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违章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行人在交叉口违章过街规律,调查行人在信号控制交叉口过街违章率的影响因素。与以往单从行人自身属性研究违章过街不同,从交通状况、道路环境及过街设施分别进行考虑。通过对苏州市典型交叉口行人违章率的大量观测与分析,采用SPSS软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检验确定行人过街违章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主要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建立交叉口违章率评价模型,全面反映影响交叉口行人过街违章率的直接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不同行人过街信号灯对行人违章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口行人过街信号灯的设置对行人安全非常重要,不同类型的信号灯对行人违章的影响不同。研究了有无倒计时行人过街信号灯对行人违章的影响,及违章行人比例与红灯期间每车道机动车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有倒计时信号灯条件下违章行人比例较大,且行人违章集中在红灯后期,而无倒计时的信号灯行人违章集中在红灯前期。此外,违章行人比例与红灯期间机动车数量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也是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点,交通弱势群体的行人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行人在交叉口违反交通信号过街的行为,既是行人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诱发交通混乱的重要因素。因而有必要找出行人违章过街的规律和原因,提出预防和纠正行人违章过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组织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人既是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事故中的弱者,也是交叉口秩序混乱和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首先归纳了行人过街的典型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了影响行人过街行为的诸多因素,包括行人自身特点、环境因素、交通因素、交叉口几何设计因素、信号控制因素、交通执法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组织和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最后,选择典型交...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人行启动时间、行人过街速度等行人交通特性的分析,研究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人行交通特性。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行人过街违章的主要原因,得出设计不合理是行人过街的主要原因之一,并提出一系列缓解措施,为城市道路设计和城市交通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信号交叉口行人违章管理,分析行人违章过街决策规律,依据行人违章决策机理,在计划行为理论(TPB)中添加"过去行为""出行环境"因素,通过设计调研指标问卷,同步观测行人违章内部心理感知及外部交通环境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违章行人个体属性对过街决策的影响,探讨不同群体间违章决策差异。研究显示:性别、学历属性对违章行为决策无显著性影响;年龄群体在知觉行为控制、出行环境因素中具有显著性差异;驾驶经历群体在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因素中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城市道路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中各种交通参与方式的交汇点,也是交通行为的冲突点和交通事故的多发点。合理的行人过街交叉口设计是保障行人过街安全、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的前提。在对交叉口行人过街常见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道路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设计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行人作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中的弱势群体,探究其过街行为特征,对减少人车冲突,提升行人过街的本质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特定交叉口,设计自由过街及心理临界过街两种场景状态下的行人过街试验。分析过街速度、心理临界时窗及视觉特性等参数之间的耦合关系,选取风险感知因子与临界安全系数作为心理临界过街状态下行人风格的表征指标,构建过街风格识别模型,透析不同风格行人过街行为可靠性。结果表明:年龄对过街速度和心理临界时窗有显著影响;心理临界时窗与过街速度和信号灯区域注视概率呈负相关关系,与车行区域注视概率呈正相关;心理临界过街状态下,依据风格识别结果,男性谨慎程度高于女性,冒险型行人过街失败率为65.22%;冒险型老年人对自身运动机能的评估能力以及视觉搜索特征存在重要缺憾。研究结果可为交叉口基础设施设计与优化,行人过街教育与培训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孙世君  王驰  张颖 《城市交通》2007,5(4):91-96,98
