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前馈控制的方式,可以提高带蓄电池负载的DC/DC变换器的动态性能。针对列车上采用的半桥式DC/DC电源装置设计了与其相适应的前馈控制器,并且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分析表明,这种前馈控制方式能够大大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以及稳定精度。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一种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构建的列车辅助变流器的系统仿真模型,并对其原理进行了简要分析。实际应用表明,该仿真模型能为列车辅助变流器主要参数的选择与分析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以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直接力矩控制系统的研究为背景 ,提出了一种感应电动机直接力矩控制系统方案 ,建立了该方案的仿真模型 ,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该方案进行了仿真研究 .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静、动态性能 .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种基于Buck斩波电路的充电机模块,对电路进行分析及计算,确定了充电机模块各电力电子器件关键参数和器件选型。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构建仿真模型,对各关键参数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块性能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电力机车牵引负荷是牵引供电系统中的主要谐波源之一,谐波含量已经成为电力机车的一个重要电气性能指标。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建立了SS6B型电力机车仿真模型。通过机车牵引控制特性函数与整流电路的关系确定导通角α,采用仿真软件内嵌的编程语言FORTRAN77编程实现了电力机车控制策略。通过对仿真波形与下庄变电所实测波形进行比较,验证了该仿真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以HXD1型机车为原型,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构建由变压器模型、四象限变流器开关函数模型以及中间直流回路模型,形成网侧变流系统实时仿真模型。采用dSPACE硬件实现了四象限变流器控制程序和网侧变流系统的闭环实时仿真,最后将实时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双馈异步发电机(DFIG)的运行原理,通过坐标变换建立了DFIG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采用定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策略,建立了基于功率和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在仿真模型下进行了最大风能追踪和并网运行特性的研究,仿真的结果证明了控制算法的正确性和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8.
重点对不同类型逆变器馈电的传动系统的功率损耗和输出电压品质进行了比较,逆变器类型包括采用dv/dt或正弦波滤波器的硬开关逆变器以及谐振或准谐振逆变器.谐振逆变器以ZCS谐振逆变器为代表,准谐振逆变器以直流环节采用高频变压器的ZVS准谐振逆变器为代表,给出了仿真和试验结果.在PSPICE环境下,模型仿真几乎全部使用实物.数字仿真时,采用异步电机和电缆组成的高频模型.实验测量是在现有逆变器实验模型上进行的,此模型专用于检测带有dv/dt(或正弦波)滤波器选件的逆变器功能.测量时使用了LEM Norma D6100功率分析仪和一台基于PC平台的功率分析仪,并采用多功能插件NI-Daq 6024E和在LabVIEW环境下开发的控制软件.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能辅助SCADE(Safety-Critica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自动生成仿真所需数据的联合仿真平台。该平台采用Tcl/Expect脚本语言设计,通过脚本驱动生成仿真交互所需数据,同时能够回归执行所有脚本,实现自动化联合仿真。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制动盘不同工况下热机械耦合仿真分析,采用APDL(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语言编程实现仿真过程的参数化,同时通过UIDL(User Interface Development Language)语言及TCL/TK语言编写界面,开发了嵌入ANSYS系统内部的仿真集成系统。提出的方法可为制动盘及其他车辆制动部件的热机械耦合仿真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依据,开发的仿真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时速200km单线铁路CTCS-2级列控系统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线铁路的运行特点和CTCS-2级列控系统的要求,探讨200km/h单线铁路CTCS-2级列控系统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Modbus TCP/IP工业以太网通信,利用GE Proficy HMI/SCADA-i FIX平台及GE Versa Max控制器,来开发和设计地铁典型机电设备的小型监控系统。进行了系统架构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并详细阐述了系统监控实现方法。着重介绍了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及站台屏蔽门系统等。分别描述了该监控系统的分层分布式集散控制系统框架设计、用户安全策略、Modbus TCP/IP通信协议实施、子系统集成及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级联多电平高压大容量变流器已广泛应用于大型变频传动和电力系统,其各种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是研究的热点。文章对级联十一电平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用Matlab/Simulink软件在载波水平移相控制方式下进行系统仿真,并分析了输出电压波形和谐波成分。  相似文献   

14.
中低速磁浮桥梁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低速磁悬浮轨道梁设计和试验进行系统阐述。研究表明:中低速磁悬浮轨道梁适宜采用单箱单室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强度计算不是轨道梁的控制因素,但是截面扭矩很大;刚度和动力性能成为中低速磁悬浮轨道梁的设计控制因素,通过试验,给出刚度和自振频率限值。专门研制的拉力调高钢支座能保证轨道梁横向稳定,预制架设方法是最适宜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岑敏仪  张同刚  李劲  谭俊 《铁道学报》2011,33(8):99-102
边角后方交会控制网现已成为客运专线建立CPⅢ网的主要形式,但《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中与之配套的测量数据处理技术:控制网置平却一直未受重视和应用.本文根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各级控制网精度指标和边角后方交会控制网的有关技术要求,设计控制网进行仿真试验,并结合在建客运专线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动力集中动车组制动技术现状,提出了我国20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制动系统设计目标,分析研究了制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及作用原理。20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制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比既有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的制动技术性能有较大提升,提高了紧急制动和常用制动功能的可靠性,同时考虑了连挂回送及混编需要。  相似文献   

17.
基于MVBC的分布式智能I/O模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简要介绍了新一代分布式列车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详细论述了新一代MVB通信控制器MVBC01的特点以及基于MVBC1类设备协议的分布式智能I/O模块的设计原理;最后指出该研究成果在改进现有列车控制系统的性能以及自主开发新一代列车控制系统等方面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理论,并介绍其磁通、转矩控制方法,给出磁通观测器和转矩观测器,在MATLAB/SIMULINK中构造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随着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实施,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远动系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设计中,如何选择设计合理的牵引供电远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化铁路远动通道。研究方法:分析主控站和被控站设备对通道的要求及接口方案,以及国内电气化铁路的通信网络建设现状,结合近几年国内通信领域日益兴起的MSTP(综合业务传输平台)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给出了电气化铁路远动通道组成方案的建议意见,并预测了电气化铁路远动通道的发展趋势。研究结论:(1)远动通道:当被控站较多、尤其是占用长途通道较多时,建议以调度台为单位组成2 Mbps自愈环网、采用2M E1接口,控制站及被控站均加设路由器、IP寻址方式,若考虑路由器也有备用,则组2个2 Mbps自愈环网;当被控站较少、基本上不占用长途通道时,可采用一主一备的64 k点对点方式,采用64 k4线音频板、同步/异步RS232/RS422/RS485接口。(2)视频通道:当被控站较多时,采用以调度台为单位组成2 Mbps自愈环网;当被控站较少、仅为增加个别被控站时,通过经济比较,也可采用2 Mbps点对点方式。(3)近几年国内通信领域日益兴起的MSTP(综合业务传输平台)技术应成为电气化铁路专网建设的首选,应很好的整合被控站内的综自系统、视频监控、MIS等传输网络,从而实现一种网络提供多种业务平台。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CRH3型动车组恒速控制器所适合的控制策略,分别分析了PI调节器和双滞环调节器两种恒速控制策略的原理,并将这两种恒速控制器应用于牵引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中,通过MATLAB/Simulink对其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双滞环调节恒速控制器可使动车组在牵引、恒速、制动工况间平滑切换,转矩、磁链波动较小,是适合CRH3动车组采用的一种恒速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