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维  王星 《交通科技》2020,(2):92-96
以某上跨既有铁路隧道的输气管道施工项目为依托,对近距离涉铁工程建设影响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管道施工各工序对既有隧道的受力影响,得到天然气管道及防护涵的施工对东龙山隧道稳定性基本无影响的结论。同时,采用专家调查法对既有隧道运营阶段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认为管涵施工引起的安全风险可忽略,并提出相关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拟建安紫高速横跨既有山岚桥高铁隧道,不同的跨线方案对下方既有隧道结构产生不同影响。基于Midas/GTS有限元软件进行建模计算,分析了4种跨线桥方案运营荷载对高铁隧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营期荷载作用下对隧道周围地层应力的影响和隧道应力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扩大基础40m中跨方案、路基方案、37m桩基础40m单跨方案、37m桩基础40m中跨方案。结合前期施工揭露的地质情况、对隧道的影响、施工方案和工期要求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方案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新建隧道近距离上跨既有铁路隧道具体工程实践,分析了沿线既有建(构)筑物外部控制因素、工程地质及既有隧道支护结构等限制条件,提出了明挖隧道、暗挖隧道及明挖路基路堑等3种不同上跨方案。文章对明、暗挖隧道施工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上下隧道重叠断面处铁路隧道拱顶随施工步变形曲线、铁路隧道变形曲率半径、不同施工步时铁路隧道纵向拱顶变形曲线等3方面的综合比较,并考虑该工程的环境保护要求、施工风险、工程造价及工期要求等具体情况,推荐采用更为合理可行的明挖隧道方案。  相似文献   

4.
某拟建地铁停车场运用库上跨高铁隧道群,基础采用桩基础形式,共24根,位于两高铁隧道之间。桩基与隧道的最小净距为3 m,同时近距离跨越三条高铁隧道群。由于高铁隧道顶土体松散、桩顶荷载大、桩距隧道近等特点,桩基施工及桩基荷载可能对隧道产生影响。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模拟了桩基础承担的荷载通过桩土作用,对既有隧道结构应力、变形产生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群桩基础叠加效应对既有隧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地铁盾构法隧道正交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佐  代光辉 《隧道建设》2014,34(10):931-936
为了探讨新建隧道的施工对既有隧道产生的影响,以西安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新建盾构隧道正交下穿施工对地表及既有隧道结构的影响,得到了既有隧道管片位移、内力以及既有隧道上方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正交下穿盾构隧道施工时,上方既有隧道与地表将会发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同时既有隧道衬砌结构发生不均匀侧移和扭转,正交位置附近既有隧道结构下侧出现不同程度的拉应力,需要对正交区域内的地层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6.
廊坊光明桥为(118+268+118) m上加劲连续钢桁梁桥,上跨多股既有线,与既有京沪高铁交角33°。钢桁梁采用转体法施工,拼装跨度为京沪高铁侧(119+138) m、西牵出线侧(130+119) m,采用带辅助滑道的简支梁体系非对称转体方案。施工过程中,与铁路平行位置采用独柱式拼装支架和带转向功能的龙门吊拼装钢桁梁,京沪高铁侧钢桁梁远离设计转体位置15 m进行拼装,西牵出线侧钢桁梁向边跨预偏30 cm拼装;京沪高铁侧钢桁梁拼装完成后横移至设计转体位置;钢桁梁同步落梁至主墩;采用带大悬臂的简支梁体系进行转体,辅助滑道采用轴承式滚动走行系统;转体后,西牵出线侧钢桁梁利用墩顶特殊设计的永久支座向跨中纵向顶推30 cm;在铁路限界上方采用全封闭防护小车进行合龙施工。该桥多次体系转换施工累积误差可控,成桥精度与设计吻合,确保了高铁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7,(8)
贵州省安顺至紫云高速公路与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山岚桥隧道85°交叉,公路施工后距隧道顶的净岩柱最小厚度25.6m,为保证爆破开挖施工安全,不对山岚桥隧道的结构造成影响,按照深埋隧道结构荷载进行受力检算,分析了爆破开挖对山岚桥隧道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在山岚桥隧道上方地表修建安紫高速公路开挖路堑是可行的,为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时期高速公路自身及既有隧道的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深圳地铁6号线民乐停车场工程上跨3条高速铁路隧道,具有结构复杂、环境敏感、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张及施工风险高的特点。为了准确分析和合理评估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大直径桩基开挖对运营高铁隧道安全运营的影响,运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该地铁停车场桥基施工对下部侧穿高铁填土隧道的扰动效应。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多种开挖方案和技术条件下,大直径桩基的开挖成孔不会造成紧邻地铁停车场下方各运营高铁隧道的变形和受力状态的明显改变,整体处于施工安全范围内,表明桩基施工不会危及高铁隧道的结构安全和列车的行车安全。结论对该工程建设及高铁隧道安全运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供类似地质条件下相互毗邻、复杂交接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9.
朱若立 《交通科技》2015,(2):146-149
沪通铁路昆山段位于太仓南至安亭区段,该段线路与既有公路、铁路交叉节点较多,为保障沪通铁路施工及既有铁路运营安全,以及满足地方政府要求,有必要对该段线路建设方案及主要节点方案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主要节点进行多方案比选分析和研究,确定沪通铁路昆山段建设方案为上跨天福路后采用700m半径下穿京沪高铁、沪宁城际,上行线采用1-64m下承式钢桁梁上跨京沪铁路,尔后与京沪铁路并行同孔下穿G1501高速公路引入京沪铁路安亭站。  相似文献   

