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随着船舶用电需求的增长,其电网的规模也日益扩大,特别是大功率的动力电机的应用,使得动力传送系统中会发生低频振荡现象。通常,船舶使用的同步发电机在转子做旋转运动时,由于存在周期性扰动,必须要对整个动力系统的振动模式进行识别,避免发生共振等破坏性的故障。本文对船舶的电力系统低频振动模式建立模型,然后对系统的低频振荡数据进行统一的Prony分析,利用辅助粒子滤波算法对控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进一步增强了低频振荡预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在研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时易出现负频率和端点效应较严重的问题,结合局部均值分解局部均值分解(LMD),提出了基于LMD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研究新方法。该方法可将复杂的振荡模态分解为若干振荡模态之和,每个振荡模态由幅值函数和调频函数之积组成。LMD采用了滑动平均法拟合幅值函数,避免了过包络、欠包络现象,端点效应较小;通过对调频函数求导获得各个振荡模态的瞬时频率都是正的、具有物理意义的时变频率。幅值函数反映了振荡的阻尼特性,频率函数反映了振荡的时变特性,研究瞬时幅值函数和瞬时频率函数可以有效获取振荡模态的暂态信息和振荡特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船舶配电的稳定性和均衡性,需要进行船舶配电容错控制设计,提出基于远程通信的船舶配电容错方法。构建船舶配电容错控制的约束参量模型,采用直流功率调制的方法进行船舶配电的直流电力输出功率调制和超低频振荡抑制,在远程通信协议下进行船舶配电容错的输出稳态性测试,构建船舶配电容错的优化控制律。通过多直流协调控制的方法进行船舶配电过程中的远程通信信道均衡调节,采用匹配滤波器抑制区域间低频振荡,实现船舶配电容错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船舶配电控制的容错性能较好,提高了输出稳定性,远程通信的信道均衡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由于传统的船舶燃油以重油为主,生成物对环境的污染较大,为了减缓航运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应用新能源并入船舶电力系统,以实现船舶节能减排目标。由于新能源在电压频率、幅值等方面与船舶电力系统存在差异,为了稳定船舶电力系统的功能,引入惯性函数对船舶电力系统功能进行调节,以减少船舶电力系统的振荡,而惯性函数的调节功能受到虚拟惯量和虚拟阻尼等参数的影响,因此,利用数字仿真方法确定虚拟惯性函数的参数配置,仿真试验表明,本文方法相对于对比方法具有更佳的调控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参数配置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机电力系统的特征值分析方法,应用电力系统计算分析综合程序对云电送粤交直流混联输电的小干扰稳定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电网弱阻尼的振荡模式,并为下一步整定电力系统稳定器参数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据外刊报道,有一种新产品称DeBug燃油处理器。这种处理器是用来控制燃油中的微生物污染的,特别是用来控制柴油和汽油中油的微生物污染。DeBug燃油处理器的设计是以实质性的研究为基础的,它证明,低强度的磁场,尤其是低频振荡更能影响生物系统。在管道中附有磁场的过滤器控制饮用水中微有机体生长的应用已有100年历史。本燃油处理器利用相同的处理方法,在燃油缓慢流经许多磁体时获取低频振荡,这种低频振荡就能控制燃油中的  相似文献   

7.
美英未来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电制选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英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目前采用的是交流低频电制,交流低频电制因其变换损失大,传输效率低,不能满足未来舰船要求,为此美英正在规划未来综合电力系统电制的发展路线。本文分析了交流低频电制、交流高频电制、直流电制3种电制的优缺点及技术难点;介绍了美国交流高频电制及英国直流电制相关技术的研制进展。  相似文献   

