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桥梁转体法施工是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浇筑后,利用桥梁结构做施工设施,利用转盘结构,将桥梁结构整体旋转到位的一种施工方法。结合孤庄营跨线桥的工程实例,介绍由转体下盘、球铰、上转盘、转体牵引系统等组成的转体结构施工方法和施工过程,为下一步的转体成功做好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安庆长江大桥双壁钢吊箱围堰设计与关键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钢吊箱围堰是桥梁深水基础施工的重要设施.结合安庆长江公路大桥的施工,介绍大型双壁钢吊箱围堰的设计方法和关键施工技术.区别于传统的以单个构件为设计目标的设计方法,将整体非线性仿真分析引入钢吊箱围堰的设计过程,提出了以结构整体为研究对象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南昌港口大道项目探索性地将BIM技术引入市政桥梁施工领域。采用Revit软件成功建立了市政高架桥模型,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实体模型,进行了设计图纸审核、工程量计算、可视化分析和技术交底、施工模拟分析、碰撞分析等工程应用实践,大大优化了施工方案,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工程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林屹 《铁道建筑技术》2020,(1):80-83,136
随着我国桥梁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严寒地区的连续梁混凝土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新建牡佳铁路客运专线跨佳富铁路1号特大桥连续梁施工,对具体的连续梁冬施质量控制措施进行阐述:有针对性地从冬施前所需材料、设备的准备,到混凝土拌和站保温和生产措施,再到冬季钢筋加工质量控制,最后在冬季混凝土灌注和养护方面的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叙述。同时本项目全程应用BIM模型设计软件将连续梁施工转化为三维模型,并运用到施工中,对连续梁施工进行可视化仿真,查找差、错、漏、碰并及时修改,将连续梁冬施中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和有效的避免措施以三维的形式进行展示,最后应用三维模型进行可视化3D技术交底,使设计图纸和施工工艺表达得更直观更贴切。  相似文献   

5.
BIM能够将桥梁工程项目通过三维数字技术模拟桥梁从设计到施工完整的真实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相互协调、内部一致的信息模型。相较于传统的二维平面图纸,BIM技术实现了资源一体化的设计施工,方便各专业协同工作,节约了工期和成本,使工程保质保量。成果模型均基于达索3DEXPERIENCE平台建立,按照铁路桥梁BIM设计项目统一建模标准命名。对于铁路BIM设计中数量较多,而形状相似的墩台结构,模型采用参数化驱动建模,通过改变参数,可迅速自动生成新项目的墩台模型,大大节省了新项目的建模时间,减少了出错概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保地铁暗挖隧道下穿施工期间桥梁结构安全,控制异形板裂缝发育和桥桩沉降,通过在地面采用桩基托换及顶升、复合锚杆桩隔离加固,在洞内采用减小开挖步距、增设临时仰拱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施工技术,并经过强化施工过程控制,严格落实设计意图,圆满地实现了既定目标,顺利完成了穿越施工。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保地铁暗挖车站下穿桥梁施工期间桥结构的安全,控制桥基的绝对沉降及简支梁的差异沉降,通过在导洞内采用WSS深孔注浆加固,并采用减小开挖步距、及时进行后背注浆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施工技术,并经过强化施工过程控制,严格落实设计意图,圆满地实现了既定目标,顺利完成了穿越施工。  相似文献   

8.
郑万铁路128 m下承式简支梁拱组合体系桥建筑高度低,桥梁竖、横向刚度大,施工难度高。为有效管理桥梁施工、大幅度减少施工安全隐患和更好地实现设计意图,采用BIM技术建立桥梁三维模型,检查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及时发现局部标高错误的设计纰漏,避免"边干边审"传统模式下造成的误工、返工现象,并实现技术交底形象化,完成了碰撞检测和设计优化。同时,还解决了四维进度模拟和快速准确算量等常规施工管理中的难题。通过介绍BIM技术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与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BIM实景建模精度低一直是指导桥梁施工急需解决的难题。为顺利进行空间Y型钢箱肋拱桥施工并提高施工精准度和效率,以陕西省泾河大桥为研究对象,针对构件形式复杂、施工精度要求高的特点,融合BIM技术和倾斜摄影技术建立精细化、可视化模型,对桥梁施工进行全过程指导。结果表明:BIM技术应用可以较好地进行施工方案优化,利用BIM技术虚拟施工可以提前规避图纸问题,快速统计工程量,进行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此外,利用BIM+智能建造技术提出基于BIM的三维动态吊装监测技术,完美解决了施工高精度要求;对无人机倾斜摄影与BIM技术进行多源异构数据结合,可显著提高施工方案编制信息获取效率与准确性。研究结果为复杂桥梁工程结构的高效精准施工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900t级常用跨度桥梁建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通过总结高速铁路900 t级常用跨度桥梁设计特点及施工要点,介绍高速铁路900 t双线铁路简支箱梁研究结论:针对我国国情,铁道部组织在高速铁路桥梁设计、施工技术和关键技术装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攻关工作.由此,高速铁路桥梁在设计理念、施工工艺、运架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高速铁路桥梁采用以32 m跨度为主的双线整体箱梁,形成了我国独特的铁路常用跨度的900 t级简支箱梁建造模式,并大力推进了预制箱梁、运架设备成套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分析和研究了我国桥梁施工培训的现状,提出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到桥梁现场施工人员培训。研究和设计桥梁施工三维仿真培训系统,介绍该系统的构成、功能和特点,并且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技术路线。实验结果表明,桥梁施工三维仿真培训系统能对桥梁现场的施工操作和安全事故过程进行模拟仿真,使培训不受天气等恶劣环境的影响。缩短培训时间。节省培训费用。桥梁施工操作人员通过在该仿真培训系统上的演练,有利于快速掌握桥梁施工的工艺流程,积累施工操作经验,对保证桥梁施工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通过总结我国在建的3座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设计、施工特点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今后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起到借鉴作用.研究结论:大跨度桥梁的基础施工技术的大幅进步,提高了施工质量的可控性;铁路大跨度桥梁的桥面采用整体桥面结构形式,可改善结构受力和确保轨道的平顺性及列车行车安全;大跨度桥梁整体施工技术是我国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有梦想的人,就会有向往的目标;有了目标并向这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的人,才有可能把梦想变为现实。"这是北京全路通号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丁昆发自内心的感悟之言,也是他在多年工作实践中,一次又一次地将梦想变为现实的真实写照。丁昆是一位充满梦想的人,也是一个勇于挑战自我的人。在参加工作以来的26年中,他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致力铁路编组站自动化的研究和工程应用,不仅使编组站的驼峰控制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使这项技术走在了国际领先的前列。如今,丁昆不仅把一个个昔日之梦想变成了现实,而且在他的人生轨迹上划出了一道炫耀的印记。  相似文献   

