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丁旭  王海晓  高明星  吕贞 《隧道建设》2022,42(4):679-687
公路隧道出入口段行车时驾驶员的视觉负荷变化较大,为进一步量化该路段视觉负荷的变化规律,选取10名驾驶员在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柞水—西安段进行实驾试验,采集驾驶员在昼间晴朗天气下通过隧道出入口路段的照度、车速、瞳孔面积等数据。通过分析驾驶员在隧道出入口段的瞳孔面积变化特征,参照峰均比(PAR)、频段比(LF/HF)等物理学、医学参数,提出“瞳孔面积相对变化强度”(RCPA)的概念,将其作为视觉负荷的评价指标,划分出该指标取值与视觉舒适度的关系,并建立RCPA与速度、照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1)RCPA可以较好地体现出隧道出入口段视觉负荷渐变累积和急剧震荡的规律; 2)在即将驶入洞口和刚刚驶离洞口时的瞬时视觉负荷最大,超过了生理极限; 3)RCPA与速度、照度的定量关系可为隧道出入口制定安全速度阈值、改善照明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公路隧道进出口视觉负荷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驾驶员的瞳孔面积变化能很好地反映行车过程中的视觉负荷,与行车安全密切相关.文中利用EMR-8B眼动仪系统,对公路隧道进出口驾驶员的瞳孔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参照瞬时振动人体负荷评价指标.建立了以瞳孔面积最大瞬态速度值(MTPA)为视觉负荷评价指标,能用于表述有无视觉障碍两类瞳孔变化情况,最后得出隧道进出口照度过渡加强范围及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视觉震荡与行车安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利用EMR-8B眼动仪,以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驾驶员的瞳孔变化为研究对象,在大量行车试验基础上,针对明暗适应中的视觉震荡现象,选取换算视觉震荡持续时间作为驾驶员视觉舒适度评价指标,用于评价隧道进出口驾驶员视觉负荷程度及行车安全性。结果表明:当隧道进出口行车速度控制在85 km.h-1以下时,能保证驾驶员良好的视觉舒适度,并得出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停车视距应比现行规范增加20~30 m。  相似文献   

4.
隧道洞口光环境的剧烈变化是影响隧道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明确驾驶人进出隧道的明暗适应时间,提高行车安全性,文中通过实车试验采集福银(福州—银川)高速公路陕西境内某路段驾驶人进出隧道时的瞳孔直径、照度及车速等数据,按照度分布规律确定瞳孔数据分布范围,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到瞳孔换算震荡时间和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隧道进出口明暗适应时间为1.6~2.6 s。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高速公路隧道内提速方案具体的限速值,通过选取多条有提速需求的典型高速公路隧道进行试验,通过瞳孔面积变化率表征驾驶人在隧道内的视觉负荷程度;根据瞳孔面积变化率与机动车临界速度之间的关系,得到满足明、暗适应的视觉负荷程度对应的机动车临界速度值;取机动车临界速度分析车辆进出高速公路隧道时由于明、暗适应引起的速度变化规律;提出了以机动车临界速度值和全线提速方案对应的隧道限速值,取两者最小值作为隧道最终提速方案的限速值,然后对隧道限速原则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满足提速要求的隧道路段,原限速60km/h时,提速后的限速值取80km/h较合适;原隧道路段限速80km/h时,提速后的限速值取90km/h较合适。本研究具有安全性、可靠性,为日后隧道限速提供了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求驾驶人在城市水下特长隧道出入口的视觉负荷变化特性和视觉舒适性,在上午9:00~10:00的平峰时段,天气良好且交通流影响较小的条件下,选取10名驾驶人于东湖隧道(全长10.6 km,限速60 km·h-1)以50~60 km·h-1的自由流车速开展实车试验。利用眼动仪、照度计等试验设备,采集驾驶人进出城市水下特长隧道过程中的瞳孔面积、照度值等试验数据。基于实车试验数据,研究进出隧道过程中驾驶人的瞳孔变动特性,并比较多种评价指标的差异性,选取瞳孔面积最大瞬态速度值为评价指标,对东湖隧道出入口的视觉舒适度进行评价。基于瞳孔面积的变化特点构建了瞳孔面积最大瞬态速度值与瞳孔面积的函数模型,具体分析了出入隧道过程中不同位置的视觉负荷。结合出入口处连续时间序列下光环境的变化特点,分析了出入口的视觉舒适性。研究结果表明:进入隧道过程中驾驶人瞳孔面积的平均增长率较城市普通路段增大至246.561%并趋于稳定,对黑洞效应的适应时间为8.636 s;驶离隧道过程中较隧道内部路段平均增长率减小至62.631%并趋于稳定,对白洞效应的的适应时间为4.273 s;瞳孔面积最大瞬态速度值与瞳孔面积呈正相关性,出入口位置的视觉负荷排序为入口洞内最大、出口洞内次之、入口洞外与出口洞外最小,各区段的视觉舒适性与之相反;研究发现出入口处的格栅式遮光棚可缓解光环境的急剧变化,有助于驾驶人适应黑白洞效应、提升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分析低等级公路光学长隧道内不同车型、不同隧道区域驾驶员的视觉负荷特性,招募了22名驾驶员(12名小汽车驾驶员、10名货车驾驶员),选取云南省境内的昔宜隧道开展低等级公路光学长隧道驾驶员实车试验。利用眼动仪采集驾驶员瞳孔面积的相关数据,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小汽车与货车、入口段与出口段的差异性显著检验,并分析驾驶员瞳孔面积变化速率的整体变化规律;同时,借助变异系数来反映驾驶员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 1)隧道入口段和出口段之间以及小汽车与货车驾驶员之间的瞳孔面积变化速率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车型(小汽车和货车)与隧道区域(入口段和出口段)2类因素之间对瞳孔面积变化速率无交互影响; 2)货车驾驶员在进出隧道时视觉负荷更严重,货车驾驶员在隧道内的瞳孔面积增大与减小变化率峰值均大于小汽车驾驶员; 3)货车车型和出口区域的驾驶员对视觉环境更为敏感,不同车型、不同隧道区域驾驶员的瞳孔面积变化速率变异系数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隧道洞口端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多发区,而隧道洞内洞外光线明暗变化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分析驾驶员进出隧道时的明暗适应距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i View HED 4眼动仪对昆楚高速彩云隧道开展试验研究,研究发现驾驶人进入隧道后,瞳孔直径处于持续扩大状态,一直处于暗适应过程,表明隧道内部的照度不足;在出隧道口前的125m处,驾驶人进入明适应状态,驾驶人的瞳孔直径急剧变小;在出隧道50m后,驾驶人的瞳孔直径恢复至正常状态。通过对驾驶员明暗适应距离的分析研究,可为隧道明暗过渡段的照明设计提供参考,以期减少隧道洞口段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城际道路平面线形与驾驶员眼动特性之间的关系,选取长春市长清公路为试验道路,将其划分为直线路段和曲线路段,选取4名驾驶员佩戴DIkablis眼动仪在不同路段进行实车试验,获取瞳孔面积、注视持续时间眼动参数.结果表明:城际道路的直线长度、平曲线半径与驾驶员平均瞳孔面积存在相关性;直线路段开阔的视野和简单的线形使瞳孔面...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连续长下坡隧道出口与互通段的交通安全问题,从驾驶员的视认特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驾驶员在隧道出口与互通段获取标志信息并实施操作的过程,明确了交通标志在隧道内外时出口与互通的最小间距设置参数和计算方法;通过现场试验,研究出特长隧道出口处驾驶员瞳孔直径变化规律以及瞳孔直径变化比率波动幅度,计算出驾驶员在隧道出口的明适应时间均值为1.782s,建议交通标志位于隧道内外时隧道出口与互通段的最小间距分别为400m和500m。  相似文献   

