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通过式轮对检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对该系统在江岸机务段的运用情况进行阐述,并通过检测出的尺寸超限和车轮缺陷案例说明轮对检测系统实际的应用效果,根据实际运用经验提出改进建议,使设备更好地为轮对安全检测服务。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从功能、检测原理、系统组成几个方面对“车辆轮对动态检测装置”(以下简称“装置”)做简要介绍,然后介绍了“装置”在车辆段现场的应用情况、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速列车轮对自动检测系统的原理及实施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高速列车轮对检测系统的结构及其基本测量模块的原理和实施方案,分析系统的测量条件、系统防护和信号保真等问题,并探讨我国高速列车轮对在线自动检测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南京地铁1号线电客车轮对尺寸在线检测系统的结构,分析其技术原理,结合车辆检修过程中实际应用条件和运用总结,基于系统误差的综合分析,提出建立轮对尺寸在线检测系统的运用技术标准,并通过测试数据验证系统。  相似文献   

5.
李剑 《西铁科技》2007,(4):45-48
详细介绍了动车组检修关键设备"轮对故障动态检测系统"的检测原理、技术性能及功能,结合该设备在西安动车组运用所的使用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洛阳机务段本段整备场轮对故障动态检测系统报警率低的问题,基于轮对故障动态检测系统的构成、探伤原理和报警模式,从设备运行情况、过车频次、过车速度等方面对报警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轮对检测是跟踪和监控轮对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介绍轮对状态动态检测系统的技术原理、逻辑控制结构,总结系统运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对存在问题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通过后续的改进,系统检测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在轨检车上安装测力轮对检测系统的目的,系统构成和测量原理,并通过对检测系统目前实际运用情况的分析,认为该系统对轨道局部病害和轨道结构变化引起的轮轨力响应具有较强的检测能力.最后从安装该系统的动因出发,提出了下步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9.
车辆轮对尺寸动态检测系统是一种安装在铁路线上的安全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检修区段。通过高速数字摄像机动态拍摄轮对轮缘轮辋情况,能够将运行车辆轮对几何参数数据进行实时检测。通过计算机分析,对车辆轮对安全状态进行预报,使车辆检修工人能够及时处理车辆故障,保证轨道交通列车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广州地铁车辆在线监测系统的架构、功能原理与应用。系统采用能量振动相关原理探测车辆平轮故障;采用激光截图和红外线测温原理,分别测量轮对几何尺寸及轮对轴承温度。系统实现了车辆关键部位运动状态的监测,确保了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重载铁路车辆轮对磨耗随重载和提速的发展日趋严重问题,提出构建铁路货车轮对在线综合检测系统。系统能够在线自动检测车辆的轮对尺寸和踏面擦伤,获得轮对尺寸参数及踏面擦伤和图像预警信息。对系统组成和功能、综合检测算法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加入仿射算法补偿检测精度,通过磨耗预测算法模型及数据融合判别算法研究,提升系统可靠性、准确性、预见性及综合性。系统可实现轮对故障的提前预警,以期为维修人员进行轮对维护和检修提供有效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轨道检测技术已突破传统的轨道几何检测,朝着综合检测的方向发展。结合安装在我国新一代高速综合检测列车CRH380B-002的轮轨力检测系统在高速铁路轨道检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介绍了我国在高速铁路轨道综合检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基于轮轨力测量的高速铁路轨道检测技术,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轮轨力测量的高速铁路轨道状态评判方法。基于轮轨力测量的轨道检测技术通过安装在固定车辆(一般为轨道检查车)的连续测量测力轮对测量轮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对车辆运行安全性和轨道疲劳寿命影响的角度对轨道状态进行检测,指导轨道日常养护。该技术是高速铁路轨道综合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轨道几何检测的有效补充和完善,它的投入运用将更好的保障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3.
时速200 km~250 km动车组转向架四级检修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涛 《铁道车辆》2011,49(2):37-40,5
对时速200km~250km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四级检修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工艺方法进行了论述分析,对构架组成、轮对轴箱组成、油压减振器、基础制动装置等转向架重要零部件的检修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详细分析了传统轮对、独立旋转车轮及耦合轮对等3种不同模式轮轨系统的导向机理,认为传统轮对虽然存在蛇行运动,但其自身却具有直线上的自动对中能力和曲线上的自动导向能力.应用也较广;独立旋转车轮虽然不存在蛇行运动.但在直线上的自动复原能力不如传统轮对.近年来在城市轨道车辆上被广泛采用;耦合轮对兼具前二者的优点.但其工程化尚有难度,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成功地应用于铁道车辆中。  相似文献   

15.
运用随机平均法对轮对系统的随机分叉行为进行研究,对比亚临界和超临界分叉2种典型轮对系统随机动态分叉的差异,分析动态分叉与Hopf分叉的区别,定义全局随机临界速度,提出新的失稳判定方法。结果表明,随机激扰对轮对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很大,在随机激扰的作用下,轮对系统的临界速度会随着随机激扰的强度增大而显著降低,当轮对仅受轨道随机激励时随机激扰对稳定性的影响不大,但遇到大风等强激扰环境时,随机激扰的影响将不可忽视。随机动态分叉点对应的速度可作为全局随机临界速度,且最大Lyapunov指数法可作为新的失稳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有限元仿真的手段对400 km/h高速动车组的车轮进行了静态载荷模拟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测力轮对连续测量方案进行了初步设计,同时对离心力引起的测量误差以及测力轮对的动态频响特性进行了评估,为高速动车组连续测力轮对的设计和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耦合轮对左右车轮间是通过耦合度可变的耦合器连接的,既不完全固结,也不可相对独立旋转,因此其动力学性能也有别于二者。现建立弹性阻尼耦合轮对(EDCW)车辆的动力学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其直线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研究发现,选择适当的耦合度时,全部轮对均为EDCW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居于传统轮对和独立旋转车轮车辆系统之间。在直线上的临界速度小于独立旋转车轮而大于传统轮对,在曲线上的导向性能劣于传统轮对而优于独立旋转车轮,其直线上临界速度的提高是以曲线上导向能力的下降为前提的。研制一种具有主动控制性能的耦合器,使其在高速时具有小耦合度,在低速和通过曲线时具有大耦合度,可以很好地满足当今铁路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从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及数据分析应用等方面探讨中国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综合检测监测技术发展方向。面向高铁工务、电务、供电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需求,按照"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综合应用"原则,融合发展综合巡检和搭载式检测设备、统型固定监测装置和小型专业检测仪器,构建铁路基础设施综合一体化检测监测体系;与此同时,加强铁路基础设施运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利用数据处理、融合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提前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掌握基础设施状态演变规律和预测其变化趋势,并依据设备技术状态进行预防式维修养护。最后,针对我国现有检测监测体系,从综合检测技术、综合维修管理技术和检测数据分析应用方面提出创新意见。  相似文献   

19.
黄俊辉 《铁道车辆》2007,45(8):48-49
介绍了美国IMAGEMAP公司开发的轮对断面轮廓检测系统,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铁路车辆轮对自动检测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一种可自动测量铁路货车轮对参数并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系统,对其结构和一些关键技术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分析表明,该系统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精密传感器、摄像机以及各种先进的测试和控制技术,对包括轮对外形尺寸、轮对踏面擦伤、剥离以及车轴、轮对和标志板的标记等20多个参数实现动态在线测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检测精度,解决了目前轮对测量手段落后、测量误差大、劳动强度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