8.
船舶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系统的动/静态负载与发电机形成强非线性的动态特征。本文针对电力系统低频震荡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舰船电力系统控制方法,并运用HHT方法给出船舶电气柴油机的转子运动方程和输出功率方程。通过HHT方法可减少干扰对系统的影响,确保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及频率稳定性,提高船舶电力系统的暂态品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某型船电力系统在电网振荡时各电气参数变化的特点及电网发生振荡的原因,阐述了处理电网振荡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处理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抑制船舶电力系统在周期电磁扰动下产生的混沌振荡,建立了船舶电力系统的双机并联数学模型,应用Melnikov方法得到了船舶电力系统产生混沌振荡的解析条件,采用输出延时反馈控制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延迟时间和反馈系数,破坏系统发生混沌运动的参数条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输出延时反馈控制方法的混沌控制器结构简单,所需的控制能量小,可以将系统的混沌运动状态控制为周期一运动,提高了船舶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率先采用现代内点法求解船舶电力系统无功优化。在传统的船舶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模型等式约束中增加线路传输功率约束,建立了新的船舶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模型,该模型能有效优化无功。对某船舶电力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方法和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Boussinesq数值波浪模型,模拟得到大窑湾不同水域的固有频率。模拟了不规则波入射时全湾水面响应状况,结果表明:谱峰周期较小的不规则波入射大窑湾港内,经过一定长的时间,波能会在局部地区发生高频到低频的传递,从而诱发局部低频波动。外海波浪入射不会导致全湾水域整体振荡,但湾底及南岸小港池易发生局部水体振荡。采用减小边界反射系数的措施,可有效降低局部水域的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船舶电力系统稳定性,提出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船舶电力系统脆性分析方法,构建船舶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控制约束参量模型,以电机模型参数为控制对象,通过船舶电力系统电机的转速信息和电磁转矩信息进行船舶电力系统脆性特征分析,采用PI控制算法进行船舶电力系统的输出稳定性控制,建立船舶电力系统的反馈动态补偿稳定性控制模型,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船舶电力系统稳定性控制的参量自适应调节,实现船舶电力系统脆性预测和稳定性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船舶电力系统脆性分析的准确性较好,控制稳定性较强,提高了船舶电力系统的输出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舰船电力系统无功优化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舰船科学技术》2014,(12):47-51
依据舰船电力系统的特点,构建适用于舰船电力系统的优化模型。率先采用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对舰船电力系统进行无功优化。与标准粒子群算法相比,新算法有效克服了标准粒子群算法在优化过程中前期易陷入局部最优和后期收敛速度慢的缺点。优化后,舰船电力系统的有功网损降低明显,电压分布也更加合理,保证了舰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相似文献   

15.
船舶的电力系统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最初电力系统只是作为起辅助作用的能源,为船舶的小型用电设备供电。随着电力系统的优化和储电技术的发展,现在的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已经作为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甚至作为主要推进能源。传统的电力系统结构复杂、性能较差,本文基于埃弗雷特优化技术对传统的电力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出电力系统的级联式区域配电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LC振荡回路的基本原理,确定了LC振荡回路的主要参数,并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参数计算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LC振荡回路产生的模拟短路电流与整流发电机的实际短路电流在初始阶段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船舶直流电力系统保护技术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试验平台支撑。  相似文献   

17.
舰船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能量优化调度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开发和船舶电网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使电力系统调度系统所需要处理的工作数据越来越复杂,整体调度速率已经难以满足船舶电网系统需求。对此设计舰船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能量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基于MAPReduce计算模型,搭建云平台计算结构,对舰船交直流电力系统数据进行分布式计算和节点通信;基于搭建的云平带计算结构,设计舰船混合电力系统能量优化调度算法,采用十进制资源对应编码,实现电力系统能量优化调度。仿真实验证明,相比较传统电力调度方法,优化后的调度算法交流电调度速率提高27.5%,直流电调度速率提高17.5%,可以明显提高电力系统能量调度速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低频波浪诱发港池振荡问题,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双峰谱中低频谱峰(fp1)和低频谱有效波高(Hs1)的变化对诱发细长港池低频振荡的影响。结果表明:1) fp1越接近港池第1共振频率,港内低频波浪响应越剧烈,通过fp1放大因子曲线可以准确识别港池的第1共振频率;同时Hs1的变化主要影响第1共振模态的波浪响应。2)基于平方小波二阶相关谱对港内波浪的非线性分析发现,fp1越接近港池第1共振频率或Hs1逐渐增大,港内波浪非线性相互作用均会明显增强。该研究结果对于涌浪和风浪长期共存的海域港口建设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基于舰船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船舶自主电力系统的容量明显增大且自动化程度逐渐突显出来。较之于陆上电力系统,船舶电力系统相对独立且规模不大,然而内部结构却十分复杂。所以,对船舶自主电力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船舶自主电力系统的原理,并对电力系统的相关参数配置进行全面优化。基于此,本文首先建立了船舶自主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重点阐述其参数配置优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船舶电力系统通常是多台柴油发电机组并联运行,多机组并联运行容易发生功率传递,从而产生功率振荡现象。本文给出了两台柴油发电机组并联运行的数学模型,为柴油发电机组设计了非线性鲁棒综合控制器,并给出了将非线性鲁棒综合控制器应用于柴油发电机组并联运行控制的仿真结果。表明,两台柴油发电机组的功角差为零,抑制了柴油发电机组并联运行的功率振荡现象,改善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