11.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与质量检验评定一体化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总结目前同类软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将试验检测与质量检验评定业务相结合,开发集数据处理、资料管理于一体的信息系统辅助公路工程质检业务;采用Office二次开发、组件等开发技术,合理地规划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充分考虑了其在公路建设项目集成管理系统中的架构与地位。研究与开发的系统成果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增加教书育人效果.《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是高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挖掘本门课程思政元素,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对立德树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各种汽车里程表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不同传感器的优缺点对比。  相似文献   

14.
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因可在其设计运行条件内承担全部动态驾驶任务,面临安全验证与评估挑战。基于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测试评估方法已成为广泛的行业共识,模拟仿真测试是其重要手段之一。从第三方视角,针对自动驾驶安全性、高场景覆盖度、逻辑完备性等测试验证目标,搭建基于软件在环的模拟仿真测试环境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基于设计运行条件覆盖的测试场景集构建方法,探索形成一套高可信智能网联汽车模拟仿真测试评估方法,并在特定应用场景进行初步实践。研究成果为模拟仿真测试在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测试与评估中的落地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公路边坡破坏的类型及其加固处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全  肖文 《公路》2005,(4):113-116
针对我国西部公路建设复杂的地形、地质等不利环境,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查阅和对典型路段的实地考察,并在依托工程实例的基础上对常见边坡的破坏类型和加固处治措施进行了分类,探究了其破坏的原因,提出了加固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目前同类软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将试验检测与质量检验评定业务相结合,开发集数据处理、资料管理于一体的信息系统辅助公路工程质检业务;采用Office二次开发、组件等开发技术,合理地规划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充分考虑了其在公路建设项目集成管理系统中的架构与地位.研究与开发的系统成果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7.
浅谈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存在弊端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说明了目前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较为详细地介绍汽车操纵稳定性及其评价的两种方法、发展过程以及指标分析,并介绍某客车道路试验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影响路基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水环境对路基的影响最为广泛。为了路基安全防护的需要,基于水环境的影响划分了路基安全等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路基防排水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这将有助于路基工程的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20.
客车空调设计布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客车空调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空调管路的设计布置,提供一套较为完整的空调布置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