黏土,软土层层底面形态复杂,软土中含有孤石.经综合分析比较,施工图设计采用CFG桩加固方案.施工过程中,因受孤石影响,部分桩端未进入持力层,部分路段产生侧向变形,采用刚性桩局部补强加固,并在未补强路段采用超载预压.铺轨通...  相似文献   

2.
郁山隧道出口DK276+270~DK276+205段溶洞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在渝怀铁路郁山隧道出口DK2 76+ 2 70~DK2 76+ 2 0 5段遇溶洞时的施工方法 ,简要介绍溶洞内隧道施工的一般性原则和岩溶地段隧道施工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洛湛线DK2 61+72 0~DK2 61+870线路右侧山体滑坡的特点 ,确定综合整治滑坡的有效方案 ,针对性地阐述滑坡整治的施工方法 ,吸取滑坡发生的教训 ,总结整治滑坡施工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贾燕 《铁道建筑》2014,(4):79-81,93
新建大何铁路为国铁Ⅰ级单线电气化铁路,其沿线广泛分布的粉细砂不符合路基填料要求。为节约建设成本,就地取材在DK25+550—DK25+850试验段对粉细砂进行水泥改良试验。本文对6个试验断面的分层沉降变形与横剖面沉降变形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总体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将5%水泥掺量改良粉细砂作为B组填料时,路基总工后沉降满足《铁路路基设计规范》规定的累积变形量不应大于200 mm和沉降变形速率不应大于50 mm/年的具体要求;水泥改良粉细砂路堤整体是稳定的,既满足设计要求,又节约了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必须满足工程结构安全、耐久性能及系统使用功能要求,保证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运营,尤其是短路基施工质量尤为重要。结合合福铁路安徽段DK262+790—DK275+931段路基施工实例,探讨客运专线短路基施工技术处理原则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成绵乐客运专线路基沉降变形评估方法,根据沉降观测数据的非等时距性,建立了非等间隔的灰色Verhulst模型,对DK171+550至DK171+643段的典型断面的路基沉降进行实例预测,分析了非等间隔的灰色Verhulst模型对客运专线路基沉降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门寨隧道DK34+164处隧底发育大型半充填型溶洞,溶洞深44 m,宽度38 m,纵向轴长189 m,容量超过30.0×10^4 m^3,溶洞规模宏大,整体呈条带状分布,溶洞大厅底部暴雨时为一水塘,溶壁可见明显水流痕迹。本文结合本溶洞规模、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对比分析了"弃渣+C20砼"分层回填方案、混凝土圬工回填方案及桥梁跨越方案,经过综合比选,设计采用"弃渣+C20砼"分层间隔回填方案。"弃渣+C20砼"分层分隔回填方案既满足了沉降控制标准,又通过弃渣透水层与C20砼分层分隔回填较好地解决了地下水的引排及大体积混凝土因水化热导致有害裂缝的问题。在溶洞处理完毕经历了10个月放置期后,对本隧底大型溶洞段工后沉降进行了监测,数据显示沉降变形已基本趋于稳定,可满足施作二衬及铺设道砟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某高速铁路低矮路基DK849+557和DK849+575断面(路基高度3.0m和3.2m)进行了路基填筑试验和现场原位1∶1动载模拟试验。路基填筑试验表明,静态填筑荷载应力基本符合半球形理论假设,桩间土应力实测值与计算结果较为一致。550万次模拟动载试验表明,整个过程中路基不同深度处静态应力、动态应力和动变形水平略有波动,土拱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动应力在路基土拱中基本按照均质体进行传递;提出了路基面动荷载引起CFG桩桩网复合地基桩间土应力采用Boussinesq公式进行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严寒地区,引起高速铁路路基冻胀的因素主要为填料细颗粒含量、填料含水量及地温。为测试路基基床表层铺设XPS保温板的防冻胀效果,选取某客运专线DK115+373~DK115+603段为试验段,测试不同防冻胀措施(XPS保温板、基床表层毛细排水板)条件下路基温度场规律、含水量分布、防冻胀效果及冻胀变形特征。研究表明,路肩两侧冻结深度较路基中心大,受阳坡、阴坡影响也更为显著;路基横断面含水量分布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不同断面同一深度含水量变化不大; XPS保温板可有效阻止热量在路基垂直方向上的传导,从而减少路基最大冻深;且毛细排水板可防止基床表层水渗透至基床底层。  相似文献   

