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驱动下,我国充分发挥市场和体制优势,正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也提出,到"十四五"末,即2025年,我国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比例超过50%,高度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进入市场,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C-V2X(蜂窝车联网通信)终端新车装配率达50%.  相似文献   

2.
正智能交通系统(ITs)提出20多年以来,在全世界取得了长足发展,车载导航、交通信息服务、不停车收费(ETC)、智能公交服务、城市智能化交通管理等应用已经普及并形成了产业。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百姓出行的需求和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给ITS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能力,而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提升载运工具智能化水平、创造新型交通运输产业等又给ITS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交通运输部的组织下,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对未  相似文献   

3.
正时至如今,智能化、互联化的"浪潮"已经席卷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商用车的智能互联发展也备受人们关注,各类高新尖端技术被应用于车辆中,为实现更智慧的现代公路物流运输生态圈而"赋能"。作为国内推出的首款智能网联卡车,刚刚上市不久的上汽红岩互联网梦想卡车,标志着我国商用车网联已正式迈入智能时代。这款车已不是单纯的"互联网+卡车"的传统升级,  相似文献   

4.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6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  相似文献   

5.
<正>19日 我国“十五”期间将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建立客运快速化和货运物流化的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智能交通已经写入我国“十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智能交通系统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交通运输,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现代化。据了解,我国每年仅交通事故一项造成的人员伤亡就达40多万人。交通管理落后还带来道路拥挤、运输效率低下、城市污染等诸多问题。发展智能交通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据研究,采用智能交通后,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就可减少30%以上,并能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50%以上。  相似文献   

6.
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承载着极大体量交通运输服务功能的综合交通枢纽,无可争议地成为各地发展“一城一交”大交通管理模式的首选。 在同一个建筑枢纽体内,实现6种运输方式的零距离换乘,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联运,这就是大交通时代智能化、现代化的综合体现,也是南京汽车客运南站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7.
新闻快递     
第四届中国智能运输大会暨展览2013年5月召开第四届中国智能运输大会(ITS CC)将于2013年5月26日至28日移师深圳,大会首次与深圳国际智能交通与卫星导航位置服务展览会联袂,将围绕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路网运行管理与应急、综合交通电子支付、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汽车等智能交通热点话题展开。在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的指导下,中国智能运输大会已成功举办三届,作为一个开放式、综合性、学术性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高科技集成系统,它综合运用各种高新技术于整个交通管理系统之中,可以系统、全面、高效地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文章阐述了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安全中的作用及在福州市的应用情况,指出了福州市发展智能交通的方向,以提高福州市的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科技的力量     
<正>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科技创新不断地推动着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海洋和航空运输等为代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建成,以新能源汽车、远洋船舶、高速列车、大型飞机为代表的交通运输工具发展迅猛,以智能交通体系为代表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方兴未艾。"科技部部长万钢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逐步发展,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了满足未来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我国提出了以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从而也指出了未来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趋势是智能化与集成化。交通运输系统的智能化与集成化需要实现多种交通方式之间、多个交通部门之间、  相似文献   

11.
正"算法、芯片、AI、软件、智能硬件平台之于智能汽车,就如同人的手指,缺哪一根都不协调。"在10月18日开幕的2018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如此形容汽车智能化各个角色的"分量"。王传福强调,汽车智能化的关键是开放。他重申了比亚迪的"开放"战略:开放汽车全部的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  相似文献   

12.
正在智能交通领域,大多数人还普遍停留在关注传统静态交通管理,即停车领域组织优化方面,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动态交通管理等交通控制领域的融合应用也已激起业界水花。科技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南平曾在2017年11月表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普及,汽车和交通产业正发生巨变,而智能化是现代交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交通发展方式,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引领交通运输领域科技创新,确保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盘点2007,《综合运输》编辑部综合有关专家和学者的意见,评选出2007年我国交通发展十件大事。  相似文献   

14.
《西部交通科技》2011,(8):I0003-I0003
2011年7月21日,交通运输部在2011年智能运输大会上透露,交通运输部正在组织制定到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并将从六个方面推进我国新一代智能交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5G时代正在以超预期速度变成现实。爆炸性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的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新模式,被贴上这些标签的5G正在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3月27日,"博鳌智能网联汽车及5G应用试点项目"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首次亮相,5G、L4级自动驾驶汽车以及不同品牌自动驾驶汽车编队驾驶吸睛无数。4月4日,成都金沙公交枢纽综合体实现5G网络全覆盖,5G+AI管理、高速上网、刷脸乘车……这些高大上的操作在一个公交枢纽站里通通实现。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输》2010,(10):95-95
2010年9月8日,2010’中国智能交通(道路交通安全)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科技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专家组、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中国汽联以及智能交通业内企业、知名汽车和零部件企业、相关研究机构和大学院校的18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广应用政策,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通过调研我国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等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科学研判推广应用需求和趋势,最后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原则、思路,并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研究表明,充电基础设施、车辆技术性能、配套政策等因素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2016、2017年,推广应用将进入集中增长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推广领域将进一步拓展;扶持政策将向使用环节倾斜。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要坚持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安全发展、市场主导的原则,并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车辆技术选型、商业模式、扶持政策、产品技术研发、标准规范、安全和应急管理方面制定具体政策。  相似文献   

18.
<正>"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交通运输产业升级和提高现代化水平。一是加快研究完善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高速公路多路径识别和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在示范工程基础上加快推广应用。二是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交通运输中应用,加快智能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建设。三是利用物联网改造现有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基础设施。四是加快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汽车电子牌照和全国性数字化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研究,提高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引领行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交通运输量的持续增长,利用智能运输系统(ITS)提高道路的利用率、道路交通的安全程度和道路使用的舒适性,已成为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介绍ITS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及我国ITS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智能交通系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把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到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全方位发挥作用、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由于该系统可以使汽车与道路的功能智能化,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解决城市以及高速公路交通拥挤、改善行车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减少空气污染等的最佳途径,也是全世界交通运输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可以预料,智能交通系统将成为21世纪现代化地面交通运输体系的模式和发展方向,是交通运输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