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以某深水桥梁施工钢栈桥及钢平台为研究背景,依据水下桩基及水下承台施工作业的要求进行钢栈桥及钢平台设计,并根据钢栈桥及钢平台在桩基施工及承台施工过程中不同工况下的最不利状态,对桥梁水上钢平台结构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钢栈桥及钢平台整体受力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田阳县东江二桥5号主墩水中桩基施工实例,针对重型旋挖钻在水上钢平台施工所面临的结构安全问题,根据确定的荷载组合作用及现场施工条件,阐述了重载型贝雷梁钢栈桥和钢平台的结构研究与方案设计,可为类似工程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某水上钢栈桥不仅承担着大量材料、机械设备的运输任务,而且还承担着水上各个桥墩下部构造施工平台的任务,同时也是应急船只和人员撤离的通道。因此,从施工测量、栈桥与堤岸搭接处理、钢管桩制作、振动下沉钢管桩、平联钢管安装、主纵梁及横、纵向分配梁拼装铺设等方面系统探讨该钢栈桥施工过程,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临沂临工大桥索塔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软件对塔柱进行空间建模,采用临时支撑与不采用临时支撑两种施工方式进行了模拟受力分析,验证了在斜塔柱的施工过程中应用临时支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神农溪斜拉桥索塔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索塔的空间模型,对索塔有临时支撑和无临时支撑两种施工方式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索塔斜塔柱施工过程中添加临时支撑钢管减小了斜塔柱的应力,优化了索塔的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6.
上海金沙江路真北路人行天桥结构分块吊装需设置较多临时支撑及桩基,桩基距离既有地道、车站及区间隧道距离较近。在中环金沙江路地道光过渡段中隔墙上设置临时支撑,借助既有建(构)筑物结构进行吊装施工。对此施工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以评估其对邻近既有地下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罗天乐大桥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及现场环境特点,结合大桥3#、4#墩工程实例,介绍了水上门吊系统、钢套箱和临时缆索吊装系统的设计及施工方法,为类似工程的水下墩身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双侧壁导坑法因其具有控制地表沉降等优势,在超大跨度浅埋隧道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该工法中的临时支撑拆除方案与隧道施工工期、安全密切相关,但现有研究成果缺乏对其系统性的研究.为此,本文以超大跨度浅埋隧道为工程实例,开展临时支撑拆除时机、顺序、方法和安全措施等的相关研究工作,系统性阐述了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临时支撑拆除的时机、顺序、方法及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型临时路面系统在深圳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深圳地铁科学馆站盖挖工程,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临时路面支撑系统--军用梁的设计与施工概况.实践表明,这种临时路面系统的应用是成功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广昆高速那莫右江特大桥吊杆更换施工采用拱上绕绳临时兜吊,方便快捷,实施效果良好。文章依托该大桥维修加固工程,介绍了钢管拱桥吊杆兜吊系统及操作平台设计方案,阐述了吊杆更换关键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广西融水至河池高速公路五分部小环江大桥为例,阐述了在连续梁悬浇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意外导致梁体两端重量失衡发生倾覆,可采用钢管支撑和墩顶临时固结加钢管支撑两种防倾覆临时受力结构,并通过结构受力计算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出更为经济合理的结构布设形式,以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2.
中洞法在修建大跨度隧道工程中已得到了广泛运用。文章基于大连某中洞法施工的地铁车站,针对中洞法中柱纵向间距、竖向临时支撑曲率和临时支撑刚度对隧道变形、地面变形和支护内力的转换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拆除中板以下临时支撑后,中柱纵向间距增大,地面累计沉降量逐渐增大;中柱间距对中柱轴力和初期支护的轴力影响较大,对初期支护弯矩影响较小;采用竖向临时支撑最优曲率半径可使地面变形最小,侧洞开挖是竖向临时支撑内力转换的重要阶段;临时支撑刚度对各点变形和支护结构最终内力影响较小,对其自身内力影响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连续梁桥箱梁0#块施工实例,介绍了采用体内锚固与体外支撑相结合的临时锚固方式,即在盖梁预埋直径为32 mm的精轧螺纹钢与0#块进行锚固,同时在墩柱两侧承台顶箱梁腹板下设置两根钢管支墩的施工方法,并提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及安全控制措施。通过采取该墩梁临时固结措施,达到桥梁上构主梁挂篮悬臂浇注施工安全顺利进行并准确合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轨交区间隧道中隔墙采用预制与现浇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在国内尚属首例。以上海轨交16号线南段工程为实例,阐述了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在小空间范围内进行拼装中隔墙、临时支撑的安装及浇筑等工艺,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铁五号线蒲黄榆车站为22.6 m宽大跨度单拱单柱双层结构,采用中洞法开挖,开挖跨度相对较大,临时支护体系繁多,二次衬砌过程中结构受力转换复杂。文章主要介绍蒲黄榆车站二次衬砌施工分层、分段划分及临时支撑拆除代换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具体实际工程,对车站CRD工法施工地铁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在施工2号线车站主体时运用PBA工法,对该车站主体也进行了数值分析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CRD工法中的薄弱环节是拆除底部临时支撑施工二衬,本文还提出了"先上后下,先边后中"的最优化导洞开挖施工顺序,希望能给地铁车站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广西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百大特大桥采取临时固结的方式进行预埋粗钢筋锚固施工,文章结合该工程实例,通过建立简支双悬臂结构在四种荷载工况下的计算模型,分析了悬臂浇注连续箱梁施工临时固结的最不利荷载工况,以及在此工况下临时支座的受力情况,并对临时支座及临时锚筋进行了相应的结构计算。  相似文献   

18.
在软土地区施工沉管隧道时,在基础层下添加临时垫块会造成管段内壁开裂等不利影响。基于此,文章采用MIDAS GTS软件对沉管隧道有垫块支撑和无垫块支撑工况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将两者的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无垫块支撑工况相比,在有垫块支撑位置处的管段弯矩值增加了近1倍,表明设计配筋偏危险;临时垫块的设置会使管段出现支点效应,对其运营期的内力分布影响较大,同时该处结构上部受拉,易出现裂缝;提出的有垫块支撑情况下管节纵截面的修正计算模型,具有一定可靠性,可为将来沉管隧道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深水桩基础施工是桥梁建造的重要环节,而进行深水桩基础施工则必须先行搭建水上中施工平台。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采取正确可靠的施工工艺方法,对保证水上施工平台在建造过程中以及建成后的营运安全非常重要。本文以某水库大桥钻孔灌注桩水上施工平台为研究背景,运用ANSYS软件进行钢管桩支撑固定式水上施工平台力学行为分析,研究水上桩基施工平台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并探讨平台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给排水管线改迁及恢复工程箱涵暗挖段施工实例,针对传统的CRD隧道施工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超浅埋暗挖隧道优化CRD法施工技术。该优化CRD法技术原理是:首先,通过对隧道围岩进行注浆加固,保证工作面处于稳定状况;其次,施作超前大管棚、超前小导管,与型钢拱架联合发挥棚架作用,避免拱部坍塌的危险,有效减小地表沉降;第三,在保证支护结构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优化临时仰拱、中隔墙的临时钢架,将临时仰拱优化为临时型钢梁,取消临时仰拱、中隔墙的挂钢筋网及喷混凝土施工;第四,将隧道分成4个工作面,同时开挖,逐步成环,保证快速安全地进行土方开挖。文章重点对隧道土方开挖、型钢钢架安装的关键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该技术应用于超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既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又降低了施工的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