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丰田汽车公司正在开发一系列符合经济型高热效率燃烧(ESTEC)开发理念的发动机。继2.0L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8AR-FTS投放市场后,介绍8NR-FTS发动机的开发。8NR-FTS发动机为1.2L直列4缸火花点燃式的小型化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基于8AR-FTS发动机相同的基本理念,8NR-FTS发动机集成了各种节能技术,诸如集成排气歧管的气缸盖、通过带有中间锁止装置的智能广角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VT-iW)实现的阿特金森循环,以及为实现快速燃烧采取的缸内强化涡流。该发动机采用缸内直喷的直喷涡轮增压(D-4T)系统,替代了兼备进气道喷射和缸内直喷的涡轮增压高版本汽油机(D-4ST)系统。结合单涡道涡轮增压器和VVT系统的控制,实现了发动机低速工况下的高扭矩特性。该发动机还采用了起停控制策略,通过在第一个压缩的气缸内分层喷射,实现了快速无冲击重新起动。发动机可以匹配6档手动变速器(6MT)或无级变速器(CVT)。尤其在CVT模式下,通过换档控制,减小了涡轮增压器的滞后期;通过“常规”和“运动”两种驾驶模式的转换,能够实现具有驾驶乐趣的动力性能和出色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影响汽油机燃油经济性的重要因素是燃油的喷射方式。取代传统进气道喷射方式的缸内燃油直喷技术现已越来越普及。缸内燃油直喷是在燃烧室中央设置喷油器,因此能降低燃油耗。对进气道喷射与缸内直喷这两种喷油方式进行比较,并介绍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以及其具体应用实例,同时也指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D-4S双喷射系统其实就是在缸内直喷的基础上多了一组进气管喷油器,在不同的发动机转速和不同的发动机负载下进行协调控制,可以有效的进行单管进气管喷射,进气管和缸内直喷一起工作,以及缸内直喷工作。在冷车时,实现混合喷射,当一列催化器温度达到400℃时,切换至进气口喷射,而催化器温度从很低至400℃所用了极短的时间,大大的缩短了热车的时间。在怠速和低负荷时采用进气口喷射,在中负荷时采用混  相似文献   

4.
基于2阶段喷射的缸内直喷汽油机HCCI燃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缸内直喷汽油机(GDI)上采用2阶段燃油喷射技术来控制缸内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在GDI发动机上实现了均质混合气压燃(HCCI)燃烧方式,研究了缸内2阶段汽油喷射对HCCI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行程中的第2次喷油时间可以有效地控制燃烧始点,二次喷油持续期可以控制燃烧速率、燃烧相位和拓宽发动机负荷。  相似文献   

5.
雷克萨斯LS460轿车装备的1UR发动机为V型90&#176;、8缸、4.6L、32气门、DOHC汽油机(图1),1UR—FSE型发动机为D-4S(Direet injection 4-stroke gasoline engine Superior,缸内直喷四冲程发动机),1UR—FE型发动机为进气道喷射。  相似文献   

6.
针对匹配中置高压喷油器的直喷汽油光学发动机,试验研究了不同喷油时刻及喷油压力下的缸内燃烧及喷雾发展特性,分析了燃油喷射控制参数对直喷汽油机缸内喷雾及燃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第三段喷油时刻(θ_(SOI3))提前,燃烧持续期与滞燃期均先减小后增大,燃烧特征参数均在θ_(SOI3)=120°BTDC时存在明显拐点,此时平均指示压力(p_(mi))的循环变动系数C_(OVpmi)相对较小;第三段喷油时刻过晚,活塞上行距上止点较近,易导致油束冲击活塞表面;提高喷油压力可缩短燃烧持续期,有助于改善燃烧定容度,但喷油压力过大,油束贯穿距进一步延长,油束冲击缸壁的倾向增加,滞燃期及燃烧持续期反而延长。  相似文献   

