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组织的原则,分别从施工区长度、限速、交通安全和管理设计设置3个方面进行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组织设计,提出不同限速条件下、不同工作区长度的施工区交通组织候选方案,并运用交通仿真软件对提出的候选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以西潼高速公路某施工路段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限制速度值确定不合理、限速方式不适用以及限速区间长度设置不恰当等问题, 对驾驶人行驶体验以及限速管理可信度的负面影响, 优化了高速公路限速区间最小长度、限制速度值、限速区间划分的确定方法, 进而提出了以安全车速与通行效率为依据的高速公路限速区间优化与评价模型。依据驾驶人视认距离、限速标志设置前置距离和驾驶人心理稳定距离, 标定计算模型中的限速区间最小长度。以行驶速度是否易发生突变为标准, 采用不定长法将不同路段划分为6种组合类型, 建立基于不同组合路段的限速预测模型。采用有序聚类分析法中基于划分和层次的分析方法, 以满足限速区间最小长度和交通延误最小2个方面为目标进行优化限速区间的划分。同时, 选取交通冲突率作为表征交通安全的指标, 选取交通延误时间作为表征交通效率的指标, 建立评价指标模型; 最后通过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指标来验证限速区间优化方法的有效性。以某山区高速公路为对象应用VISSIM开展限速优化仿真实验, 结果表明: 优化后安全评价模型参数值比原方案降低了约29.49%, 效率评价模型参数值比原方案提高了约21.90%, 优化后的高速公路整体安全性以及通行效率均得到提高。所提出的高速公路限速区间确定方法以速度突变为基准, 结合路段的属性及指标特点, 能够优化限速区间长度的制定和区间的划分。   相似文献   

3.
占辉  李宇春 《公路》2012,(2):36-39
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对原高速公路交通影响较大,而路面施工又是交通影响相对较大的阶段,如何保证路面施工阶段的道路通行能力,成为整个交通组织的一个关键.通过对佛开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面施工阶段交通组织方案及实施关键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的改扩建项目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元因素的高速公路可变限速值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速公路限速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国内外高速公路限速值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多元因素的高速公路可变限速值计算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交通量、道路线形、能见度,路面摩擦系数等因素,克服了静态限速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采用全寿命分析方法(LCA)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材料物化、建设施工、养护维修阶段的能耗与排放展开了全面分析。通过指数型路面性能衰减曲线确定养护维修的初始决策时间点,并采取VISSIM微观交通仿真软件对养护维修工作区的交通延误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表明,该功能单位路面结构在其材料物化阶段、建设施工阶段、养护维修施工阶段能源消耗与CO_2排放共计5 308 274.25 MJ、395 758.72kg,而由养护维修引起车辆延误造成的能耗与排放均在4.0×10~7 MJ与3.0×10~6 kg以上,将交通延误的环境影响计入养护维修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敏感性分析表明,交通量在相应时间点增长至该路面在养护施工封闭车道情况下的极限通行量,车流变为压缩状态后交通延误产生的能耗与排放呈指数型增加,且全长分车道施工是相对环保的施工组织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早期建造的高速公路逐步进入路面大修、改扩建时期,施工占据道路使得车辆运行环境更加复杂,不仅奖励了路段的同行能力,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本文将交通仿真技术引入公路改扩建交通系统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文中简述了交通仿真的基本概念,并以仿真软件Trans Modeler建立京港澳高速公路交通仿真模型,分析研究京港澳高速扩建施工中的较适合的交通组织方案。实现了施工组织的优化,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及效率。  相似文献   

7.
文章系统分析了高速公路上常用的几种速度限制方案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结合忻阜高速公路的实际道路、交通特性,提出了适合忻阜高速公路特点的分路段、分车型、分车道统一限速+特殊路段局部限速的速度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前存在大量的道路需要改扩建施工,为了将道路施工对社会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需要对道路改扩建施工的交通组织进行研究分析,选择合理优化的交通组织方案。从交通流量分析、施工方案、交通组织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佛开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的交通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道路施工引起的车道关闭特性,研究了施工关闭车道区域内车辆的驾驶特性,包括上缓冲区、作业区和下缓冲区的驾驶行为变化;同时研究了道路施工对交通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了车道关闭型式、货车比例、施工作业区长度和限速值等因素,并给出了对应的通行能力折减系数,为道路施工车道关闭作业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晏秋 《公路》2012,(8):161-163
随着城市对外交通需求的增加,大量大型货车进入快速路,大货车由于慢速引起后随车辆被迫减速,造成车流整体通行效率严重降低。运用车流波动理论确定大货车占道所引起车流的状态变化,定量分析大货车速度及其占道长度与堵塞时间、受阻车辆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大货车占道对车流延误的影响程度。通过定量分析明确划分大货车车道、快速路最低限速以及限制快速路大货车比例的重要性,从而为快速路混合车流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和SSAM交通冲突分析模型,结合某一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建立了交通事件下的高速公路仿真模型。分析了事件下的交通冲突特性,采用交通冲突数、交通冲突时间、平均排队长度等指标,研究了事件下不同限速方案对交通运行的影响,得到了事件下的优化限速值。  相似文献   

