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以茂(名)湛(江)高速公路水泥路面加铺单层6cm沥青混凝土表面层实体工程为依托,针对工程所在地高温、雨水多和交通量大的特点,为了获得高温性能和安全性能均较好的路面,选用改进型AC-16C即GAC-16C沥青混合料,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对GAC-16C混合料配合比进行了三阶段设计,在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基于抗滑性能通过调整粗细集料比例对GAC-16C矿料级配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南宁-梧州二级公路路面大修改造工程为依托,介绍了旧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沥青加铺层的技术特性及作用机理,阐述了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方法,并根据沥青混合料分形级配理论,探讨了粗集料用量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了26.5 mm1、9 mm的粗集料用量的AC-20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沥青加铺层的高温稳定性,文章提出长大纵坡路段沥青加铺层下面层使用SMA20沥青混合料的解决方案,研究了SMA20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路用性能,跟踪观测工程应用效果。研究发现:通过设计方法优化和级配优选,SMA20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高温稳定性和均衡的路用性能,适用于重载交通条件的抗车辙型路面,可为广西区内其他路面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车辙试验,在成型碾压次数、温度方面对不同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研究,发现基质沥青混合料AC-20型确定空隙率为7%时5 cm的碾压次数为19次;掺加改性剂的沥青混合料蠕变率明显大于普通沥青混合料,在掺加改性剂的情况下,细粒式沥青混合料的蠕变率比中粒式沥青混合料小,但相对变形相差不多;采用相对变形与蠕变率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或区分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有一定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5.
为推广废弃钢渣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试验分析废弃钢渣工程特性,合理应用废弃钢渣,在研究废弃钢渣特性基础上,设计了AC-13、AC-20、AC-25钢渣-碎石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对比分析钢渣-碎石沥青混合料(试验组)和石灰岩沥青混合料(对照组)的动态模量数值。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获得了钢渣-碎石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代表值。与对照组相比,钢渣-碎石AC-13、AC-20、AC-25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代表值对应提高了7.93%、11.34%、11.20%。基于废弃钢渣特性设计的钢渣-碎石沥青混合料比石灰岩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代表值均有提升,实测的钢渣-碎石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代表值可以用于路面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南方湿热地区沥青路面的使用要求,采用正交优化试验方法对AC-20C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优化试验研究,提出了满足各沥青混合料指标要求的AC-20C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和油石比范围。  相似文献   

7.
为对水泥路面进行预防养护,提高路面的平整度、抗滑性能并修复路面病害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文章提出采用超薄罩面对水泥路面进行加铺。结合水泥路面加铺超薄罩面的技术特点,对原路面进行接缝处治、层间粘结、抗裂等预处理;采用5种级配的骨架密实型和骨架间隙型沥青混合料进行加铺,对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生产、摊铺和碾压工艺进行验证,并在通车6个月后对路用性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加铺超薄罩面后路面构造深度>0.75 mm,平整度IRI<1.5 m/km,路用性能指数达到优等,在通车6个月后无明显病害。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托广西南宁经钦州至防城港段改扩建高速公路PAC-13排水沥青混合料铺筑工程实例,从材料要求、设计合成级配、混合料体积指标、路用性能、施工工艺、单位面积造价等方面,对PAC-13排水沥青混合料与常规上面层沥青混合料SMA-13、AC-13C、AR-AC13的技术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PAC-13排水沥青混合料与常规上面层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差异性,为广西区内后续高速公路排水功能型路面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粗集料对于沥青路面的宏观构造和微观构造的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其形状、棱角和表面纹理与路面表层的抗滑性关系密切。文章分别采用经过0次、300次和1 000次洛杉矶磨耗的不同棱角性粗集料组成AC-16C与SMA-16级配沥青混合料,并采用摆式摩擦系数仪法和铺砂法分别测量其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同时,通过AIMSⅡ扫描沥青混合料试件表面,从细观尺度分析粗集料的棱角性对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粗集料的棱角性对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的影响较大,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室内对实际路面环境下的盐分条件进行模拟,对70#道路石油沥青AC-20以及AC-13混合料在受盐分影响后的高温抗车辙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以及抗疲劳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盐分会明显降低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和抗疲劳特性;盐分浓度越大,沥青混合料低温破坏应变值越低,疲劳寿命次数也大幅下降;而盐分对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和水稳定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沥青路面常用AC-20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变化规律,文章选用70~#基质沥青、橡胶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三种沥青材料,采用相同技术指标的粗、细集料和矿粉配制3种AC-20沥青混合料并进行简单性能试验(SPT)动态模量研究。同时运用时间-温度等效原理,采用Boltzmann函数进行拟合,得到3种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和相位角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均可改善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AC-20(SBS)和AC-20(AR22%)沥青混合料主曲线变化趋势一致,但有所区别,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优于橡胶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2.
