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对冲锻焊阀门从制造工艺角度,对焊接后焊接应力进行分析,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实验,对焊接热影响区晶粒直径、焊接应力状态,以及热处理温度和时间进行了测定研究,找到了Q345材质冲锻焊阀门合理的焊接残余应力处理工艺方法,在退火去除焊接残余应力的工艺中采用高温回火逐步向中温回火处理,既可以很好地减小焊接应力,又可以减小焊接后组织晶粒,进而有效地提高冲锻焊阀门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邓辉平 《中国索道》2001,1(3):30-31
索道大型钢结构焊后的残余应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将直接影响设备的正常安装、使用和受力状态,甚至产生断裂而破坏,给索道运行安全带来隐患。本简单阐述了其必要性和消除焊后构件热影响区内残余应力的热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影响双抗型钢管的抗氢诱导裂纹和抗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的产生因素,对某双抗型钢管采用双V型坡口形式,通过不同线能量下手工电弧焊工艺施焊后,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焊接裂纹性能、最高硬度、金相组织进行试验分析。采用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发现钢管焊缝试样的硫化氢应力腐蚀裂纹大多沿着粒状贝氏体晶界和焊缝组织不均匀部位分布,并且硬度越高,裂纹敏感性越高。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进口低温不锈钢A333Gr.3的焊接性,通过分别采用焊后热处理和焊后不进行热处理两种方案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制定了合理的低温甲醇洗涤装置主蒸汽管现场焊接工艺参数及工艺措施。试验结果表明:该钢的焊接性良好,焊后不进行热处理更有利于提高焊接接头的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某火电厂5~#机组施工完毕的主蒸汽管道上漏项设计蒸汽取样器的问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主蒸汽管道上补装。通过分析厚壁大径主蒸汽管道(SA335P91)与小径蒸汽取样器(12Cr1MoV)的异种钢焊接工艺特点,制定了焊接、热处理工艺方案。经过严格控制焊接线能量和热处理预热、层间温度及焊后热处理工艺过程,获得优良的焊接接头,焊后进行外观目测、无损检测、硬度检测,符合要求。机组已安全运行约55 000 h,验证了该焊接与热处理工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油气管道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及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焊接过程引起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不均匀性。通过研究焊接接头应力腐蚀的规律,发现焊缝比母材具有更高的应力腐蚀敏感性;焊缝硬化层越宽对应力腐蚀越敏感;工作温度越高应力腐蚀敏感电位区间越宽;适量的加入合金元素可提高焊接接头的抗应力腐蚀能力;改善介质条件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文中介绍了氯乙烯贮罐泄漏的概况。通过泄漏现场勘查和取样,从设计结构、材料选择、制造质量、生产工艺等几个方面出发,采用金属材料学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全面分析了发生泄漏的原因。该泄漏是由于设计选材不当、焊缝余高过大、排污管与罐体焊缝未打磨至与母材平齐、焊后未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罐体安装角度有误及操作介质中氯化物超标等造成,并提出了避免类似泄漏发生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高速列车转向架用S355J2W耐候钢对接接头为研究对象,用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电弧焊、JM55Ⅱ焊丝对12 mm厚的S355J2W耐候钢板进行了焊接,采用超声冲击法对焊接接头焊趾区域在不同时间条件下进行处理,通过硬度试验和拉伸试验对超声冲击处理和未处理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利用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仪对接头冲击...  相似文献   

9.
管道内防腐层补口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道内衬或内防腐涂层现场施焊时,焊缝两侧的防腐层会由于高温作用而破坏,使环焊缝处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内补口技术也成为影响管道质量的主要瓶颈。文中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的内补口技术,如内补口机法、内衬保护套(管)焊接法、不锈钢接头法、机械连接法等,并指出各方法的特点。文中还就内补口技术的质量控制和研究方向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以常用标准规范为基础,结合工程经验,分别从管道切割与坡口加工、焊缝间距设计、焊接前预热、焊后热处理及焊缝质量检测方面出发,对碳钢、低温钢、铬钼钢及不锈钢等常用压力管道材料的焊接进行了研究,并对常用标准规范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MIDAS软件对拉会大桥110m薄壁空心墩施工阶段的水化热温度效应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化热作用下桥墩温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墩壁中心最高水化热温度超过70℃,墩壁中心和外壁温度差最大在25℃左右;经过温度升降变化后,墩壁内外表面上均残余有一定的拉应力。分析结果对于结构温度裂缝的控制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环焊缝对管道系统强度的削弱作用,对管道的环焊缝应力状态进行分析,得出管道环焊缝处强度主要由自重以及外载产生的轴向弯曲应力控制。管道跨距是决定轴向弯曲应力的主要变量,参照第一强度理论计算方法,通过引入环向焊接接头系数来考虑环焊缝对管道的跨距值的削弱作用,将计算值与现有标准规范中的管道跨距设计值相比较,并分析环焊缝处应力超标的发生条件。不考虑环焊缝的削弱进行管道跨距设计,某些情况下跨距值是不安全的。从设计角度给出了避免环焊缝应力超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悬臂弯曲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平均应力对两种焊管结构疲劳特性的影响,满角焊管的疲劳强度随平均应力而改变,但对接焊管的疲劳强度则不随平均应力而改变,满角焊管的疲劳裂纹从外表面的焊趾开始,而对接焊管则人催表面的咬边开始,测定疲劳裂纹的扩展速率及测定残余应沿管壁分布的结果表明,满角焊管和对焊接管疲劳特性之所认不同,其原因是焊接引起的内表面残余应力和外表面的残余压应力,这就意识着沿内表面造成残余压力将是改  相似文献   