12.
对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进行广泛的调研,以大量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路段运行车速特征、道路使用者的交通需求、道路几何设计特点、道路安全状况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探求运输效率与安全之间的合理平衡点,给出了以工程研究限速方法为基础,以全线限速和局部限速为具体实施策略的分路段运行速度管理与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速公路收费站交通拥堵时车辆长时怠速且频繁启动导致油耗急剧增加的问题,提出了收费站拥堵车流交通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置车辆感应器防止收费亭空闲,利用车流控制灯将拥挤缓行的车流变为分批放行车流,综合考虑排队长度、收费通道数、收费广场长度、主线车道数、收费时间等因素,以排队系统中车辆油耗最低为目标,建立了车辆感应器和信号灯位置及信号灯时长等参数优化模型,从而实现了不增加车辆通行时间同时减少车辆怠速时间和停车次数的目的.最后结合实例,运用交通模拟技术对该控制系统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收费站排队长度为2 000 m时,采用该控制系统可使车辆通过收费站的油耗降低90%.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高速公路连续瓶颈区车辆强制换道造成的通行能力下降的问题,减轻瓶颈之间的相互干扰,提出了面向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CAVs)与普通车辆混行情况的高速公路连续瓶颈可变限速与换道协同控制策略。对传统的细胞传输模型(cell transmission model,CTM)进行改进,使其更好地预测考虑了可变限速地混合交通流状态;基于实验模拟,得到了不同交通需求场景下合理的换道控制段长度,通过对瓶颈上游车流进行预先换道提醒,缓解因强制换道引发的通行能力下降现象,进而提高可变限速控制的效果,同时利用可变限速对高交通需求下的流量进行调控,为换道控制段内车辆能够完成预先换道提供保障;构建了连续瓶颈下协同控制框架,并以最小化总行程时间和速度差为目标,优化连续瓶颈的交通运行性能;分析了3种CAVs渗透率对协同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无控制和可变限速控制,在协同控制下总行程时间分别降低了54.76%和33.05%,总速度差分别减少了86.84%和29.58%。此外,CAVs对协同控制性能和道路运行状况有着积极作用。当CAVs渗透率为0.5时最...  相似文献   

15.
大交通量状态下的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区,与一般施工区在交通组织方案、施工区设置、限速方案等道路交通特性上会产生巨大差异,交通延误、饱和度、平均车速和交通密度会有明显不同。本文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建立施工区微观仿真模型,选择对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区安全和通畅水平有重要影响的上游过渡区长度为变量,以通畅水平为指标,对车辆运行状况进行评价,给改扩建施工交通分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路面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果交通量过大,施工时间较长,会对交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很多施工单位和道路管理部门都会在夜间施工.但需要注意的是,夜间施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还会对附近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增加一些夜间施工设备等措施.基于此,该文重点对大交通量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夜间施工维修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基于NaSch模型的理论,考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对车流的影响,建立事故影响区域交通流限速管控模型。通过对事故影响区域限速管控与非限速条件进行分析,分别在车流为自由流和同步流两种情况下,统计道路的平均速度、事故区域的换道次数、事故区域车辆碰撞次数,并对以上数据进行模拟分析。表明在自由流和同步流两种情况下,对事故影响区域进行限速管控,会明显降低事故车道和非事故车道在事故缓冲区域内的碰撞次数,这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安新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淼 《公路》2006,(10):135-137
运用交通供需均衡理论,对安新高速公路影响区域改扩建期间的交通需求进行预测,确定施工期间安新高速公路服务水平,设计并论证“行车不分流”交通组织方案的可行性,并对选定的交通组织方案的实施进行详细设计。同时,确定了紧急救援系统的构成及应急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交通转换节点的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扩建过程中,如何保证各方向交通流的正常行驶、减小因扩建施工对交通流的影响、保证道路行车畅通安全成为扩建施工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以京港澳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中的永年互通为例,对高速公路中常见的单喇叭形互通式立交改扩建工程施工期间的路基、路面、桥梁等方面交通组织进行了论述,可为其他改扩建工程中互通式立交的施工期交通组织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浓雾时高速公路行车交通安全问题,并改变原有的固定限速措施,提出以安全允许速度为基准的可变限速控制方法。以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浓雾下车速的规定为基准,考虑交通法里并未提及道路线形条件、路面状况等因素对限速值进行计算,并采用监测器数据近似代替个体车辆数据进行数据优化,得到浓雾行车安全车速及安全行车间距取值。基于此限速信息对动态可变限速信息牌的设置提供依据,进一步确定可变限速控制流程。VISSIM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与固定限速控制相比,实施可变限速控制路段的最低平均车速提高了12.16%,平均速度最大差值降低了26.37%。表明浓雾下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方法相比传统固定限速手段能有效地在保障出行安全的同时提高出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