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停车日益困难,而我国大部分城市停车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为了解决城市静态交通中存在的停车需求问题,基于传统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公共停车场的停车需求模型。以成都市温江区公共停车场中的大润发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目标地点进行调查与分析,建立了基于停车特性因素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并将计算需求量和现有实际数据对比分析,得出目标地点现有泊位可基本满足近期停车需求,但从长远考虑,该公共停车场的修建十分必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铁站配套公共停车场的现场调查,分析了高铁站配套停车场的停车特征,包括车辆平均停车时长、泊位平均利用时长、泊位空间利用率、泊位时间利用率等,建立了一套高铁站停车场泊位时间利用率估算预测的模型.该停车特征分析结论和估算模型对停车场投资运营企业的前期投资测算和决策,以及后期提升停车场运营管理收益有着理论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都开始面临停车问题,大城市尤其严重。我国许多城市近年来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而停车场建设与管理水平一直在低位徘徊。面对这种状况,该文在借鉴发达国家停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大城市停车问题的五大要点,包括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吸引多方投资建设停车场、完善管理机制、调整交通结构和加快法规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当前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城市停车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停车设施规划成为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首先列举了停车设施的建造型式并分析其特点;然后从城市土地利用性质和停车场建造型式的关系,得出了不同停车设施的适用范围;最后提出停车设施规划的要点是合理调整停车设施供应结构,即停车设施规划时必须考虑路外公共停车场、路外配建停车场和路边停车场三者泊位数的合理供应比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分析了城市新区引发停车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新城自身特点与不同用地类型提出计算停车缺口的精细化预测方法。进一步提出应以服务对象为前提,以推动落实为目的的公共停车场选址与规模测算的具体原则与优化思路,最后以上海南汇新城为案例,提出新城区公共停车场规划的优化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面对市场经济化,停车服务业正在经历从被动地"为顾客服务"向主动地"使顾客满意和成功"的转变过程,传统停车场在停车效率、安全、性能、管理与营销上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停车发展需求。文中从面向停车功能需求与停车业发展需求出发,提出由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与泊车商务系统构成的综合泊车管理平台,并分析了两大子系统的相关内容,指出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应包括管理信息系统、信号及标志诱导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停车场监控系统和停车费电话及网络查询系统五大部分,泊车商务系统应包括泊车商务网、网站管理系统、停车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五大部分。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市中心路边停车和路外停车场停车存在相互竞争的区域内的路边停车价格,提高城市停车系统的综合效益,考虑停车收费价格、停放时间、路边停车位搜索成本、路外停车场至停车者目的地的步行距离等影响因素,建立了停车用户均衡模型来研究停车者路边停车和路外停车场停车的方式选择问题,并对大量存在的路边停车巡游车辆和因此而造成的通过性车辆的延误成本进行了深入分析。以综合效益最优为目标,建立了基于停车方式选择的路边停车收费定价模型,运用MATLAB软件结合Frank-Wolfe算法进行了模型求解。算例结果显示:与不考虑综合效益时的路边停车收费定价相比,系统总花费减少18.8%,通过性车辆的延误成本减少37.4%,路边停车位停车需求分担率减少55.2%,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缓解医院停车供需不平衡的现状,依托智能停车系统归类分析停车区块泊位,按需求分区处理医院停车场,建立基于个体需求特性的泊位分配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社会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考虑分区停车管理难度、停车管理成本和系统中个体逗留时间,引入停车管理指数判别停车泊位优化方案的可行价值;下层模型以泊位时变状态为基础,基于同类需求个体的停车紧迫程度和时空需求相似,引入停车方式、停车缴费方式、停车位数量、是否与周边共享的停车场外部特征变量对SEM-Logit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改进,实现各类需求下个体效用最大化的停车泊位配置.设计模拟退火算法求解算例模型,对模型关键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运用Matlab软件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医院全天停车需求稳定不变的前提下,削弱早晚高峰峰值,进入医院车辆数分别下降9.8%和10.3%,全天最大排队长度减少38.5%.案例分区密集程度指标为2时,泊位分配模型实现停车场使用效率最佳(0.66),社会效益最优(0.96).考虑个体停车需求的泊位分配方式,按需求条理化的停车需求管理显著改善车辆停放秩序,提高医院停车利用效率,为有效缓解医院停车问题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9.
记者了解到,武汉国土规划、公安交管等5个部门目前正指派相关处室研究解决停车难对策,武汉国土规划局初步完成了城区620个公共停车场的专项规划。根据调查,武汉三镇公共停车场明显不足,导致老商圈、老社区、老街巷周边停车难。很多车主因为无处停车,只有违停,造成交通拥堵。对此,武汉市规划局已经研究对策,在主城区规划一大批公共停车设施来缓解停车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杭州市为例,探讨了加快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介绍了基本思想和指导原则.研究了加快停车场的发展思路,围绕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开展政策措施的研究,并依据杭州正在实施的相关政策,介绍了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停车场建设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1.
12.
有人说,美国是一个装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此话不假。2005年,我在美国访学的半年时间里,在纽约、华盛顿市、费城、大西洋城以及几所大学等,第一感受就是无论在商场、机关、企业、学校、社区、街道、教堂、住宅区、棒球场、篮球馆、海边、游泳池,几乎所有公共场所都会修建和划留大片的柏油路面停车位。你会感到外面的车比人多,街上跑的,路边停的都是一片一片,一排一排世界各国生产的各式各样汽车,公路上很少看到人在步行。比如美国的乔治亚州,注册的汽车数量甚至超过了当地的人口数量。2005-07—29,遭受“卡物尼娜”飓风袭击的新奥尔良,除了人们逃生带走的汽车外,光停在新奥尔良灾区被洪水浸坏的汽车就达35万辆之多(该地还有部分不富的黑人家庭不拥有私家车)。汽车成为美国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美国人做什么事都离不开汽车,离开汽车寸步难行。  相似文献   