7.
以一台四缸进气道多点顺序喷射式汽油机为原型,开发了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并进行了不同燃烧室设计方案的仿真对比、电控系统和燃料供给系统的设计开发.对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原汽油机和天然气进气道喷射发动机进行了台架试验对比.结果表明,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在中低转速时与原汽油机动力性相同,总功率和最大扭矩仅分别下降了 3.8...  相似文献   

8.
正(六)燃油系统在M156 Quattroporte上,玛莎拉蒂首次采用燃油直喷技术(GDI:汽油直喷)。这意味着喷油器直接位于燃烧室内,与间接燃油喷射相反,间接燃油喷射系统中的喷油器安装在进气歧管内(PFI:进气道喷射)。GDI发动机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更直接和更精确地控制燃烧过程,从而提高了燃油效率并增大了功率输出。借助GDI系统,还可更加精确地控制排放水平。这些优点可通过对根据不  相似文献   

9.
《汽车知识》2010,(4):88-91
<正>29燃油缸内直喷优势何在?传统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将燃油喷入进气道中,和空气在进气道中混合后,以可燃混合气的形式被吸入燃烧室。而燃油缸内直喷技术则是将汽油直接喷射入燃烧室,通过均匀燃烧和分层燃烧,使燃烧更完  相似文献   

10.
新型汽油机缸内直喷燃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开发的汽油机缸内直喷燃烧系统基于射流燃烧系统,由燃烧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相应的电控系统3部分组成。根据喷油器不同布置方案,设计了2种燃烧室。所开发的汽油机缸内直喷燃烧系统的高压供油系统能基本满足系统喷油要求,研制的电控系统基于PC机,可在线调整控制参数和采集数据。通过一台改装的单缸试验机,研究了喷油正时对发动机运转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汽车化油器》1997,(5):25-33
最近日本采用新型燃烧技术开发了缸内直喷式汽油机。这种新技术包括产生气体滚动的直立进气道、实现最佳喷雾扩散和雾化的电磁涡流喷射器、维持充量分层的紧凑活塞凹坑,还有其它能够理想控制发动机的高新技术。这种新型GDI(缸内直接喷射汽油)发动机采用超稀薄分层燃烧方法,在部分负荷时实现了较高热效率,要满负荷时通过均匀燃烧实现了发动机的高性能。  相似文献   

12.
开发了液化天然气(LNG)缸内直喷多缸发动机,通过对不同的燃烧室设计和喷嘴布置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开发了新的燃烧系统,设计了电控系统软硬件和满足天然气缸内直喷的LNG燃料供给系统.对LNG缸内直喷发动机、原汽油机和天然气进气道喷射发动机进行了台架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直喷机中低转速时动力性与原汽油机相同,总功率和最大扭...  相似文献   

13.
全新开发的2.4 L带智能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电控系统的4缸直喷汽油机是本田公司下一代机型,应用了带多孔高压喷油器的直喷系统,实现了低二氧化碳排放和高功率输出。对气缸盖进气道和燃烧室形状、喷油器喷雾形状,以及燃油喷射控制都进行了优化,以确保形成均质混合气,实现稳定、高效的燃烧。全新的发动机结构使摩擦也得到降低。新型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都增加10%,燃油耗则降低5%。配装新发动机的2013年型Accord轿车配合高效率无级变速器,以及改进后的底盘,使组合行驶工况燃油耗降低11%,并达到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排放法规中准零排放车级别的排放要求。此外,新结构的发动机减轻了质量,并通过优化气缸体刚度,使噪声-振动-平顺性性能优于旧机型。  相似文献   

