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常州东港大桥主跨箱梁的满堂支架施工方法特点以及地基土质的软弱特性,设计了该桥主桥支架地基处理方案,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得到检验,为类似工程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桩网和桩筏板结构形式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工程中的软基加固处理,在大幅降低地基沉降的基础上可有效控制工后沉降。本文基于某高铁软基加固段桩网复合地基和桩筏板复合地基现场沉降监测结果,对比分析桩网和桩筏板两种结构形式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特点及沉降控制效果,并对桩网和桩筏板结构形式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机理进行研究。根据两种刚性桩加固方案对沉降变形实际控制效果,提出现有刚性桩加固方案适用范围。研究成果可有效应用于软基加固处理中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方案选型,对铁路、公路等工程路基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开兰特大桥采用临时支架进行现浇梁体的施工。梁体自重较大,天然地基承载力低,无法满足承载力及变形控制要求。因此,现浇梁临时支架的地基处理对确保桥梁线形控制和施工安全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开兰特大桥临时支架地基处理工程实例,从适用性、承载力、沉降控制、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对高压旋喷桩、CFG桩、柱锤冲扩桩和灰土垫层4种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比选,最终选取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4.
依托杭绍台铁路项目,介绍超载预压沉降量化计算与设计方法在解决高铁路基工程沉降观测期不足问题中的系统应用,基于现场沉降观测数据和分析,全部沉降观测期不足的路基工点如期通过了两次工后沉降评估和顺利开展后续工序施工。工程实践表明:相比于传统二次地基加固技术,全新的超载预压补强计算与设计技术可经济高效地控制地基工后沉降,进而克服工程建设剩余预压或静置期不足的困境;地基沉降发生发展的固结理论计算与实际情况基本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有助于提前预判超载补强方案如期推进实施的可靠性。此外,还指出今后项目应用中在沉降时间量化计算、沉降观测与评估质量把控以及周边环境管控等方面需要重视的事项。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速公路经过湖沼相软土地基段的地质、水文、周边地形等情况,综合考虑工程标准、工期、技术经济指标等因素,从众多软基处理方法中因地制宜的选定堆载预压法处理,经过实际工程验证,本设计方案可行。详细介绍湖沼相沉积层软土地基在加固深度小于15 m的情况下,利用堆载预压技术处理,根据现场实际确定沉降系数、沉降计算深度等参数,得出沉降量,同时进行固结度计算、稳定性验算。给出具体的施工方案,并就如何处理好软土地基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及沉降控制需综合考虑工后沉降、差异沉降、工期要求、经济效益等因素,采用排水固结或复合地基法,分勘察、设计、施工三个阶段进行处理控制。  相似文献   

7.
结合甬台温铁路客运专线软土地基条件下,采用PC管桩桩网结构加固路基的施工实践,对PC管桩采用锤击法施工技术、沉降观测进行总结.重点介绍该施工技术的工艺原理、流程和沉降观测方法.不仅节省了地基处理费用,而且降低了工程风险和成本,为同类条件下软土地基采用PC管桩加固处理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软土地基沉降变形监测及技术分析,提出不同加固类型施工段沉降规律及对比关系,测量结果显示,粉喷桩是处理该软土地基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地基处理措施对路基帮宽附加沉降的影响,依托工程实际,运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和简化复合模量法,对既有无砟铁路路基处理方案进行研究,计算不同地基处理措施下的既有路基附加沉降值。研究表明:两种方案的附加沉降值在6. 8~10. 3 mm之间,采用"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板"的沉降计算值较"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筋混凝土筏板"小2. 5 mm左右,产生的附加沉降均可通过扣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实时动态监测,尽量避免大型笨重施工设备在既有线附近停留。  相似文献   

