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国务院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日前发布,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批复》指出,《规划》实施要以推进协同发展为主线,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着力打造综合交通大通道;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珠江—西江生态廊道;  相似文献   

2.
鲍光翔 《珠江水运》2014,(16):14-15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将上游的云贵两省划入延伸区范畴,经济带的建设将为两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7月16日,国务院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要以推进协同发展为主线,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着力打造综合交通大通道;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珠江—西江生态廊道。按照规划要求,珠江—西江经济带空间布局上分为一轴两核四组团,同时根据流域特点将广西桂林、玉林、贺州、河池等市及西江上游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安顺,云南文山、曲靖等沿江部分地区作为规划延伸区。  相似文献   

3.
动态     
《珠江水运》2014,(20):48-49
粤桂召开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 广东广西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10月13日在广州召开。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正式签署《广东广西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联席会议制度》、《两广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共同行动计划》、《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经济带建设进入全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正1978年12月,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启,历史悠久的珠江航运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这40年间,奔流不息、波澜壮阔的珠江水运,实现了大投入、大发展、大跨越——1986年,珠江航务管理局成立,珠江航运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水运市场有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2014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进珠江水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5.
王翔远 《中国海事》2014,(10):16-17
2014年7月16日,国务院以国函〔2014〕87号文印发《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原则同意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要求各有关方面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加强合作、狠抓落实,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服务发展提高干线监管能力近年来,西江货运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6.
赵晨  童鲲 《中国海事》2014,(10):6-9
千里西江,发端于云贵高原滔滔而下,悠悠东去直通粤港澳。从古至今,西江一直都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之一。打造西江黄金水道,重振江河航运雄风已成定局。7月16日,国务院批复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现实,又一次迎来了难得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珠江水运》2014,(24):20-23
2014年7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国函〔2014〕87号),珠江-西江经济带由此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交通运输部(以下简称“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以下简称“珠航局”)作为部的派出机构,将代表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意见,积极支持和推动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  相似文献   

8.
<正>西江流域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流域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14年7月,国务院批复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经过广东、广西4年多来的全力推进,西江流域逐步形成上下游联动、整体发力的港口布局,航运事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9.
动态     
《珠江水运》2014,(14):40-41
广州将合作共建西江“黄金水道”广州市社科院日前发布的广州经济蓝皮书公布了《广州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思考》研究,透露了新一轮国家经济规划下的广州经济新局。课题组广州发改委成员在报告中透露,广州将以环境保护、产业合作、基础设施、社会民生、改革开放等领域合作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西江经济带规划建设。在构建区域发展通道方面,将合作共建西江“黄金水道”,加强建设广州-梧州段Ι级航道,形成以西江3000吨级江海直通国家水运主通道。课题组在报告中介绍,将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以珠江-西江干线航道为主通道,构建互通两广、连接东盟、通达港澳、辐射云贵、江海联运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标志着珠江水运发展上升成为国家战略。2015年底,为充分发挥珠江水运在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的特殊作用,召开了由粤桂滇黔四省区省  相似文献   

11.
张淳 《珠江水运》2014,(16):18-21
西江作为珠江上游水源地,涉及到珠江这条母亲河的用水安全。在"环保"这个国家级热点战略的关照下,珠江—西江经济带在发展经济时,其环境保护也深受建设者们关注。日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获批:原则同意。对此,两广水运人无不欢欣,期待乘此东风,获得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西江打造成绿色的水上走廊,避免出现"以污染为代价发展经济",从而使一条江获得可持续、科学和谐的发展,是水运人共同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张淳 《珠江水运》2014,(16):24-26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终于得到了批复。随着这条沿江经济带的启动,珠江—西江航运也将得到带动——无论是整体经济新增长的市场刺激,还是得益于通航基础设施的完善。总之,航运企业又看到了行业复苏的希望。这种希望在全球航企不景气的情况下,点燃了江海联运的火种。  相似文献   

13.
珠江破茧     
王锐丽 《珠江水运》2014,(16):12-13
从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单打独斗成立西江黄金水道领导小组办公室,到2014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前后五余年,珠西经济带发展规划几近推倒重来。2014年新的规划方案涵盖水运交通、生态旅游、区域合作、产业转移、安全环保、能源调配等几大层面,其综合发展潜力将得到逐步释放。  相似文献   

14.
日前,《贵港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交通运输部和自治区政府联合批复. 贵港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根据《规划》,贵港港划分为中心港区、桂平港区和平南港区3大港区,根据各港区、港点的区位条件、自身特点、建设条件及发展情况,本次规划的13个重点作业区将形成长23...  相似文献   

15.
鲍光翔 《珠江水运》2014,(20):14-16
北江是珠江黄金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推进北江航道扩能升级,是有力启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的需要,是加快打造珠江黄金水道“升级版”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正>1.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会议召开,搭建水系高层协调平台。四省区省长(主席)出席会议,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代表交通运输部参加会议。在当前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加快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内河水运体系的大背景下,建立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是推进珠江水运加快发展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加快解决制约珠江水运发展的难点问题、瓶颈问题,有利于  相似文献   

17.
罗春艳 《珠江水运》2014,(16):10-10
为更好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这一国家战略,8月18、19两日,广东省省长朱小丹率有关市、部门负责同志实地考察西江、北江航道,研究部署黄金水道的扩能升级工作。19日下午,省长朱小丹在实地考察,充分听取职能部门的汇报之后,在清远召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就广东省如何加快西江、北江航道建设进行探讨。珠江航务管理局副局长祁军辉出席了本次会议并为广东打造黄金水道升级版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5月,《珠江水运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正式刊发,为珠江水运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2017年5月,交通运输部与珠江沿线的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省(自治区)政府联合印发《珠江水运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下简称《计划》),将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切实推动珠江水运科学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珠江热词     
“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方案
  8月下旬,国家珠江-西江经济带调研团至广东和广西两地进行调研,并形成“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方案--而这一举措意味着西江经济带已经升级为区域规划战略。广西发改委部门人士透露,预计今年年底前“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有望上报,明年获得批准。  相似文献   

20.
<正> 为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打造西江经济带,广西贵港市委、市人民政府最近批准编写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的工作方案,从而启动贵港市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的工作。据介绍,该规划编制工作由贵港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黄金水道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按贵港市委、市政府的规划要求,力求切合贵港实际,以产业园作为西江经济带建设的依托,确保规划既与自治区的计划相衔接,又突出贵港的特点,以促进贵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跨越发展。实际上,为充分利用贵港黄金水道枢纽的优势,该市近年已加大了水运基础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