14.
将成本低和简单可靠的新型自由电枢式燃油喷射单元FAI(Free Armature Injection)应用于AX-100二冲程汽油机,进行了电控燃油缸内高压直喷的研究和开发,在原机的基础上设计改造了一个适合缸内直喷的进气、供油及燃烧室系统。通过试验,获得了大量的缸内直喷的试验数据和电控参数的MAP图,并分析了喷油量、喷油提前角和点火相位等非常敏感的控制参数对发动机的性能、燃油消耗和排放的影响规律,还做了该直喷发动机和原化油器发动机的性能、燃油消耗和排放的比较。结果表明,新型自由电枢式燃油喷射FAI直喷技术能够成功的应用于缸内高压直喷系统,极大改善了燃油短路的现象和扫气效率,在整个运行范围内燃油消耗大大降低,HC排放改善很多。  相似文献   

15.
雷克萨斯LS600h轿车,配备了2UR—ME发动机(采用混合动力),该车发动机为V形8缸、5.0L、32气门,采用直接喷射4行程汽油发动机控制系统(D-4S)。为保证直喷喷油器的可靠性,厂家规定在我国使用的车辆,每行驶1万km需在油箱满箱时加注专用的燃油添加剂,零件号为08813—00840(4年或10万km之内免费)。  相似文献   

16.
基于1台自然吸气的单缸柴油机,结合缸内三维燃烧仿真计算,研究了不同直喷正时、不同预混比例条件下,直喷喷油器的喷孔数对乙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直喷喷油器的喷孔数,能影响直喷柴油的缸内分布,调控乙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减少喷孔数,可以有效降低缸内高活性柴油的分布区域,减少初始着火的位置,从而降低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和压力升高率,并且可以在炭烟排放保持较低水平的基础上,降低氮氧化物(NO_x)排放。随着乙醇预混比例的增大,喷孔数对燃烧和排放的影响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喷油提前角的增大,由于直喷燃油在缸内混合较为均匀,喷孔数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7.
将旋流喷油器应用到二冲程发动机上,利用其喷雾锥角大、贯穿距离较短等优点,高转速下促使燃油在短时间内与空气混合。由三维画图软件绘制实体模型后,使用AVL Fire软件对直喷式喷油器与旋流喷油器的喷雾形态进行对比,模拟二冲程直喷发动机的缸内混合气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大负荷功率下,在ABDC15°曲轴转角时开始喷射的燃油不会因扫气的影响造成燃油短路,并且能够加快混合速度,获得较好的均质混合气。  相似文献   

18.
奥迪轿车装备的发动机采用缸内直喷技术,这种缸内直喷发动机被称为汽油直喷式发动机(FSI),直喷式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均得到了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9.
明轩 《汽车与配件》2001,(53):14-15
8.博世新型发动机管理系统(Motronic MED7) 博世是世界上著名的汽车汽油机电喷技术的开发制造商之一。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梅塞德斯·奔驰的300SL轿车就采用了博世的燃油喷射技术。此后进气道多点喷射(MPI)成为迄今轿车电喷技术的主力方向。 不过,随着新技术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三菱汽车公司率先向市场推出了汽油缸内直喷式发动机(GDI Engine)。此后,丰田和日产也很快推出了D-4与Neo-Di汽油直喷式发动机。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比例甲醇和汽油混合燃料对发动机燃烧排放性能的影响,对1台1.4 L缸内直喷发动机加装了进气道喷射系统,改造为甲醇进气道喷射(MPI)+汽油缸内直喷(GDI)发动机,运用CFD技术建立该发动机模型,对不同甲醇热值替代比下的缸内混合气形成、燃烧和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合气形成方面,随着甲醇替代比的提高,缸内温度逐渐下降(但在点火时刻缸内温度下降趋势减缓),未蒸发燃料质量迅速增加。在缸内燃烧方面,提高甲醇替代比能够有效地加速缸内燃烧过程,提高缸内峰值缸压和峰值放热率,缩短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使燃烧重心提前,但较高甲醇替代比下加速燃烧过程趋势减缓。在排放物生成方面,随着甲醇替代比的提高,NO_x排放逐渐增加,CO总排放量降低,但峰值CO量却呈现先增后减趋势,THC排放逐渐增加,其中大部分为未燃甲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