交叉口是各种交通工具的交汇点,行人在交叉口的违章行为很突出,是诱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找出行人违章的行为规律和原因,通过在交叉口观测,对违章行人进行访谈以及对特定对象进行调查问卷,了解行人违章的规律和心理原因,并分析了行人违章的心理活动过程.指出行人违章的主要原因是节约时间、交叉口设计不合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无人管理等,由于安全需要的优势地位被其他需要取代,客观环境又为行人违章提供了条件,在各种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最终产生了违章行为.最后,结合行人违章行为的心理分析结论,提出加强安全教育,改善行人交通设施,加大对违章行人处罚力度三方面措施,减少和预防行人违章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主要对行人过渡信号期间信号灯不同显示方式下行人过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了行人过街行为的预测模型.使用视频和问卷调查法,在重庆市3 个交叉口进行拍摄,记录下行人在过渡信号期间的过街行为.同时,对通过交叉口的行人使用截断式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进行设置,为了验证问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调查后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验证,结果表明该问卷能够反映过渡信号阶段行人过街选择行为的决策机理.同时,通过上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因素中行人的态度对行人过街行为影响最大.用Pearson x2 检验法,分析了影响行人选择行为的因素,并建立了二元Logit模型预测行人在过渡信号期间的过街行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行人交通关注的加强,寻求更安全、更便利的行人交通设施越来越受到重视.鉴于此,首先介绍我国一般交叉口常用的静态人行信号灯、动态人行信号灯和倒计时人行信号灯三种信号灯的特点;然后分析人行信号灯对行人过街安全的影响,利用问卷调查法和摄像调查法,定性研究不同类型人行信号灯对行人过街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定量研究不同类型人行信号灯对行人过街守法率、过街速度和行人与右转机动车的交通冲突数的影响,对科学设置交通设施,减少交通事故,保证人、车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信号交叉口行人交通进行优化组织不仅可以提升交叉口的整体运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交通组织内涵.本文首先分析了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行为,指出信号交叉口处行人过街信号灯和行人过街设施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合理设置机动车信号灯与行人信号灯相位、优化行人过街设施.最后以北京市车公庄大街-车公庄北街交叉口为例,从改善信号灯相位和增加行人二次过街设施两个方面来优化交叉口行人交通.改善后,过街行人的绿灯时间增加了33.3%,行人过街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充分分析典型四相位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前、后的行人流与右转车流冲突的前提下,以行人过街时间占有率和行人群到达分布作为分析指标,利用可插车间隙理论得出行人单向通行和双向通行条件下的右转车通行能力计算公式;根据行人流随机消散和集中消散的不同特征,应用随机分布理论推导出右转车穿越行人流的延误模型;并通过算例对比分析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前、后右转车通行能力和延误的变化值。结果表明,除了在少数行人流量比较大的情况下, 行人二次过街的设置会小幅度减少右转车的延误;在其他大多数情况下,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后, 右转车的通行能力将受到限制,延误增大,其中,平均通行能力降低了16.68%,平均延误时间增大 了21%,所以,当右转车交通需求较大时,需同时考虑行人和右转车的交通运行状态,优化设计是否采用行人二次过街,避免右转车超出极限忍耐时间而增大与行人冲突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为定量评价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安全性,量化过街行人与机动车冲突的严重程度,从过街行人行为特征出发,基于模糊聚类的SOMK聚类算法,提出信号交叉口过街行人与机动车冲突危险度模型。以南京市6个信号交叉口为例,采用基于视频的人工观测法采集高峰时刻行人与机动车冲突数据,给出TTC、PET、DST等评价指标的获取和计算方法,阐明交叉口行人过街冲突危险度的分析过程。结果表明,TTC、PET、DST三个指标变量对于聚类分析都起到明显作用,不同类型冲突的发生频率及其严重程度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行人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薄弱环节,尤其是通过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时容易受到机动车威胁,因此研究行人过街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宏观概率平衡的方法研究临界间隙的概率分布函数,该方法通过采集交叉口行人过街时的接受间隙和拒绝间隙,估计行人过街的临界间隙分布。并以成都市典型无信号交叉口为例,得出了行人过街的临界间隙的均值、方差和分布图。最后,通过现场观察和数据分析,对该交叉口和路段的改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不同老年人比例在不同行人流量下与行人步行速度之间的关系,借助行人流量对行人服务水平分级,通过人工提取重庆市3个信号交叉口的老年人和中青年人过街的自由速度及加速度标定仿真参数,借助微观仿真平台获取不同行人服务水平下不同老年人比例与行人步行速度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回归模型确定老年人过街比例与设计速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中老年人比例介于21%~41%,建议行人过街设计速度为0.94 m ⋅s-1;老年人比例超过41%后,行人过街设计速度应设定为0.86 m ⋅s-1,以满足老年人的过街需求。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信号交叉口的机动车和行人的运行特性,考虑了行人过街与机动车运行的相互影响,为满足行人的安全过街,在两相位交叉口信号配时中加入行人行走的迟起、早断时间。考虑行人过街的需求,在信号配时中将行人过街的最大延误时间以及行人过街的总延误纳入到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中,提出以周期、停车率、饱和度、排队长度、行人最大允许延误时间、机动车最大允许延误时间作为约束条件,以机动车和行人的总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交叉口信号配时的优化模型,给出求解方法,为信号交叉口的优化配时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现行规范对路段行人过街信号的设置条件缺少定量分析与理论依据,为保障路段行人过街安全,研究行人过街等待时间、行人安全度及行车延误对行人过街信号设置的影响。基于哈尔滨市某双向6车道主干路无信号人行横道的调查数据,分别构建行人过街等待时间与机动车流率、交通冲突时间与行驶速度、行车延误与过街行人流率的关系模型。以45 s作为过街行人忍受时间阈值,计算得到设置路段行人过街信号的机动车流率条件为1200辆·h-1;以1.3 s作为交通冲突时间阈值,得到对应的机动车行驶速度条件为55 km·h-1;以不同服务水平对应的行程车速为依据,给出设置路段行人过街信号的过街行人流率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