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外腐蚀直接评价技术(ECDA)在外检测工程实践应用中,因为没有定量的评价指标而难以对防腐层缺陷进行准确的评价.文中按照ECDA的技术思想,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确定初步准则,再根据直接检查结果对初步准则进行修正,提出了确定ECDA检测定量评价指标的原则和方法,并给出了示例.通过在检测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证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评价防腐层缺陷的真实状况,为管道完整性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杂散电流干扰下管道密间隔电位检测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道的密间隔电位测试(CIPS)的数据,能有效评价管道的阴极保护水平.但在检测中,各种途径的杂散电流所产生的IR降经常能对测试数据产生影响.消除这种影响的方法是在测试桩处安装智能数据记录仪,自动记录测试桩处同步断送电的管地ON/OFF电位波动情况.利用智能记录仪记录的数据对CIPS数据进行更正.现场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有效排除杂散电流IR降对CIPS检测数据的影响,获得更加准确的极化电位用于评价阴极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埋地燃气钢质管道中,运用ECDA对阴极保护系统出现问题的管段进行了综合评价.在间接检测与评价中,使用多频管中电流法(RD-PCM)查找、定位管道防腐层的破损点及管道与其他构筑物的搭接点并进行处理,使管道阴极保护有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埋地管道防腐层的DCVG与CIPS技术组合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地管道修复工作量大且耗资巨大 ,防腐层检测对于指导埋地管道大修有着重要的意义 ,直流电位梯度 (DCVG)和密间隔电位测试 (CIP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 ,但单独使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介绍了这两种方法的原理 ,着重介绍了利用这两种技术组合对埋地管道防腐层缺陷进行定量检测的工作原理 ,在一条模拟管道上进行了试验 ,给出了现场应用的结果 ,结果表明通过组合检测可以定量检测防腐层缺陷。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各种长输管道外防腐层检测技术,得出PCM+(多频管中电流法)的优越性,同时介绍了PCM+检测技术原理,详细分析了PCM+在长输管道外防腐层检测中破损点严重程度评定和定位技术,及在管道整体外防腐层等级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在实际检验中得出破损点性质判定规律及如何根据信号图来判断缺陷方法。文中得出一些规律有利于提高PCM+在长输管道外防腐层检测中的缺陷检测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酸性气田输气管道外防腐层缺陷的特点,确定了输气管道外防腐层检测的内容。介绍了直流电压梯度法、多频管中电流法、密间隔电位法、变频选频法以及皮尔逊法的基本原理和现场运用情况,并总结了各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结合这5种检测方法的功能,评价了各检测方法在酸性气田输气管道中的适应性,认为在酸性气田输气管道的外防腐层缺陷检测中,直流电压梯度法、多频管中电流法和密间隔电位法较好。  相似文献   

7.
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半沙漠环境下,采用质量比较好的三层聚丙烯防腐层作为管道防腐材料。介绍了如何采用电流衰减法在此类环境中进行三层聚丙烯防腐层缺陷非开挖应用检测,技术实施难度比较大,检测数据比较珍贵。在整个技术应用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外腐蚀直接评价方法在某高压管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NACE提出的外腐蚀直接评价方法(ECDA)应用于某工厂的高压乙烯管道外腐蚀评价.从总体上看,ECDA法可用于国内埋地压力管道的外腐蚀检测.ECDA方法适用的关键要素在于预评价阶段能否收集到管道的准确、全面的数据,提出了需增补对管道占压情况、未进入实施检测管段等调查内容,并合理地参照国内相关标准与最新科研成果,采用合适的现场数据记录表格和专业的埋地钢质管道腐蚀防护综合评价系统软件等。  相似文献   

9.
文中通过在试验场地预先埋设16根试验管道,在每根管道上预先制造了4种尺寸的圆形人工缺陷,16根管道平均分成4组,每组管道埋设深度不同,通过信号源提供300 m A、600 m A、1 000 m A输出电流,模拟实际检测现场,分别测得防腐层缺陷处电流衰减情况,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比分析管道埋深、防腐层缺陷尺寸及信号源电流值对检测埋地钢质管道防腐层的影响,提出防腐层检测工作中提高缺陷检出率和判断缺陷尺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输管道的腐蚀绝大部分为外部腐蚀,因此准确检测和评价防腐层的状况是保证管道安全运行的基础。文中介绍了用多频管中电流法(PCM)对管道防腐层破损点进行检测的原理及防腐层安全评价方法,结合PCM对广东某长输天然气管道的现场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根据现场经验,给出了PCM在使用过程中的建议与注意事项,并展望了PCM检测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