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五指山特长公路隧道发生的特大突涌水坍方的灾害发生过程分析,认为成功排泄坍方体前方的积水是处理坍方的关键所在,并运用TSP203地质超前预报系统查明了坍方体的大致范围。本文主要介绍采用迂回导洞技术进入主洞坍方体前方实现泄水和坍方处理的施工技术。结果表明采用迂回导洞泄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排泄主体隧道的涌水为坍方的治理创造条件,而且也为隧道的继续开挖提供了工作空间。  相似文献   

2.
介绍五指山隧道特大突涌水及同时发生的坍方情况,阐述目前该坍方及涌水处理存在的困难,就现有坍方处理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根据经验和在现场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提出对后期坍方处理方案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建国  刘义立 《公路》2003,(10):25-29
华蓥山隧道施工时,右线出现两处特大涌水、突泥,最大涌水量达2173m^3/h,呈喷射状,两处涌水均携带大量泥砂,经对涌水处进行修筑沉砂池、增设泄水支洞和引水横洞处理后,取得了理想效果,隧道运营3年来,定期清理沉砂池,涌水处的排水始终保持通畅,实践证明处理措施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4.
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的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卓  马超 《隧道建设》2016,36(11):1337-1342
为了准确预测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等级,以降低隧道施工过程中突涌水事故的风险,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统计研究及综合分析岩溶隧道水文地质条件,选取不良地质、地层岩性、地下水位、地形地貌、岩层倾角和围岩裂隙6个主要因素作为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评价指标。在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影响因素的权重有较大差异,为避开影响因素权重分析,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进行评估。在对突涌水风险评估基础上,结合超前地质预报,优化隧道施工开挖支护方案。在工程应用中,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某隧道进行突涌水风险评估,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较一致,并结合超前预报提出合理的支护方案,避免了隧道突涌水事故的发生,以期为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那马隧道坍方处理施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隧道建设》2008,28(1):89-92
详细介绍了黔桂铁路扩能改建工程中那马隧道由于地质突变导致隧道出口坍方的基本情况、坍方原因和坍方处理施工方案。施工实践表明,该坍方处理方案安全、合理、可行,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针对可能发生大量突涌水的山岭隧道工程,日本大成建设开发了一种安全高效测量涌水量和水压的系统(T-Drill Packer),可以在测量涌水钻孔作业中避免孔壁坍塌,缩短测量时间。如果在钻孔过程中遇到突涌水地带,可以使用封隔器(Packer)而无需拉出钻孔套管来测量钻孔前端的涌水量和水压。  相似文献   

7.
魏文杰 《隧道建设》2014,34(5):484-488
为解决南疆吐库二线中天山隧道出口钻爆法反坡施工中突遇的超高压涌水施工难题,采取超前地质预报和隧道涌水量、水压及连通性测试,预测前方地质情况以及涌水变化规律。针对掌子面前方超高水压富水破碎围岩,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对超前注浆堵水、涌水掌子面直接排水、隧道进口施工降压泄水洞等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了超前注浆堵水施工方案,成功突破了中天山隧道6.3 MPa超高压富水破碎段施工,确保了隧道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8.
瓦斯隧道发生坍方是诱发瓦斯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对紫坪铺隧道的地质背景分析,对其发生坍方的原因进行探讨,采用综合探测方案查明坍方区内的地质和瓦斯积聚情况,并从瓦斯处理、结构支护和瓦斯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坍方段综合处治技术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熊华涛 《路基工程》2021,(3):229-234
依托重庆石柱至黔江高速公路七曜山隧道工程,结合施工过程中的突水突泥灾害统计,阐述高陡倾岩溶裂隙构造中隧道突水突泥的发生机理及有效防控措施,对其致灾构造形态、突泥物源、灾变机制、防控措施等内容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陡倾充填型岩溶裂隙是一种致灾性极强的突水突泥致灾构造;七曜山隧道突水突泥的主因是动态河水流入落水洞,通过水体运移网络流向掌子面并形成高水压;通过对七曜山隧道裂隙封堵、排水泄压、泄水洞等措施来处治涌水突泥灾害,新建泄水洞有效保证了隧道安全。  相似文献   