13.
辅助停车入位系统的出现使停车变得越来越轻松,它的发展也是由简单的辅助到综合的全自动泊车,可以帮助你在拥挤的停车场轻松入位记得十几年前奔驰W140底盘的S级轿车在倒车时会从两侧后翼子板尾部伸出金属标志杆,靠这标志杆可给驾驶员的泊车帮了大忙,而且这在当时也是十分稀罕的玩意儿,也正是它唤起了人们对泊车辅助系统的渴望;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标志杆风光没几年就让位给了倒车雷达,没想到倒车雷达以迅猛之势渗透到了各个品牌轿车,这下手潮的驾驶者  相似文献   

14.
为摆脱基于地理位置划分和建筑物分类标准来确定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的局限,切实改善建筑物停车配建容易出现的不适应状态,增强停车配建的内稳性,采用本体论的理念,从停车配建的内在特征入手,对泊位功能进行划分,并结合区位条件属性的分析来修正已有停车配建标准,建立基于泊位功能划分和区位条件的停车配建方法,最后用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泊位功能划分和区位条件的停车配建方法更能反映建筑物的具体环境条件,符合区域规划战略的实际要求,适应交通环境的较大变化范围,可获得比较有效的配建指标,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晓才 《驾驶园》2007,(6):107
在欧洲看老外停车,感触颇多. 去意大利的威尼斯、米兰,法国的里昂,德国的慕尼黑,大都是走马观花.总的印象是城市老,建筑物不高,但很整洁、漂亮.街道马路比较狭窄,市中心多数是单行道,很窄的路面一侧甚至两侧专用于停车.中间的行车道仅能通过一辆车.一次在戛纳,一个女孩在路边停车,车身出来一点点,后面的车子就无法通过了.  相似文献   

16.
停车诱导信息板泊位状况显示优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虑停车诱导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停车诱导信息板在路网中所处位置、道路交通状况和停车泊位的变化趋势等影响因素,以进入诱导区域内所有停放车辆到达停车场的车公里数(vehicle kilometers of travel,VKT)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停车诱导信息板泊位状况显示优化模型。该模型可以确定某一显示时间间隔内,诱导区域内所有停车诱导信息板泊位状况显示结果的最优组合。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是可行的,且随着停车诱导率的增加,VKT随之下降,诱导效果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路内外停车设施合理分布,减小停车成本,满足城市停车需求,保证城市动、静态交通的整体效率,从路内外停车设施的关系出发,比较路内外停车设施的车辆停放特性及泊车者的停车行为特性,得出路内停车行为发生的特点;并且通过分析路内停车设施对动态交通的影响,建立了离散和连续的延误评价分析模型。假设停车需求与路外停车场已知,在综合考虑路内停车设施对动态交通的影响、绕行距离、步行距离及泊位供应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层次、多目标优化模型。用遗传算法求解,算例计算结果表明,与路外停车场协调设置路内停车带,不仅能满足停车需求,而且能使平均绕行距离和平均步行距离分别减少80%和65.5%。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pObjects的组件式GIS停车信息系统的建立,为解决由乱停车带来的道路混乱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办法。结合GIS的特点,设计了路网数据的数据存储结构表,实现了实时查询停车场信息以及通过最优停车场查找的方法获得最优停车场及其相关信息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9.
在大城市中心城区提倡实施停车共享策略的背景下,着重考虑多种停车共享措施组合实施因素,在区域层面提出停车泊位需求分析方法。构建停车规划平衡区,依据地块间的步行距离和动态停车需求互补性,将区内各地块间的共享拓扑关系抽象为两地块共享结构和链式结构、环式结构、混合结构等多地块共享结构。针对各类结构的特点提出共享条件下总泊位需求的分析流程,并重点面向链式结构和环式结构建立双层规划模型,兼顾泊位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均衡性。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南京市中心城区典型区域内,发现考虑多种停车共享措施组合实施的泊位总需求比不实施停车共享措施时减少20%~25%。该方法适用于估算各地块在实施停车共享措施条件下的静态泊位需求,为已建成区域拟定共享措施和调整停车配建标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