文章依托广西某高速公路隧道路面工程,采用AC-20沥青混合料,通过集料加热水损失试验及变温击实试验,研究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初步得出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建议值;并采用冻融劈裂试验和车辙试验对施工温度建议值进行了验证,提出了温拌沥青混合料在各施工阶段的建议施工控制温度。  相似文献   

13.
旧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可充分利用旧混凝土路面剩余寿命,具有较高的路用价值,但新旧路面材料交接处因存在旧路面病害导致应力集中致使加铺层应力过大而产生反射裂缝。文章通过对广西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的病害进行统计调查和分类,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形成机理,并针对广西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特点,提出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研制出一种由SBS对基质沥青进行复合改性的高粘弹填缝料。通过室内高温性能、低温性能、粘附性能试验验证,该高粘弹填缝料满足裂缝修补要求,且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传统修复桥面铺装层方法如加铺水泥混凝土面层或加铺沥青混凝土层等,存在层厚与荷载、设计标高的矛盾问题,且交通通行压力大。为克服以上缺点,配合市局2014年新立项的旧桥桥面铺装体系无破损整体修复技术研究课题,对国道316峒口桥原桥面进行病害修复,再采用高粘高强快速成型的冷拌材料3cm常温复合乳液沥青混凝土AC-10罩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AC-25沥青混合料作为路面结构中常用的下面层,由于其级配较粗,在施工过程中是最容易发生离析的层位。文章通过对不同离析程度的混合料进行高温、低温、水稳定性、劈裂强度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离析对AC-25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离析混合料的性能均低于原样混合料,粗集料离析的混合料其低温性能、水稳定性、劈裂强度等性能显著降低,细集料离析的混合料其高温性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结合湖北省荆州市沙岑公路改造工程,对旧水泥混凝土板上直接加铺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新型路面结构进行了探讨,介绍了LSPM加铺试验方案、施工工艺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SBS掺量为6%的改性沥青混合料AC-16和基质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车辙试验对比,分析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下降,但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稳定度的降低速度低于基质沥青混合料;在沥青混合料试样DS动稳定度不断增加时,RD车辙深度和车辙变形的时间累计A表现为不断缩小,SBS改性沥青混合料AC-16的高温性能更适于广西高温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18.
提高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简单而有效的措施是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具有抗剥落效果的添加剂.在国外较多的是把消石灰作为抗剥落添加剂掺入沥青混合料中,国内对外掺剂改善沥青混合料抗剥落性能的影响虽有一些研究,但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仍需进一步进行探讨.本文采用福建省高速公路面层应用的级配AC-13C作为研究级配,对固体抗剥落剂、消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打破外国厂商对泡沫沥青技术的垄断,促进泡沫沥青技术国产化应用,在全面了解常温环氧沥青材料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常温环氧沥青的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的性能,对常温环氧沥青的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的技术优势进行了探讨。同时,总结了常温环氧沥青的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的影响因素与技术要求。基于上述背景,研究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材料构成、路面结构与路用性能的基础关系,最后,总结了常温环氧沥青抗滑复合封层特点与此项技术的社会、经济效益。综合分析表明:通过路面结构与新型材料的综合研究,根据结构需求开发具有抗裂性能的“功能型”柔性混合料,对于减少交通管制的困难,加快通车时间,降低路面的建设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分形理论,对常用的沥青混合料AC-20、AC-16、AC-13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质量分形维数与级配走向的相关关系,探讨了粗细集料比例变化下不同级配分形维数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