14.
结合客运专线建设实践,以铁路客运专线所采用的桥梁新结构及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形简支梁、装配式双向预应力混凝土T形简支梁、钢筋混凝土刚构连续梁、钢与混凝土结合连续梁等新型桥梁结构的特点和施工要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桥梁设计与施工新技术对今后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借鉴作用,并对今后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桥梁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类似于长春中央商务区站工程的大体量、高难度地下空间项目越来越多,仅凭决策者的施工经验及原有二维CAD技术进行项目策划已经远远不能达到指导项目施工、评估项目风险、预测项目成本的目的。将BIM技术植入项目策划中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在项目策划阶段,施工单位可根据施工图纸,应用BIM软件(如Revit等)建立信息化模型,模型除涵盖设计信息外,还应涵盖施工所涉及的施工场地布置、大型机械部署、施工流水段划分、非实体设计等内容,同时通过BIM 4D技术对项目进行施工拟建,做到项目策划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提高项目策划水平。  相似文献   

16.
铁路桥梁设计具有环境关联性强、协作专业多、接口复杂等特性,设计时需要与多个专业主体密切配合,在开展三维设计过程中,需重视协同设计的理念。依托新建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速铁路,在桥梁三维设计过程中,使用自主研发的桥梁数字化设计软件,通过协同平台进行流程管理,对新建成达万高速铁路桥梁进行BIM建模。搭建基础、桥墩、简支梁、连续梁、涵洞等常规构件库作为模板,根据桥梁设计过程中数据的识别与转换,快速批量导出常规桥梁模型,对特殊结构如斜拉桥、桥梁挡墙防护等通过手动建模方式实现。结合地形地物以及其他专业模型,对设计成果进行三维可视化检查,直观地暴露桥梁与周边环境及其他专业的接口问题,减少施工图纸中错漏现象的发生,降低了工程风险。通过构建数字资产管理平台,为施工管理与运营维护提供数字化信息管理服务,在施工方案三维模拟过程中加入关键技术动态展示,优化施工组织的合理性,构建智慧施工平台,为施工调查、征地拆迁、动态展示等提供数据支撑。在传统三维模型仅展示漫游功能的基础上,探索三维设计在管理运维中的拓展应用,为高速铁路桥梁BIM协同设计思路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7.
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是保证结构达到设计使用目标的关键,针对既有桥梁桩基础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工程实例对低应变反射波法在评价既有桥梁下部桩基完整性的应用效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设计单位为确定高速铁路长大跨海桥梁总体施工组织,兼顾合理性与经济性,开展关键因素技术经济比选,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对比分析在设计阶段影响投资或工期较大的因素,通过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推荐合理经济的施组方案.在设计阶段,施工用电方案、CRTS-Ⅲ无砟轨道板铺设方案、栈桥设置、钢围堰等4 个因素对高速铁路长大跨海桥梁投资和工...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保金沙江双线特大桥的安全、文明、高效、智能施工,基于法国达索BIM平台,运用CATIA构建桥梁地质、主要部件、钢筋与施工机具BIM模型,运用DELMIA建立人体工学施工仿真BIM模型,从桩基施工方案选择与优化、施工图纸校核与工程材料用量核算、三维技术交底、4D施工进度模拟、碰撞检查、关键施工工艺仿真、安全风险预警等方面入手,结合施工过程桥梁安全质量管理工程实践,深入研究BIM技术的应用价值,实现BIM地质模型的精细化构建,解决桩基施工方案选择与优化问题,实现桥梁精细化主要部件与钢筋模型的构建,解决施工图纸复核与材料用量核算问题,解决钢筋与预应力管道碰撞以及冷却水管与钢筋碰撞检查问题,实现DELMIA人体工学施工仿真模拟,解决安全操作空间分析与危险区域分析预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岩溶区铁路桥梁基础设计与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桥梁设计与施工是现代铁路建设的关键.岩溶区,由于桥址下伏岩溶发育,基岩形态复杂,溶洞众多且具有一定的连通性,因此其基础施工,特别是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常遇到上覆地层坍塌、岩面突变、溶洞漏水漏浆等复杂问题,给岩溶区桥梁设计和施工带来一定困难.结合某铁路联络线特大桥建设实践,广泛借鉴国内外岩溶区桥梁基础建设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对铁路桥梁基础设计选型及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结论:只要对岩溶详细勘察,合理设计,科学施工,严格检验,岩溶区铁路桥梁基础建设完全能够克服困难,达到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