10.
范德全 《中外公路》2023,(4):201-208
为了研究隧道穿越施工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影响,该文以兴泉铁路绿谷二号隧道上跨既有福厦铁路陈坝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新建隧道上跨施工对既有隧道的位移场及应力场影响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绿谷二号开挖对既有陈坝隧道的影响区域大致为立交段前后60 m范围内,最大隆起量1.04 mm,最大水平收敛位移0.254 mm,满足位移控制标准;与新建隧道未开挖前相比,既有陈坝隧道的轴力减小了0.74%,弯矩减小了6.7%~1.6%,剪力减小了1.5%~7.7%,满足隧道衬砌强度的要求;既有陈坝隧道衬砌的总体安全系数大于2,衬砌的安全系数满足要求。该文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实际施工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健 《中南公路工程》2012,(4):37-39,143
依据福州罗源湾北岸铁路支线疏解线以路基形式近距离上跨既有杭深线飞鸾隧道洞身顶部的工程实例,运用有限差分析数值计算软件FLAC^3D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新建上跨铁路运营期间列车静载作用下飞鸾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及位移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运营期间列车静载对下部已有隧道的影响在安全范围之内,为类似工程的修建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莞惠城际铁路隧道多处跨(穿)既有铁路及公路、多处浅埋及软弱围岩、爆破作业频繁、沿线房屋建筑密集等特点,通过对莞惠城际铁路隧道风险管理的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系统研究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采用合理的风险评估方法、对象和控制技术,有效防控了城际铁路隧道安全风险,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莞惠城际铁路隧道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涛 《隧道建设》2013,33(6):456-461
针对莞惠城际铁路隧道多处跨(穿)既有铁路及公路、多处浅埋及软弱围岩、爆破作业频繁、沿线房屋建筑密集等特点,通过对莞惠城际铁路隧道风险管理的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系统研究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采用合理的风险评估方法、对象和控制技术,有效防控了城际铁路隧道安全风险,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某临近既有铁路隧道爆破工程施工的工程经验,探讨在保证既有铁路隧道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在既有铁路隧道附近区域进行爆破施工,并且如何对爆破施工进行有效的控制,最终达成工程目的。  相似文献   

15.
董武 《路基工程》2019,(4):125-129
随着国内高速铁路飞速发展、各种类型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频繁出现新建工程与既有工程交叉、并行相互影响的问题。为此,依托广东省内某高速铁路路基上跨既有公路隧道工程,采用结构力学法与岩石力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建路基工程对下方既有公路隧道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引入无限大厚壁圆筒弹性模型推导了两种方法所采用参数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路堑开挖和铁路运营荷载作用会使既有公路隧道结构处于回弹状态,隧道结构安全系数在相关规范允许范围内,即新建铁路路基工程不会对下方公路隧道结构造成安全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孙文文  刘涛  单红仙 《隧道建设》2011,(Z1):220-225
在不均匀动荷载的土岩组合地区中修建浅埋隧道,保证上部铁路的安全是隧道施工中的一大难题,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对列车动荷载和注浆施工工法等进行模拟,对不同情况下的地表沉降值进行研究,确定影响安全的关键因素,采取关键施工措施和量测手段,使铁路的最终沉降控制在预定目标内,对类似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保证隧道安全穿越既有铁路。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建新坡区间隧道上跨八一隧道和向阳隧道,设计施工时需考虑新建区间隧道的开挖及轨道梁与列车等荷载对既有隧道的安全影响。对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建新坡区间隧道上跨八一隧道、向阳隧道的设计与现场实际施工情况进行总结,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筑物施工对下部高铁隧道结构变形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充分利用土地考虑,在高速铁路隧道上部施做地面建筑物是不可避免的,而地面建筑物的施工必将对已有的高速铁路隧道造成一定的影响.以某物流有限公司拟建5,6号仓库上跨下部高铁隧道为背景,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并采用伯格斯流变本构模型分析建筑物施工对其下部高铁隧道的影响,并对土体自重固结、高铁隧道施工、仓库基础处理、仓库施工以及仓库荷载施加的整个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隧道施工时势必会引起周围地层移动,当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时,就会引起既有铁路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影响铁路正常运营。以某新建地铁区间隧道下穿铁路的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 GTS数值模拟软件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重点分析了隧道利用半断面深孔注浆时,不同的注浆半径对地层所起到的加固效果。在保证施工及运营安全又经济合理的前提下,提出合理的注浆加固范围(半径),并提出保证铁路正常运行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杭州环北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下穿高铁桥涵的实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环北地下快速路隧道工程采用大直径(11.58 m)泥水平衡盾构浅覆土斜交下穿既有沪杭高铁桥涵。为确保高铁运营安全,对桥涵沉降进行监测,同时考虑盾构穿越施工阶段隧道所处的复杂环境条件,通过在管片中埋设纵向和环向钢筋应力计,对盾构施工引起的隧道纵向及环向结构响应进行全过程跟踪实测分析。监测结果表明: 桥涵最大纵向差异沉降率为0.20‰,最大横向差异沉降率为0.30‰,均在铁路安全控制标准内;在隧道穿越施工过程中,盾构总推力随盾构姿态的变化而变化,并对隧道管片受力和桥涵位移产生明显影响,其中,管片纵向轴力呈现“顶部大,底部小”的趋势,环向弯矩呈现“腰部最大,拱顶、拱底次之,两肩最小”的特点,桥涵倾斜方向也会发生变化。研究成果证明: 在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施工过程中,为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除了需要对穿越对象进行严格监控之外,对隧道本体进行监控研究也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