14.
分析哈氏合金B系列合金的焊接特性,结合在实践中成功焊接哈氏合金B-2的经验,指出焊接时容易出现焊缝金属污染和焊接接头的中温敏化脆化,解决的关键是重视焊前处理和对高温焊缝的保护以及控制焊接线能量。  相似文献   

15.
锚拉板构造是目前斜拉桥设计中运用较多的一种结构形式,主要由锚拉板、加劲板、锚管、锚垫板及连接板等零件组成。此类连接方式主要通过锚拉板与锚管之间的焊缝,将索力传递到锚拉板,再通过锚拉板与边主梁腹板对接焊缝将索力传递到钢主梁。本文以青海境内黄南地区的海黄大桥为依托,重点从锚拉板单元工厂制作、现场焊接等方面对高海拔寒区斜拉桥锚拉板制作工艺进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及焊接变形控制措施。经检测,锚拉板单元制作质量及焊缝质量均满足行业标准和设计要求,可为今后类似桥梁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16.
螺栓法兰接头安装过程中的螺栓弹性交互作用会造成各螺栓预紧载荷不均匀,从而影响其密封性能。文中考虑垫片压缩回弹曲线的非线性和迟滞性,建立了DN80的法兰接头三维有限元模型。以ASME PCC-1标准中螺栓传统星形预紧方式为例,分析了预紧过程中螺栓载荷及垫片应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即使按照标准中规定的螺栓加载方式,预紧后螺栓载荷仍有较大的分散性;螺栓载荷的分散性会造成垫片接触应力沿周向分布不均匀;垫片应力最小值出现在6#和7#螺栓之间,其大小仅为目标应力的74.3%,表明法兰接头最容易在此处发生泄漏。  相似文献   

17.
为得到盾构隧道纵向梁-弹簧模型中环间接头抗弯刚度的计算方法,文章以志波模型为基础,采用解析方法分别推导了纯弯、拉弯条件下环间接头抗弯刚度的解析公式,并据此对各影响因素的敏感度及影响方式开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盾构隧道环间接头抗弯刚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幅宽、断面尺寸、环间螺栓参数以及纵轴拉力等,其中断面尺寸对环间接头刚度影响最大,环间螺栓参数次之,幅宽影响最小;纵轴拉力对环间接头抗弯刚度的影响方式与前述因素不同,在其作用下,环间接头抗弯刚度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点,环间接头抗弯刚度与纵向弯矩、纵向轴力在三维空间中呈现"台阶状"曲面形态,其量值维持在上、下台阶面对应的量值之间;当环间接缝面在拉弯作用下完全张开时,环间接头抗弯刚度相比接缝面部分张开时被削弱约40%。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实例,采用局部相似装配式剪力键方案,对超长海底沉管隧道在不均匀沉降及不均匀荷载作用下的节段接头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经材料配比与模型制作,进行了1:4.69的大型沉管节段模型试验;沉降模型试验平台经技术改造,能够满足试验过程中的模型搬运、对接、加载、复位等功能;控制试验平台底部千斤顶的差异沉降,可以模拟沉管节段接头纵向与横向的不均匀变位;采用钢筋计及压力盒对沉管结构钢筋应力、沉管结构与土体的接触压力进行测试,采用电阻应变花和光纤光栅应变花对剪力键表面及内部的应变进行测试。通过对所得试验数据的初步分析,得到了节段接头剪力键剪应力随差异沉降及剪应力沿沉管横截面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文中主要研究X70、304及P91材料在一定焊接工艺下的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采用全谱直读式光谱仪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金相显微镜和体式显微镜进行显微组织分析、金相晶粒度评定和焊缝宏观组织分析;通过拉伸试验、低温冲击试验、弯曲试验及维氏硬度试验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经评定,按照各自焊接工艺施工的焊接接头质量合格,各项试验后指标优良,并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焊接复合钢板时,对焊接接头的坡口形式有特殊要求,若坡口形式不当,当先焊接基层时,焊缝金属中可能熔入复层合金元素导致基层焊缝脆化;当先焊接复层时,焊缝金属中可能熔化基层使焊缝金属稀释,降低复层的耐蚀性。采用台阶式坡口形式。使基层和复层的焊接截然分开,避免第一道焊缝金属的互熔,是防止上述问题发生的最好措施。文中对原图样设计的焊接接头坡口形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将改进后的台阶式坡口形式应用在设备的焊接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