10.
长大隧道突涌水发生后,若水量预测及抽排方案设计无充分理论依据,会给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为解决某新建铁路隧道斜井进入平导施工时发生的特大高压突水淹井难题,根据地层特点和施工情况,分析了突涌水原因,初步拟定采取分阶段抽排水技术;并通过计算选取各阶段抽排水设备和组织方式,不同于静态水抽排,计算考虑了稳定的动态补给水量,同时对水源补给和抽排端水头差变化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预防抽排过程中水量突然增大造成二次淹井。结果表明:抽排水方案的顺利实施,缩短了已施工软弱围岩段落浸泡时间,避免或降低了结构损坏程度,也尽早揭示了突水溃口情况,为后续处理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快速解决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出口端TBM掘进D1K224+200~+230里程段后出现的突泥涌水地质灾害、隧道塌方冒顶、TBM被关在掌子面、皮带传送机中断等问题。根据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开挖过程情况,分析隧道突涌原因,借鉴国内富水全风化花岗岩突涌处治经验,提出在隧道洞身地表河道改修、塌坑回填、深孔加固,确保洞顶稳定和防止水流下渗,同时在突涌体两端施作注浆加筋挡墙,为洞内清淤和TBM恢复掘进提供安全保障,形成了"高位锁口、泄水降压、两头夹击、支护加强、快挖快封"的施工技术措施对溃口进行处理,成功解决了富水风化花岗岩隧道溃口的突涌塌方冒顶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2.
通省隧道系湖北十堰至房县高速上的特长隧道,隧道长约6900m。隧道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生涌水突泥现象,本文在介绍通省特长隧道工程及水文地质的基础上,对变质片岩隧道涌水突泥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解决涌水突泥不良地质问题的处治方案,以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襄渝线增建二线老河口东至安康段几个隧道坍方的案例分析,提出处理方案。本文提出了在围岩较差的软质岩大跨隧道中防止坍方应注意的问题,及常见的坍方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4.
结合岑溪至水汶高速公路均昌隧道涌水突泥的情况,对灾害成因、施工技术难点进行分析,应用新型可控速凝注浆材料对突涌水进行封堵,并对注浆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帷幕注浆后隧道涌水得到良好的控制,加固后的围岩自稳性显著提高且浆脉清晰,土层密实,含水量少,初期支护施作完毕后围岩渗水较少;该方案处治特大型涌水突泥灾变效果良好,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长距离、大埋深已成为未来隧洞工程的新特点,其中突涌水问题是制约此类工程开挖进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陕西省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越岭段长81.8 km,最大埋深2 000 m,地质构造复杂,因此以该工程为背景研究长深隧洞突涌水灾害等级评价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在分析大量地下洞室突涌水灾害的基础上,针对长深隧洞突涌水的孕灾环境,遴选了地层岩性、岩层产状、不良地质、地表汇流条件、隧洞底部水头压力、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层面(间)节理裂隙与地表河流规模结合度7大指标,采用打分法描述指标致灾因子的致灾程度,构建了长深隧洞突涌水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间的判断矩阵,用最大特征根法求取每个指标的权值,通过对评级层建立云模型,使综合评价等级的隶属度更加客观,形成了一种长深隧洞突涌水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价方法;并建立了突涌水危险性等级与单点最大突涌水量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在初期设计阶段预测突涌水量范围。结果表明:秦岭隧洞已开挖段(约60 km)突涌水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实发突涌水情况吻合性较好,验证了长深隧洞突涌水灾害危险性等级指标及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对秦岭隧洞未贯通(约20 km)突涌水危险性进行评价,为有效预防突涌水灾害发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资西阳 《公路》2021,66(12):410-416
为了准确评价隧道突涌水灾害风险等级,以降低隧道施工过程中突涌水事故的风险,依托海南五指山隧道进行风险等级评价研究.通过文献调研确定断层破碎带隧道突涌水灾害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采用AHP_熵权法得到指标权重,进而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确定灾害发生概率等级.调研归纳给出隧道最大集中涌水量与灾害后果等级的对应关系,最终根据灾害发生概率等级和灾害后果等级确定隧道突涌水灾害风险等级.将建立的风险等级评价方法应用于五指山隧道,评价结果与隧道实际突涌水情况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及可行性,为断层破碎带隧道突涌水灾害风险定量评价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歌乐山隧道岩溶富水区钻孔突发涌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容民 《公路》2005,(5):167-172
介绍了渝怀线歌乐山隧道岩溶富水区,钻孔突发涌水时的原因分析、方案制定及堵水注浆施工技术,成功实现了2.2MPa高压下的注浆堵水,提出不同涌水条件时的注浆工艺及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8.
杨华  许继琪  闫优 《隧道建设》2020,40(Z2):241-248
大瑞铁路老红坡隧道穿越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施工单侧发生涌泥大变形地质灾害。通过分析变形开裂及地质成因,正洞内采用迂回导坑方案探明涌泥体范围,采用洞内扩挖工作洞室,在隧道单侧轮廓外施作超前水平注浆+高压水平旋喷桩加固及超前水平长大管棚的方案进行处理,并对该段支护及衬砌结构调整加强。依据现场工况,采用三台阶法分部、分段拆换作业,在钢架拱脚增设临时仰拱或临时横撑控制收敛变形,及时施作格栅钢架模筑衬砌,变形稳定后再施作永久二次衬砌。该技术在大瑞铁路老红坡隧道单侧突泥涌水地质灾害处治施工实践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某隧道内溶洞涌水突泥处治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岭隧道内的岩溶水害是诸多岩溶病害问题中的突出、复杂问题。此文结合溆浦至怀化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关虎冲隧道出现的大型岩溶涌水病害,对如何安全有效的处理溶洞大量涌水突泥问题进行了方案设计。在山岭公路隧道中首次提出了抗水压衬砌方案,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20.
岩溶隧道突涌水问题是岩溶地区隧道工程建设中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基于岩溶隧道突水灾害发生的影响因子,建立了以地层岩性、不良地质、地下水位、地形地貌、岩层产状及层面与层间裂隙等6个地质影响因子为主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加权平均法考虑采用多因素单一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建立了隧道突涌水风险评估分析模型,以鸡公岭隧道ZK19+509~ZK19+539段为实例,对其突涌水进行风险评估,其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所得结果及工程实际情况较为吻合,验证了本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