10.
深长高压旋喷桩加固处理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台温铁路DK4+090~DK4+644.20段路基为浸水及软土地基路堤,长554.2 m,设计采用深长高压旋喷桩进行加固处理。结合本段路基的施工情况,介绍深长高压旋喷桩的喷浆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检测及控制等。  相似文献   

11.
结合拟建贵广铁路高培二号隧道出口外路基工点(DK308+500~DK308+560),对基岩(砂岩夹硅质页岩、炭质页岩)中的差异风化现象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差异风化的成因、机理,工程特性及其对铁路工程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勘察、设计和处理措施建议,对类似的路基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1工程概况京沪高速铁路德州东站站场及区间路基里程DK326+192.25—DK330+090.46,全长3898.21m,路基平均填土高度5.6m。原设计站场及区间共填筑改良土81.3692万m3,其中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掺4%水泥改良土53.7818万m3,基床底层填筑掺5%水泥改良土27.5874万m3。施工中由于取  相似文献   

13.
宜万铁路长鹰坝二号隧道DK241+110处揭示一大型空腔型容腔,隧道采用对溶腔侧壁喷锚加固,隧道内二次衬砌结构加强。隧底加固根据岩溶的发育情况,对于隧底岩溶较发育段,采用基底回填加固、二次衬砌底板钢筋板梁通过;对于隧底溶腔深度太大,沿线路发育长段,隧道采用实腹式拱桥通过。  相似文献   

14.
分析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结合建设项目五方责任主体和全寿命周期管控,创新安全理念,提出"1236"安全管理模式,以打造特色安全文化为主线,以"两个提升"、"三项制度"、"六项措施"为支撑,通过应用实践,达到预期效果。该成果是笔者十多年安全管理工作的总结,在安全管理领域有很强的操作性,供建设单位及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坪2号隧道是宜万线上一座双线隧道,隧道施工至DK140+451时,工作面右侧揭示岩溶充填物,地表出现沉降、开裂,经监理单位组织三方会商,采取Ⅴ线围岩常规施工方法。在随后施工中,岩溶充填物坍塌,地表出现陷坑。经对各种方案比选,采取清除坍体、护拱、回填等措施进行坍方处理。针对隧道基底岩溶,经补勘后,采取桩基承台方案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6.
正1工程概况京沪高速铁路DK385+400—DK412+062区段(包括禹城线路所176m路基段、禹济特大桥25145m,以及黄河特大桥一部分3132m,未包括黄河特大桥有砟轨道2.01km)CRTSⅠ型轨道板设计采用P4962、P3685、P4856、P4856A4种双向后张预应力平板,需铺设  相似文献   

17.
刘选侠 《铁道勘察》2008,34(3):44-46
多年冻土是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在多年冻土地区的斜坡地带往往发育有湿地等不良地质现象,对于路基修建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描述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DK1 487 717~DK1 487 880段的路基设计情况,总结了关于多年冻土斜坡湿地地段的路基设计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氯盐-硫酸盐环境下螺钉桩施工关键技术,提高路基质量和适应性,确保高速铁路的平稳运行。以包银高铁DK462+511.77~DK464+600段路基为例,采用理论计算与螺钉桩现场施工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考察了螺钉桩打桩顺序、打桩速率和混凝土配比等施工参数对路基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根据现场实际环境,采用逆向打桩顺序、适当调整打桩速率能够有效降低路基沉降,从而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氯盐-硫酸盐环境下,优化螺钉桩施工中的混凝土配比,可提高路基在酸盐环境下的结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9.
埋入式桩板结构在无砟轨道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沪宁城际铁路DK225+283.35~DK226+151.68段并行既有线深厚层软土路基的设计与施工,阐述钻孔桩结合C35混凝土板梁在无砟轨道深厚层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提出并行既有线埋入式桩板结构在设计与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甘泉线铁路采空区路基地基处理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东  丁海军 《铁道勘察》2011,37(5):65-68,75
介绍了甘泉线铁路DK63+850.00~DK63+977.40段采空区范围内的工程概况,结合采空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其稳定性做出了评价,制定了采用注浆技术进行加固的地基处理方案。通过注浆技术的实施,能够有效充填采空区空洞及基岩裂隙,确保路基基底的安全和稳定,有效预防路基失稳、下沉、塌陷等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