10.
在多年冻土区修建道路,将会引起工程附近局部地温的改变,从而使季节性冻层上限发生变化,路基土中水分转移或汇积,引起路基的变形。依托同三公路佳木斯至方正段改扩建工程穿越季节性冻土区高速公路路基的施工,对该工程冻融路基试验段路基断面形式,路基软基稳定性和施工技术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该工程冻融路基段处治方案;一年多的路基沉降观测表明,经过建议方案处理后,在冻胀期和融陷期试验路基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地基表面隆起和沉降突然增大的现象,观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路基稳定性和地基沉降量都符合规范要求,因此,该处理方法是合理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田光盛 《铁道勘察》2011,37(3):77-80
介绍了沪宁城际铁路软土地基的工程地质特征以及软土地基的主要处理方案,详细列举了典型工点的处理措施、沉降控制效果;针对管桩、CFG桩地基处理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总结了适用本线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长螺旋法CFG桩在客运专线复合地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长螺旋法CFG桩在客运专线复合地基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方法:通过武广客运专线武汉工程试验段大面积CFG桩应用于松软土复合地基处理的工程实践,结合工程地质条件,从施工方法选择,工艺流程设计,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对长螺旋法CFG桩施工在客运专线铁路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性应用研究。 研究结果:综合考虑常用CFG桩施工机械的性能、适宜地质条件、成桩质量及对相邻桩的影响程度等因素,以及长螺旋钻机成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工艺的特点,能够较好地满足承载力和设计变形值要求,能较好地控制工后沉降,加固效果明显,经济可行。 研究结论:长螺旋法CFG桩施工适用于客运专线复合地基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3.
某车站改扩建工程位于软土地基区域范围,表层为含有块石、碎石的人工填筑土含石层,介绍该条件下地基采用引孔旋喷桩加固方案的设计及施工情况,并对软土地基沉降计算修正系数的选取、站场各部位工后沉降控制标准、含石层软土地基加固方案的选择及施工质量检测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某境外高速铁路动车段淤泥质土地基的不同沉降要求,选出最优工程方案,首先根据工程地质条件、铁路等级以及工期等因素筛选适用于该动车段的地基处理方法;之后,根据地层条件和地基处理工程经验拟定各区域加固深度;最后,通过造价比较,确定各区域的最佳地基处理方案。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适用于该动车段淤泥质土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水泥土搅拌桩、预应力管桩以及塑料排水板。沉降要求为300 mm的区域Ⅰ,采用长16 m、间距1. 2 m、桩径0. 5 m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要求为15 mm的区域Ⅱ,采用长24 m、外径0. 4 m、桩间距1. 3 m的预应力管桩;沉降要求为400 mm的区域Ⅲ,采用深度为14 m、间距1. 0 m的塑料排水板结合堆载预压。  相似文献   

15.
针对CFG桩复合地基加固海相软土的适用性问题,在铁路正线进行了应用试验。采用CPTU孔压静力触探原位测试方法确定地基土状态指标、强度和变形指标;分别对CFG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土扰动和成桩质量,路基填筑期及静置期CFG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分布、孔隙水压力变化、沉降和变形进行了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表明:CPTU可以为软基加固处理提供更多的地基土参数;CFG桩复合地基适用于苏北地区海相深厚软土加固;CFG桩复合地基方案对加快地基沉降收敛和减小地基的沉降量效果显著,丰富了海相深厚软土复合地基处理技术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6.
结合黄万铁路综合A-3标实例,介绍从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施工的原地面处理、砂砾垫层摊铺、袋装砂井施工、铺设土工格栅、路堤本体填筑施工方法,以及沉降观测及监理,针对渤海湾滨海地区的冲相沉积层和上更新统冲积层的软土力学特性,设计一套完整的复合地基加固技术方案,为今后高填软土路基的加固提供了工程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在软土路基地段修建高速铁路的关键技术,包括软土地基基本特性、综合勘察模式及物理力学参数选取方法,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方法,沉降估算分析方法及工后沉降控制效果,路基填料工程特性、改良方案、填筑压实工艺及动力特性,桥路过渡段填筑工艺及实际过渡效果等.详细介绍了代表性工点勘察、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各环节试验的研究结论.为软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兰新复线五道沟中桥施工中,由于沉井基础抽水沉而影响到邻近的既有铁路桥,造成其中坟沉降。根据基底的土层情况,采用注浆加固既有桥沉降墩的地基,取得满意的效果。文章对注浆的实施情况、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作了较为详细地介绍。  相似文献   

19.
在扼要简述工后沉降概念提出和历史沿革的基础上,针对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与工后沉降控制技术,介绍了近年来软土范畴拓展、特殊工程性质研究和勘察技术进展;阐述了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组成,不同轨道类型工后沉降考虑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时速工后沉降控制标准;综述了高速铁路软土路基试验研究历程和主要内容,主要处理方案以及沉降监测评估的重要性、目的和方法;总结了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与沉降控制技术路线,梳理了技术发展和创新成果,包括时速350 km无砟轨道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复杂环境条件软土地基处理、复杂海相软土地基处理、大型场地软土地基处理等,以及变形超标修复技术方面的探索研究;提出了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与沉降控制技术下一步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李兴龙 《科技交流》2003,33(4):126-129
软土地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在铁路工程建设中需进行加固处理。本结合西南线丹风车站范围内软土地基的处理过程,对砂桩进行软土地基加固的机理、设计、施工、质量检测和沉降观测做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