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首先阐述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两大类,温度裂缝和反射裂缝是非荷载裂缝的两种主要型式。接着从非荷载性裂缝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温度收缩裂缝、温度梯度裂缝和反射裂缝形成的机理,指出温度梯度是引起路面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而反射裂缝是半刚性基层裂缝和温度裂缝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桥梁裂缝产生原因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 《华东公路》2006,(3):58-62
从施工荷载引起的裂缝,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收缩引起的裂缝,地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冻胀引起的裂缝,施工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等方面阐述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发展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裂缝位置是连续配筋路面的薄弱面,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则是CRCP配筋设计的两个控制指标。通过对不同配筋率的两段CRCP路面裂缝进行长期观测,分析归纳了CRCP路面的主要裂缝类型、裂缝形态、裂缝主要参数以及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横向裂缝是CRCP的主要裂缝形式,除了常见形态外,还出现了大量群集裂缝以及Y形裂缝。裂缝可以用裂缝间距、裂缝宽度以及裂缝长度等参数来表征,各参数随配筋率、端部锚固形式、观测气温以及时间而不断变化,相关研究结论可为今后CRCP路面实施裂缝控制技术以及CRCP的优化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新修订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裂缝的考虑因素,提出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并且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整理,归纳了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常见裂缝问题,描绘各类裂缝的典型特征,分析各类裂缝原因,列出裂缝治理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高速公路隧道出现的裂缝,进行现场调研并绘制裂缝展示图,对裂缝进行分类探讨及成因,分析认为紧急停车带与正洞交界处的环向裂缝为结构突变处刚度变化所致,出口段环向裂缝与基础局部变化有关,中部纵向裂缝为地质因素占主导,施工质量为次要因素;对中部纵向裂缝发展趋势监测表明,该段裂缝已趋于稳定;最后对不同类型裂缝提出相应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鹏飞  阮猛  王之强 《公路与汽运》2022,(1):115-118,123
通过对梁试件加载促使其在弯曲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对受拉表面进行氯离子扩散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主裂缝宽度增加氯离子扩散深度扩大,主裂缝对梁周无裂缝区域氯离子扩散深度有明显影响,且随着主裂缝宽度增加对周边无裂缝区域的影响增大,主裂缝宽度为0.3 mm时靠近主裂缝区域自由氯离子浓度增加12.21%,主裂缝宽度达到0.5 ...  相似文献   

7.
采用半刚性基层预裂缝技术减少反射裂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水泥稳定基层在我国高等级路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水泥稳定类材料容易产生收缩裂缝,在交通荷载和温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这种裂缝很容易扩展到沥青混凝土面层而形成反射裂缝.水泥稳定基层产生收缩裂缝是难以避免的,与间距大、数量少而宽的裂缝相比,间距小、数量多的细裂缝引起反射裂缝的可能性要小很多.基于这一思想,提出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基层预裂缝技术.即在水泥稳定基层材料摊铺后养护1~3 d之后,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使其产生网状细裂缝.其主要目的是避免宽或长的裂缝形成,产生理想的裂缝模型.与宽裂缝相比,网状细裂缝产生的应力集中程度要小很多.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理想的裂缝模型,并对基层单宽裂缝和网状细裂缝模型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模拟分析表明,基层预裂缝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减少反射裂缝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常见裂缝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中常见的 3种裂缝 ,即主拉应力斜裂缝、纵向裂缝和底板砼劈裂 ,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分析了裂缝形成的原因 ,着重讨论了主拉应力裂缝和纵向裂缝  相似文献   

9.
大跨径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裂缝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团结  黄卫  钱振东 《公路》2007,(10):75-80
裂缝类病害是影响钢桥面铺装使用性能的主要病害之一。根据国内多座大跨径钢桥沥青混凝土铺装病害的调查结果,把铺装裂缝类病害分为两类,即第一类裂缝和第二类裂缝。同时,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不同类型裂缝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第一类裂缝一般为Top-Down型裂缝,产生的原因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构造密切相关;第二类裂缝一般为Down-Top型裂缝,其出现的原因与层间不完全连续或者防水粘结层失效有关。第一类裂缝一般出现在铺装层使用早期,继而成为第二类裂缝或者其他类型病害的诱因,因此要重视第一类裂缝的预防以及维修。如果桥面铺装出现大面积第二类裂缝,则表明铺装层已经进入使用末期。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裂缝成因、分类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裂缝的产生原因入手,塑性裂缝、干缩裂缝、温度裂缝以及荷载裂缝进行了描述并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同时对混凝土置换法、表面封闭法以及灌浆法3种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方法进行了阐述。实践证明,本文所涉及的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法全面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桥梁检测发展的需求,提高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的识别精度,基于既有图像预处理技术,提出一种新的裂缝提取及宽度计算方法。在图像预处理基础上,通过裂缝连接保留细小裂缝,将裂缝区域当作连通区域,根据裂缝特征参数过滤虚假裂缝,提取真实裂缝;寻找裂缝区域的交叉点,通过交叉点将整个裂缝区域划分成多个小裂缝,将小裂缝的最小外接矩形分割成多个小矩形区域,计算小矩形区域中裂缝特征参数,得到裂缝宽度。以混凝土试件重力加载形成的表面裂缝为对象,改变相机拍摄距离与拍摄倾斜角度获取裂缝图像,应用该方法计算裂缝宽度,并与裂缝观测仪的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裂缝识别率高、检测误差小,裂缝检测误差随拍摄距离或拍摄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为了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采集裂缝图像时,拍摄距离最好保持在1m以内,倾斜角度尽量不要超过15°。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跨海湾桥梁容易出现裂缝的原因以及危害,并针对海湾桥梁出现裂缝的特点,对裂缝进行了分类,根据不同类型裂缝,提出了不同处理裂缝的工艺措施和修补方法,可为处理海湾桥梁的裂缝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水泥稳定基层在我国高等级路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水泥稳定类材料容易产生收缩裂缝,在交通荷载和温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这种裂缝很容易扩展到沥青面层而形成反射裂缝.水泥稳定基层产生收缩裂缝是难以避免的,与间距大、数量少而宽的裂缝相比,问距小、数量多的细裂缝引起反射裂缝的可能性要小很多,基于这一思想,提出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基层预裂缝技术.在水泥稳定基层材料摊铺后养护1~3 d期间内,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使其产生网状细裂缝,其主要目标是避免宽或长的裂缝的形成,产生理想的裂缝模型.与宽裂缝相比,网状细裂缝产生的应力集中程度要小很多.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理想的裂缝模型,并对基层单宽裂缝和网状细裂缝模型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进行对比分析,模拟分析表明基层预裂缝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减少反射裂缝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调研张承高速崇礼段新修SMA沥青路面裂缝发展变化情况,发现新建SMA路面横向裂缝主要由反射裂缝、温度裂缝组成。季节性冻土地区沥青路面进入冬季经历低温后出现裂缝并发展变化,气温回升时裂缝逐渐稳定。通过分析气温回升裂缝稳定后裂缝宽度分布概率,选取路面典型横向裂缝分析裂缝宽度变化规律,发现温度裂缝宽度随着气温的降低而增大,并且在气温升高后,裂缝宽度又逐渐减小至稳定,反射裂缝宽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可根据裂缝宽度变化情况来选择最佳灌缝时机。  相似文献   

15.
公路桥梁桥面板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缝。桥面板裂缝成因复杂,笔者在分析不同裂缝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以某座已吊装完成的先简支后连续箱梁桥的桥面板裂缝为例,进行加载试验,鉴定裂缝性质,并提出了裂缝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省道典型路段沥青路面裂缝分布调查,分析了目前中国国省道沥青路面裂缝评价方法的诸多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沥青路面裂缝分布密度评价指标,并采用沥青基密封胶处治拉毛后的沥青路面裂缝。结果表明:裂缝分布密度能较好地表征沥青路面裂缝状况,拉毛后再处治裂缝效果良好,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裂缝是混凝土路面的薄弱点,而裂缝宽度和间距是评价的直观指标。以耒宜高速公路为依托,对新、旧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进行裂缝调查,对裂缝形态、裂缝宽度、裂缝间距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裂缝间距、宽度与龄期的关系,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沥青路面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路面横向裂缝逐年递增,在不同段落区间,横向裂缝分布密度不同,笔者结合相关工程,开展了不同裂缝密度段的路面结构性能研究以及裂缝的产生对路面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裂缝密度段,裂缝密集段混合料疲劳寿命分别是裂缝中等段和较少段的67%和34%,断裂能分别是裂缝中等段和较少段的76%和52%,裂缝的产生加速了面层混合料性能的衰减;裂缝两侧,对于面层混合料,相比距离裂缝2.5m处的芯样,0.5m和1.5m处疲劳寿命分别减少了41%~68%、12%~52%,对于基层混合料,裂缝两侧1.5m内,基层疲劳寿命均小于100次,说明裂缝的产生加速了路面结构寿命的衰减,裂缝对周围0.5m范围内的路面结构强度及性能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0引言 目前,常规的高速公路裂缝大多采用灌缝处治,但是中国的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基层大多为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占主导地位.反射裂缝是从下往上发展的裂缝,传统的裂缝处治技术(灌缝或抗裂贴)只能解决封水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裂缝,解决不了因裂缝产生的结构性破坏问题[1].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交通荷载作用下玻纤格栅对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扩展的影响,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含有反射裂缝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二维模型,对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进行计算分析,比较铺设玻纤格栅前后路面面层内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并分析反射裂缝扩展速率随裂缝长度和面层模量、厚度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促进反射裂缝发展的最不利荷载方式是偏载;设置玻纤格栅后,裂缝尖端剪切型应力强度因子降低41.7%,玻纤格栅可起到延缓裂缝扩展的作用;反射裂缝的扩展速率随着裂缝长度和面层模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面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